夏朝真的存在!中國地質學家發現關鍵證據

2021-01-16 快科技

由於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有學者認為,關於夏朝、大禹以及那場大洪水是否真實存在仍存在爭議。8月5日(美國時間8月4日)發表於《科學》期刊的一篇報導中,南京師範大學的吳慶龍研究員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團隊將為華夏歷史「口說無憑」的源頭帶來舉足輕重的事實依據。

8月3日,北京科技報記者參與了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及《科學》雜誌主持的新聞發布電話會議,獲悉了這項新穎的研究。會上,許多國際媒體向本文第一作者吳慶龍博士及參與工作的國際科研團隊踴躍提問,表現出對本研究及夏文化的極大興趣。 

世界各國的神話傳說、史詩和宗教故事中關於遠古洪水的記載十分普遍,比如《聖經》中有「諾亞方舟」、印第安傳說中有「雷鳥與食人鯨」……我們的版本,是華夏首次團結的故事。

春秋時期的儒教經典《書經》中,通過大禹馴服「大洪水」的故事,歌頌了一把上古聖賢:禹的父親鯀受命治水後9年不成被處死,禹接過治水的重擔,並用疏浚的策略帶領華夏人民在隨後的13年中努力戰勝了「天災」,他本人也因此不世奇功被九州推為共主,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

多數人大概都會覺得,史書中三皇五帝之前那段的故事的確有點過於玄乎了,但既然孔聖人、司馬遷都把夏朝說得跟真的一樣,那夏朝八成是存在的吧?雖然眼下尚且缺點考古證據,反正遲早會挖出來的吧?

關於夏朝、大禹其人,還有那場大洪水是否真實存在,孔子之後的近兩千年裡國人曾經堅信不疑,但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相關爭議出現了。

有學者認為,「三皇五帝」乃至夏朝不過是民間傳說歪打正著進了史書,或者儒教出於政治目的杜撰出來供庶民景仰的一段烏託邦故事罷了。

雖然後來在河南偃師發掘出的早青銅器時代「二里頭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上與古籍中的夏朝有所重合,但確鑿無疑的證據始終沒有出現。

在今天發表於《科學》期刊的一篇報導中,南京師範大學的吳慶龍研究員帶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團隊將為華夏歷史「口說無憑」的源頭帶來舉足輕重的事實依據。

他們模擬重建了在青藏高原邊界發現的一處遠古滑坡壩遺址,並證明了因滑坡壩形成的堰塞湖崩潰時,瞬間傾瀉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黃河下遊的改道和綿延的洪災事件。巧合的是,這次潰堤與中原地帶大規模的文化轉型事件在時間上十分貼合,似乎與「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不謀而合,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史籍、考古證據之外的,另一種形式的佐證。

位於青海省循化縣境內的積石峽,是黃河上遊最重要的峽谷之一,全長約23公裡、深度達1000米,地勢十分險峻。積石峽區域在古代曾發生過一次山體崩塌,滑落的土石攔住了黃河,形成了一處堰塞湖。

根據現在殘存的壩體,作者計算出當時的滑坡壩縱深1.3公裡、高於古黃河河道185~210米(深度堪比三峽)。


示意圖

由於上遊的特殊盆地地勢,這道滑坡壩可將黃河水攔住6~9個月,並形成蓄水12~17立方千米的巨型堰塞湖。

在對殘壩上遊的勘探過程中,地質學家發現了大範圍的、堆積厚度達30米的堰塞湖特質沉積物(DLS),證實了上遊地帶曾經存在過如此規模的堰塞湖。


說明圖

通過對滑坡崩積壩的模擬重建,科學家認為堰塞湖最終會沒過壩頂,並迅速形成潰壩洪水。他們在積石峽的下遊找到了證據:以大量前寒武系綠片巖、紫褐色白堊系沉積巖的碎片為特徵的潰壩洪水沉積物(OFS),這些本屬於積石峽地區的巖石,被湍急的洪水帶到了遠至25公裡外的官亭盆地,沉積在高於水面7~50米的河灘上。


模擬重建

據作者推測,潰壩將導致堰塞湖水位急劇下降110~135米,在24小時之內釋放出的洪水量高達11.3~16立方千米——他們甚至在積石峽口的洪水沉積物中發現了直徑2米的巨石。洪水過後上遊的循化盆地最終會留下一個殘湖,在隨後的1000年內被新的沉積物填滿。

