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義/隋婷婷:專家直覺與大眾直覺之辨

2021-01-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Folk Intuition or Expert Intuition? A New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of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作者簡介:張學義,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隋婷婷,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

  原發信息:《哲學動態》第20188期

  b:作為一種新興的哲學運動,實驗哲學改變了以往哲學家們在「扶手椅」上玄思冥想的傳統研究方式,推動哲學走出書齋,開展實驗。通過收集和分析大眾對哲學問題的直覺回應,實驗哲學對以往哲學家提出的許多哲學命題進行了驗證或反駁。反對者對實驗哲學的方法論基礎提出了質疑,認為大眾直覺的不穩定性使其不具備作為證據的信度與效度,哲學研究仍然應當依靠「更加優越和穩定」的「專家直覺」。實驗哲學對直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行了實證檢驗,指出哲學家直覺在經驗檢驗中存在顯著的局限性,會受到「掩飾效應」「功能固著」等相關效應的影響,進而形成認知偏差。實驗哲學的這種直覺「民主化」有助於我們更客觀、有效地化解一些哲學爭議和問題。

  關鍵詞:實驗哲學/專家直覺/大眾直覺/可靠性/認知偏差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道德判斷的實驗哲學研究」(15CZX0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道德歸因的實驗哲學研究」(2242017S20040)、江蘇省普通高校學術學位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道德判斷影響因素的實驗倫理學研究」(KYLX16_0170)階段性成果。

 

  正如卡普蘭(Herman Cappelen)所言,在當代分析哲學領域中,直覺擁有一種基礎性的證據地位:哲學家相當普遍地把直覺作為哲學理論的證據①,儘管他們或許並沒有公開承認。「訴諸直覺」的認知方式被廣泛地作為衡量理論、信念與知識之間一致性的途徑。②隨著實驗哲學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哲學家改變了坐在「扶手椅」上援引直覺的研究方式,轉而藉助科學化的研究方式,對一些傳統哲學命題或理論進行了實驗研究。通過收集被試在哲學實驗中「被激發的答案(prompted answers)」以及對人們的直覺判斷進行大樣本分析,實驗哲學家對以往許多哲學命題進行了驗證或反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③

  實驗哲學的實驗樣本主要來自對「大眾直覺(folk intuition)」的數據採集,並且多取自非哲學專業群體。這種面向公眾的取樣方法受到了不少哲學家的批評,他們認為普通大眾未經哲學專業訓練,其直覺樣本的信度和效度較低,而哲學家的「專家直覺(expert intuition)」擁有更高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哲學研究應當回歸專家直覺。④對於以上質疑,實驗哲學家們一方面批判了「專家辯護(expertise defense)」的理論來源,另一方面推動問題回歸實驗,主要通過包括經驗驗證在內的實證方法對專家直覺的可靠性予以評估,指出專家直覺並不具備顯著的優越性和持續的穩定性,專家直覺其實就是某種特定類型的大眾直覺。因此,大眾直覺在實驗哲學中仍然有作為證據基礎的正當性。

  一、大眾直覺的實驗應用與數理基礎

  1.對傳統哲學觀點的檢驗

  實驗哲學以對大眾直覺的調查為方法論基礎,將相關哲學命題「轉譯」為對應的實驗情境,通過收集和分析普通大眾實驗中的直覺判斷,對一些已有定論或頗具爭議的哲學命題進行了考察,這種訴諸大眾直覺的新興研究路徑在哲學領域成績斐然。實驗哲學以第三方可重複驗證的實證方式展示了許多與以往哲學家觀點大相逕庭的結論,對釐清哲學命題產生了新的啟示作用。這裡以頗具代表性的「哥德爾實驗」和「決定論世界實驗」為例。

  (1)語義學直覺的多樣性。克裡普克在其《命名與必然性》中假設了一個情境:

  哥德爾有一位叫施密特的朋友,施密特是數學不完備定理的證明者,哥德爾盜用了他的手稿,並以自己的名義將其發表,這一定理被後人稱為哥德爾定理。當人們說起哥德爾時,實際指的是哥德爾還是施密特?

