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發電會稱為星際殖民的主要供能手段?

2020-10-03 嶽悅於世

1915年愛因斯坦最先預言了黑洞的存在,104年後人類才有望第一次「親眼目睹」其真容,此次發布的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其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之後很多人失望地吐槽黑洞長得像蜂窩煤的孔,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對黑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且逐漸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黑洞未來對於人類有哪些幫助呢?

從黑洞中獲取能量

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它有著可以吞噬一切的強大引力。在地球上的我們聽到黑洞更多的是好奇,而如果未來的人類進入太空,聽到黑洞更多的應該是恐懼。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的文明等級指數說法,如果一個文明可以達到2級文明,那麼,這個文明就可以變成恆星文明,將所在恆星系統的恆星能量全部「榨取」,用來隨時補充自己一樣,黑洞就是恆星系統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但是黑洞和發電有什麼關係,以我們人類無限增長的野心,對黑洞下手那時遲早的事。早在50年前,世界著名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就已經提出了這個驚人的猜想,在國際上,這個猜想還被命名為「彭羅斯過程」。根據彭羅斯的推導演算,如果未來人類可以研發出一個可以投進黑洞裡的,不會被摧毀的能量提取器,那麼,就可以在黑洞的能量層裡獲取無限能量。但這個能量提取器能否承受住巨大的引力拉扯,是個很大的問題。

黑洞發電機

彭羅斯理論的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就是黑洞發電機,其實我們的水力發電就是利用水的動能衝擊轉子使其轉動達到發電的目的。黑洞發電機是由轉子和定子組成,導電的轉子在磁性的定子中旋轉,比如中學課本中的切割磁感線發電實驗。旋轉的黑洞就可以成為發電機的轉子,如果在一個旋轉黑洞的周圍設置一個磁場由於黑洞旋轉切割磁力線就可以發出巨大的電流。

我們可以將發電機的一頭連著轉子的探頭靠近黑洞,另一端留在黑洞都遠端。探頭越靠近黑洞受到的引力就越強,導致下落的速度就越快,這樣轉子就獲得了更大的轉速。這樣轉子的動能轉換的電能就越來越多,我們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電了。

黑洞輻射發電站

有了彭羅斯老大爺的理論鼓舞,有人開始設想一個黑洞發電站的構造。那句「黑洞吸一切」可不是鬧著玩的,光都逃不出它的掌心,你還敢在它周圍建個發電站?黑洞發電站這個概念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在2016年提出的:質量與一座山相當的微型黑洞可以釋放出大量的X射線和γ射線,輻射功率可以高達1000萬兆瓦,將足以供應全球的用電需求。

霍金提到在真空中會產生一個虛粒子對,其中一個可能會落入黑洞,而另一個成員粒子則可能留在黑洞外。此時,由於失去了發生相互湮滅反應的「同伴粒子」,這個在黑洞外的粒子就有機會逃離,並以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而且這個輻射程度和黑洞都質量大小是成反比的,所以我們需要的黑洞要小。不過別高興太早,我們首先需要找到一個質量足夠小的黑洞,有多小呢?這麼說吧,一個質量與太陽相當的黑洞對外釋放粒子的效率極低,根本難以進行探測。而經過理論證明:一個質量與一座高山相當的微型黑洞所釋放的粒子輻射則會相當明顯。而且這個黑洞不會把我們毀滅掉。

從黑洞中提取能量的猜想雖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但是一直到今天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希望黑洞這顆「能量的種子」最終能在科學家們的細心栽培下開花結果,我們得以嘗到勝利的果實。

