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一地因財政困難欲應徵建核垃圾處理場,遭居民反對

2021-01-17 澎湃新聞
日本北海道一地因財政困難欲應徵建核垃圾處理場,遭居民反對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09-11 13:09 來源:澎湃新聞

北海道壽都町町公所(該地區政府)宣布正在考慮在當地建設日本核垃圾最終處理場。對此,壽都町居民表示反對,並在9月10日町公所召開的說明會上進行了抗議。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10日報導,北海道壽都町町公所在10日夜晚的居民會上針對該地區將參加日本政府第一階段的資料審查進行了說明。說明會上町長片岡春雄表示,鑑於目前該地區的人口及財政狀況,希望能加入日本核垃圾最終處理場的審查計劃。

據NHK此前報導,由於核電站所產生的核垃圾存在很強的放射性,需要將其埋在地下進行處理。日本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尋找核垃圾的最終處置場,曾有幾個地區表示願意參加審核,但由於當地民眾反對而遲遲沒有結果。

壽都町町長片岡曾對NHK表示,受新冠和少子化綜合影響,該地區的財政目前已陷入困難。如果參加日本政府針對核垃圾處理場的文獻調查,該地區將獲得一定的補助金,能補貼該地區的財政。

對此,該地區的居民表示反對。日本共同通信社9日的問卷調查結果表示,有57%的居民反對該地區參與資料審查,而有67%的居民反對將該地區作為核垃圾的最終處理場。日本時事通信社10日的報導稱,參加北海道壽都町核垃圾審查說明會的居民認為,町公所對於是否接受文獻調查的決定過於倉促,呼籲其慎重對待。居民表示,雖然補助金很有吸引力,但還是希望町公所能為該區域的未來考慮。