  人們對此的回答不盡相同。描述主義語言學認為在這一情境中,「哥德爾」實際指「施密特」,而克裡普克則認為,專名的指稱主要取決於與使用該專名有關的社會歷史的傳遞鏈條,因而儘管摹狀詞「數學不完備定理的證明者」實指施密特,但遵從「歷史-因果」鏈條的「哥德爾」仍然指哥德爾本人。這一著名的「衝突」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實驗哲學檢驗了普通大眾對這一指稱問題的直覺判斷,發現語義學直覺遠非普遍一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們對於指稱的直覺甚至完全相反:西方人更傾向於歷史-因果指稱論,東方人則更傾向於描述主義的指稱論。⑤這一結論具有廣泛代表性和相當的穩定性,而這種為哲學家所忽視的「語言直覺」的差異只是哲學家與普通公眾之間直覺差異的一個典型代表。另一個典型代表則是決定論與道德責任的兼容。

  (2)決定論與道德責任的相容論傾向。在思辨哲學主流觀點中,人類是天生的「非相容論」者——人們天然地認為,道德責任與決定論不兼容。在非相容論中,決定論的真實性直接關係到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存在與否,即在一個強決定論的世界裡,人們不具有自由意志,相應的道德責任和榮譽歸屬也就無需承受。

  實驗哲學針對這一觀點假設了一個決定論的世界,人們在這個世界擁有一臺相當於「拉普拉斯妖」的超級電腦,能夠推演出未來世界上會發生的一切事件。這個電腦在某人出生之前,推演出此人將在某個確定的時間地點搶劫銀行。假如這一推演被證明是準確的,那麼這個人是否應當為搶劫行為受到道德譴責?有83%的大眾認為,這個人應該受到道德譴責,與傳統哲學直覺的結論截然相反。⑥筆者的團隊成員浙江大學哲學系郭喨博士也開展了一個東方文化語境中「在決定論世界中偷項鍊」的情境實驗。在樣本總量為218的實驗中,有57.8%的公眾認為,偷項鍊者決定偷項鍊是出於他的「自由意志」。令人震驚的是,更高比例(72.94%)的公眾認為,「他需要為偷這串項鍊負道德上的責任」。這一比例與尼克爾斯(S.Nichols)等人實驗結果接近,表明這種「兼容論」的觀點具有一種跨文化的穩定性。

  由這兩個案例不難發現,傳統哲學的某些前提和結論的可靠性遭受到質疑。實驗哲學的方法則有助於我們發現這些以往視作「理所當然」的問題,有助於展開更好的哲學反思。

  2.大眾直覺證據性的數理基礎

  作為實驗哲學的重要證據來源,大眾直覺在哲學實驗方法中的可靠性與證據價值也成為哲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對這一問題,戈德曼(A.Goldman)等哲學家試圖通過援引數理方面的「陪審團定理」對大眾直覺的可靠性進行論證。⑦「陪審團定理」源於孔多塞提出的公式⑧:

  

  其中N為陪審團員數量,p為陪審團員所作判斷的正確率,m為作出其中一種判斷的人數。當群體成員判斷正確的概率大於一半(p>0.5),作出正確判斷的人數大於總體人數的一半(m>N/2)時,隨著團體規模的增加陪審團判斷的正確率會無限趨近1。由公式可以看出,即使大眾直覺只有中等的準確度(如60%),只要他們是在各自獨立的情況下作出直覺判斷,大眾直覺的總體正確率仍遠高於個體平均正確率。該公式其實也是「少數服從多數」合理性的一個證據。