相關焦點

  • 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當然星際殖民的意義可遠遠不止讓人類避免滅絕的宿命,星際殖民意味著開發宇宙中海量的資源,創造難以計算的財富,當然討論人類星際殖民必須先定義兩個基本不變。第一,真空中的光速不可超越,光速約等於300000km/s第二,人類始終以肉身的形式存在,不會數據化;若人類信息化,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虛擬生存,則人類沒有動力和必要進行星際殖民。
  • 黑洞星際飛船:利用「微黑洞」蒸發作為推進的動力(技術探討)
    來自星際的黑洞黑洞:宇宙中的怪物。黑洞形成於大質量恆星的坍縮,人們常常可以認為它會撕裂整個行星,或者在星系中心靜靜地等待一個毫無戒心的星團稍稍靠得太近。1974年,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可能通過一種後來被稱為霍金輻射的過程,在其視界正上方產生輻射能量(即光)。霍金知道,在整個空間中,粒子-反粒子對從時空的固有能量中爆發出來,但由於它們的電荷相反,它們立即被吸引到一起。這些新形成的粒子和反粒子迅速相互湮滅,重新轉化為產生它們的能量。然而,在黑洞視界附近的情況就不同了。
  • 馬斯克再談「星際飛船」與「火星殖民」未來,這些或許都將會實現?
    當然在研究火星的同時,人們也曾多次嚮往殖民於火星,那麼火星殖民到底有沒有可能呢?對此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給予了我們答案,馬斯克表示殖民火星是可以的,但是在殖民的過程中將會困難重重,其中最主要的困難就在於,如何在火星上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火星基地,要知道建造火星基地可比抵達火星要困難得多。
  • 糖類——最主要的供能物質,也是肥胖等的罪魁禍首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大營養素」之一的「糖類」,在食品和健身等領域中糖類通常會被稱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初高中生物課程裡,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糖類」的知識,但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視頻包裝上都沒有「糖類」這個版塊,取而代之的都是「碳水化合物」,這是為什麼呢?
  • 黑洞周圍的星際物質真的可以被吸積到視界面上嗎?
    然而,站在遠處觀察者的角度,我們會發現一切黑洞視界周圍的星際物質從被強大的黑洞引力吸引開始靠近黑洞直到完全抵達視界面,完完全全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物理過程!不同於史瓦西黑洞的是,其視界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稱為外視界,外視界面上的一切物質就已經不可能再逃離黑洞了。內層稱為內視界,是黑洞時空奇異性的分界面,兩層視界僅僅在兩極處相切。
  • 7個宇宙知識讓你看懂星際穿越:黑洞蟲洞和平行宇宙
    《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對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聽上去就很「高大上」有木有!!這部以太空穿梭和時間旅行為題材的科幻片,因為觸及了大量物理學前沿理論,被不少科幻迷奉為「燒腦神作」,但也因為這些理論太過「高冷」,因而嚇退了一大波對科學理論本來就不感冒的普通觀眾,以及數量眾多的文科生們。。。
  • 為什麼《星際穿越》的黑洞跟真實的黑洞圖像不一樣
    2019年04月10日之前,還沒有人知道黑洞到底長什麼樣。當然了,感謝電影《星際穿越》向觀眾們展示了模擬黑洞,現在不光這個黑洞聲名遠揚,我們也因此以為自己知道黑洞的模樣。
  • 探秘《星際穿越》中的蟲洞與黑洞 萬萬沒想到是這樣子的
    相信大家都聽聞過《星際穿越》這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原創科幻冒險電影,它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領銜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線索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
  • 星際殖民第一步?從「建立月球精子庫」開始
    人類在科幻影視作品中展望星際殖民已有多年,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這項研究為很多設想打開了大門,包括在人類向其它星球進行星際殖民的時候,帶上許多種類的動物(以及植物的種子)。舉例說,如果人類在火星上開闢了新的棲息地,就可以適當地開展種植業和畜牧業。
  • 未來可能會以傳輸「生命信息」方式來實現「星際殖民」。
    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太陽會在五十億年後,演化成紅巨星走向末路。那時地球也因進入太陽紅巨星內部而化為一綹青煙。人類文明如果希望存續,就需要在宇宙中尋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恆星系。種子會以較低的生命要求來抵抗外界環境的嚴酷。如果在漫長的宇宙路途中,只是將生命的種子置於飛船,由生命的種子來完成生命的播撒。
