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華動作不斷 外媒:民粹主義、自我安慰

2021-01-17 央廣網

與中國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後,印度頻頻出招,出臺一系列反華措施,包括禁用50多款中國手機應用、禁止中資企業參與印度道路建設項目等。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最近也在印度的一些港口遇到清關障礙。路透社3日報導稱,印度電力部最近也出來「蹚渾水」,宣布印度公司將需要政府許可才能從中國進口供電設備和組件。

印度電力部:禁止從中國進口電力設備

印度電力部近日宣布,印度將檢查與電力供應有關的所有進口產品,以查看它們是否構成網絡威脅。根據印度電視臺(NDTV)3日報導,印度電力部部長辛格稱:「我們將不再允許各州從中國和巴基斯坦進口任何東西。」此外,辛格還臆測道:「進口產品中可能會有惡意軟體或者『特洛伊木馬』,可以遠程使印度的電力系統癱瘓。」

△印度電力產品生產和進口情況。 來源:印度電子電器製造商協會

一直以來,印度對中國的電力產品依賴度程度並不低。根據印度電子電器製造商協會(Indian Electrical&Electronic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數據,2018—2019財年,印度電力產品總進口額約為7100億盧比,其中約2100億盧比來自中國。

路透社報導稱,印度長期以來一直依靠中國設備進行發電和輸電,以民眾可以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電力。儘管這一新規將使部分印度公司受益,但從長遠來看,這也可能導致印度國內電價上漲。

另外,印度這一舉動可能會影響其空氣淨化項目,因為中國在向印度出售煙氣脫硫裝置(FGD),這種裝置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目前,印度大多數燃煤電廠都即將錯過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最後日期,印度電力部門正在考慮批准延長期限。

中國手機應用在印度被禁 用戶:「我真想哭一場」

6月29日,印度信息技術部發布公告,以所謂「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主權和完整、印度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為由,決定阻止部分中國手機應用程式在印使用,這些應用包括在印度擁有眾多用戶的TikTok(抖音海外版)、微信、UC瀏覽器等。

△2月,印度海得拉巴,當地人在使用TikTok錄製短視頻 來源:《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1日報導稱,中國手機應用被禁用後,一些印度用戶遭到了衝擊。來自印度加爾各答的阿努米塔·杜塔(Anusmita Dutta)使用TikTok已有三年,在該平臺積累了超過35萬粉絲。杜塔認為,TikTok讓她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連,而印度宣布封禁部分中國手機應用的決定令她格外失望。

22歲的薩達姆·汗(Saddam Khan)是新德裡火車站的一名搬運工,他也是一名TikTok上的內容創作者,擁有超過4萬名粉絲。當他聽說印度已禁用該應用時,他正在火車站上班,頭上頂著顧客的兩隻公文包。薩達姆·汗說:「當時,我真想把包扔了然後哭一場。」

《印度快報》此前報導稱,對很多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印度創作者而言,禁用應用程式意味著他們將失去唯一的收入來源。此外,許多應用程式的公司都在印度設立了辦公室、僱用了印度僱員,禁用這些應用程式可能會危及數千個工作崗位。

德國媒體援引印度阿薩姆邦國立法律大學和司法學院學生巴納吉(Shrestha Banerjee)觀點稱: "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如果採取這種措施)許多投資將停滯不前,印度貿易將遭受逆差。」

《紐約時報》則指出,中國手機應用在印度被禁,意味著著全球網際網路進一步被分裂。媒體援引風險投資公司光速印度(Lightspeed India)合伙人戴夫·卡瑞(Dev Khare)評論稱,印度禁止中國手機應用,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民粹主義的、「自我安慰」的行為。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分析人士評論指出,印度目前面臨疫情、蝗災等一系列問題,可謂「內憂外患」,印度政府此時把矛頭指向中國和巴基斯坦,「或許是一種轉移公眾注意力的手段。」

印度技術專家:禁令執行難度較大

《印度時報》報導稱,一些數位技術專家表示,對中國應用執行禁令將很困難。因為這需要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將每一個與這些應用程式有關的主機名和域名列入黑名單,還需要谷歌和蘋果公司從其商店中刪除這些應用程式。

△《印度時報》:數位技術專家表示,很難對中國應用執行禁令

印度德裡國立法律大學的技術政策研究員沙申克·莫漢表示:「應用禁令很難執行,政府也尚未對這些應用程式如何威脅印度主權作出解釋。」

另一位數字研究員普拉泰克·瓦格稱,該禁令的可行性仍然存疑。因為要求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阻止這些應用程式需要有人確定所有相關的主機名,這有可能導致「過度阻止,影響其他應用程式的正常使用」。