隨後,他們對從潰堤上下遊的沉積物中找到的炭化木樣本進行了碳14元素加速器質譜測定(AMS),證明了下遊的潰堤沉積物與上遊的堰塞湖沉積物年代十分相近,很可能就是同一場洪水造成。


模擬重建

巧合的是,洪水直接衝擊的官亭盆地範圍內有一處屬於早期齊家文化、被稱為「東方龐貝」的喇家遺址。2005年,《自然》還報導在遺址中發現了現存最古老的麵條(小米制)。

喇家遺址被證實毀於一場地震。作者發現,喇家遺址的廢墟之上也有積石峽潰堤帶來的洪水沉積物,證明洪水曾經在地震之後淹沒此處。


說明圖

更巧的是,他們發現在喇家遺址地震形成的黃土裂隙中,只存在典型的洪水沉積物,而沒有季節性雨水帶來的、更加細密的沉積物。這暗示著潰堤洪水是在地震發生之後的一年之內到來的(否則雨水先到);同時,這場地震既然發生在洪水前的一年之內,也很可能正是形成積石峽滑坡崩積壩的元兇。


說明圖

喇家遺址的災難,卻給科學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由於證明了地震與洪水在一年之內接連發生,他們通過給喇家遺址內崩塌房屋中的若干孩童遺骨進行碳14斷代檢測,非常精確地將洪水發生的時間窗口縮小到了公元前1922±28年。

這場洪水會給黃河下遊地區帶來怎樣的災難,作者仍不能斷言。他們通過經驗公式,計算出潰壩造成的洪峰流速約是積石峽地區平均流量的500倍,達到約40萬立方米/秒。這種規模的洪水已經可以在地球全新世時期(公元前9700年至今)最大洪水的榜單上赫然有名了。

經過與近代類似的潰堤洪水進行比較,作者認為積石峽洪水靠著它11~16立方千米的總量,可以輕易地橫掃下遊2000公裡,並突破途經的各種天然屏障,給中原地區的每一個原始文明帶去空前的災難。

公元前1922年的這場洪災,不僅在規模和影響範圍上達到了史書中描寫的「九州閼塞,四瀆壅閉」;同時也暗合了現存文字記錄都只說洪水、不提狂風暴雨的可疑現象。

此前對洞穴沉積物的檢測表明,距今8000~500年前亞洲的夏季季風處於逐漸減弱的狀態;對黃河下遊土地與湖泊的勘測也表明,該地區涼爽、乾燥的氣候正是始於公元前2000年。因此,如果史書中「大洪水」果真存在的話,單純的降雨也會力不從心。


說明圖

此前的考古學研究證明,黃河下遊曾在約公元前2000年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向北改道。作者認為,積石峽潰堤洪水很可能造成下遊發生天然堤侵蝕、支流河口沉積等現象,導致下遊黃河主幹道變得不穩定——於是在新的幹道形成之前,傳說中的「連年洪災」是可能的。

這樣的天災將成為下遊地區農耕文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難以磨滅的共同記憶,並在千家萬戶口口相傳十個世紀之後由後人書寫到正統信史中。


示意圖

即便夏朝存在的確鑿證據雖然尚未現世,但關於它始於何年、沒於何月的討論早已熱鬧了很久。古籍記載的夏始於公元前2200年;上世紀末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則通過星相學等巧妙手段,提出了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的時間框架,但目前仍有爭議;而本研究證明的史前大洪水,則暗示著一種新的夏初時間點:公元前1900年左右。

這比之前的兩種理論晚了2~3個世紀,卻與考古學記錄中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的大規模轉型時間符合、與黃河中遊夏文明範圍內的「二里頭文化」在時間上更加貼近。作者認為,這大概不是簡單的巧合。


說明圖

所以,發現這樣一場史前洪水,究竟是讓夏朝的源頭露出了冰山一角、還是讓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雖然地質學、考古學與歷史學的證據都非常巧合地暗示著同一件事,但是要證明二里頭文化確實是夏文明的代表、二里頭遺址確實是一座曾經輝煌的夏都,恐怕我們還是需要更加直接的考古證據。

