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痛快:成長一定是痛苦的,否則你就沒有在成長

2020-12-06 思維有了模型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世界最偉大的真理。——《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最爽的事。

就是在快樂中獲得想要的一切。

只是這大概只存在於意淫之中,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獲得一些東西,你就得付出同樣的代價。

這個道理其實我們是懂的,只是我們仍想要一邊獲得,一邊開心,畢竟誰會想要痛苦呢?

黃執中說「我們人大概是唯一一種,每天需要不斷去做很多痛苦的事的生物」。

早上要早起,從溫暖的被窩到一個寒冷的環境;白天要聽很多無聊的課,有時還要做很多痛苦的作業;考研的還要經常逼著自己學習各種課程;有時還要去參加很多不喜歡的社交活動。

跟大家一樣,我也每天都處在這樣和那樣的痛苦之中。早起、看書、學習各種課程、組織作業打卡、寫文章等等,甚至出門買份早餐都是痛苦。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經歷這些痛苦呢?我們難道就不能快樂的就達到我們所有的目的嗎?

很遺憾的告訴你,大多數時候不能,說大多數其實還保守了,是幾乎不能,這麼久我都未曾找到一個站得住腳的反例。

這就是今天我想告訴你的,成長一定是痛苦的。

最初的念頭來自於讀書這件事。

我的讀書史始於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那是我第一次愛上讀書。再後來就是大冰,那陣我在復讀,同桌也很喜歡大冰,於是買了他所有的書,我倆就在課間的間隙看完了那些熱血與美好的江湖故事。

接著是劉同的書,到了大學又喜歡上了盧思浩、關東野客和蔡崇達。

如果你留心一些,就會發現,這些書都是散文,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這就是我最愛讀的書。

但是後來在網絡上看到一句話,大意是說「你不能只讀你喜歡的書,你還要廣泛涉獵,各個領域都要讀一些才好。」

後來我才明白,這背後的道理就是多元思維模型。

那之後,我開始留意一個規律,好像那些讓我們做起來感到很舒適的東西,其實已經不能帶給我們多少成長。

而那些我們不情願去做的事情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成長。

正如達利歐所說「問題根植於看起來並不美好的殘酷現實,所以如果你想要成長,你唯一的途徑就是擁抱痛苦」。

01思考度

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

有很多解釋,解釋的方向也有很多,我想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叫做「思考度」

一件事情,如果是幾乎不需要思考的,一般就傾向於更快樂。

比如,打遊戲的時候,如果是一頓瞎幾把瘋狂輸出,那是很爽的;而如果現在你成了職業選手,要求你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戰術和打法,那是很痛苦的。

比如,上課的時候,最好是只帶兩隻耳朵,聽老師嘚吧嘚講就好了;而如果老師突然對我們提幾個問題,讓我們拿出答案來,那是很痛苦的。

比如,此時此刻,只要從上往下,快速的把所有文字滑完就好了;千萬不要讓我去思考,我的人生中那些常常讓我感到痛苦的事是哪些,為什麼我會逃避做痛苦的事,這給我什麼啟發?

看到了嗎?只要不思考,再痛苦的事,其實還OK啦;而一旦要你深度思考,即使是想打遊戲這種非常快樂的事也會變得痛苦。

而且痛苦的程度還會隨著思考的程度加深,而變得越來越痛苦。

如果你明白了這點,你就知道了,我們人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

只是大腦不知道的是,我們今天已經發展到了21世紀,我們發展出了網際網路,每天大量的信息鋪面而來,我們的生存難度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如果不學習,我們就會淪為無用的人。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厲害的人,或者說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的話,你就不得不反抗自己的大腦,去做一些必要的痛苦。

02高級的快樂

難道我們就不能一邊快樂,一邊成長嗎?

那要看你如何定義快樂了。

如果你認為打遊戲、刷劇、看抖音、睡懶覺叫做快樂,很遺憾的告訴你,不能。

這些都是及時快樂,是短暫的,只在玩的時候快樂,但過後就是巨大的空虛襲來。

這是低級的快樂。

那什麼叫做高級的快樂呢?我叫它痛快

做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痛苦,但過後你會感覺到極大的滿足感,且持續時間很長。

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低級的快樂如打遊戲、刷抖音,過後是巨大的空虛感;高級的快樂,於校園君而言,如寫一篇文章,雖然寫之前很不情願,寫的時候是巨大的痛苦,但是寫完之後是巨大的滿足感,而且這種快樂能持續好多天,有時候甚至幾個月之後突然想起還會驕傲。

與你而言,像是考下四六級、雅思託福,像是讀完一本好書之後的收穫,像是努力之後達到自己的預期。

如果要追求快樂,希望你去追求持久的快樂。那種快樂做的時候是痛苦的,但做完之後是巨大的滿足感,我們稱之為「痛快」,痛苦並且快樂。

03痛苦不等於成長

雖然成長几乎都是痛苦的,但是痛苦卻並不等於成長。

擁抱痛苦並不是讓你逼迫自己一味的去做痛苦的事,那不叫成長,那叫變態。

可能文章一開頭你就在懷疑了,誰的生活容易過呢?有多少人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的,你說得很對,我們又何曾容易過呢?

