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NASA宣布InSight的「摩爾」探測器任務終止

2021-02-25 繁星空間StarrySpace


因為無法獲得挖掘所需的摩擦力,NASA宣布放棄InSight任務中「摩爾」(Mole,「鼴鼠」音譯)部分的探測計劃。

「摩爾」(Mole)熱探針是NASA InSight登陸器部署在火星上的HP3(探測熱流和物理特性裝置)儀器的一部分,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開發和建造,約40公分長的打樁機,通過帶有嵌入式溫度感應器的繫繩連接到InSight,一旦「摩爾」挖到至少3米深時,測量從火星內部流出的熱量。用如此小的裝置進行如此深的挖掘,「摩爾」可說是史無前例的裝置。InSigh整個任務(使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學和熱傳輸進行的內部勘探)的重點就在於有關火星內部更多的探測。

自2019年2月28日以來,這個名為「摩爾」的探測器一直試圖鑽入火星表面,希望獲得火星內部溫度產生的資訊,因為溫度是火星地質演化的動力之一。但在 「摩爾」鑽入約2或3公分深度時,由於意料之外的土壤結塊使「摩爾」的尖頭失去了所需足夠的摩擦力,任務團隊最後嘗試使用InSight機械臂上的鏟子,將土壤刮到探針上並夯實以增加其摩擦力,在2021年1月9日又進行了500次錘擊,在依然沒有任何進展之後,小組宣布任務終止。

「摩爾」的設計是基於之前的火星任務所見的土壤,但這次「摩爾」所遇到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

HP3的首席調查員(DLR)的蒂爾曼·斯波恩(Tilman Spohn)說:「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依然功敗垂成,但幸運的是,我們因此學到了很多東西,除了了解該地區的土壤,這次的任務工程師也獲得了操作機器人手臂的寶貴經驗。他們以原計劃之外的方式使用了機械臂和鏟子,規划動作並正確地傳送指令給InSight並完成工作。這將有助於未來深入地下探測任務的嘗試。」

InSight是NASA第一個試圖鑽入土壤的火星任務,這實驗之所以重要,因為未來的太空人可能需要挖掘土壤以獲取水冰,而科學家則希望研究火星地下物質的潛力以支持微生物生命。

「我們為我們的團隊感到驕傲,他們在數百萬英裡之外進行故障排除,為使InSight的「摩爾」更深入火星而努力。」NASA科學副主管Thomas Zurbuchen說:「我們必須突破技術極限,了解有效和無效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已經取得了成功;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將使未來的火星及其它太空探測任務受益,這就是NASA的冒險精神。」

(編譯/臺北天文館劉愷俐)