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 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7月2日,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中方沒有針對印度的產品和服務採取任何限制性、歧視性措施。印方有關做法違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印方在世貿組織中的承諾,希望印方立即糾正相關針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

在3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中印務實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為兩國務實合作人為設置障礙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則,也將損及印方自身利益。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後民粹主義的世界什麼樣?-青年參考
    民粹主義的時代,是一個危機不斷釋放的艱難時代,更是世界歷史回歸的時代。簡單來說,當世界形勢一日三變的時候,考驗的就是人們解釋世界的能力。    民粹主義如同幽靈,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任何一次危機都會帶來民眾的覺醒,而沒有組織的民意就是民粹主義,這樣的民意難以形成政治動員之後的共識。
  • 我軍在邊境部署轟炸機後,印度國防部便匆忙給國內降溫
    據外媒報導稱,這種可以攜帶空對地巡航飛彈的轟炸機,在中國西部邊境地區的部署,可以將印度沿著實際控制線部署的軍隊,全部納入其打擊的範圍之內。  很顯然,面對印方無休止的軍事挑釁,中方也不再隱忍,直接部署轟炸機進行反制,這回卻輪到印度緊張了。據《環球時報》最新報導稱,印度國防部日前悄悄地從其官網上,撤下一份宣稱中國軍隊曾在今年5月份「入侵」印度邊境的報告。
  • 谷歌商店下架印度「反華App」因中國施壓?谷歌:該程序因違反相關...
    【環球時報記者 胡博峰 於文】近期在印度名噪一時的「刪除中國手機應用」(Remove China Apps)3日被確定從谷歌商店下架。利用目前中印在邊境地區的衝突和印度社會的反華情緒,該應用自兩周前推出後,下載量已超過500萬人次,成為印度區谷歌商店中最熱門的程序。
  • 觀察家 | 在民粹主義與精英主義之間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當前西方民粹主義政治的兩大主題:就業和反移民。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政治中的許多事情:左翼民粹主義與右翼民粹主義的異同、反全球化動力的來源,甚至可以更好理解兼具左右翼民粹主義色彩的川普的當選(儘管在傳統的意義上人們把川普看作是右翼民粹主義)。
  • 背靠中國獲利最多,反華手段卻一次比一次卑劣
    12月26日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段時間,澳媒不斷炒作"中國將封鎖澳煤炭進口"的消息。不久前,澳大利亞天空新聞臺主持人史密斯更是發表了一段令人無語的"低智言論"。"當70艘滿載價值10億美元的高質量煤炭的澳大利亞貨船,無法在中國靠岸卸貨時,猜猜怎麼著?中國鬧電荒了!
  • 西方自由民主的困境與民粹主義的興起
    如果說,2016年西方政治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那麼,由此引發的民粹主義的興起也成為2016年西方民主進程中不容忽視的政治現象,甚至有學者認為,民粹主義早已席捲全球,佔據了世界政治的中心位置。民粹主義的興起全面挑戰當代西方的代議民主、精英政治和政黨政治,而民粹主義的興起也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自由民主的這三大困境。
  • 西方民粹主義是對現有國家體制的政治反對
    當前西方民粹主義的表現及特徵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有關民粹主義的定義。由於民粹主義訴求過於模糊、多變,它可以與政治光譜中的不同波段結合,形成包括左翼民粹主義、右翼民粹主義等各種不同形態的民粹主義。
  • 民粹主義與「民主的悖論」
    這種解釋當然有其道理,但它僅僅將民粹主義視為社會經濟問題在政治領域的一時投射,就忽視了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問題:民粹主義是否與民主本身的進程相關?或者說,民粹主義是否是民主自身投下的永恆伴影?正是基於這一問題意識,以卡農範、穆德、阿迪蒂為代表的學者提醒我們關注民粹主義與民主之間的潛在關聯,甚至試圖挖掘民粹主義之於民主的正面價值。
  • 起底丨史蒂夫·班農:瘋狂反華的前「白宮師爺」 宣揚種族主義的極...
    「戰情室」節目官方推特遭關停班農的「戰情室:疫情」節目除了熱衷於發布關於中國疫情的不實消息,更是他自說自話、發布反華言論的天地。在近期節目中,他不僅屢屢對中國政府出言不遜,還抨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並指責比爾·蓋茨「與中國站在一邊」。據悉,「戰情室:疫情」節目的官方推特帳號4月份已經被關停。
  • 網絡民粹主義的政治危害