  陪審團理論論證了大眾直覺的證據價值。但不難發現,當p<0.5,m<N/2時,作為整體的「陪審團」正確率無法保證。這一局限使問題的關鍵回到了大眾直覺的準確性能否保持在m>N/2的水平線上。這引出了哲學家們對大眾直覺與專家直覺評估的關鍵分歧,即默認大眾直覺準確性在水平線之上的實驗哲學觀點,以及認為普通大眾未受過專業哲學訓練,其直覺的準確性堪憂,哲學研究應當回歸專家直覺的「專家辯護」觀點。⑨

  二、從「專家直覺」到「哲學家直覺」

  1.專家直覺的機制

  「專家辯護」的理論基礎源於科學領域對專家直覺優越性的探索。專家直覺的科學研究始於西洋棋領域,科學家格羅特(Adriaan De Groot)研究了西洋棋大師對行棋關鍵手的直覺判斷,認為相對於普通愛好者,象棋大師們的直覺具有顯著的優越性。⑩除西洋棋外,物理學、經濟學等領域的專家直覺研究也普遍肯定了這一觀點。(11)繼格羅特之後,社會科學家西蒙(H.Simon)對專家直覺優越性的發生機制進行了探索,認為專家直覺優越性的關鍵在於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即專家直覺由大量的知覺模式(perceptual pattern)積累而成,知覺模式也被稱為組塊(chunks),指相互聯繫的一系列元素,這些組塊使專家能夠作出快速而準確的直覺判斷。(12)

  德雷福斯(H.Dreyfus)不贊同這一機械主義解釋。他認為應當基於現象學對專家直覺的機制進行探索,(13)直覺的出現和運用是階段性的,從新手到專家有五個階段:新手階段、初學進階、技能進階、嫻熟精通以及專家階段。直覺的運用在第四個階段時會出現,但要在第五階段才能發揮主要作用。(14)認知科學家格貝特(F.Gobet)和沙西(P.Chassy)指出,直覺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事件的快速知覺和理解,產生於知覺與相關的知識以及情緒模式的聚合。(15)他們在德雷福斯的直覺整體觀和西蒙的組塊觀點之上提出了專家直覺的「模板理論(template theory)」。所謂「模板」指專家在專業訓練中由組塊轉變而來的複雜記憶結構,模板結構的存在使得專家能夠在更短時間內將新的組塊粘合起來形成長時記憶,從而提高專家直覺反應的正確率。(16)

  2.哲學家直覺的辯護

  專家直覺的科學研究為哲學的「專家辯護」觀點提供了理論土壤。贊同「專家辯護」觀點的哲學家認為,哲學領域的專家直覺與其他學科領域的專家直覺是橫向類比關係,科學家對科學的直覺比普通大眾可靠,哲學家的直覺也同樣如此。(17)「扶手椅哲學家」認為,專業知識與專家直覺之間還存在著正向促進關係,哲學中的思想實驗是哲學特有的認知實驗,專業的分析哲學家在哲學實驗中的表現應當優於非專業人士。他們還認為,哲學實驗中,大眾直覺的判斷常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情緒、性別、文化背景等自身因素以及所處環境、實驗表述方式等外部因素,而專家直覺的優越性則可以消除這些影響和幹擾。與非專業人士相比,哲學家們有著更好的概念圖式(conceptual schemata),即對哲學術語和相關理論的整體性了解。(18)這一優勢使得哲學家們面對哲學實驗時能夠較為容易地發現問題的來源,並梳理出相關理論的發展脈絡,從而可以快速地確定問題的關鍵點,避免誤判。在思考哲學實驗中的假設時,哲學家們擁有的專業知識也使他們能夠運用較為複雜精深的理論,根據已有的相關研究,為問題找到合適的解答思路和解決方法,而這些都是普通大眾難以做到的。