片岡表示:「壽都町並不是馬上就會變成核垃圾處理場,在文獻調查之後仍有很長一段審查過程,我們希望在配合日本政府審查的同時繼續深入了解未來的處理方式和處理狀況。」但片岡也表示,將對此問題進行詳細調查,並召開說明會與居民進一步討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核垃圾,核廢料處理,日本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在北海道開始進行核廢料選址調查
    文獻調查後開始概要調查和精密調查,這時候調查地居民可以提出相關意見,日本政府也需要聽取民眾意見,如果民眾大部分反對,那麼項目就無法進行。這三個階段的調查之後選擇設施建設地址,經過國家的安全審查後,進行地質處置設施的建設、運行和封閉,整個地質處置業務需要約100年的時間。
  • 「銫土」存放讓日本為難
    10月25日,在日本福島縣大波地區,兩名工作人員清除放射性物質,另一名工作人員測量清除作業後的輻射量。新華社發日本環境省日前確定了福島核事故放射性物質去汙問題基本方案,年輻射量超過1毫希的地區將由政府財政實施去汙。日本政府還決定,即使在低輻射地區,環境省也將以學校等兒童生活圈為中心實施去汙。環境省表示,除自然界本身的輻射外,力爭至2013年8月底,在年輻射量低於20毫希的地區內,對普通成年人的年輻射量減半,對兒童減少約60%。
  • 120萬噸核廢料即將被日本倒入大海,聯合國緊急幹預,韓國欲起訴
    近段時間,日本想將福島核洩漏處理後產生的核廢水倒入太平洋一事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有聯合國人權專家表示,日本這種將核廢水倒入太平洋的做法會產生嚴重後果,該專家呼籲日本暫緩該決定,並提出希望日本積極在新冠疫情後舉行國際磋商,再作出決定。
  • 日本人最嚮往定居地:北海道
    2020-09-20 10:21:46 來源:新華社在兩年年度調查中蟬聯第一 日本人最嚮往定居地:北海道新華社微特稿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北海道是日本人最嚮往的定居地。這是北海道在這項已開展兩年的年度調查中蟬聯第一。日本「天空新聞24小時」網站近日報導,日本品牌綜合研究所去年開始面向民眾進行「都道府縣定居意願度調查」,依據調查結果評出榜單。調查涉及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喜愛程度和居民定居意願等。結果顯示,北海道在調查中蟬聯第一,84.9%的調查對象願意把那裡作為定居首選地。
  • 儋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擬收儲白馬井鎮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土地地類...
    儋府〔2019〕16號 儋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擬收儲白馬井鎮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土地地類調查登記的通告白馬井鎮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已經列入2018年我市土地收儲計劃。現將該項目用地擬徵收土地地類調查登記的相關事項通告如下:一、擬收儲土地地類調查登記面積189畝,涉及單位為白馬井鎮政府、排浦鎮政府。二、地塊四至範圍:(具體位置詳見勘測定界圖)。三、自本通告發布之日起15日內,擬收儲土地地類調查登記的集體、農民及地上附著物產權人,須持土地權屬證書等相關材料到白馬井鎮政府、排浦鎮政府辦理登記手續。
  • 日本欲將123萬噸核廢水倒入太平洋,危害有多大?
    日本官方不這麼認為:「核廢水」是衝刷反應堆的被汙染水。而這些水被滌蕩除核,除了氚元素超標,和真正的「核廢水」(比如核反應堆冷卻水)根本是兩碼事。日本政府一開始將「核廢水」稱作「氚水」,後來「氚水」檢出其他元素超標(半衰期很長,對魚類幾無影響),改稱作「核處理水」。本文按照這種定義,將本次討論的「核廢水」稱作「核處理水」。
  • 日本北海道一座無人小島疑似消失 或因風雪海浪侵蝕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2日報導,日本北海道一個島嶼懷疑離奇消失,如果屬實,將有可能影響日本領海範圍。北海道多名漁民和居民近日報告,位於北海道北部的「鼻北小島」近日消失於村民視線範圍,海上保安廳表示正調查事件。
  • 北海道蟬聯日本人最嚮往定居地
    【新華社微特稿】日本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北海道是日本人最嚮往的定居地。這是北海道在這項已開展兩年的年度調查中蟬聯第一。日本「天空新聞24小時」網站13日報導,日本品牌綜合研究所去年開始面向民眾進行「都道府縣定居意願度調查」,依據調查結果評出榜單。
  • 煙臺一小區內建醫療機構惹爭議
    現場施工人員介紹,他們只知道是建一所醫療機構,至於是什麼類型的醫療機構就不清楚了。   居民觀點不一   有支持有反對   見小區內要建醫療機構,居民便議論開了,有的人支持,也有的人反對。記者發現,位於醫療機構兩側的是小區41和42號樓,這兩棟樓上的反對聲音也最多。
  • 香港擬在郊區建垃圾發電廠 深圳市民擔憂(圖)
    提示  屯門曾咀,一個深圳人很少聽聞,但實際距離蛇口僅數公裡的香港偏僻濱海荒地,有可能會建起一座大型垃圾發電廠。如果此方案落實,后海灣片區將會聚集兩座垃圾發電廠。此類發電廠由於廣收垃圾焚燒發電,並在燃燒過程中可能會釋放「二噁英」等致癌物質,居民一直聞之色變。
