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級薄度的納米線:更高效地將熱量轉化為電力!

2020-12-06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英國華威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採用一種如同原子一般薄的一維納米材料,可以將廢熱更高效地轉化為電力,從而為生成可持續的能源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背景

熱電材料,可以採集廢熱並將其轉化為電力,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對於其原理和用途,筆者在以往中已經多次介紹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圖片來源:Ashutosh Tiwari / 猶他大學

然而,對於熱電材料大規模應用來說,熱電轉化效率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因此,科學家們都在迫切尋找提高熱電轉化效率的途徑。例如,前不久筆者剛介紹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們研究發現,在強磁場作用下,拓撲半金屬材料的熱電轉化效率將得以顯著提升。

(圖片來源:Chelsea Turner/MIT)

創新

然而,近日在提升熱電轉化效率方面,科學家們又取得了新進展。英國華威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示,採用一種如同原子一般薄的一維納米材料,可以將廢熱更高效地轉化為電力,從而為生成可持續的能源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圖片來源:華威大學)

這項研究由華威大學物理系的 Andrij Vasylenko、Samuel Marks、Jeremy Sloan、 David Quigley 領導的團隊與劍橋大學以及伯明罕大學合作開展。相關論文發表於《ACS Nano》雜誌。

技術

科學家們將材料儘可能地塑造成最薄的納米線,從而實現效率最高的熱電材料。

華威大學物理系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 Andrij Vasylenko 評論說:「與三維材料相比,單獨的納米線傳導的熱量更少,同時傳導的電力卻更多。在一維材料中,這些特性會產生出前所未有的熱電轉化效率。」

包括伯明罕大學博士 Andrew J. Morris 的研究組在內的科研人員們,一直在研究將極窄的碳納米管中的碲化錫 (tin telluride)結晶作為模板,以最低維形式構成這些熱電材料。

在一項理論實驗相結合的研究中,他們不僅能夠建立起模板尺寸與生成的納米線結構之間的直接依賴關係,也演示了這項技術如何用於控制碲化錫形成直徑為一兩個原子的納米線的熱電效率。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價值

論文第一作者 Vasylenko 博士對於這項研究成果感到興奮不已:「這項研究開啟一個新機遇,它不僅可用於製造新一代熱電發電機,也可以在豐富且無毒的化學元素中探索用於熱電學的候選材料。」

隨著對於熱電器件小型化和提高效率的需求不斷增長,納米結構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

關鍵字

熱電、納米、碳納米管

參考資料

【1】https://warwick.ac.uk/newsandevents/pressreleases/atomically_thin_nanowires

【2】Andrij Vasylenko, Samuel Marks, Jamie M. Wynn, Paulo V. C. Medeiros, Quentin M. Ramasse, Andrew J. Morris, Jeremy Sloan, David Quigley. Electronic Structure Control of Sub-nanometer 1D SnTe via Nanostructuring with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CS Nano, 2018; DOI: 10.1021/acsnano.8b02261

