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超級"女院士:掌握60餘項專利,攻克世界難題,再獲20萬重大獎勵!

2020-11-09 四川大學本科招生

11月3日,2020年何梁何利獎名單出爐,鍾南山院士和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0人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人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2人獲獎。獲獎人中,男性47人,女性5人。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王琪,1949年7月出生,四川自貢人。畢業於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1982年1月)、碩士(1984年6月)、博士(1989年6月)學位。1989年12月—1992年3月加拿大Laval大學高分子科學工程中心博士後。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2009),四川大學985工程"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臺首席科學家(2004-2014)等。

王琪院士主要從事塑料加工新裝備新技術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應用,如固相力化學加工,塑料管旋轉擠出加工,聚乙烯醇熱塑加工和熔融紡絲,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廢棄塑料橡膠,製備無滷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列印加工等。塑料加工是我國重要支柱產業,2019年我國塑料加工製品高達8184萬噸,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產值近2萬億元。王琪院士針對塑料加工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致力於塑料加工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攻克了塑料加工領域諸多世界難題,為我國塑料加工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琪院士曾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儀器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等多項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等;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60餘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440餘篇。

從教多年,王琪院士至今已培養博士研究生58名,碩士研究生98名。她還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主講碩士生學位課。她曾作為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參加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的建設、發展和對外交流工作,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及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作出貢獻。

1991年王琪院士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3年12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底首批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993年和 1994年連續兩年獲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一等獎,1997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1998年被四川省省委、省政府批准為首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之一(工程科學技術)。

延伸閱讀: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對取得傑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進一步在全社會倡導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激勵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加速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全國每年獎勵人數為50名左右。26年來,共遴選獎勵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獎者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00萬港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獎者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20萬港元。

何梁何利基金實行社會提名、同行評議、獨立判斷、陽光操作、優中選優的評選辦法,依據《評選章程》每年年初向指定的2000多位個人提名人和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軍委科技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防科工局等6個提名單位發出提名推薦表,由其推薦合適人選,及後經由基金評選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何梁何利基金每年評獎一次,參照國際慣例,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提名推薦、資格認定、初評、終評、頒獎的程序進行。

關注"四川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四川大學官網、四川大學人事處官網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獎!王琪院士針對塑料加工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致力於塑料加工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如固相力化學加工,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廢棄塑料,聚合物基微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列印加工,塑料管旋轉擠出加工,聚乙烯醇熱塑加工,塑料和泡沫塑料無滷阻燃等,攻克了塑料加工領域諸多世界難題,為我國塑料加工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創新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 四川2人獲獎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名單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四川共2人獲獎。
  • 四川2人獲獎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名單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四川共2人獲獎。
  • 東北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在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上述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均為翁志煥副教授協助蹇錫高院士指導的博士生戚裕同學,前者為論文的通訊作者。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U1663226, 51873027, 51673033)、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019-ZD-0139)和校創新團隊專題項目(DUT20TD114)的支持。
  • 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材料相關院士介紹
    相關成果獲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016,排名第一)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授權發明專利80餘項,發表SCI論文近300篇。2017年獲全國創新爭先獎。兼任中國腐蝕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高溫材料分會副理事長。
  • 攻克世界難題,她研製出了美國都沒有的超級武器
    現在,有這麼一位女神級的人物,研製出令世界為之一震的超級武器,她是一個比核彈還恐怖的女人,她被稱為中國女版的錢學森。 1 動於九天之上的東風17 說到祝學軍院士,就不得不提及一則舊聞:外媒報導稱,中國國寶級女院士祝學軍成功研製出一款全新飛彈。為此,中國獎勵她300萬人民幣,而且這筆獎金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收。
  • 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出爐!國內16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
    198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獲博士學位。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陶瓷相變與韌化、陶瓷複合材料抗熱震與耐燒蝕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熱部件上應用等研究。發明了新型防熱陶瓷複合材料並成功應用於航天型號。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0項、國家發明專利6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5部,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
  • 四川「最美女大學生」名單公示!美在哪?→
    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項,學生排序第一的專利6項。陳聰(西華大學)陳聰,女,漢族,1995年6月生,中共黨員,湖南人,西華大學2017級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參加校級課題1項,排名第1;廳級課題1項,排名第5;公開發表普刊論文4篇,第一作者1篇,第二作者3篇。
  • 武漢理工大學合併組建20周年科技文化成果展:20項代表性科技成果
    20項代表性科技成果學校自2000年5月合併組建以來,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9項(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2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特等獎、一等獎104項(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65項),社會科技獎勵特等獎、一等獎92項(其中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32項)。
  • 中科院頒發一重量級獎項:四川這位院士入選,獲100萬獎勵!
    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榮獲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34;。,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發展的不對稱催化反應為20多個重要手性藥物、天然產物及合成中間體提供了簡單、高效的合成方法,為提升我國在不對稱合成領域的國際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 【新當選院士】海軍工程大學何琳:專研潛艇「隱聲術」
    中國工程院新晉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振動與噪聲研究所所長何琳教授,從1981年考取海軍工程大學輪機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後, 從事艦船降噪技術研究30多年,為我國艦船噪聲大幅降低做出重大貢獻。當時,國內大多數艦船的減振設備都依賴進口或研仿,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裝備保障也受制於人……「潛艇噪聲太大,就會被發現,成為『活靶子』。」何琳的憂慮,正是部隊指揮員心中的傷痛。
  • 18位央企科研人員當選兩院院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等獎勵。起草國家、行業等標準規範13項,出版學術著作4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入選第一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青年創新獎等,指導培養碩博士38人。
  • 四川硬核教授:一舉打破國外壟斷,再獲國家重大表彰!
    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發表論文18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國際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集體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獲國家首屆"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四川省塔尖人才、四川省傑出創新獎、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2017年、2019年院士增選均進入第二輪評審有效候選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 超800名兩院院士參與!武漢這位男神教授喜提大獎,獲騰訊基金會300萬獎勵!
    9月25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憑藉"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相關研究榮獲"先進位造領域"的獎項,成為本年度學校唯一一位獲獎者。
  • 施一公等獲100萬獎勵!
    名單如下: 獲獎詳情如下: 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獎勵科技成果,每個獎項每次評選1項獲獎成果,獎勵獎金100萬元人民幣,同時獲得金質獎章。2020年度共有5項目獲獎。
  • 陝西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時隔一年,陝西科技大學輕工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趙偉副教授在生物質高分子精密合成領域再次取得突破進展,9月中旬,相關論文以"A New Synthetic Methodology of Site-Specific Functionalized Polypeptides
  • 30名四川最美女大學生公示,有你同學嗎?
    葉琳娜(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葉琳娜,女,漢族,1997年2月生,中共黨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通信工程2016級本科生。連續三年獲得一等獎學金,是國家勵志獎學金、三好學生等30餘項榮譽獲得者。
  • 環境相關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名單(附簡歷)
    已獲42項發明專利授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發表SCI收錄論文160餘篇。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07年「空氣品質和汙染源環境光學監測技術系統與應用」,2011年「大氣環境綜合立體監測技術研發、系統應用及設備產業化」),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獲201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環境工程領域院士全名單(26人)
    已獲42項發明專利授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發表SCI收錄論文160餘篇。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07年「空氣品質和汙染源環境光學監測技術系統與應用」,2011年「大氣環境綜合立體監測技術研發、系統應用及設備產業化」),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獲201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