即使我們天天玩,我們仍過得痛苦,那是來自內心空虛的痛苦,是來自蹉跎的痛苦。

既然結果都是痛苦,那為什麼不主動擁抱,而是選擇逃避呢?至少主動權還在我們身上。

但還有種痛苦,是因為選擇方向的痛苦。

比如我父親,從小過著我無法想像的痛苦,吃不飽穿不暖,還沒日沒夜的工作。好不容易改革開放了,掙了點錢,卻因為房子、家庭、母親的大病,過得無比節約,吃不敢吃好,也捨不得買新衣服,吃了一輩子苦。

雖然我很敬佩我父親,但是這樣的痛苦確實是無效的。但是也沒辦法,那是時代大背景決定了。

但是你不一樣,你學歷高,見識廣,你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你只是害怕痛苦。

這是痛苦不等於成長的第一個原因,選擇方向的問題。比如開公司和下苦力都很痛苦,但是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

痛苦不等於成長的第二個原因是,痛苦之後沒有及時反思。

《原則》這本書裡,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個公式,叫做痛苦+反思=進步。

是的,如果沒有反思,痛苦就是毫無意義的。

比如我自己,從高一到高三,我幾乎是班裡最努力的那個人,但是卻每次考試墊底,你能理解那種失落和恨鐵不成鋼的痛苦嗎?

高三的時候,實在撐不下去了,只能每天晚上到操場狂奔才好受些,每次洗澡的時候,都要接一大桶水從頭上直傾而下。

然而那麼勤奮,做了那麼多痛苦的事,高考卻還是名落孫山。

這就是因為卻乏反思,只知道一味的努力,用一次次的挫折來感動自己。可是挫折和痛苦本身並不等於成長,痛苦之後你還必須得反思。

後來復讀,一下子就開竅了,每考一次就重新刷新我的學習方法,反思我做的每一步,最後如願考到了我今天的大學。

於你也一樣,我其實不願你去擁抱痛苦,我怕你陷入自我的感動之中,而忘了反思,最後做了無用的努力,經歷無用的痛苦。

無奈的是,反思這件事其實更痛苦,前面我們就講了,思考度與痛苦密切相關。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原因,這是一個死循環

我們天性裡喜歡快樂,喜歡舒適區,但是這種快樂是很短暫的,過去之後就是巨大的空虛感;

於是這逼著我們去更努力一些,去做一些我們不願意的事,比如學習,比如工作;

可是由於痛苦並不等於成長,我們還需要選對方向,最重要的還要在痛苦之後及時反思;

但是思考度越大,就越痛苦,這就導致我們害怕思考;

可是沒有反思,痛苦就沒有意義。

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經歷了無謂的痛苦,還得不到應有的收穫。

04成長即痛苦之於我

我是在上個寒假感悟的,當時在被窩裡玩手機,突然看到一句話「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內心最後的僥倖突然像玻璃渣子,碎了一地。

從那之後我開始思考痛苦與成長的關係,我也曾想找出反例來反擊這個模型,很遺憾的是我至今沒找到。

不過它卻成了我最好的「自我激勵」,每當我該做什麼,卻因為害怕痛苦,遲遲不願行動的時候,我就用它來勉勵自己,成長一定是痛苦的。

比如早上待在被窩裡不想起來,我就告訴自己,成長一定是痛苦的;比如玩手機玩得不想學習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成長一定是痛苦的;比如,今天該寫文章了,卻還是一拖再拖,我就告訴自己成長一定是痛苦的。

如此之後,我就從內心深處接受了「成長即痛苦」這件事。連痛苦都能成為朋友,我還有敵人嗎?