不過,無論有沒有夏朝、有沒有夏禹,在這場毀滅性洪水的衝擊下,黃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卻都結結實實向前邁進了一步——我們應該欣喜,這並不是傳說。

相關焦點

  • 夏朝真的存在嗎?這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該怎麼解釋呢?
    否認夏朝的存在,就是否認了我們中國民族的歷史傳承。首先,夏朝存在於否在中國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論。像我的老師之中,就存在分歧。我有一位老師上的第一節課,就說夏朝不存在。他的根據就是來源於夏朝至今沒有任何的考古文物。從考古學的角度來講,夏朝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其存在。我們考古學在測定出土文物的時代時是通過C14來測定,通過C14我們可以大致確定文物的年份。
  • 夏朝是中國的本土朝代嗎?探秘歷史上謎一樣的夏朝
    但事實上,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都在質疑中國的歷史,認為中國的夏朝和商朝不存在,只不過是史書杜撰的,如此一來,中國似乎就只剩下了3000多年歷史,這實在是讓眾多以悠久的歷史為驕傲的國人心理上難以接受。後來由於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的大規模發掘,商朝才最終確定存在,但是夏朝的存在與否仍然是一個謎。有不少國外專家認為夏朝來自古埃及或者古巴比倫,甚至國內一些專家和歷史愛好者也持有該觀點。
  • 夏朝之前真的有一個歷經千年的「虞朝」嗎
    一直以來,我們所學習的中國歷史都是從夏朝開始的。但是在2002年《河北學刊》2002年第一期刊發了王樹民同志的學術論文《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一時間在學術界乃至社會上都引起了轟動。如果所刊發論文描述的都是真的,那麼中國的歷史將向前推至少1000到1500年。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和亞特蘭蒂斯?
    自從人們從柏拉圖的書中得知亞特蘭蒂斯的存在後,西方國家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搜尋,但仍然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的存在,所以許多人說亞特蘭蒂斯沉入了大西洋的最深處。,不過不少西方學者卻認為,只有亞特蘭蒂斯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根本不承認歷史上夏朝的存在。
  • 幾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都被發現了,為何卻找不到夏朝遺蹟?
    世界上有四個文明古國,但是文明一直留存到至今而沒有斷層的只有中國一個,這幾乎是全球公認的,然而卻有人提出質疑,中古的歷史文化也可能早就斷層了,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夏朝,到現在都沒有被發現存在的痕跡,因此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
  • 夏朝究竟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老教授:肯定存在過,但不在中國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歷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了中國近4000多年的世襲王位制。
  • 夏朝之前的「虞朝」真的存在嗎?「虞朝」可以被稱為朝代嗎?
    中古歷史源遠流長,我們每個人所熟知的朝代,就如我們從小爛熟於胸的朝代歌一樣,其大多以夏朝為起點,然而在各種史料,尤其是先秦古籍中,卻出現了一個少有人知的「虞朝」。那麼,「虞朝」真的存在嗎?它真的是一個朝代嗎?虞朝到底指哪個時期?
  • 幾十萬年前人都被發現,為何夏朝僅僅是四千年前,卻一直找不到?
    之所以認為夏朝不存在的聲音不斷湧現,是因為,商朝人沒記載過夏朝。所以二里頭遺址發掘之後,一直不能確定它是夏朝而不是商朝。而更早的龍山文化也沒有發現夏朝的證據,甚至龍山文化和黃帝哪個更早也沒有定論,而且黃帝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領袖也很難說,因為三皇五帝和夏朝都是周朝人說的。
  • 幾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都被發現了,為何卻找不到夏朝遺蹟?什麼原因?
    世界上有四個文明古國,但是文明一直留存到至今而沒有斷層的只有中國一個,這幾乎是全球公認的,然而卻有人提出質疑,中古的歷史文化也可能早就斷層了,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夏朝,到現在都沒有被發現存在的痕跡,因此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
  • 愛因斯坦預言的「時空扭曲」可能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了關鍵證據
    其實在現代物理學中,時空扭曲的概念並不是一紙空談,而是真實在宇宙中的現象,目前科學家已經在中子星的周圍找到了關鍵的證據。時空的本質是什麼?對於人類來說其實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當然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般也是共同存在的,如果沒有空間,時間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樣如果沒有時間,空間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 大禹真的是埃及法老?《山海經》有新發現,證據就在埃及的壁畫上
