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晶體缺陷工程的低能耗低成本有機合成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19 中國科大新聞網

基於晶體缺陷工程的低能耗低成本有機合成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鑑於目前的能源危機,能耗需求是制約現代化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太陽能驅動有機合成過程,將有望替代傳統的熱催化技術,從而實現低能耗的化工生產。在該技術途徑中,將太陽能轉化儲存為化學能,為緩解當前的能源困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該技術的核心關鍵在於如何降低催化劑材料成本並提高能量轉換效率。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傑教授課題組基於無機固體精準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了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有機化工技術。該工作在線發表於重要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6b04629),共同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張寧和李喜玉。

 

基於氧化鎢納米晶體缺陷工程的光催化有氧偶聯技術原理圖示及性能

 

現今有機化工體系中絕大部分催化反應是基於貴金屬催化劑的使用,並且是依靠石油、煤炭的燃燒所驅動的,存在高催化劑材料成本、高能耗等缺點,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例如,與眾多有機環氧化、碳氫化合物氧化、醇類氧化及有氧偶聯反應相關的氧分子活化過程,通常是利用貴金屬催化或熱能完成的。與貴金屬催化劑相比,金屬氧化物具有低成本等優點,且可展現出光催化活性,是一類理想的催化材料。然而,金屬氧化物在氧分子活化體系中的表現卻不盡人意,其瓶頸在於無法有效地俘獲太陽能並將之傳遞給氧分子。

 

熊宇傑課題組針對該挑戰,設計出了一類具有精準可控氧空位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通常金屬氧化物的金屬原子具有配位飽和的特點,無法通過化學吸附來活化氧分子。在該工作中,氧空位缺陷的構築克服了該缺點,促進了光生電子從氧化物催化劑向氧分子的高效轉移。另一方面,缺陷態的出現大幅度地擴寬了光催化劑的吸光範圍,使其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區寬譜範圍內俘獲太陽能。這兩方面的貢獻實現了太陽能的有效俘獲及能量轉換傳遞,解決了氧化物催化劑在光催化有機合成中的瓶頸問題。熊宇傑課題組通過與江俊教授合作,以理論模擬方法清晰地描述了氧空位缺陷態在這兩方面的貢獻。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宋禮教授和朱俊發教授課題組則分別利用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和光電子能譜解析了缺陷態光催化劑的精細配位結構及能帶結構,證實了理論模擬結果。基於該認識,研究人員得以通過晶體缺陷工程來調控太陽能驅動有機有氧偶聯反應的性能,為利用太陽能替代熱源驅動有機合成提供了可能性,也對光催化材料的理性設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國家創新人才計劃青年項目、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計劃、合肥大科學中心、校重要方向項目培育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合肥大科學中心、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相關焦點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以趙君梅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長期以來一直攻關氟磷酸釩鈉的低能耗綠色合成方法。
  • 設計出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傑課題組基於無機固體精準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
  • 科學網—設計出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傑課題組基於無機固體精準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DOI:10.1021/acscatal.0c03480全文速覽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是有機合成中一種高效、清潔的原子經濟和低能耗策略。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中科大研發出低能耗低成本光催化材料
    日前,中科大熊宇傑教授課題組與該校多位教授合作,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這類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廣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有氧偶聯催化性能,有望實現低能耗和低成本的化工生產。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重要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
  • 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發展拓撲蛋白質的製備方法,並探究其結構性能關係和相關應用,已經成為蛋白質工程的熱門方向。北京大學張文彬課題組近期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模擬天然拓撲蛋白質合成中的多步翻譯後修飾過程,基於合理的基因序列設計,結合原位組裝、鏈斷裂和正交的定點環化反應,發展了一種高效的蛋白質異質索烴的生物合成方法,不需要額外的胞外反應過程,通過直接表達、純化即可製備蛋白質異質索烴。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異質結構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不平衡光傳輸示意圖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具體表現在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光學性質研究方面因此研究光子晶體中的結構、材料與光子帶隙的相互作用是將其應用於新型納米光子器件、光信息傳輸和光晶片等領域的基礎。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 華僑大學JMCA在限域空間合成金屬有機骨架催化劑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化工學院詹國武教授課題組在限域空間合成金屬有機骨架催化劑領域的又一重要研究進展。 JMCA是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化學領域內具有高影響力的國際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為11.301。論文第一作者是化工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黃忠亮,唯一通訊作者是化工學院詹國武教授。
  • 人民大學化學系在有機合成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人民大學啟動基金的資助下,化學系李志平教授研究小組研究發現,鐵催化劑可以用來實現高效高選擇性地苯並呋喃衍生物的合成。該研究結果首次實現了通過簡單的苯酚和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一種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構單元-苯並呋喃。以上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中有機小分子空穴傳輸材料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Naphtho[1,2-b:4,3-b』]dithiophene-Based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Molecular Engineering and Opto-electronicProperties」發表於工程技術能源與燃料領域1區雜誌「Journal of
  •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利用木質纖維素降解液合成生物基產品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生物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5年影響因子為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納米光電材料研究所曾海波團隊,在量子點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於量子點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和基於量子點光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背光源技術。兩個方面都極具優異性,除了製造極薄、極輕的顯示屏外,其色彩表現優秀,色域度提升50%,亮度有效提升30%-40%,為用戶帶來更鮮豔真實的色彩,幾乎可與OLED色彩飽和度優勢相抗衡。
  • 我國核能化學團隊在柔性配合物晶體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中科院高能所6月2日報導,該所多學科中心石偉群課題組在功能錒系配合物柔性晶體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spring-like triple-helix coordination polymers as dual
  • 長春光機所等在鈣鈦礦單晶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沙特)、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等單位合作在製備基於鈣鈦礦的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與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沙特)、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等單位合作在製備基於鈣鈦礦的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有機-無機雜化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優異的光電性能、低原材料成本、以及簡單的製備工藝而備受關注。近十年來,隨著高性能鈣鈦礦材料的開發以及器件結構的創新優化,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效率從3.8%迅速提高至25.2%,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名單,全國共有296名專家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葛子義名列其中。這個基金對入選者要求極高,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葛子義主要從事有機太陽能電池和OLED研究,此次獲得400萬元資助基金的項目叫「有機太陽能電池」。
  • 利用可再生生物質原料高效合成5-氨基乙醯丙酸方面取得進展
    ,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目前5-ALA主要通過化學合成生產,生產成本較高,難以在農業領域的大規模推廣使用。近年來生物發酵法合成5-ALA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現有報導的技術的實際生產成本仍然難以滿足農業領域大範圍應用的要求。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鄭平帶領的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和研究員孫際賓帶領的系統生物學中心研究團隊合作,在利用可再生生物質原料高效合成5-ALA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