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教書育人,死後造福他人!貴定這位老師捐出多個器官

2020-12-04 天眼新聞

11月15日7時41分,貴州省人民醫院ICU病房,51歲的羅遠紅(化名)永遠地閉上了她的雙眼。

根據羅遠紅生前捐獻人體器官及遺體的遺願,她的雙腎、肝臟及眼角膜將捐獻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遺體將捐獻給貴州醫科大學。隨即,羅遠紅的遺體被迅速送進了省醫外科第十一手術室,一場捐獻器官摘除手術緊張地拉開了序幕。

(捐獻的人體器官摘除手術正在緊張進行中。)

手術前,參加手術的全體醫務人員在貴州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與細胞組織捐獻中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主持下,對著手術床單復蓋著的羅遠紅遺體深深地鞠躬默哀。隨即,醫務人員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

上午9時25分,手術結束。醫務人員再次對著羅遠紅的遺體深深地鞠上了一躬。之後,羅遠紅所捐獻的人體器官,被人體器官捐獻系統自動分配給所需接受人體器官移植的患者。遺體隨後也被送到了貴州醫科大學。

(手術完成後,為器官捐獻者鞠躬。)

在接受都市新聞記者採訪時,羅遠紅的丈夫莫定明(化名)說,他與妻子都是貴定縣昌明實驗小學的科學課老師。平時,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他倆就知道捐贈人體器官對於搶救病人的重要性,因此,夫妻倆和女兒一家人都是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莫定明說,11月1日下午,在家中洗衣服的妻子突然昏迷倒地,他迅速把妻子送進了貴定縣人民醫院,醫院初步診斷為突發性腦溢血,隨即羅遠紅被送進了手術室,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仍然沒有效果。11月6日,羅遠紅被送到了省人民醫院ICU病房。由於病情危重,她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直到逝世。

(為捐獻者家屬頒發榮譽證書。)

在羅遠紅生病住院期間,親戚朋友來看望羅來珍的時候捐獻了一部分錢。深知妻子心意的莫定明與女兒商定,他們將把這部分資金、原來準備買公墓的錢,加上政府發放的喪葬費,一併捐給昌明實驗小學、坤主王小學、貴定第一小學、貴定第六小學,讓更多的孩子學習知識,服務於人類。

貴州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與細胞組織捐獻中心器官捐獻協調員說, 自從我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截至2019年11月15日止,成功捐獻327例案例,大器官950餘個,2019年捐獻了107例,大器官捐獻了310餘個。

我省人體器官捐獻報名登記共17823人,其中2019年報名登記的有13694人。

目前,器官移植供需比例為1:30,缺口較大。希望有更多的羅遠紅式的器官捐獻者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以解除急需器官移植患者的痛苦。