相關焦點

  • 「直覺」英語怎麼說?
    都說女人的直覺很準。準到一根頭髮,一點點細微的味道都能讓之美少女變身福爾摩斯。本期我們來說「直覺」英語怎麼說?記得拉到最後做今天的打卡練習題哦,很逗。「直覺」其實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叫做intuition。
  • 直覺型權威
    點擊藍字關注☝如果一個人具備有顏色的直覺中心,而薦骨或情緒中心沒有顏色,代表他具備有直覺權威
  • 愛因斯坦:我相信直覺,一切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
    直覺太重要了,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候我感到自己是對的。
  • 超感知探索:直覺與知覺
    第二種是大腦直覺,它是大腦超感知功能的體現,如第六感。直覺是如何產生的,「直覺信息」來自哪裡?直覺是大腦潛意識產生的信息。3、高維感知。人腦對宇宙信息具有多維感知層次,普通人的感官只能感知到低維世界的信息,特異功能者可利用超感官獲知高維空間的信息。直覺是高維渠道獲知的信息。
  • 【天使長麥達昶】直覺世界的開啟
    只有在評判被根除的情況下,愛才會真的在你內在和世界的內部擁有空間去成長,因為評判會驅使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愛的匱乏。當評判消融,人們的認識開始明白,你的內在和這個世界中,愛一直都在,只是你選擇了不去看,不去感知和承認它無比強大的臨在。隨著評判的削弱,神聖直覺會在已創建的空間中升起,準備好在你的神聖實相中指引和協助你。
  • Ne外向直覺和Ni內傾直覺
    外向直覺就是總是能發現各種可能性。使用者會總是想知道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如果那樣會發生什麼。他們擅長理解外部環境,而且總是想要知道得更多。他們會疑問,「如果我改變了這個變量,會發生什麼事情?」Ne使用者會為自我成長和提高而努力。Ne會讓他們變的理想主義並抱有影響世界的欲望。Ne使用者同時也有聯繫模糊事物的能力。他們可以把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話題聯繫在一起。這一點也會給他們帶來一絲冷幽默。
  • 為啥總有人說自己直覺很準?直覺這東西原來真的可以被解釋!
    那麼,直覺準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直覺那麼準呢?自信的心理效應對自身的自信,對自己想法的自信。直覺,通常是對某種情況的一個想法或是念頭。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很多的直覺出現,但是有的人會忽略,有的人會重視。最好的例子便是藝術家,藝術家們相信自己的直覺,認為「靈感」是他們創作的源泉,然後把「靈感「創作出來,直覺自然準。思維偏向一般來說,感性的人直覺更準。
  • 內傾直覺情感判斷型INFJ
    與所有內核型個體一樣,內傾直覺型個體的外在表現主要受輔助心理功能的影響。在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領域,內傾直覺型的人往往表現出眾。與INFJ型相比,INTJ型的人可能會對科學和技術問題更感興趣,但如果INFJ型的人願意,他們同樣可以在這些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 觀察細緻入微,第六感超強的星座,直覺太準了!
    導語:觀察細緻入微,第六感超強的星座,直覺太準了!有人仿佛會讀心術一般,總能後窺探你的全部小心思。有人因為觀察入微,所以能夠讀懂你的心思,了解你的感覺。有人因為了解你的性格,所以可以推測出你的想法。這樣的人,他們大都判斷力強,直覺準。
  • 直覺主義——數學概念是自主的智力活動
    直覺主義的哲學思想來自康德。它特別強調人的直覺對數學概念的作用。布勞威爾:構造出的自然數作為直覺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布勞威爾提出了他對數學對象的看法。因為直覺可以想像構造出每一個確定的自然數,卻不能想像構造出全體自然數的過程,因為那需要無窮的時間。康德認為人的數學直覺分為時間與空間兩方面,布勞威爾認為,時間直覺已經夠了。有時間感,可以分先後次序,就可以從直觀上把握自然數的產生過程。
  • 宇宙間的神秘力量:直覺
    就在他即將決定放棄之時,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出現了。威靈頓看見破屋的角落裡,有一隻蜘蛛正在努力地織網,它織了六次都失敗了。 威靈頓失敗了六次,蜘蛛也失敗了六次,多麼神奇的巧合呀! 威靈頓睜大了眼睛,顯然,他從這個巧合中感受到宇宙神秘力量正在向他傳遞信息。
  • 薦骨權威中心—追隨你的直覺
