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個項目獲深圳科技獎自然科學獎,南科大科研成果佔據「半壁江山」
自然科學類獎聚焦基礎研究創新,此次共有兩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南科大盧海舟、王春明、何洪濤、杜宗正的「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運」位居其一。據悉,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南科大物理系和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研究興趣是利用量子場論方法研究拓撲物質等新材料中的物相和電子輸運,已有多個理論工作被實驗支持和應用。
-
四川科研團隊成果登上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
實驗人員拿刀片刮、用砂紙磨、拿改刀戳……一番折騰下來,依然沒損壞「鎧甲」保護下的超疏水塗層 ●不起霧的護目鏡、可以「自清潔」的玻璃幕牆成為可能。怎麼擴大到規模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在工藝和技術上進行研究 今年6月初,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文章,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鄧旭、王德輝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以一項基礎研究登上頂級科學雜誌封面,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論文以「基於系統性物種取樣方法的系統發生學分析證明線粒體起源於Alpha變形菌」為題發表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近期,南科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簡稱「計算機系」)程然課題組在計算智能及其應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進展,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化工醫藥原料搜索,用化學加百科專業 導讀 本科生科研是南科大的一大亮點。南科大鼓勵本科生科研,也為他們提供了寬鬆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科研條件。
-
近1個月來,南方科技大學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論文!
近一個月以來,南科大教授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科研成果及評述文章。劉瑋書課題組在Science刊文報導巨熱電勢的離子熱電材料果凍是小朋友們喜愛吃的甜點,但是機器人不吃東西,只需要充電。劉瑋書課題組打破了這個常識——研究人員運用最新原創性研究,做出了一個可以發電的「果凍」。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太厲害了,難怪科研成果異軍突起!薛其坤是誰?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他曾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而薛其坤,則是既朱清時、陳十一之後新一任校長,他將攜手南科大走向下一個十年。對此,有網友評論道:南科大校長都是從中科大、北大、清華挖過去的啊。太厲害了,難怪科研成果異軍突起!薛其坤是誰?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他曾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菲裡茲·倫敦獎等獎項。1984年從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之後,前往「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任教。
-
科研成果 | 生醫工系近期科研成果一覽
近期,生醫工系在科研產出方面碩果纍纍跟隨本文來一覽科研風採吧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2019年,南科大科研成果繼續彰顯實力,在論文發表、科研立項、院系學科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產學研等方面取得亮眼的成績。學校以創知推動創新,創新帶動創業的科研工作大格局正在形成,正在國內外的學術領域發揮越來越突出的影響力,以一流學術成果推動一流大學建設。
-
一周兩篇《自然》論文!「中國天眼」FAST重大成果頻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隨著11月5日最新一篇《自然》論文的發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過去一周已經迎來兩篇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原創成果。
-
海南現代婦女兒童醫院兩篇科研論文被 SCI 收錄,科研成果再次突破
近日,海南現代婦女兒童醫院兩篇論文被 SCI 資料庫收錄,這兩篇論文分別為《預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對早產兒胃腸病及體格發育的影響》、《痰熱清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SCI 是國際公認的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
-
南科大賈鐵爭課題組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賈鐵爭課題組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Kozlowski教授課題組合作研究成果以「Transition-metal-free formal cross-coupling of aryl methyl sulfoxides and alcohols via nucleophilic activation of C-S bond」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用聲音發電?!我校研究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論文第一作者趙洪發是輪機工程學院2014級本科生,本科期間他就對科研極具興趣,積極參與科創競賽,獲得大創國家級項目三項,數學建模國賽一等獎,美賽二等獎,美賽新媒體賽三等獎,在《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和《工程技術》發表論文兩篇。參與水下機器人研究時,他發現電磁波在水下衰減極快,而聲在水下則具有更好的應用潛力,因此他對聲波能量收集與傳感產生了興趣。
-
他是南科大的第1個全職教師,發表52篇SCI論文,與學校共同成長!
徐虎的辦公室外牆上釘著自己來到南科大以來發布的所有自己為通訊作者、南科大為通訊單位的文章。他介紹道,左上角的第一篇文章,是南科大最早發表的學術論文之一。徐虎展示「論文牆」學校起步期,徐虎曾為組建計算中心硬著頭皮惡補跨專業知識。
-
曹原:兩度登上《自然》,棄外籍回國,曾被質疑物理水平很一般!
邁入現代社會以來,中國為了增加國際競爭力,重點發展科技項目,不斷加大對科學人才的培養。這期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科研人員,其中有一位最引人關注,他就是天才少年曹原。曹原14歲時以699的高分考入中國科技大學,18歲時進入麻省理工大學深造。2年前,22歲的曹原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石墨烯領域的重磅論文。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考研3次才進入中科院,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
而薛其坤,則是既朱清時、陳十一之後新一任校長,他將攜手南科大走向下一個十年。對此,有網友評論道:南科大校長都是從中科大、北大、清華挖過去的啊。太厲害了,難怪科研成果異軍突起!薛其坤是誰?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
-
原清華副校長任南科大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20年如一日的堅持,如果沒有對學術的專注,沒有與科研成果的較勁兒,這種生活就會苦不堪言。但薛其坤感到無比快樂。面對好友的評價,薛其坤笑言:「我自然也有許多不如意的時候,但真覺得沒什麼過不去。也許與情商有關係吧。」薛其坤每月都要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同時還要參加項目申報及各類評審活動,管理科研團隊,還擔任了學校的行政職務。這一切都需要時間。「我正在努力尋找一個支點,在不減少科研工作有效性的同時,在別的方面也能作出貢獻。
-
南科大蔣偉課題組在仿生分子識別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中國化學會會刊》(CCS Chemistr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南科大科研成果匯總
李貴新課題組發表「非線性光學超構表面」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李貴新課題組與倫敦國王學院物理系教授Anatoly Zayats課題組等在Nano Letters雜誌合作發表了題為「Giant Enhancement of Second-Order Nonlinearity of Epsilon-near-Zero Medium by a Plasmonic Metasurface」的最新研究成果。
-
南科大靳文菲團隊發表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科研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靳文菲課題組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趙可吉實驗室合作發表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的科研成果,該論文以「Diploid genome architecture revealed by multi-omic data of hybrid mice」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