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1-01-11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由於其出色的光伏(PV)性能,低成本,大面積製造能力而受到廣泛的研究關注。在過去幾年中,PSC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從≈9%急劇增加到25.2%,但是其穩定性是該領域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製備出高光電轉化效率,高穩定性的器件,是推動該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學人」作者:Energist)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Michael Grätzel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鈍化劑,即4-叔丁基-苄基碘化銨(tBBAI),該鈍化劑具有大位阻的叔丁基基團可防止空間排斥引起的不利聚集。發現用tBBAI進行簡單的表面處理可顯著加速電荷從鈣鈦礦中提取到spiro-OMeTAD空穴傳輸劑中,同時阻止了非輻射電荷複合。這將鈣鈦礦光電轉化效率(PCE)從≈20%提高到23.5%,更加重要的是,tBBAI處理將填充因子從0.75提高到0.82的極高值。叔丁基還提供了疏水性保護傘,可保護鈣鈦礦膜免受周圍水分的侵蝕。此外,在連續模擬太陽輻射,最大功率點跟蹤下,全日照500小時後,PSC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可保留其初始PCE的95%以上。

圖1. A)PEAI和tBBAI的化學結構。B)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構模型圖,C–E)鈣鈦礦薄膜,PEAI鈍化的鈣鈦礦薄膜,tBBAI鈍化的鈣鈦礦薄膜,比例尺為1 μm。

圖2. A)鈣鈦礦,鈣鈦礦/PEAI和鈣鈦礦/tBBAI薄膜的XPS光譜。B)各種薄膜的C1s光譜。C)鈣鈦礦/ tBBAI 薄膜I3Dde 深度XPS。D)鈣鈦礦,鈣鈦礦/ PEAI和鈣鈦礦/ tBBAI的XRD圖譜。

圖3. A)玻璃/ FTO /mp-Al2O3 /鈣鈦礦/無表面鈍化層的TRPL(對照,藍色),PEAI(紅色)和tBBAI(黑色)。B)不含空穴傳輸層的樣品的TRPL測試。

