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何梁何利獎名單出爐,鍾南山院士和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0人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人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2人獲獎。獲獎人中,男性47人,女性5人。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王琪,1949年7月出生,四川自貢人。畢業於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1982年1月)、碩士(1984年6月)、博士(1989年6月)學位。1989年12月—1992年3月加拿大Laval大學高分子科學工程中心博士後。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2009),四川大學985工程"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臺首席科學家(2004-2014)等。
王琪院士主要從事塑料加工新裝備新技術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應用,如固相力化學加工,塑料管旋轉擠出加工,聚乙烯醇熱塑加工和熔融紡絲,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廢棄塑料橡膠,製備無滷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列印加工等。塑料加工是我國重要支柱產業,2019年我國塑料加工製品高達8184萬噸,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產值近2萬億元。王琪院士針對塑料加工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致力於塑料加工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攻克了塑料加工領域諸多世界難題,為我國塑料加工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琪院士曾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儀器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等多項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等;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60餘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440餘篇。
從教多年,王琪院士至今已培養博士研究生58名,碩士研究生98名。她還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主講碩士生學位課。她曾作為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參加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的建設、發展和對外交流工作,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及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作出貢獻。
1991年王琪院士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底首批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993年和 1994年連續兩年獲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一等獎,1997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1998年被四川省省委、省政府批准為首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之一(工程科學技術)。
延伸閱讀: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對取得傑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進一步在全社會倡導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激勵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加速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全國每年獎勵人數為50名左右。26年來,共遴選獎勵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獎者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00萬港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獎者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20萬港元。
何梁何利基金實行社會提名、同行評議、獨立判斷、陽光操作、優中選優的評選辦法,依據《評選章程》每年年初向指定的2000多位個人提名人和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軍委科技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防科工局等6個提名單位發出提名推薦表,由其推薦合適人選,及後經由基金評選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何梁何利基金每年評獎一次,參照國際慣例,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提名推薦、資格認定、初評、終評、頒獎的程序進行。
關注"四川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四川大學官網、四川大學人事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