    你要將這個權威中心運用在人生的每件事上,你在承諾或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等待,直到你接收到薦骨傳送給你的直覺回應。  要小心,不要驟下決定。或許你身旁有些人很有情緒感染力,能言善道,又有堅強的意志力、說服力,可能會讓你將巨大的生命能量投注出去。可是你務必要遵從薦骨權威,坐下來等待直覺給予你的回應。
  • 空間與時間的聯繫何時能成為人類直覺的一部分?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究竟能否體驗到空間與時間之間相互糾纏的關係,並將其視為一種符合直覺的現象,認為這兩者顯然密不可分?還是說我們受天性限制、永遠無法切身感受到兩者之間的聯繫?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威利(Carlo Rovelli)回答稱,他相信各種反直覺的時空現象會逐漸符合人們的直覺,比如移動速度越快、相對而言時間就流逝得越慢等等。「就像地球是球體和地球會旋轉一樣,人類分別直到兩千年前和幾個世紀前才確認這兩個事實。一開始,這些似乎都違反了人類的直覺,但如今我們卻能毫無壓力地理解這些現象。但這個過程要經歷一定時間。
  • 有效LOGO設計:象徵符號、比喻和直覺
    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設計師,全憑自己的直覺,將不同的形象和比喻意義通過簡單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直覺」這種東西,尤其對於追求創意的人群來說,總能引導他們實現某種普世認知的解決方式,彌足珍貴且可遇而不可求。在LOGO設計中添加某種被廣泛接受的特質有助於拓寬其交流面,這是幾乎所有形象都期望實現的目標。
  • 通過足球訓練鍛鍊青少年的大腦,磨練「直覺」!
    想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則需要開闊的視野以及能夠瞬間做出合理判斷的直覺。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足球訓練來磨練這種直覺能力呢?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吧。這種現象是特級大師,專業棋手及業餘人士所共同之處。但在快棋賽中棋手則需要瞬間決定好下一手棋怎麼走。我們發現業餘人士的前額葉會變得更加活躍,而特級大師和專業棋手的前額葉的活動則相對平穩,紋狀體則是不斷活躍起來。 順便說一下,前額葉的認知功能是用來進行邏輯思維、判斷、計劃和決策等。
  • 「全能棋王」AlphaZero 背後的真正啟示:直覺是如何戰勝邏輯的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現代文明和科技已經使得我們的直覺不斷退化。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直覺的價值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作為複雜計算的基礎,直覺是一種很容易被忽視的非常規方法。這種非常規性使得許多研究人員忽視它的潛力。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直覺能力——大腦教育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一《童教》
    大腦使用無意識,或者說直覺,甚至超感官的方式來運算。直覺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是經常使用的,有些時候,一件事情,我們說不出有什麼不好,但是直覺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就是不對,而往往事後證明我們當時內心的直覺是對的。這種直覺的能力就是松果體的高級能力。
  • 如果你容易動感情和憑直覺做事,你就要格外小心感情和直覺欺騙你
    所以,他們自然樂於讓自已的思想聽從於心靈的召喚,並且還會很自信地告訴所有人:這才是明智之舉 。理想主義者與其他類型人之間的差異由此可見一斑。尤其是相對於氣質類型與他們完全相反的技藝者而言:技藝者崇尚興奮(來自於外界) ,而理想主義者重視的則是熱情(來自己內在) :技藝者珍惜衝動,而理想主義者卻珍惜直覺; 技藝者十分著重自己對他人的影響,而理想主義者看重的卻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浪漫關係」。
  • 直覺去了哪裡?
    30年前這一問題被美國一知名雜誌刊登後引發了熱議,因為直覺告訴我們換不換都是一樣的,但答題人選擇換。數學愛好者、專業人士紛紛加入討論,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戰,還發展出了諸多變種。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道經典問題,來看看直覺到底哪出錯了,信息又是如何影響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