  • 深圳一小區建門診遭反對 SARS後門診選址受關注
    本報深圳12月29日電   SARS危機後,門診部選址成為引發矛盾的敏感問題,居民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居住的小區是否存在公共衛生安全隱患。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佳嘉豪苑社區,門診部設在住宅裙樓的規劃引起了3000戶居民的聯名反對。昨天,應業主的要求,南山區衛生局為此舉行了聽證會。  據悉,這是《行政許可法》今年7月1日實施以來,該市首次舉行行政許可聽證會。
  • [分享]垃圾發電施工圖資料下載
    如果中國能將垃圾充分有效地用於發電,每年將節省煤炭5-6千萬噸,其「資源效益」極為可觀。雖然中國的垃圾發電剛剛起步,但前景樂觀。中國豐富的垃圾資源,存在著極大的潛在效益。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巨大,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更多的效益,市場空間巨大。 項目概況 長沙市固體廢棄物深度綜合處理項目為湖南省重點工程,計劃建成亞洲最大的生活垃圾發電廠。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垃圾房落地還需破「鄰避」
    建鄴區南苑街道以老舊小區興宏園為試點,科學選址,在「條例」實施前半年,設施已完工,小區廚餘垃圾收集量逐步遞增。建「垃圾房」破壞小區整體景觀怎麼辦?建鄴區勝科星洲府業主達成一致意見:將垃圾收集點建在地下停車場,既解決了小區環境問題,也方便居民分類投放。
  • 日本 關西 北海道
    它位於奈良盆地北部,東西4.2公裡,南北4.8公裡,面積20.2平方公裡,約為唐長安的四分之一。自公元710年建都起,作為都城歷時七十五年,是日本吸收唐長安、洛陽規劃並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所建的都城。這裡是日本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重要的名勝古蹟有平城京遺址、皇陵、東大寺、唐招提寺[8]、藥師寺、興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倉寺、春日神社、元興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宮、奈良公園等。。。
  • 綠色奧運破解「垃圾圍城」
    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劇毒物質二惡英成了籠罩在居民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從2006年10月份開始,當地上千居民先後兩次穿著印有「反對在六裡屯建垃圾焚燒廠」字樣的文化衫,前往國家環保總局和北京市環保局門前集體請願,在巨大的民意壓力下,國家環保總局於2007年6月12日責令該項目緩建,進一步組織論證,聽取公眾意見。
  • 北海道: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統治和經營北海道的?
    一、在水一方的千年孤島作為日本率先邁入封建社會,又最先向中華文明學習的勢力,大和民族以日本的統治者和正統自居,因此,對於東北地區的原住民皆稱為「夷人」,將包括北海道在內的東北地區一律稱之為「蝦夷」——日本武士的最高職位「徵夷大將軍」,便是因這一時期大和民族對東北地區的徵服而設立。
  • 專家預測日本北海道和巖手或遭遇30米海嘯
    共同社消息,日本內閤府專家會議21日公布了以東北至北海道的太平洋近海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沿線為震源的地震預測。預計最大規模可達芮氏9級,太平洋沿岸將出現大範圍海嘯。北海道、巖手縣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達約30米。預測稱地震的發生「情況緊迫」。會上還出示了除巖手外的6個道縣浸水圖,有的地方政府辦公樓受災。
  • 噩耗又傳來,史上最大海嘯或將席捲北海道,日本正等待最終結果
    這是日本政府首次預測出該地區至今為止最大級別的海嘯,內閤府表示從明年起商定具體對策。據了解,29日當天,日本內閣有關預測北海道東部海嘯發生情況的有識之士會議「日本海溝·千島海溝沿岸巨大地震模式研討會」得出了這一預測結果。在日本東部太平洋沿岸,陸地板塊下有海洋板塊插入。
  • 來自日本的全能型選手「北海道黃楊」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以日本北海道命名的北海道黃楊。北海道黃楊是大葉黃楊的栽培變種,是屬衛矛科、衛矛屬的常綠闊葉樹種,也被稱為日本冬青、日本黃楊,從它的名字上我們就能夠知道它的原產地是日本。北海道黃楊姿態優美,且四季常綠,秋天的時候,北海道黃楊的果實成熟開裂,會露出它紅彤彤的「肚皮」,綠葉紅果,十分好看,令人賞心悅目。原產於日本的北海道黃楊,1986年由中國林科院從日本的北海道市引種到北京,接著經過了多年的馴化和系統選育。
  • 國際|日本:嚴苛垃圾分類的歷史原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在日本,二戰後,經濟開始奪路狂奔。一路同奔的還有垃圾產量。1960年,日本全國垃圾排放量730萬噸,1965年上升為1600萬噸,1970年增長到3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