  • Biobulb:由微生物供能的燈泡
    早些時候,我們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介紹了一款通過重力發電的燈泡,這種環保的燈泡主要面向經常斷電的貧困地區。最近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種能源燈泡Biobulb,它完全是由微生物供能的。這個團隊的主要成員是本科生Alexandra Cohn、Michael Zaiken和AnaElise Beckman,擁有神經生物學、生物化學等背景,每個成員為這個跨學科項目提供了不少獨特的視覺。他們希望能夠改變公眾對合成生物領域的看法。
  • 科幻片《星際穿越》裡的黑洞,與實際黑洞圖片為什麼有點不一樣?
    黑洞長這樣: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有關黑洞的情節中,超大質量黑洞「卡岡圖亞」長這樣:影片主要講述的是,由於地球環境惡化,已不適宜人類生存,NASA在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派出尋找人類新家園的太空人進入蟲洞,利用蟲洞大大縮短了航行距離,穿越到了太陽系外,進入銀河系星際空間,尋找有信號反饋的三顆星球。
  • 《星際穿越》:第一個真正的電影黑洞
    新上映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吸引了無數影迷的目光,片中對近距離觀察時黑洞呈現的景象進行的準確描述讓影迷們津津樂道。拍攝過程中,《星際穿越》創作人員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取經。在視效小組的齊心努力下,《星際穿越》成為科幻片史上對黑洞的呈現最具有科學準確性的影片。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科學家卻想「榨取」能量 未來或成星際旅行「充電站」
    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實驗,嘗試著去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黑洞中獲取能量嗎?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 星際殖民2全種族詳解 StarDrive2九大種族圖文介紹
    2中,玩家們會在宇宙中探索新星球,與星球上的外星種族打交道,是戰還是和就需要提前了解這些種族。下面小編帶來星際殖民2全種族詳解,將StarDrive2中的九大種族進行詳細的圖文介紹,來看看你可以在遊戲中殖民統治哪些種族吧。
  • 《波西亞時光》怎麼使用火力供能 高效率火力供能介紹
    導 讀 《波西亞時光》中火力供能是比較常用的供能手段,工業熔爐需要用到火力供能,那麼要怎麼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火力供能高效率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不亂竄會死
  • 殖民火星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若當下人類可以用所有的軍費投入殖民火星的行動中,殖民火星應在10年內成功)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種手段向太空要生存空間和資源。以人來目前的科技水平,月球,火星,泰坦是進行太空殖民的首選。(火星,金星,月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星際穿越》中的物理學:黑洞是什麼樣子的?
    更神奇的是,如果你離黑洞比我近,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會不一樣。相對來說,我的時間會過得快一點。索恩從這個模型中看到了什麼?作為一個天體物理學家,他的數學知識引導著這一迷人視效的誕生——這是有史以來對黑洞面貌的最準確的模型。同時,這個模型還是30個人、數千臺計算機一年的工作成果。
  • 備戰《星際穿越》,科普黑洞和蟲洞,有劇透,慎入!
    諾蘭德新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好評如潮,這部科幻大片中不僅有很多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又有嚴謹的科學基礎,可以說是一部硬科幻。http://www.plouffe.fr/simon/math/Black%20Holes%20and%20Time%20Warps,%20Einstein's%20Outrageous%20Legacy%20-%20Thorne.pdf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對於宇宙中可空間分辨的雙黑洞系統,通過對塵埃溫度以及CO分子測量等可以得到較高解析度的圖像以及各成分的相應的譜能量分布,而對於目前觀測雙黑洞的間接證據則主要通過雙黑洞進動對於星系核的形態的影響、準周期性光變、譜線雙峰結構等進行間接觀測。雙黑洞系統的形成方式科學家目前認為主要由兩種:其一是由成對誕生的恆星產生,宇宙中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恆星符合這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