相關焦點

  • 如何高效地把質量轉化為能量?黑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前提是我們有將貓所含有的能量完全提取出來的方法。但我們發現,要高效地將質量轉化為能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利用反物質是進行質能轉換最高效的方法。比如說一隻反物質貓和一隻普通貓相撞之後,兩者湮滅會導致二貓全部的質量都轉化為能量,足夠應付挪威兩年的電力能耗。但這個宇宙裡幾乎沒有自然出現的反物質,因此這不是進行質能轉換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 英媒:新型熱電發電機可將溫差轉化為電力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英媒稱,一種夜間利用地面輻射熱量發電的裝置可被用來為偏遠地區的燈和手機供電。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12日報導,全球有超過10億人——大多生活在貧困的偏遠地區——仍然用不上電。
  • 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 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
  • 納米線技術突破為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帶來新曙光
    先進光伏材料公司Sol Voltaics採用其專利工藝Aerotaxy®完成了光伏(PV)納米線的製造,這是該公司將眾所期待的太陽能轉換效率提升技術進行商業化過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
  • 國產材料再突破,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廉價且優質 新型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這種廉價且易製造的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值(這兩者共同決定太陽能電池能產生的最大能量)都高於傳統的平板太陽能電池,而且其能源轉化效率為5.4%,可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媲美。傳統太陽能電池製造太複雜現有的太陽能電池一般由超純淨的單晶矽圓製成,同時要求這種非常昂貴的材料的厚度約為100微米,以儘可能多地吸收太陽光,這就使製造矽基平板太陽能電池變成複雜、能耗大且昂貴的過程。
  • 美研製廉價高質量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
    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比,納米線太陽能電池擁有幾大優勢:分離、聚集電荷的能力更強;其可由儲量豐富的材料而非需要經過嚴格處理的矽製成。然而,迄今為止,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較低,讓其優勢相形見絀,限制了其發展。  所有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是兩層獨立的材料:有豐富電子的一層充當負極;有豐富電子空穴的一層充當正極。
  • 美國科學家研製新型納米線太陽能電池 質優價廉
    這種廉價且易製造的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值(這兩者共同決定太陽能電池能產生的最大能量)都高於傳統的平板太陽能電池,而且其能源轉化效率為5.4%,可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媲美。  傳統太陽能電池製造太複雜現有的太陽能電池一般由超純淨的單晶矽圓製成,同時要求這種非常昂貴的材料的厚度約為100微米,以儘可能多地吸收太陽光,這就使製造矽基平板太陽能電池變成複雜、能耗大且昂貴的過程。
  • 科學家成功研發出直徑僅數十納米的半導體材料納米線
    該技術的研發團隊展示了幾種原子級尺寸的,採用不同的矽鍺材料製成的分層結構納米線,這種納米線可以有效地傳輸電荷。研發人員展示的這種納米線其接口尺寸可以做到僅有一個原子大小,而過去,阻礙人們製作超小尺寸納米線的障礙主要是有關技術的解析度不足。
  • 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科學家首次採用高精度計算方法,對基於二烯化鈀的單層和雙層材料電子和光學性能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材料比矽基太陽能電池材料更能有效地吸收太陽能。與目前用作半導體的矽基元素相比,這種材料具有更廣的能量吸收譜,顯示出更高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因此可以顯著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鈀二烯化鈀(PdSe2)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材料,用於製造太空飛行器和人造地球衛星的太陽能電池元件。
  • 納米「動力氈」熱電裝置可將人體熱量轉換成電能
    據中國科技網消息近日,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被稱為「動力氈」的熱電裝置,只需觸摸它即可將人體的熱量轉換成電流,讓手機電池很快又有足夠的電力接打下一個電話。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的《納米快報》期刊上。   該大學納米技術和分子材料中心的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裝置是將微小的碳納米管鎖定於柔性塑料光纖之中,感覺像是面料。
  • 港理工-蘇大:首次證明這種合金化納米線的作用
    編輯推薦:本文證明了將Pd與Ag合金化是顯著提高電催化穩定性的可行策略。由於Pd和Ag之間的獨特協同作用,這些納米線顯示出對選擇性甲酸鹽生產的優異電催化性能。該研究首次驗證了Pd也可以穩定地產生甲酸鹽。
  • 生物混合物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有機物
    化學家創建了細菌和納米線的混合系統,該系統從陽光中捕獲能量並將其傳遞給細菌,從而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該系統的工作原理類似於光合作用,植物自然利用它來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化合物,主要是糖和碳水化合物。然而,植物的效率相當低,通常將不到一半的太陽能轉化為碳化合物。
  • 碲元素納米線改造成的電晶體或將摩爾定律推到極致
    由美國陸軍資助的研究團隊發現,可以將稀土金屬(碲)材質的納米線轉化為僅幾納米長的理想電晶體。。普渡大學的電氣工程師Peide Ye說:「碲材料確實是獨一無二的。藉由它製造的納米線,有潛力成為世界上最小的功能電晶體。」電晶體是計算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們利用微小的電荷變化來阻止或允許電流通過。它們通常由半導體材料製成,可以視為電子的交通路口。
  • 港理工-蘇大《Adv Mater》:首次證明這種合金化納米線的作用!
    編輯推薦:本文證明了將Pd與Ag合金化是顯著提高電催化穩定性的可行策略。由於Pd和Ag之間的獨特協同作用,這些納米線顯示出對選擇性甲酸鹽生產的優異電催化性能。該研究首次驗證了Pd也可以穩定地產生甲酸鹽。
  • 發現比矽太陽能電池更高效的材料,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更快
    科學家首次採用高精度計算方法,對基於二烯化鈀的單層和雙層材料電子和光學性能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材料比矽基太陽能電池材料更能有效地吸收太陽能。與目前用作半導體的矽基元素相比,這種材料具有更廣的能量吸收譜,顯示出更高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速度,因此可以顯著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鈀二烯化鈀(PdSe2)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材料,用於製造太空飛行器和人造地球衛星的太陽能電池元件。
  • 新機制讓彈性能-動能轉化過程更高效
    現在,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材料科學家們,也能做到了——他們發現了一種機制,可以有效地將彈簧的彈性能量轉化為動能,用於完成高加速度、極速運動。相關研究成果於9月2日刊登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
  • 將汽車尾氣的熱量轉化為電能?順磁材料可將熱量轉換為能量!
    科學家觀察到,即使在順磁材料中,固體中自旋的局部熱擾動也可以將熱量轉換為能量,在順磁材料中,自旋被認為關聯的時間不夠長。這種效應,研究人員稱其為「準磁懸浮阻力熱電勢」,將溫差轉換為電壓。這一發現可能促使更有效的熱能收集,例如將汽車尾氣的熱量轉化為電能以提高燃料效率,或通過體熱為智能衣服提供動力。
  • 能吸收桌上發熱物品熱量轉化電能為手機充電
    這些科學家測算過,10釐米見方的這種玻璃纖維織物貼在人體上時,當外部的溫度大約是20攝氏度,這片熱電轉化織物就可以產生40毫瓦以上的電流, 這樣的電流足以操作大多數半導體器件。如果用這種玻璃纖維織物製成一件T恤衫貼在人體上穿戴,則收集的人體熱量可以產生約2瓦的電流,這樣的電流已經可以為手機進行充電了。如果是在盛夏,人體集聚的熱量更多,產生的電量也將更加充足。
  • 能量回收系統該下崗了:「黝銅」可將熱量高效轉換為電能
    人們都知道內燃發動機的做功效率優先,而儲存在汽油中的大部分能量也隨著燃燒產生的熱量而大量流失了,再加上發動機零部件之間因摩擦而損失掉的能量,因此能達到38%的能源利用率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不過如果我們能將這些熱量加以利用的話,那豈不是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