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藝中華•行走日記 |檳榔谷中瀕臨滅絕的黎族非遺技藝
2016年,守藝中華之旅正式開啟,我們走到黔東南,去到湘西、潮州、漳州……講述了發生在那裡的民俗風情,記錄了隱藏在山間鄉野裡的非遺技藝。2017年11月,守藝中華·錦繡中國行再度啟程,首站貴州在前方採風團的依依不捨與後方看客們的意猶未盡中圓滿收官。
-
向世界展示多面海南 非遺追上新潮流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成為海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文脈所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到大眾中去,到生活中去,成為凝聚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巨大力量。創新形式傳播推廣海南非遺、打造傳統與時尚相融的非遺產品、把非遺文化注入旅遊產業……這些,不僅傳承海南非遺文化根脈,更煥發出海南非遺新活力。
-
檳榔谷樹皮衣技藝
近日,由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組織的《尋找匠心人》攝製組一行7人,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錄製「非物質遺產」專題片。在為期2天的錄製中,攝製組深入檳榔谷景區非遺村和甘什村,探尋最具黎族文化代表性的樹皮衣製作技藝,展示海南黎族「非遺」魅力。
-
檳榔谷黎苗「三月三」開幕 黎族老人秀民族服飾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8日電(潘達強)4月18日,「2018海南黎苗『三月三』·印象檳榔谷」開幕式在景區三月三廣場舉行。景區員工、周邊鄉鎮村民身著節日盛裝,與現場2000餘名遊客一起歡度節日。當天活動包括「鑽木取火」開園祈福儀式、風情海南服飾展、黎苗影像志攝影展、印象檳榔谷拓展體驗等多項的活動。 上午9時,開園祈福儀式在古老莊嚴的祈福樂聲中拉開帷幕。
-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中新網海南新聞1月13日電 (潘達強)1月12日,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檳榔谷景區三月三廣場舉行。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校長楊立功、檳榔谷景區董事長程天富、校企相關負責人等各界人士共200餘人出席揭牌儀式。
-
檳榔谷抗擊颱風「鯨魚」 爭分奪秒恢復秀美景觀
清理殘枝敗葉 眾人合力扶起樹木 清運斷樹 颱風過後迎來第一批遊客 中國經濟網保亭6月26日訊 6月22日上午10時,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針對今年第8號颱風"鯨魚"(強熱帶風暴級)的影響程度作出防風部署,要求在23日上午9時景區開園前結束抗風搶險任務並恢復正常運營
-
探訪古老神秘的黎苗文化,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我去定了!
不同民族的習俗總是帶著神秘與未知誘人探索今天和小編一起走進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解密古老神秘的黎苗文化>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創建於1998年,地處北緯18°,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
-
甘肅瑪曲傳承保護草原文化 建立非遺名錄13類43項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8月19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連日來,在甘肅甘南瑪曲草原上,為活態傳承和保護藏族非遺文化而展示的「流動文化體驗館」吸引海內外遊客駐足體驗、拍照。現場搭建起以一戶遊牧家庭為單位的「遊牧帳篷」,展現瑪曲縣藏民族從事遊牧生產、逐水草而居,形成獨具特色的遊牧文化畫卷。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展-線上展(七):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③
今天茶山仔給大家帶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線上系列展」第七期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大灣區傳統民俗影像系列邀請展該展覽由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民俗攝影委員會↓↓↓湛江雷州高蹺龍廣東省雷州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一個靠海的地方,先民以漁獵為生。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開幕
展覽以當代石灣陶塑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的匠心之作為開篇,帶領觀眾感悟嶺南非遺傳承人樸素虔誠的初心。從2017年開始,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與潘柏林訂下生肖藝術展「十二年之約」,每年推出潘柏林生肖主題陶塑展覽。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尋找詩詞之中的韶關非遺之美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在韶關丹霞山拉開帷幕。「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也同場舉行。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以「知家鄉、愛故土、懂非遺、傳文化」的鄉土教育理念為引領,將所在地非遺項目引入校園,融入學生的學習成長環境,以鄉土藝術之美育化兒童心靈。先行先試,系統性開發非遺課程、豐富非遺課堂教學內容、創建「非遺特色學校」。此項工作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2020年10月,在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展示活動中,該案例入選「十大優秀案例」。
-
休閒廣場、非遺文化公園、多功能圖書館、音樂廳……這座日照海曲文化廣場您聽說了嗎?
海曲印象文化廣場,是日照市東港區目前在建的項目。項目北至海曲路、南至迎賓路、東至東關南路、西至正陽路,總面積1600畝,其中新規劃建設面積1100畝。通過與多方合作,推進日照的公共文化、市政道路、安置區等項目建設,並大力招引大型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星級酒店等特色商業項目,全力打造集文體服務、特色商業、休閒娛樂、居住生活於一體的日照城市大客堂、老城中央活力區。建成之後的海曲印象文化廣場,都有哪些供市民休閒娛樂的項目呢?接著往下看!
-
非遺文化在社區活起來!大嶗路社區「溫·故」非遺工作室成立
當天,大嶗路社區以傳承「非遺文化」為核心,以「非遺活動」為載體,打造了家門口的「非遺空間」——「溫·故」非遺工作室,讓非遺文化在社區活起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非遺文化。大紅喜慶的燈籠、獨具匠心的剪紙、質樸典雅的紙傘無不吸引居民駐足觀看。
-
讓非遺擁有更好未來(文化脈動)
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 古琴藝術可考歷史有3000年之久,是淵源久遠並傳承不絕的藝術形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武漢音樂學院教授丁承運介紹,「據我所知,20世紀80年代,全國傳承古琴的只有200多人。到了2003年左右,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時,申報書上全國能夠熟練掌握古琴演奏的只有52人。」 申遺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了傳承之困。
-
整理 融合 創新 台州非遺的三個主題詞
近5年來,我市非遺理論研究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組織編寫了《台州亂彈常用音樂研究》《台州亂彈》《濟公傳說》《杜式太極拳》《台州市中小學師生剪紙大賽優秀作品集》等書籍。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佳百優」圖書評選活動,《堅守者——台州市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口述》等10本非遺書籍入選。《台州地方藝術》這一教材內容涵蓋9個縣(市、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贛南採茶戲非遺傳承與保護紀實:「鄉土小戲」綻新姿
圖片來源:贛南日報 中國是擁有世界非物質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贛州目前有1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國家級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紮根民間、心口相傳,被譽為人類的生命記憶、活態文化基因。它離我們並不遙遠,人們衣食住行中的許多部分,都蘊含著非遺的內容。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民族精神的載體,又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象徵,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發揚非遺,絕不僅僅是把他們摘出來,寫到小本本上。
-
北京:73個非遺項目記載成冊傳播傳統文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張漫子、張潔茹)記者近日從在京舉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階段性總結推介會上獲悉,自2012年以來,涵蓋傳統技藝、傳統美術、民俗、曲藝等多個領域的7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被陸續記載、梳理,集結成冊,並翻譯為英語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本次活動由中共清遠市委宣傳部、清遠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清遠市文化館、清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並得到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大力支持。清遠歷史悠久。據最新統計,清遠市現有英石假山盆景製作技藝、瑤族耍歌堂、連山小長鼓舞等5項國家級非遺,有省級非遺34項、市級非遺99項、縣級非遺164項。
-
端午假期最後一天,到餘店,帶孩子一起體驗非遺文化吧!
2019年6月8日是我國第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封市於6月7日至9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以「非遺中國、出彩開封」為主題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鼓樓區仙人莊辦事處餘店民俗文化村是本次活動主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