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在即,全國許多地方都下起了雪。
小編所在的北京地區雖然已經不是今年初雪了,但是這種「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光景確實是今年頭一遭,朋友圈中紛紛曬起了雪景。
還有位愛喝茶的朋友收集了新鮮的降雪,打算「烹雪煮茶」,並且表示這樣煮出的茶不僅好喝,還能延年益壽,有許多保健功效。
小編對此表示疑惑:雪水煮茶真的有健康功效嗎?雪水中會不會有很多汙染物呢?
從天而降的雪還能入藥?
我國古代經典藥書《本草綱目》對雪水的評價是:「臘雪甘冷無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瘟疫。」在民間,臘月雪水被百姓稱之為「廉價藥」,應用很廣。
在《紅樓夢》第41回「寶玉品茶櫳翠庵」一節中,妙玉給寶玉斟的一杯茶就是用雪水泡的。唐代詩人白居易「融雪煎香茗」的詩句,宋代詞人辛棄疾「細寫茶經煮香雪」的詞句,都說明「飲雪」在古代並非罕見。
雪水為何能有如此奇妙效用?原來,雪水的結構十分奇特。首先,雪水中含的重水比普通水少1/4。這是由於重水與普通水的飽和水氣壓小,蒸發成水汽凝結成雲的機會就少。重水對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是一種致命水。實驗表明,農作物種子在重水中無法發芽,魚類在含有30%~50%重水的水中就會很快死亡。這是因為重水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氘原子(氫的同位素之一)組成的,氘的原子核除了與氫一樣有一個質子外,還多了一個中子,對生物的生命有著嚴重的危害。雪水中的重水少了,自然有益於生命。
飲水真的不如飲雪?
剛才說了飲雪水的好處,但是這些都是有條件的,並不是說什麼樣的雪都能暢飲。
首先,我們來看看雪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兩個條件:水汽和凝結核 。
水汽顧名思義,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裡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
凝結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東西,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裡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溼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人工降雨也是利用這個原理,人工播散凝結核造成降雨。凝結核一般包括下面三種類型:
(1)不溶於水,但表面能為水所溼潤的核。主要是一些經風化後的礦物微粒,如碳酸鈣 等。這類核的凝結性能,決定於核的大小及吸附水分子的能力。
(2)可溶性核。是一些可溶性鹽的微粒,如海洋和土壤中的氯化鈉、氯化鎂和硫酸鎂等,燃燒產物如硫酸鈉 ,大氣中由化學反應生成的硫酸銨 等。
(3)混合體。每個核同時含有可溶與不可溶的成分,如某種氣體溶入雲滴後,由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鹽類 ,隨後水分蒸發,殘留的鹽類結晶附著於雲滴中不可溶核上。
也就是說,雪水中可能含有上面三種物質,長期飲用這些物質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而且,城市空氣汙染日益嚴重,雪花在形成和飄落的過程中會吸附許多塵埃和顆粒 ,若是沒有經過專業的過濾處理,飲用這種雪融化的雪水,想必就和吸霾無異了。
為了大家著想,雪水養生的說法還是不要輕信為好。
觀雪賞雪 這些健康隱患你留意了嗎?
防呼吸道疾病
冬季雪後的低溫,對老人和兒童等體質較弱者有一定影響,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降低,導致產生呼吸道疾病。
防心梗
天氣一變,感冒一來,原本免疫力降低的體質在外邪入侵的情況下更是不堪重負,病毒進入體內後激發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行回應,在殺滅病毒的同時,免疫保護也會誤傷正常的人體細胞和組織,造成心肌受損,危及生命。
防「雪盲」
「雪盲」又稱「日光眼炎」,是大面積積雪反射強光後,眼睛外層角膜受到紫外線輻射灼傷所致。他人眼長時間受強光中的紫外線刺激,眼角膜和結膜的上皮細胞就會被殺死,進而脫落,造成角膜混濁,看不清東西,出現「雪盲」症狀。
防凍傷
預防凍傷,首先注意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溼的環境中逗留時間過久,其次要多搓手、跺腳,還要注意襪子、鞋子不可太緊,尤其是孩子,如果在玩雪時或者外出時鞋襪被打溼,一定要及時更換乾燥清潔的,否則容易被凍傷。
防曬
雪天的紫外線看似不強,其實它會通過雪地的反射大大增強其「威力」,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在雪天尤其是出太陽時更要重視防曬。
防摔傷
雪天路面溼滑,如果在戶外遇到摔傷情況或者遇到家人摔傷,首先不要慌亂,保持冷靜,首先判斷傷情,如果確實是骨折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候的過程,千萬不要隨意移動受傷部位,更不要搬動患者,以免引起二次損傷,尤其是腰部受傷的患者,如果隨意搬動,很可能會使損傷加重。如果是普通摔傷,則應注意受傷部位的保暖,儘量不要暴露在寒冷的室外。
瑞雪兆豐年,祝各位易友身體健康,平平安安過一個圓滿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