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2020-04-19 量子探索

生命,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奇蹟。

筆者經常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宇宙中沒有生命,只有枯寂的恆星在輻射熱量,不計其數的天體緩慢旋轉,直到漫長的時間後,宇宙中熵的總值達到最大,最後一顆恆星熄滅,最後一個粒子停止運動,宇宙進入永恆的絕對零度,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那麼一切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或許,生命的出現就是為了見證宇宙的浩瀚,現代科學指出,人類的主觀意識是極度低熵的存在,宇宙中誕生一個人類這樣擁有自我思維生物,機率遠遠高於在熵的漲落中誕生出的主觀意識體,因此在宇宙中可能漂浮著無數具有自我思維的「玻爾茲曼大腦」。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人類的自我意識和高等智慧,在地球的動物中顯得如此特殊,這也讓我們經常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或許只有享受當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來思考一個這樣的問題,從人類不斷挖掘的化石來看,地球上有無數的生物滅絕,因為年代相差很遠,我們只能通過這些生物的遺骸來想像曾經這些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的樣子。「恐龍」「巨齒鯊」又或者是石碳紀的巨大昆蟲,似乎在人類沒有出現的時候,陸地上生活生物都十分巨大,為什麼到了現在各種生物都趨於小型化了呢?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現代地球上,雖然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藍鯨,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在海洋中曾經生活過比藍鯨還要巨大的生物,藍鯨只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生物,既然藍鯨這樣巨大的動物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人類還會認為現在的動物體型遠遠不如古代呢?

其實,這和人類的文化發展有關,我們的祖先在一些強大的捕食者面前十分脆弱,隨著社會形勢的出現以及工具的一步步改革,我們才擺脫了對肉食動物的恐懼,但是當我們看到動物園中不再威風的老虎時,還是會從內心深處感到害怕,這是生物在進化中出現的本能,躲避危險是弱小生物的天性。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在我們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其實人類的工具在不斷改變,這些野獸對人類的威脅在逐漸降低,人口的增加進一步減少了這些捕食者的活動範圍,因此「現代的猛獸不如以前的猛獸兇猛」這樣的觀點就逐漸出現了,其實這也是一個事實。

現代生活在叢林和山區中的野獸,早就把人類從食譜中剔除出去了,畢竟人類遠比其他的競爭對手危險無數倍,同時大部分敢於攻擊人類的動物,早就被捕殺乾淨,倖存下來的動物,大多數對人類沒有敵意,甚至是極度畏懼人類。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除了海洋之外,如今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最大的陸生捕食者是北極熊,對於人類來說,這些體型龐大的動物十分危險。那麼時間再向前推移,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要比非洲象大多少呢?

「恐象」是大象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它們的身高能達到4米,體重高達十幾噸,我們十分熟悉的猛獁象也要比現代的非洲象體型更大,但是它們都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才是人類發現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這種現代犀牛的近親體重能達到驚人的15噸,妥妥的陸上巨無霸。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哺乳動物的崛起是建立在非鳥類恐龍的滅絕上,6500萬年前,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長時間大範圍的環境氣候變化,給繁榮的恐龍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我們的祖先在夾縫之中求生,最後成功倖存。

中生代的結束和新生代的開始,仿佛是一次王朝的更迭。從生物到植物,都來一次巨大的洗牌,當然在化石中我們就可以發現,自從進入新生代後,動物的體型確實在逐漸的變小,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新生代,一個璀璨美麗又絕望的時代

對於生物來說,在穩定的生存環境中,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體型,幾乎是必然的事情,著名的科普定律指出,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體型的增加是一種自然的趨勢。在人類的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同樣的趨勢。

身高更高的男性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睞,同時體形健碩遠比肥胖要受歡迎,這是生物的本能,畢竟強壯的身體在面對危險時更容易倖存,也更容易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既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有這樣的趨勢,為什麼新生代開始後,生物的體型越來越小了?其實生物的進化並不能一味的擴大體型,雖然體型變大會帶來很多好處,卻也會帶來很多弊端。