    【關鍵詞】網絡民粹主義  民主  危害    【中圖分類號】D07   【文獻標識碼】A網絡民粹主義是民粹主義在虛擬世界中的體現,在當前中國社會,主要表現為一種極端化的觀念和思潮。在許多公共事件中,網絡民粹主義將原本普通的事件標籤化、妖魔化,仇官、仇富、仇知識,通過扣帽子、製造謊言、散布謠言、渲染、煽動甚至謾罵、威脅等方式,壓制不同聲音,最終形成網絡民粹主義事件,對現實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 李公明︱一周書記:右翼民粹主義的「話術」與……「圖術」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民粹主義熱潮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到2017年的歐洲大選年塵埃落定之後,歐洲各國右翼民粹主義甚至是極右翼勢力成為影響歐洲政壇的重要力量。眼下硝煙仍未散去的2020年美國大選之戰, 在極度撕裂的輿情之中,右翼民粹主義也是一個重要議題。究竟如何看待右翼民粹主義在歐美各國的崛起與發展?
  • 印媒:印度擔心中國將跨境河流「武器化」
    對此,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作為國防參謀長拉瓦特將軍計劃中的一部分,印度陸海空三軍特種部隊已經全部被部署到班公湖。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懸殊,印度顯然知道依靠常規手段,無法在與中國的軍事對峙中佔得任何便宜。所以,在武器裝備性能不如中國軍隊的情況下,印度試圖利用特種作戰這種非對稱手段,來抵消中國軍隊的裝備優勢。
  • 【熵一薦讀】吞噬一切的民粹主義,根源到底是什麼?
    導讀:川普上臺和「推特治國」標誌著民粹主義在美國崛起。而內部的民粹主義又往往表現為外部的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在發達國家中,很長一段時間民粹主義都消失了。但是最近幾年這個勢頭開始崛起,下圖發現民粹主義已經達到了1930年的高度,那一次之後就引發了世界大戰。這個圖是基於所有發達國家政黨中,民粹主義獲得投票的比例。包括了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當然數據統計口徑會有些不同,1930年的情況不完全等同於現在。
  • 寒竹:民粹主義對西方國家政治的衝擊
    從歐洲到北美,民粹主義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衝擊著西方各國現有的政治結構。如何頂住民粹主義的衝擊正在成了西方統治精英的共同考慮。可以這樣斷言,在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在國家層面上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政府如何對應和化解民粹主義的衝擊。哪個國家能夠對民粹主義浪潮因勢利導,化民粹主義的摧毀性力量為建設性的動力,哪個國家就有可能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取得競爭的優勢。
  • 民粹主義還是保守主義:論西方知識界解釋川普現象的誤區
    民粹主義既被視為民主之友,也被視為民主之敵。」然而如我們後面就要指出的,繆勒本人並沒有澄清這個概念混亂,而是將混亂進行到底。民粹主義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學術界在對民粹主義的研究中,大體形成了關於民粹主義基本內涵的共識,直到20世紀90年代,這方面並沒有原則性的分歧。
  • 民粹主義思潮與美國的新一輪國家轉型
    由於自獨立以來就得以確立的民權主義傳統和權力制衡結構以及此後不斷發展的民主選舉制度,同時由於在建立現代國家過程中所經歷的劇烈而深刻的轉型變革和隨之而來的各種危機,民粹主義一直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現象,也是影響和塑造美國發展與轉型方向的重要力量,美國甚至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民粹主義國家。①民粹主義運動在美國歷史上的周期性興起及其對政治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 「大西洋憲章2.0」:欺世盜名的反華劇本
    七十九年後,英國倫敦「艦隊河」畔,美國會參議院軍委會、情報委成員科頓和英國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埃爾伍德在《泰晤士報》聯合撰文,指責中國掩蓋新冠肺炎疫情並拒絕獨立調查、逃避國際責任,拒不接受自由、民主、法治等核心價值觀;鼓譟美英兩國應加緊謀劃「大西洋憲章2.0」,並攛掇「五眼聯盟」打頭,拉攏印度、日本、韓國、歐洲盟友、大英國協成員、海灣國家和拉美諸國等聯手遏華,
  • 亞歷克斯·高拉克、中川黎明:不是別的,正是民主造就了西方民粹主義
    【近來,西方國家的民粹主義潮流沸沸揚揚。進入美國總統大選季後,以川普為代表的民粹主義力量崛起似乎成為西方社會一大「怪像」。那麼這種非理性的,甚至極端的力量何以在當下的大西洋兩岸盛行?中國力研究中心將美國博古睿研究院亞歷克斯·高拉克(Alex Goerlach)和中川黎明(Dawn Nakagawa)對民粹主義的看法譯出,授權觀察者網發布,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