圖4. A)電池的反向掃描的IV曲線。B)在環境空氣下的對鈣鈦礦電池最大功率的跟蹤測試。C)鈣鈦礦電池的IPCE。D)不同光照強度和開路電壓的對應關係。

圖5. A)在惰性氣氛(N2)中的MPP老化測試,無鈍化的PSC和PEAI和tBBAI鈍化的PSC在一個陽光下連續照射。B)表面上的水滴圖像鈣鈦礦薄膜(對照)和鈍化的鈣鈦礦整潔的鈣。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通過簡單的表面鈍化劑tBBAI。通過電光學表徵表明,tBBAI鈍化的鈣鈦礦膜片顯示較少的非輻射電荷載流子複合,即較低的缺陷密度,並顯著改善了鈣鈦礦薄膜中的電荷提取到空穴傳輸層。此外開路電壓增加了≈50mV與無鈍化的鈣鈦礦薄膜。鈍化劑tBBAI的冠軍電池的PCE為23.5%。此外,與PEAI相比,tBBAI的疏水性增強導致增強耐溼性,因此具有更好的操作穩定性。使用tBBAI的PSC在使用後保留了其初始PCE的95%以上500小時的MPP跟蹤,以及之後90%以上的初始PCE在相對溼度為50–70%的環境空氣中老化55天。該工作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具有出色效率和穩定性。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等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27%的鈣鈦礦-矽疊層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DNL1606)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聯合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楊棟,通過將半透明鈣鈦礦電池與高效矽異質結薄膜電池結合,組成光電轉化效率達到27.0%的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晶矽太陽能電池是第一代太陽能電池,經過數十年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 復旦突破鈣鈦礦材料核心難題,製備出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在短短十年內,基於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功率轉換效率就從起初的3.8%上升到25.2%,超過其他類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然而,要論實際應用,該類材料的熱穩定性差是個核心難題。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合作實現了一種室溫穩定的鈣鈦礦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 發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新方法!最佳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16.04%!
    -反溶劑策略成功製備出穩定高效的純無機CsPbI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成果。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光電性能優異、製備方法簡單可控、成本低廉等優點受到了國內外科研及產業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經突破25%,逼近商業晶矽電池。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易分解、穩定性較差,這嚴重阻礙了其商業化應用。
  • 光輔助兩步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2%
    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採用添加劑作為結晶劑或鈍化劑。I3-已被公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添加劑,可改善鈣鈦礦薄膜的結晶度,晶粒尺寸和形貌。但是,I3-的製備和添加量的調控非常困難。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窄帶隙鈣鈦礦及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Mixed Tin-Lead Perovskite
  • 光電轉換效率為23%的高性能四電極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具有高性能、低價溶液製備工藝、以及匹配的禁帶寬度,在矽太陽能電池的基礎上集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非常大的潛力來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從而降低光伏電能的成本
  •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摘要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領銜團隊等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 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來了!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曾有科學家預測,以新型鈣鈦礦為原料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或可高達50%,是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兩倍,這將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幾年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科學》評為年度國際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研究熱度也隨之攀升。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或簡稱"效率"),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平價電網目標的最關鍵課題。構築疊層器件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途徑。在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寬帶隙的頂電池吸收短波長的太陽光,窄帶隙的底電池吸收未被寬帶隙頂電池利用的長波長太陽光;通過使用不同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可以減小單結電池中載流子熱弛豫導致的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拓寬太陽能光譜的利用範圍,從而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可以獲得44%以上的轉化效率,遠高於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33%)。
  • 矽牽手鈣鈦礦 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提高几個百分點
    近期,經第三方權威機構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下屬的檢測實驗室測試,晶科N型單晶電池最高轉換效率達24.9%,再創行業新的世界紀錄。並且最新成果快速從晶科工廠的智能產線快速轉化落地,實現量產效率超過24%。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創新高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其珏)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近日更新的「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再創新高,達到25.2%,比之前的24.2%提高了1%。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或簡稱「效率」),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平價電網目標的最關鍵課題。構築疊層器件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途徑。在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寬帶隙的頂電池吸收短波長的太陽光,窄帶隙的底電池吸收未被寬帶隙頂電池利用的長波長太陽光;通過使用不同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可以減小單結電池中載流子熱弛豫導致的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拓寬太陽能光譜的利用範圍,從而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可以獲得44%以上的轉化效率,遠高於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33%)。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近太空、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分子工程和固態核磁到高效、穩定的器件性能 |...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除處理鈣鈦礦吸光層外,有研究在吸光層和電子傳輸層之間將HOCO-R-NH3+I-引入作為連接層,一方面降低載流子的複合機率,另一方面控制了鈣鈦礦晶體的生長,從而提高光電轉換效率。(2)改進位備工藝鈣鈦礦是一種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是由原子、分子或離子沉積到固態襯底表面進而生長形成的薄層物質。
  • 韓國專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高達25%
    鈣鈦礦電池研究最初始於1978年。Mr.Nam-Gyu Park稱鈣鈦礦中分子的轉動和移動會影響它的相轉變以及它的電學性質,鈣鈦礦材料中分子取向以及結構隨溫度的變化。日本的Miyasaka老師最早製備了液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獲得3.8%的效率,隨後我們在這樣的體系中把效率提高到6.5%。
  • 我國科學家優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國外發展現狀國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究,並創造了多次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已經開始產業化推進。英國牛津大學製備出全球首個介孔超結構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實現從傳統介觀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向平面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過渡。2010年12月,牛津大學的Henry J.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器件結構的改進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提高到了0.94 V,實現了12.4%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的穩態輸出效率最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韓國科學家刷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記錄
    ,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雖然它們在效率上可能有很大的飛躍,但事實證明,保持電池的所有元素穩定和工作秩序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偶然發現了解決其中一個關鍵原因的方法,他們發現可以利用高強度光來避免通常困擾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