例如大象為了維持身體的消耗,每天一半的時間都需要不斷的進食,一些大型食草動物都會「反芻」,再次咀嚼難以消化的植物纖維,讓身體更加充分的吸收營養,由此就可以看出來,生物的體型和周圍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在體型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自取滅亡」。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海洋的浮力幫助藍鯨抵消重力的壓迫,讓它不會因為體重過重把骨骼和身體壓垮,同時,藍鯨的食物主要依靠海洋中的「磷蝦」,對於地球的生態圈來說,磷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這些小小的生物數量龐大,繁殖速度很快,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並且面對捕食者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鯨魚雖然體型龐大,卻不用為了食物發愁,也不用擔心長得太胖無法行動,而在陸地上的巨型生物,當然就要數恐龍時代的「蜥腳類恐龍」,它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巨獸。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蜥腳類恐龍是生物演化史中的奇蹟,也和鯨魚一樣,是時代的弄潮兒。因為當時的生態環境特殊,讓這些龐然大物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可以放開了的增加體型,前文已經提到過科普定律,也提到了生物體型不斷增大的弊端。

那麼假設一種生物,不需要擔心食物,也不用擔心捕食者,畢竟龐大的體型讓它們可以橫掃一切,這種生物又能長多大呢?或許科學家偶然發現的「易碎雙腔龍」,就是生物進化的極限。

關於這種巨型恐龍,科學家的了解並不多,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易碎雙腔龍化石,這種恐龍的骨頭似乎很難保存,「易碎」的稱號名副其實。根據這種恐龍的部分化石推斷,這種生物的體型似乎超越了藍鯨,易碎雙腔龍的身長在60~80米,體重高達220噸,就像是一棟移動的高樓!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蜥腳類恐龍之所以可以長得這樣龐大,是因為當時地球的氣候炎熱,大陸上都是蕨類植物,這些蕨類植物和現在的被子植物不同,沒有粗糙的植物纖維,十分容易消化,蜥腳類恐龍長長的脖子和巨大的體型,讓它們站在原地就可以不停地進食。

蜥腳類恐龍大部分體長都能超越30米,而除了這種恐龍之外,沒有任何陸生動物的體長可以超越20米,由此可見蜥腳類恐龍進化的成功,同時對於這些恐龍來說,在成年後並不能停止發育,它們的一生都在不斷長大,體型增加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或許這也是恐龍體型普遍要超越現代陸生動物的原因。

但是,蕨類植物並沒有一直昌盛下去,在失去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這些龐然大物消失在了地球上,只能在深深的地層中默默沉睡,等待人類的發掘。如果磷蝦因為某種原因大面積死亡,藍鯨或許也會遭遇同樣的厄運。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講了這麼多,或許你已經明白了,並不是現在的動物不如古代的動物強大,只是時代變了,如今地球的陸地的生態圈很難支撐體型龐大的生物出現了。當然在海洋中,仍然生活著藍鯨這樣的龐然大物,生物的進化沒有對錯,可以生存下來就是真理。

人類的出現,已經導致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開端,大量的生物因為人類的發展滅絕,無數的森林消失,生物之間的鬥爭永遠都是殘酷的。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不能停下工業化的腳步,或許人類也會和蜥腳類恐龍一樣,天下無敵昌盛一時,直到環境崩潰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地球數十億年的歷史,無數生物繁榮又滅絕,人類不能因為現在的成績驕傲,在地球之外還有更大的舞臺!