我們人這一生都要經歷痛苦,一種是短暫快樂之後空虛的痛苦,一種是痛苦之後長期滿足的痛快。

空虛的痛苦與滿足的痛快,我寧願選擇痛快。

相關焦點

  • 創意短片《CRUNCH》:成長是一場痛苦的蛻變,強大賦予人使命
    山姆的成長是痛苦的,不僅僅是自己生活的不適應,還有周圍人的不理解與排擠,被視為異類,被放逐荒島,這些都是成長的代價。但是當山姆成長到足夠高大的時候,他拯救了整個地球,拯救了曾經排擠放逐他的那些人。本文從人類成長的動力,成長的痛苦,成長的目的三個方面,來探究短片想要表達的內容。
  • 天琴座傳導~拋棄受害者模式,成長為你的高我!
    人類拋棄受害者思維模式,完全的轉向擁抱因果思維模式的時機已經成熟。這是一個複雜的概念。你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永遠會對你自己產生影響。你一切行為的後果可以滲入到最微小的粒子層面。你現在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很可能是久遠以前某一世生命所產生的結果。想像一下:你現在所過的生活,是你所有過去世的綜合體。
  • 面對失敗、困苦、瓶頸,成長型思維可以救贖你
    老闆說的話總是毫不留情:「你看看你會什麼,能做好什麼」。我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但不否定自己,就沒有人能否定我。我只在心裡告訴我自己,「能力可以提高,不會的東西可以自學,只要給我時間一定能做好」。>成長型思維的人擁抱變化,從變化中尋找機會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常常會面對失敗、困苦、瓶頸,了解成長型思維對我們來說很有幫助。
  • 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
    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1:都希望在最好的年華遇見一個人,可往往是遇見了一個人才迎來最好的年華。5:自身有價值了,才會像吸鐵石,朋友甚至以前的陌生人都願意轉身過來與你為伴。不要怪罪世界現實,讓自己強大才是給自己最好的安全感。6:過一種高尚而誠實的生活。當你年老時回想起過去,你就能再一次享受人生。不管你信不信,花心的人往往最痴情,專一的人往往最絕情。
  • 痛苦成長的科學怪人 也是人類的模樣
    顯然,自認為戰勝了死神、篤信科學能給予人上帝般力量的科學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也沒有找到人的靈魂。2019年年末,行進了兩年的中間劇場「科技藝術節」,終於迎來了至今最有分量和最切合主題的製作——中文版《弗蘭肯斯坦》。
  • ▷真正的成長,需要「改變」過去
    在一段長達數月的跟蹤服務後,我們最終還是找到了根源。6歲那年,她父親出軌,拋棄妻子,離家出走。這讓她非常痛苦,但他並沒有非常怪爸爸,反而是恨媽媽。因為在爸爸出軌前,媽媽當時就是對感情不忠,跟其他男人勾搭在了一起。也就是說,要不是媽媽當時對感情不忠,爸爸也不會走。
  • 人的成長恰似蝴蝶的蛻變,困難不可怕,經歷才能成長
    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洞口恰是幫助蝴蝶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蝴蝶穿越洞口的時候,通過用力擠壓身體血液才能被順利輸送到蝴蝶翼的組織中去,唯有蝶翼充血蝴蝶才能正式飛翔,人為地將剪洞剪到蝴蝶的展翅之就沒有充血的機會,爬出來的蝴蝶便永遠與飛翔絕緣。
  • 成長路上,學會自我療傷,把自己哄開心最重要!
    是因為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我們忽略了自己,忽略了自己心,其實自我欣賞也是一種藝術,自信是自己成長的助推器。依賴時,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所有會有絕望。我們總是把目光聚焦給別人太多,而關注自己太少,低落的時候,為何不去學會哄自己開心?其實學會自我療傷是一種成長過程的必修課,我們要把它修及格,甚至要達到優秀,才是對我們最大的負責任。
  • 《挪威的森林》:分析三個女人的命運並看到真相的成長
    即使你是最心愛的人,你心中也會有一片你無法企及的森林。這是村上春樹在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中告訴我們的:青春和成長總是困惑和悲傷。我們一路尋找那和自己最合適的人,最後發現所有的相遇與相遇,愛與離開,都是為了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森林。
  • 終身成長: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高度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能取得異於常人成就的原因。如果連失敗都不怕,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比如:愛迪生,菲利普斯,紀伯倫等,他們看待失敗的態度是積極的,充滿力量的。菲利普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紀伯倫:「一個羞赧的失敗比一個驕傲的成功還要高貴。」
  • 蝴蝶是毛毛蟲慢慢成長演變而來的
