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
結果完全因人而異
人在職場,受挫是難免之事。有雄心再戰的人會安慰自己:「失敗是成功之母、逆境可以變成財富」。但逆境怎樣才能變成財富呢?你首先需要學會理解逆境、管理逆境。
理解逆境:一旦遇到逆境,要接納自己身處逆境這個事實,要坦然面對,接受它,這不是世界末日。只有接受「身處逆境」這個事實,才能正視它。在此基礎上強調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逆境不能輕易放棄。
管理逆境:逆境能夠管理,要點是善於調整不良心態,可以通過變換視角、合理化、轉移、替代、升華來處理逆境。
變換視角
可以借用伊壁糾魯的觀點來描述變換視角的含義,「不是事情本身使你不快樂,是你對事情的看法使你不快樂。」半瓶水可以看成半瓶空,也可以看成半瓶水。同樣道理,是不是逆境,看你從哪個角度看;逆境是財富還是負資產,也是看你從哪個角度來認識。這就是變換視角。
合理化
合理化指的是需要找到合適的理由,而合適的理由來自於看問題時用相對、全面、動態來代替絕對、片面和靜態。所謂「相對觀」,強調不好中有好的一面,例如膽小可以認為是謹慎,危機也是機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全面觀」強調補償: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例如,「我個矮,但我很靈活」就是補償,視力不好往往聽力超強,等等。「動態觀」強調轉化:現在不好將來好,例如,「否極泰來」,「禍兮福所倚」等等。總之,「相對觀」注重胸懷寬廣;「全面觀」注重思路寬廣;「動態觀」注重眼界寬廣。
轉移
轉移指的是轉移自己的關注點和場所,「吃不到葡萄」,絕不欺騙自己說葡萄酸,而是從吃葡萄轉移到另一個關注點,例如鍛鍊、書法等等;轉移一個新的環境,忘掉葡萄。
替代
替代就是用新的內容來取代原有的東西,例如,「吃不到葡萄」,可以吃桔子或其他水果等等。
升華
升華則是利用所謂的逆境和不順,把它當成進步和發展的階梯。曼德拉27年的牢獄之災,一個人有幾個27年?但他絕不沉淪和自暴自棄,儘管服刑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未改變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堅強信念。他堅持鍛鍊身體,例如每天在牢房中跑步,做伏地挺身等。所以1990年獲得自由後於1994年被選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被尊稱為南非國父。太史公遭酷刑,反而寫成了《史記》這部不朽之作。張海迪身殘志堅,雖然沒有條件在學校學習,卻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4門外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年近不惑時獲得碩士學位,並成功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完成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這些感人的事跡,就是對在逆境中升華的最好詮釋。
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逆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那是有條件的:把它當成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郝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