相關焦點

  •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現代生活在叢林和山區中的野獸,早就把人類從食譜中剔除出去了,畢竟人類遠比其他的競爭對手危險無數倍,同時大部分敢於攻擊人類的動物,早就被捕殺乾淨,倖存下來的動物,大多數對人類沒有敵意,甚至是極度畏懼人類。除了海洋之外,如今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最大的陸生捕食者是北極熊,對於人類來說,這些體型龐大的動物十分危險。
  • 陸地現存體型最大的五種巨獸排行!
    成年的非洲野水牛個頭能長到1.7米左右,體長3.4米,體重更是接近一噸重,更可怕的是這種巨獸還是攻擊性最強、脾氣最暴躁的物種,也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我們如果有機會到非洲大草原上遊玩,一定記得遠離這種生物。第四:長頸鹿長頸鹿是當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動物。
  • 龍王鯨才是海洋霸主,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
    古生物學家對於它們已經退化的短小後肢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可以證明現代鯨魚原先是由陸生哺乳類動物演化而來。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 龍王鯨是人們已知的原始鯨類之一,它是由陸地動物進化而來的,隨後它又進一步進化為兩種現代的鯨類。
  • 遠古海洋巨獸
    遠古海洋巨獸在遠古時代存在著很多的海洋巨獸。它們現已滅絕,但這卻不妨礙我們尋著化石考古的足跡去看一看它們的故事。滄龍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滄龍是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的海洋霸主生物,它由陸地上的蜥蜴進化而來。其體長可達21米,重達40噸,有巨大的頭部以及強大的咬噬能力。在水中滄龍用肺呼吸,視覺較弱,聽覺和嗅覺發達。
  • 為什麼在電影《狂暴巨獸》裡,變異後的鱷魚,比猩猩和狼都大?
    《狂暴巨獸》你看了嗎?該片根據80年代街機遊戲改編,講述了靈長動物學家撫養了銀背大猩猩喬治,但它意外受輻射變異,其他怪物也崛起,開始肆虐城市,人類與之展開生死大戰的故事。《狂暴巨獸》中除了「大塊頭」硬漢巨石強森,重磅吸睛的還有「白銀金剛」巨猩喬治、會飛的巨狼、如山巨鱷。
  • 為何海洋動物普遍比陸地動物巨大?是必然還是偶然?科學家如是說
    可以看到,大象的體型放在海洋裡,簡直就像「小寶寶」一樣迷你。奇怪了,為何海洋生物普遍如此巨大?這是偶然現象還是必然結果?或者說,如果陸地生物轉而進入海洋中生活,是否也會變得極其巨大呢?實際上,僅僅最大的動物作對比,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我們還要多維度綜合比較才算客觀。以鯨魚為例,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鯨其實是哺乳動物,只不過大家叫習慣了,才叫作鯨「魚」。它們的祖先在數千萬年前爬進水中,開始在海洋裡生存,發展到了今天的模樣。追根溯源,鯨和我們人類、大象等陸生哺乳動物,都是有共同祖先的。
  • 全球變暖對水生動物體型影響大於陸地動物
    英國瑪麗女王學院、倫敦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5日報告說,全球變暖對不同物種體型的影響也不一樣,其中對水生動物的影響遠大於陸地動物。
  • 我國西北地區曾有種史前巨獸,體型堪比4頭大象,卻是犀牛的近親
    哺乳動物被認為是如今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海陸空都有它們的身影,如陸地上有獅子、大象、猴子、人類等,海中有海豹、海豚、鯨魚等,會飛的有蝙蝠,這些動物的典型特徵都是胎生哺乳,因此就叫做哺乳動物。
  • 盤點上古洪荒巨獸(古生代),地球顯生宙史詩–歷史學習筆記3
    (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寒武紀-距今約5.42億年前—4.85億年前這是所有怪獸的進化始祖,細菌在這一時期大量進化,變成了數不清種類的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陸地昆蟲和有頜魚類開始出現,魚類是有脊椎動物和哺乳類的祖先,在當時還是一個弟弟,根本打不過節肢動物(昆蟲)和腕足動物(章魚)。
  • 恐龍如此巨大,為何現在少有這樣的巨獸了?生物的體型由何決定?
    ,而這些主宰地球的巨獸有著一個統一的名字,那就是恐龍。雖然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可以與易碎雙腔龍一較高下,但畢竟是個海洋生物,在陸地上,現在動物的體型實在無法與大型恐龍相提並論。,而體型競賽的最終結果就是巨獸橫行,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巨大的災難來襲之時,這些龐然大物在環境的突變中毫無懸念地滅絕了。
  • 史上有哪些可以稱作是「遠古巨獸」的生物?
