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環和還原反應中經常用到水合肼,但是水合肼毒性很大,高濃度的水合肼(>53 wt%)濃縮過程中有發生爆炸的風險。水合肼的殘留多少關乎到生產安全,那麼怎麼確認水合肼殘留水平呢?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主要有碘滴定法、氣相法和液相法。
碘滴定法,通常用於純水合肼的定量檢測,對複雜的反應體系可能適應性較差,尤其是反應體系的酸鹼性不同,或底物與碘發生反應的時候,檢測的準確性會下降。
氣相和液相的方法較為快捷,但是水合肼本身的紫外吸收較差、穩定性也不好,不適合直接檢測,需要對水合肼進行衍生化改造以後才能用於含量分析。
氣相方法是通過分析丙酮和水合肼的衍生物對水合肼的含量進行測定的。這個方法有已有公開報導這裡我們不再介紹。
在最近的實驗中我們選擇了液相方法對反應液中的水合肼進行定量檢測。主要通過引入發色基團(硝基苯甲醛),使水合肼的衍生物(腙)在液相上有紫外吸收,間接測得的。甚至可以通過簡單地TLC檢測就可以定性的判斷水合肼的殘留量。
但是通過核磁和質譜分析發現,水合肼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和兩分子苯甲醛生成對稱的雙腙衍生結構,而只和一分子苯甲醛生成了一個單腙衍生物。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檢測水合肼的分析。
初步估計這一方法能夠檢測的濃度已經低於0.0025wt%。已經可以滿足我們對生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