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氏7.3級的熊本特大地震災害主震已經發生一個月了。如果從4月14日發生的前震算起,在這一個多月裡,熊本縣以及鄰近地區發生的震度1級以上的地震多達1400多次。如此高強度、大規模、持續性的地震災害,即使在日本這樣一個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度,也十分罕見。這場地震造成的損失之大、災後重建任務之艱巨也由此可見一斑。
根據日本媒體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在此次熊本特大地震災害中,共有49人因住房倒塌、塌方等原因不幸遇難,另有1人至今下落不明。此外,有19人被懷疑在震後的避難生活中因健康原因死亡。
目前,熊本、大分兩縣避難人數已從最多時的約20萬人減少至1萬人左右。熊本縣內的臨時安置點也從855處減少到244處。但由於害怕餘震,許多人仍然在帳篷或車中過夜。為逐漸減少避難點,災區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緊建造臨時安置房。熊本市於5月14日首次開工建設96戶臨時住宅,預計6月份可以開始入住。
除了人員傷亡之外,此次熊本特大地震對日本造成的最大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業方面。日本共同社的報導稱,此次地震給九州地區的農林水產業造成沉重打擊。由於農田及水渠等農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九州地區7個縣(在日本的行政區劃中,「縣」相當於省級行政區)的損失總額達135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1億元)。其中,熊本縣在農林水產領域的損失最為嚴重,高達1345億日元,大分縣和長崎縣的相應損失分別為8億日元和2億日元。從類別來看,約6200處農田及水塘、水渠等農業基礎設施因災受損,損失總計約489億日元。此外,約2000處林地及山區治理設施毀壞,共造成林業相關損失約289億日元,農作物及家畜、倉庫和畜舍等損失約為286億日元,16個漁港因防波堤和護岸等受損而損失約19億日元。
熊本縣是九州地區最大的稻米產地,該縣水田在震後出現了約1900處受損情況,預計修復費用將高達78億日元。此外,尚有許多受災場所尚未推進調查,預計今後災害統計會進一步增加。受災嚴重的熊本稻米種植者不僅今年已無法播種,部分農戶甚至表示,在此次地震後「不得不考慮脫離農業」。
為此,前往熊本災區視察的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森山裕強調,「為恢復農業,將切實應對」。森山還表示,將考慮採取損失評估前就可利用國家補貼修復農田、擴大周轉資金信貸額度等措施,對受災農戶進行支援。
此外,受災地區能夠投入災後重建的勞動力不足問題也日益突出。熊本縣社會福祉協議會的統計顯示,此次地震災害發生以來,幫助災區恢復重建的志願者人數在4月底至5月初的日本「黃金周」期間達到峰值。5月4日當天,約有3600名志願者在熊本縣內17個地區活動。但「黃金周」長假結束後,志願者人數基本在800人至1500人之間徘徊,有些天還跌至僅500人左右。
與此同時,由於專業的公司來不及應對蜂擁而至的維修訂單,許多災區的居民不得不自己爬上屋頂,去維修在地震中受損的自家房屋。由於餘震不斷、雨後溼滑,不少居民在維修時都從屋頂摔下,或從梯子上跌落,導致受傷,以至於熊本市一家醫院的負責人不得不提醒人們「維修房屋時要多加小心」。
實事求是地講,作為一個地震、海嘯、颱風、火山噴發等重大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日本在防災、減災和救災方面的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從中總結整理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值得世界各國借鑑學習的科學方法和合理制度。然而,受制於政治體制、財稅制度、黨派利益、經濟成本等諸多客觀原因和主觀考量,日本在災後重建,特別是幫助災區民眾恢復生產生活的綜合規劃和長效機制方面,一直都不盡如人意。「3·11」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災害及其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已經過去近五年半,時至今日,仍有大批受災民眾未能得到妥善安置,不得不背井離鄉,始終處於「避難」狀態之中。有此先例,熊本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究竟能否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言,得到「十二分」的支援,地震災區的民眾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看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