    陸地上的遠古巨獸地球誕生於距今約46億年前,但是在地球誕生之初的約10億年間都是生物空白期。從距今約36億年前藍藻出現後,地球上才有了真正的生命體,到了距今約5.4億年的寒武紀時期,地球上迎來了第一次生命的大爆發,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 它被稱為「遠古神獸」,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
    它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陸生節肢動物,體長遠遠超過一個人的身高。巨型馬陸生活在在石炭紀,是一種大型的陸地節肢動物,被稱之為「遠古神獸」。當時的氧氣含量達35%,所以當時的節肢動物都十分巨大。巨型馬陸長3米,長著無數隻腳,和現在的蜈蚣有點像,這比2.6米長的遠古蜈蚣蟲要厲害。
  • 陸地現存體型前十的物種排名,大多數為食草動物
    我們都知道象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那麼排在它之後的物種又是哪些呢?由於動物的體重沒有確切的定值,小編就只能依靠一些大概的數據,來對陸地動物的體型做一個排名,以每個物種中體型最大的亞種為代表,來排出陸地體型最大的十大物種。top10-駱駝駱駝是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只有兩種,單峰駝和雙峰駝。體長2-3米,身高達兩米,重達600-800kg。
  • 冷知識10則:體型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是什麼?
    1、體型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是什麼?
  • 遠古巨獸去哪了?
    直到萬年以前,地球陸地上依舊生活著體型高大的長毛犀牛、猛獁象等一些巨獸,但是後來它們也消失了。為何現在地球的陸地上再也看不到這樣的史前巨獸了呢?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說法。空氣含氧量下降導致物種變小?團隊在化石分析中發現,有明顯證據顯示它們的體型與擴大繁衍範圍有更強的關係。不過後來,當巨獸在地球上開始崛起並統治地球很長時間以後,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生物的「適者生存」策略又開始青睞體型小的個體和物種了,這也導致了恐龍個體的變小。
  • 體型最巨大的陸地動物之一阿根廷龍
    > 阿根廷龍 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龍類的一個屬,是種草食性恐龍,可能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體型最巨大的陸地動物
  • 人類再任性下去,幾百年後最大陸地動物或是牛
    大多數恐龍在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滅絕後,哺乳動物取代了曾經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它們也變得非常龐大。▲圖:這名女子正看著猛獁象骨架縱觀歷史,人類總是有選擇性地殺死最大的哺乳動物但是在更新世晚期,也就是大約125000年前,這些巨型動物開始消失。如今,它們已經全部滅絕。
  • 史前動物普遍比現在大,是大氣含氧量高的緣故嗎?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從寒武紀大爆炸開始,後生動物已經演化了5.4億年,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大傢伙,我們拿地球各個時代的大傢伙和現在這一個瞬間去比是不公平的。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體型很小準確地說,只是現代陸地動物的極限體型,沒有史前最大的幾個時期大。
  • ...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研究顯示大型哺乳動物如犀牛,演化成較大體型,相對縮小體型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北京時間2月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體型從老鼠那麼大進化到大象那麼大大致需要經歷2400萬代。
  • 如果人類再任性下去 幾百年後最大陸地動物或是牛
    巨大的地懶體型可與大象相媲美,短臉熊能將灰熊裝起來,還有汽車大小的犰狳。大多數恐龍在六千六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滅絕後,哺乳動物取代了曾經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它們也變得非常龐大。非洲比歐亞大陸小,但比美洲大,所以那裡的動物體型也處於兩者之間。但在人類走出非洲的時候,那裡的哺乳動物平均體型比歐亞大陸或美洲同類要小50%。出於這個原因,史密斯認為這種體型方面的崩潰在智人崛起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大概可以追溯到180萬年前直立人崛起的時代。史密斯說:「這標誌著人類開始從大量依賴植物向依賴肉類轉變,而成為好的捕食者恰是人類的一個普遍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