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的有趣觀點:英國即將陷入大規模貧窮,原因是氣候變暖與環保

2020-12-08 騰訊網

英國人的生活水平正在不可控制地下滑。很快,對於英國人來說,汽車將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吞金巨獸。除了汽車,服裝,鞋類,藥品和取暖設備也將越來越昂貴。

所有這些產生的原因是為了與全球變暖作鬥爭,全球變暖的威脅似乎要比所有自然災害加起來還要可怕。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將在幾天前宣布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其目標是將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減少到零。環保人士希望詹森最早在2030年禁止所有汽油和柴油車輛的生產和採購。

根據激進的環保主義者的想法,還應關閉英國的工業生產,對那些不關心減少碳排放的國家的所有進口都徵收高額關稅。房屋的供暖也應變得環保。對許多人而言,這意味著放棄供暖。

對抗全球變暖而實施的政策實際上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俄羅斯,中國,巴西等經濟增長國家。但是,這些措施使得英國國民更加難受。

如果這一計劃得到切實執行,英國國民將無法以可承受的價格獲得廉價的汽車、衣服和鞋子、藥品和食物,以及取暖。英國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自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時代以來,其生產能力就被摧毀了。面對這種情況,它註定進入物資不足的時代。英國的消費標準將降到一定水平,或許最終食物等物資將被定量定員分配。

其實,鮑裡斯·詹森就像川普一樣,他從不相信任何形式的全球變暖,並公開取笑了環保主義者。四年前,他在報紙專欄中寫道:「如果我因為打桌球而出汗,我不會怪全球變暖。」

英國脫歐曾經給過他希望,他將能夠與歐盟建立貿易,同時避免歐洲人對生產者施加的所有限制。

但是,結果反而造成了英國國內經濟的滑坡。這使得鮑裡斯倒向環保主義者。

另一個誘因是拜登(Biden)團隊在美國上任。他倡導綠色協議,該協議涉及破壞工業以及石油和天然氣,以便將所有資源都投入到「清潔」能源上。儘管從經濟角度講該計劃是妄想,但詹森還是被迫跟隨拜登。

關於氣候變化的秘密鬥爭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最初計劃在2050年禁止汽油和柴油汽車,然後變成到2040年禁止使用。後來英國財政部表示,沒有足夠的錢來全面對抗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委員會認為,英國在這場鬥爭上的花費應該比現在多十倍,但到2020年,英國已經出現了4000億英鎊的預算赤字。

除此之外,鮑裡斯態度的變化還可能與他的小女友凱莉·西蒙茲Carrie Symonds有關。

她是一位敬業的生態戰士,畢生致力於海洋安全,牲畜權利和塑料廢物的鬥爭。

在他32歲的女友的影響下,56歲的詹森(競選期間)戒酒,減肥,純素食,甚至剪了頭髮。

有趣的是,英國首相的未來妻子為海洋慈善機構工作。該組織由美國億萬富翁、媒體巨頭彭博社老闆,全球抗擊全球變暖的主要遊說者和發起者之一麥可·彭博(Michael Bloomberg)成立。