研學遊記|天文攝影|教程攻略|精彩活動

石探記天文科普教師

繁星空間攝影總監

中關村中學天文社團導師

微博|Michael戴明

微信|eastower

圖蟲|https://tuchong.com/1689902

相關焦點

  • 重磅│給太空探索算算帳,NASA現在有多窮
    面對太空探索節節攀升的費用,我們的腦海中也許會浮現出一連串的問號:太空探索究竟花了多少錢?我們從太空探索中獲得了什麼?太空探索真的值得嗎?不過,如果我們真的仔細給太空探索算算帳,就會發現即使是看起來財大氣粗的NASA,也會有窮得為錢發愁的時候。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剛剛在4月份審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7財年的預算,總額達到193.06億美元。
  • NASA宣布範艾倫探測器進入輻射帶探測的最後階段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繞地球軌道運行了六年多的2個範艾倫探測器進入了最後探索階段。
  • 通知:你有一項新的火星任務
    中國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茫茫太空中飛行了約4億多千米,並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千米的地方傳回了第一幅火星圖像。2月10日晚,「天問一號」實施近火捕獲制動,順利進入環火軌道。
  • NASA太空梭任務大回顧,網友:讓人類的太空探索成為可能
    )、奮進號(STS Endeavour OV-105)和亞特蘭蒂斯號(STS Atlantis OV-104),其一共執行過135次太空飛行任務,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NASA史上那些太空梭任務中的高光時刻: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任務代碼STS-1),開啟了人類太空飛行的新紀元,太空人約翰·楊(John Young)和鮑勃·克裡彭(Bob Crippen
  • 探索外星生命:NASA宣布,「木衛二快艇」任務已獲準進入下一階段
    美國航天局宣布,他們的「木衛二快艇」任務已獲準進入下一階段的任務,進入最終設計階段。火星是我們大多數太空飛行器、著陸器和漫遊者正在研究的地方,用以尋找太陽系其他地方曾經存在生命的任何證據。但是和行星科學家交談,他們對太陽系的海洋世界同樣感到興奮;衛星、小行星、矮行星和柯伊伯帶的天體,在這些地方,厚厚的冰層下可能有浩瀚的液態水海洋。
  • NASA小行星探測任務Psyche通過關鍵設計評審,2022年發射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周三 · 太空探索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文章來源:space網站原作:Mike Wall翻譯:許永建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編排:彩虹海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nasa-psyche-asteroid-mission-design-review.html
  • NASA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
    https://mars.nasa.gov/insight/multimedia/raw-images/?order=sol+desc%2Cdate_taken+desc&per_page=50&page=0&mission=insight  Latest news from Mars!
  • NASA又一飛船告急!黎明號為期11年的太空任務還剩下幾個月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黎明」號宇宙飛船即將完成為期11年的太空探索任務的最後幾個月。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探測器將繼續探索太陽系儘可能久,繼續收集數據和圖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家估計,在今年8月到10月的某個時間裡,黎明將會耗盡燃料。
  • NASA四個新入圍任務將探索太陽系的險惡區域
    先前在發現計劃下選擇的項目包括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和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即將進行的任務包括探索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210公裡(130英裡)寬的小行星16Psyche,還有火衛一等。所以是的,該項目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並且正如新宣布的待選任務所顯示的那樣,項目的前景也相當不錯。根據發現計劃的進行方式,提議任務不能領先於預先批准的任務。
  •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 Chien : 人工智慧在太空探索中的終極考驗是...
    這是NASA希望使用人工智慧的一個例子,該機構已經在地球和火星的任務中使用了AI技術。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去年12月,NASA正式宣布在一個恆星周圍發現由8顆行星組成的行星系統——克卜勒90系統,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了一個和太陽系類似的8顆行星的星系。
  • 科學家:最新研究也許航海家2號太空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
    科學家最新研究也許航海家2號太空探測器正在接近星際空間,2018年10月7日圖形顯示日光層與航海家探測器的位置(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NASA宣布,從圖片顯示航海家2空間探測器可能接近星際空間。
  • NASA取消「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
    人民網12月24日訊 據聯合早報網站消息,美國 SpaceX公司成功發射及回收「獵鷹九號」火箭推進器,令科學界欣喜若狂之後一天,美國太空總署22日突然宣布,取消原定於明年3月發射最新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前往火星的計劃,因為探測器上其中一件主要科學原件出現問題。這項決定對美國未來的太空探索計劃,造成打擊。
  • 三國探測器同赴火星,開創人類太空探索新歷史
    繼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20日在日本升空,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被送入穹宇,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也於30日踏上徵程。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升空。雖然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但三國探測器正在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徵程中共同創造歷史。
  • NASA宣布啟動蜻蜓號無人機任務,準備揭開泰坦星的神秘面紗!
    據《每日郵報》6月28日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宣布,將在2026年把一架名為「蜻蜓號」(Dragonfly)的無人機,送到距太陽14億公裡的泰坦,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泰坦雖然是衛星,但卻和太陽系其他衛星不太一樣。相反地,泰坦的構造及大氣成分與早期地球極為相似,大氣層十分濃厚。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這對於實現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至關重要。例如,用這個13英尺直徑的低溫存儲罐進行技術測試,以減少推進劑的蒸發或「煮沸」損失。要在實驗任務中實施類似技術,需要通過太空演示來使技術進一步成熟。NASA的空間技術任務理事會將與這些公司協商,籤署裡程碑式的公司固定價格合同,合同期限長達五年。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NASA在創新技術演示上的重大投資共由美國九個州的大小企業領導,這一舉措將為太空和月球表面探索提供更多可能。NASA和工業界正聯合增強一系列的任務準備功能,以支持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
  • 為應對即將進行的兩次NASA任務,Space X將更換Falcon 9發動機
    Space X曾計劃於10月2日在Falcon 9火箭上為美國太空部隊部署升級全球定位衛星(GPS-III太空飛行器04),但在晚上9點43分前兩秒左右,發射控制人員在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場40號發射場終止了發射任務。Space X公司總工程師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說,由於「獵鷹9號」運載火箭第一級「渦輪機燃氣發生器壓力意外上升」,任務中止。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在失敗中前進的星際探索雖然現在已經發射成功,並且有了「霍曼轉移軌道」的助力,但是就此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還言之尚早。要知道,中國第一臺火星探測器就是在進行脫離地球軌道變軌時出現了差錯,從而導致整個計劃失敗。而成功進入「霍曼轉移軌道」後,在七個月的太空航行時間中,也有可能隨時發生意外。
  • 發現、新疆界、旗艦……盤點NASA深空探測三大梯隊
    近日,NASA公布了下一屆「發現」級項目(Discovery Program)的四個候選任務:海衛一飛掠任務TRIDENT、木衛一飛掠任務IVO和兩個金星探測任務DAVINCI+和VERITAS [1]。「發現」級項目(Discovery項目)是個啥?其實,可能大家並不陌生。許多我們熟知的太空探測任務,都出自這個項目。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相關:nasa與商業夥伴合作的登月計劃「走向工業:我們對美國發達的阿爾泰米島登陸者的最後呼籲就在這裡!」美國宇航局局長Jim Bridenstine星期一在推特上宣布。「對於nasa團隊和公司在2024年之前迎接人類重返月球的挑戰,我深感榮幸。我們等不及要看你的提案了。」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寫道,太空飛行硬體的開發可能需要6到8年的時間。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為未來人類的月球和火星任務指明前路在火星 2020「毅力號」任務中,將有利於人類探索的未來技術,包括火星車的地形相對導航系統。作為著陸系統的一部分,地形相對導航是毅力能夠探索像傑洛隕石坑這樣有趣的地方的主要原因。它將使漫遊者能夠快速自主地了解其在火星表面的位置,並在下降過程中調整其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