    只要你有實力,有自己的魄力,一定會得到承認,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珍珠雖然璀璨奪目,但一開始也只是小砂石,經歷漫長歲月的磨礪與成長,最終才能脫穎而出。所以,如果你想要獲得別人認可,成就一番事業,就得經得起風雨,讓歲月來衝涮,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你要知道,自己沒有展現出來的時候,不能苛求別人對你的認同。
  • 陪你一起成長哦
    2020年12月28日語文補課同學:1沈子涵2桂志毅3沈重陽4楊沐晗5宋雨彤6胡若曦7黃梓暄原創作文小片段:陪你一起成長 沈重陽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人會陪我們一起成長,陪我們一起經歷風風雨雨,陪我們渡過一個又一個困難
  • 在苦難中成長蛻變
    是的,如果小樹苗經不住狂風的肆掠,就不可能成長為參天大樹,而是夭折在寒風中;如果小草忍受不住狂風暴雨的洗劫,就不可能在春風裡又綠了那片廣袤的大地;如果絢爛的花朵,抗不住陽光的炙烤和風雨的洗禮,就沒有成熟的果實掛滿枝頭;如果小麥經不起大雪紛飛的嚴寒,就沒有沉墊墊金黃的麥穗迎風點頭,帶來收穫的喜悅;如果人經受不起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和困苦,就享受不了衣食無憂的美好生活
  • 擁抱順周期,掘金真成長
    成長邏輯:政策推動,行業空間大幅擴容(減隔震、可降解塑料、尾氣催化等);自主可控,5G、晶片配套使用的電子化學品國產替代(光刻膠、電子特氣等電子化學品);一)周期主線——MDI萬華化學:MDI優勢強化,石化、新材料賦予成長空間推薦邏輯:MDI景氣上行,正在成長為全球化工龍頭MDI行業景氣上行,全球龍頭充分受益:210萬噸/年MDI產能穩居全球第一
  • 成長二字沒有偏旁部首 看起來就很孤獨 就像等你回頭的我無處可去
    每個人的成長,大概都不盡如人意吧!成長,不一定會是你理想中的那樣,但一定會讓你理解什麼是現實。有些人,有些事,勉強不來,就無需苛求,順其自然,是你的,始終都是你的。從容自若,才是我們這一生的寫照。我們大部分人都在經歷著一種挽留曾經美好的深情。但,有一天終因為這種挽留太疼而有了想忘記的想法,讓自己擺脫痛苦。
  • 幫助數萬人心靈成長的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打破無效的親子關係
    一,擁抱內心的小孩——信念的力量作為有一個只有睡覺能安靜下來的孩子的母親,同為人母的你一定能夠想像出來這些年我過著如何擔驚受怕的日子。一直以來我難以做到放鬆的養育態度,不是擔心孩子生病,就是擔心孩子出什麼意外。
  • 愛過,哭過,笑過,才是生活,在經歷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
    因為他們的成長中幾乎沒有愛,所以性格上不敢叛逆。因為缺乏個人價值,所以總是渴望不斷的妥協,為對方做好事,盡力討好別人,以換取外界的認可。但是,這種暫時的滿足完全取決於別人對他的看法,他永遠無法確定,所以他永遠不會快樂。——樂嘉3.愛過,哭過,笑過,才是生活,在經歷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用淺笑回眸,去解讀風花雪月;用寬容理解,去詮釋真誠祝福。4.愛情來了,當然也是幸福的。
  • 自我提升的秘密:你的認知體系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
    知易行難,我們都知道改變自己才能讓自己成長,但我們總是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解釋自己為什麼不行動,其實不願意行動的原因只有一個:沒有清晰的認知體系。也就是說沒有找到改變自己的內在動力,也不知道改變自己應該從什麼地方入手,更不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改變自己。
  • 回頭一看,自己在成長,未來的你一定感恩今天努力的你,靈魂覺醒
    這個是怎麼回事呢,怎麼全部都是錢,沒有其他的任何信息。我們就在歡聲笑語結束了這樣的一次阿卡西記錄閱讀的體驗。第二個人呢,就是我的徒弟,徒雲,也很好玩的,我給他說了一堆的信息,他也問了一些問題,看樣子,似乎是給他的回答他挺滿意的,我們也覺得這個阿卡西記錄的閱讀非常的好玩,也感覺到非常的神奇,當時,我只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至於這些阿卡西記錄的信息是否準確,我是沒有去考慮這些,我只管我認認真真按照老師說的去做。
  • 【中學作文】 逆境利於成長
    風箏,只有逆風才能飛翔;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長。   不經歷逆境的磨鍊,又怎能真正地成長起來呢?  風箏,只有逆風才能飛翔;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長。  不經歷逆境的磨鍊,又怎能真正地成長起來呢?逆境是一塊磨刀石,你越有勇氣挑戰它,它就會讓你更加成熟!逆境有利於成長,在生活中,敢於面對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堅強;敢於挑戰逆境的人,生命因此燦爛。  史聖司馬遷,他在擔任太史令時,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後,司馬遷因直言為李陵辯解而獲罪並慘遭腐刑。一系列的致命打擊讓司馬遷痛苦不堪,許多次想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