然而,詹森以個人榜樣表明,浪漫與政治,國家治理和全球關係,美國億萬富翁的利益以及英國中產階級迫在眉睫的貧困是如何不可思議地交織在一起的。

相關焦點

  • 俄媒:人為全球變暖或加劇自然災害頻率和強度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俄媒稱,美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在分析了38年的衛星觀測數據後發現,人為全球變暖可能導致俄羅斯東部和蒙古國自然災害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據俄新社7月21日報導,報告作者研究了幾種描述工業革命前後氣候狀況的理論模型,發現自然原因導致的季節性氣溫變化有其特定模式。他們把這些模式與1979年至2016年對流層氣溫的衛星觀測數據進行對比,研究每年最高和最低氣溫之間的溫差。結果發現,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冬夏溫差最大。相比之下,回歸線的溫差小得多,溫差最小的是南極。
  • 美媒:研究表明泥盆紀生物大滅絕或與氣候變暖有關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此前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地球歷史上五次大滅絕事件之一的晚泥盆世滅絕。但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新研究表明,3.6億年前的這場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全球變暖和臭氧層崩潰之後。據合眾國際社網站5月27日報導,導致恐龍消失的那次滅絕事件是唯一由小行星造成的大滅絕事件。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這種影響對老人、兒童、對發展中國家貧窮的群體尤為顯著。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20年全球死於酷熱的人將增加1倍。人們對氣候變暖與死亡率變化做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熱閾」的概念,當氣溫升高超過「熱閾」時,死亡率顯著增加。例如,美國洛杉磯在受熱浪襲擊期間,85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是平常的8倍。上海1980-1989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當夏季氣溫超過34℃,死亡率急劇上升。
  • 科學家發現地球首次引發大規模滅絕的全球變暖出現的原因
    但這種變化並沒有止步於此:新的研究發現,當動物在5.2億至5.4億年前出現時,它又一次改變了大氣,引發了一場全球變暖事件,但沒有當前的全球變暖那麼劇烈和迅速。然而,在海洋中第一批動物出現後的一億年裡,隨著氧氣水平再次下降,二氧化碳和溫度再次上升,新來的動物陷入了幾次大規模滅絕危機,之後才達到了適當的平衡。
  • 外媒:俄北極圈內發生漏油事故 大面積河水被染紅
    【延伸閱讀】俄媒:俄羅斯與北約展開北極「軍備競賽」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美國打算「恢復美國在北極的領導地位」。華盛頓準備「挑戰俄羅斯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軍事影響力」。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對美國海岸警衛隊軍官學校畢業生講話時,發表了上述觀點。
  • 俄媒:2016年氣溫反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增強有關
    (原標題:俄媒:2016年氣溫反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增強有關) 中國網
  • 惡性循環:氣候變暖→熱帶雨林釋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
    美國「優睿科」網站8月12日報導,熱帶雨林的土壤正變得對氣候變化越來越敏感,而這或許將導致數十億噸二氧化碳流失到大氣中。研究人員表示,倘若溫度繼續按照目前的推測上升,那麼熱帶雨林土壤的碳排放量將顯著增加。要知道,這裡儲存的碳佔到了全球土壤碳儲量的四分之一。分解作用和植物根部活動都會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自然釋放到空氣中。
  • 【環保知識】全球變暖的一些主要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人為現象。而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生存。
  •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自救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可是近日來,歐洲、美洲、亞洲多個國家陸續出現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北京更是遭遇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氣溫屢創新低。而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不是一直說全球氣候變暖嗎?為什麼氣候會異常寒冷呢?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非洲大部分國家的民眾以農牧業為生,因此氣候變暖導致不少人陷入貧困。氣候變暖還導致該地區疾病流行以及生態平衡被破壞。氣候變化已經引起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高度關注。烏幹達環境部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眾教育領域投資,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尚比亞總統班達最近指出,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是政府的優先任務。
  • 探究氣候變暖的原因--中國數字科技館
    但阿倫尼烏斯認為,地球軌道參數的變化不是引起冰期和間冰期循環的原因,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才是冰期和間冰期變化的主要原因。當時有一種科學觀點認為,冰期和間冰期之間的溫度差要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至少存在50%以上的變化,但這需要相關的資料和模型來計算驗證。
  • 溫室效應還是太陽活動加劇 地球變暖誰是真兇?
    海口晚報網3月10日訊:  很多科學家認為,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帶來的溫室效應是全球迅速變暖的主要原因,前不久公布的聯合國研究報告也是這麼說的。不過,英國電視四臺卻發出了不同聲音。該臺即將播放的紀錄片稱,「人造」的全球性變暖是「現代社會的最大騙局」,太陽才是「真兇」。
  • 世界即將走過跌宕起伏的2019,2020年會平靜嗎?
    在6月攜手走過「三八線」的美朝領導人,到年末又恢復到威脅互送「聖誕大禮」的喊話模式;沒有栽在「通俄門」上的川普,卻被「通烏門」綁住手腳,陷入彈劾的煩惱;頑強的梅首相終究沒能擺脫「脫歐」的詛咒,詹森在年底為保守黨扳回一局。2019年,是各國為錢公開爭吵的一年。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者是大量砍伐森林並且將其焚燒,從而產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對策
    原標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對策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60米,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6日報導,最新研討發現,即使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那恐怕也為時已晚,原因在於北極海冰消融、亞馬孫雨林退化等其他因素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人類的溫室氣候排放量並非地球氣溫的唯一決定因素,」斯特芬教授說。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200英尺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6日報導,最新研討發現,即使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那恐怕也為時已晚,原因在於北極海冰消融、亞馬孫雨林退化等其他因素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
  • 重要項目面臨無人投資,日媒:多少錢都不幹
    根據日經中文網消息,歐洲為中心的21家投資機構,要求計劃參加越南火力發電站項目的三菱商事等企業退出,原因是大量焚燒煤炭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認為越南的永昂2號項目會影響企業聲譽和財務。其實早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投資聯盟就已經對三菱商事、日本三大銀行在內的8家企業發出信函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