都市新聞

記者 劉昌敏

編輯 章虹

校對 王浩

編審 廖波 周密

相關焦點

  • 這位既是醫生又是老師的楷模這麼說
    開欄的話經過層層推選和網絡公眾投票,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於8月30日宣告產生,他們是湖南近百萬教師的優秀代表。為弘揚優良師德師風,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本報特開闢《湖南教書育人新楷模》專欄,講述2位「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特別獎獲得者和10位榮膺「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者的動人故事。
  • 癱瘓男子免費為村裡孩子補課十幾年,如今還要在死後捐獻器官
    老師是個了不起的職業,他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一心撲在了教育事業上,為的就是為社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我們今天要講到一位特殊的老師,他雖然是身有殘疾,卻免費為孩子們補課十幾年,如今還說要在死後捐獻出自己的器官。
  • 只會寫自己姓名的她,在兒子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籤下了三個字
    年先生的母親沒多少文化,只會寫自己名字,但她也知道器官捐獻這回事。她將僅會的三個漢字,一筆一划地鉤在了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10月11日,年先生走完年輕的一生,他捐獻出肝臟和兩個腎臟救活了3個人。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續,這種大愛也溫暖著世人繼續前行。
  • 瑞士推出器官捐贈網絡登記系統 已有百名患者受益
    ,該基金會推出的人體器官捐網上登記系統已有數百名患者受益。該系統從現在開始,將接受已故人員親屬或法律委託人對器官捐贈的最後法律確認。  據報導,根據醫療機構的統計數據,目前在瑞士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彌留患者中,大約50%的人不會向親屬說明過世後是否願意捐贈器官,只有5%的重症患者生前會隨身帶著器官捐贈卡。對此,醫療機構表示,由於60%的重症患者去世後,親屬無法確認患者生前曾有過捐贈意願,最終患者的捐贈意願因無法得到法律確認,醫療機構只好放棄。
  • 推動130多起器官捐獻,用愛堅守生命「重生」,走進器官捐獻協調員的...
    上大學後,米梓鑫在解剖課上第一次見到了「大體老師」。「這是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對於『大體老師』,我們心中充滿敬佩和感激,正是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我們才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畢業後,米梓鑫進入北京朝陽醫院,當時正趕上醫院成立器官捐獻辦公室,他果斷加入了這支隊伍。工作遠比想像中困難,不被理解或是被拒絕的情況時有發生。
  • 器官在哪③|西班牙捐獻率第一的經驗:不明確拒絕就等於同意
    歐盟成員國中大約一半的國家,包括荷蘭、德國和瑞典等,對捐獻器官採取的政策都是「選擇參加」,也就是說,如果你希望死後捐獻器官,就明確表示出來。而在另外一些國家,像比利時和西班牙採取的政策則是「選擇退出」,你必須明確拒絕,否則就等於你同意死後捐獻器官。
  • 廣州10日內現兩器官捐獻移植案例
    其父母在極度悲痛中,選擇了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兒子的生命,為此他們還同時捐出了兒子的肝臟和兩個腎臟。他們特意將捐獻時間定在了19點55分、17年前兒子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寓意著他身體的一部分獲得新生。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捐獻辦副主任陳崗介紹,這是該院OPO(器官獲取組織)團隊實施的第77例器官捐獻。整個捐獻流程公開、透明。在捐獻前,吳遠旋經兩次腦死亡確認試驗的檢測,符合腦死亡診斷。他的父母籤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該例捐獻由廣東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黃繼暉現場進行了見證。
  • 處分遺體及器官:提倡無償允許有償
    人死後同樣還存在著殘留的死者本人的人格權。所以,遺體並非民法上的物,其不能構成所有權的對象,而是死者本人生前人格權在人死後的繼續存在。  2、肯定說。絕大多數國家都認為,本人生前有權對死後遺體進行處分,如美國、德國、智利、比利時、法國、波蘭的器官移植立法都對本人基於自我決定權而在生前做出的處分其遺體的意思表示給予了最大的尊重。2、與本人有緊密關係的其他人。一般認為,在本人生前沒有意思表示或因行為能力欠缺而不能做出意思表示或生前意思表示不明的情形下,應承認本人以外的與其有緊密聯繫的其他人可以按一定的順位享有對遺體的處置權。
  • 法國睡美人:生前被稱聖女,140年容顏屍身不朽,科學家無法解釋
    在法國有這麼一位睡美人,她在生前被稱為聖女,140年間,容顏、屍身保存完好,絲毫沒有腐爛的跡象。 這位聖女是誰?她的生前又有著怎樣的神奇經歷?屍體不腐之謎如何才能被解開? 這位聖女叫做貝爾納黛特,貝爾納黛特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關於她的傳說卻數不勝數。有人說:她在生前曾經見到過被天主教救贖的「無玷之始胎」,貝爾納黛特和同伴在馬色比爾的山洞中一同前去砍柴時,只有她一個人看到了這個「無玷之始胎」的女子!