    這是因為雖然我國許多史書都有對於夏朝的描述和記載,但都來源於後世之說,缺少夏朝存在的關鍵證據,比如遺蹟、文物、夏朝古書等等。連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都還存疑,更遑論之前的三皇五帝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大禹存在的篤信,畢竟已經有如此之多的書籍都記載了大禹的事跡,找到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其實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但在《山海經》中,我們似乎發現了大禹存在的證據。
  • 美人魚是否真的存在?迄今為止,發現美人魚最有力的證據!
    美人魚居然真的存在。在你們的認知中,是不是對美人魚的認知還停留在人魚公主和王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呢?關於它們的傳說風靡了整個地球,但世人一直無法眼見為實,在講美人魚存在的新證據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全球各地傳說中的美人魚:在整個歐洲人魚體系裡面,最有名的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
  • 美人魚是否真的存在?迄今為止,發現美人魚最有力的證據……
    美人魚居然真的存在。在你們的認知中,是不是對美人魚的認知還停留在人魚公主和王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呢?關於它們的傳說風靡了整個地球,但世人一直無法眼見為實,在講美人魚存在的新證據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全球各地傳說中的美人魚:在整個歐洲人魚體系裡面,最有名的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
  • 夏朝為何不被承認?因為它缺少這個重要的條件
    確認一個文明是否存在,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證,而其中有兩個重要的考證依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個依據,就是實物證據。如果要確認一個文明的存在,首先就需要發現大量的人造實物,比如城市的遺址,比如使用的器具等等。而之前夏朝僅僅存在於一些後世的文獻上,在現實中並沒有發現真實的遺址和同時代的器具。
  • 亞特蘭蒂斯真的存在?最新研究發現,可能在非洲此處
    史前超級文明亞特蘭蒂斯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也有很多科學家、史學家一直在研究這個「史前文明」這個課題。但其實從目前嚴謹的科學角度來看,只有柏拉圖的《對話錄》裡提到過「亞特蘭蒂斯」這個史前文明的存在,也就是傳說中的「大西洲」,其他領域並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表明,亞特蘭蒂斯這個海神波塞冬的兒子阿特拉斯創辦的國家真的曾經出現過。
  • 6000年前的虞朝真存在嗎?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這其實存在歧義,準確來講不是中華歷史五千年,而是進入文明社會五千年。在文明社會之前的蠻荒時代一定不只五千年,但也有文明出現。像傳說中的有巢氏,神農氏,燧人氏,國家代替了氏族部落,成文法取代了習慣法,是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儘管夏朝是否是國家還無從考證,但商朝已經確立了國家制度是無疑問的。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
  • 地質學家在南美洲發現新人種,地球上真的存在小人國?
    上世紀五十年代,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幾個地質學家前往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考察,在雨林深處,專家發現了數十個30多釐米的翕式洞穴,當掃除千百年的腐爛植物和塵土堆積物後,專家全部被眼前的奇觀震撼。洞穴裡面居然供奉著一個個的人類頭顱,五官結構和生理構造完全一致,但大小隻和正常人類的拳頭相似。
  • 貴州大學教授直言:夏朝就是古印度,國內外的學者態度全都一邊倒
    雖然中國歷史一直將夏朝當作第一個王朝,但是不管是世界歷史學界,還是國內的歷史學界,對夏朝的存在一直都抱有一種疑問,由於一直都沒有出土夏朝遺址,夏朝作為第一個王朝的「正統」也沒有得到認可。《禮記·表記》: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
  • 飽受爭議的三皇五帝真的存在嗎?其實歷史中早有證據!
    作為四個文明古國中唯一存在至今的文明,我們也感到自豪。但在各種史書記載中,華夏民族最早起源於三皇時期。我們所說的三皇,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黃帝、炎帝和蚩尤。一、炎帝炎帝,名曰神農氏,據史書記載,他的本名是姜姓,因善於用火,成為部落首領,故稱炎帝。
  • 歷史學:虞朝是否真的存在?
    而夏商周從來都是放在最前面一塊教的,那麼我們自然也是跟著正史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國的朝代最早可追溯到約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而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王朝的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初期,並且由禹傳位於子啟才開始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了中國近四千年的世襲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