  • 一對母女同時登記捐獻遺體 遺體器官捐獻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期,泉州網報導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願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並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願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願者。
  • 教書育人,締造靈魂,是教育者的初心,有多少老師沒了教育的初心
    有多少老師沒了教育的初心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行業,除了是一份職業以外,更是一份崇高的信仰,因為他們背負著事關孩子們前途和命運的使命。這也就註定了教書育人是一個造人工程,要麼怎麼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呢?所以說「教書育人,締造靈魂」,就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底線和初心。我們都無比懷念當年純真的師生情,懷念那些一心希望學生好的老教師。可如今在某些地區,某些學校,某些披著老師外衣的人,有多少不能善待自己的學生,有多少把家長紅包納入了收入的預算。
  • 愛因斯坦:死後不可破壞我的身體!結果大腦被偷走
    國家的強大,世界的強大,並非依靠軍事就可心想事成,每一個國家都會有傑出的偉人在背後默默付出一生的時間,也許生前就被銘記,也許死後才被認識,但是絕不會忘記。身為猶太人的愛因斯坦在死前曾說道:我死後不可破壞我的身體!可結果大腦卻被他偷走!讓人憤恨不已!
  • 器官捐獻志願在線登記:無年齡限制可反悔取消
    「剛才在線進行器官捐贈志願者登記了喲!」一個熱情的標題,3月19日出現在網絡上。這位高興地向世界宣布自己小小舉動的徐宏寬先生,還驕傲地展示了《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證書》截屏圖。他的登記證書編號為:X0000000000051。  第二天,全國各大媒體及網站都公布了一個消息:昨日,國內首個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啟動!
  • 慈禧死後陪葬品有多奢華?生前生活有多奢侈?一天花掉四萬兩白銀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了,這位統治大清帝國將近50年的女人,讓本來就閉關鎖國的清朝變得更加搖搖欲墜,因為她不僅在國政上屢屢做出錯誤決定,而且個人的生活也十分奢靡,生前生後都耗費了清帝國大量的錢財,以至於在她死後沒幾年,軍閥孫殿英就盯上了她的陵墓,那麼,慈禧的陵墓究竟有什麼呢?
  • 承諾死後捐獻全部遺產或器官的6位明星,最後一位已兌現承諾!
    承諾死後捐獻全部遺產或器官的6位明星,最後一位已兌現承諾!哈嘍!大家好!你們最愛的小編又上線啦!如果平時你也很想要了解娛樂圈中的八卦趣聞的話,歡迎關注小編的帳號!周潤發曾經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會在死後將所有的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事業,這個舉動也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張衛健是香港演員,他在圈內的風評真的是非常好的。早些年他也經歷過窮困潦倒的日子,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張衛健其實早就籤好了器官捐獻協議,他害怕自己突然離開,索性就以這種方式早早約定好了。
  • 「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一句話讓多少學生嚴重睡眠不足
    「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高三教室牆壁上的勵志標語,當時心裡感覺還是有一點點震撼的。後來百度查詢,才發現原來竟是著名作家、民國才女蕭紅的名句。想想僅僅活了31個春秋的蕭紅。結合我們教育的現狀,心裡確實有諸多感觸。
  • 愛因斯坦死後被偷走大腦,愛迪生更慘,就連最後一口氣也不被放過
    然而,這個世界除了大眾所接受的收藏品以外,一些科學家在名人效應的影響下,他們的器官也成為了崇拜者的收藏品之一。你可能覺得很荒唐,這對於逝去的科學家而言是非常不敬的,但為了表現出對科學家的熱愛,歷史上還真的發生過科學家器官遭到偷竊的事件。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葉沙的父母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以另一種方式幫兒子實現願望。於是,葉沙的心臟、肺、肝、兩腎和一對眼角膜讓7個等待移植的病人重獲新生。  「我們就是葉沙。」5位葉沙器官捐獻受者相聚籃球場上,延續少年對籃球的熱愛。  據了解,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於2010年。
  • 生為良醫,死後,她選擇成為「大體老師」
    學生們向「大體老師」致敬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了一堂特殊的課,同學們沒有端坐在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生前,她是醫生、教授;身後,她是「大體老師」,依然是醫學生感知生命的領路人。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在電視上,我看到過很多患者家庭因為他人的器官捐獻而獲得新生的例子。說實話很感人,這也讓我對器官捐獻的工作漸漸有了改觀。」現年62歲的鄭先生說,剛知道器官捐獻宣傳內容的時候,他非常牴觸。他認為,遺體要保持完整性,親人去世本身就是件悲傷而且無法接受的事,如果再在已經離世的親人遺體上動刀更是大不敬。「能做出這樣艱難抉擇的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