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將建一所高品質國際醫院

2021-01-21 大洋網

  專題

  看病不再局限大三甲公立醫院;不用走出國門,就能享有國際水平的醫療服務、世界頂級專家遠程會診、遠程ICU服務、遠程病理服務……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前海已經奠基的這所高品質國際醫院將幫助人們實現這些美好的願景,就在2024年。

  12月19日上午,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奠基暨與西達賽奈國際合作籤約儀式在前灣醫院項目現場舉行。據悉,該院建成後將是全球頂尖醫院在深圳的首家附屬醫院。

  作為泰康保險集團旗下泰康醫療五大醫學中心之一,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是泰康在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醫養布局的旗艦項目,其動工和國際合作正式達成,將為前海、深圳乃至大灣區的醫療健康水平提升、產業發展和技術及人才培育帶來積極影響;作為前海引進的重大醫療項目,也是構建接軌國際的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重要措施。對於泰康大健康生態體系、泰康醫療服務體系的深度建設來說,也具有裡程碑意義。

  重點建設三大學科群

  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

  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醫療和健康需求不斷加大。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將以患者需求為核心,打造全人全鏈條健康服務,重點建設婦女兒童健康、骨科與運動醫學、老年醫學三大學科群(卓越醫療中心),在此基礎上整合腫瘤相關內外科、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等學科,發展橫向貫通的腫瘤學科群、健康管理與心理服務平臺及科研平臺。建成後,醫院將提供普惠與滿足多層次需求相結合的高品質醫療服務。

  據悉,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位於前海合作區前灣片區,由泰康保險集團與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是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建設的國際化水平醫教研一體化醫學中心。醫院佔地3.76萬平方米,總投資超30億元,規劃床位1160張,預計將於2024年投入使用。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表示,泰康不斷推進價值醫療創新,建設國際水準的現代醫療體系,未來必將把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打造成為技術先進、服務一流、群眾滿意的國際化高品質現代化的醫院。

  牽手國際名院

  打造醫學技術人才高地

  據了解,該院由多家全球頂尖醫院的設計者、百年機構美國HDR(恆丹瑞)設計,秉持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醫院將通過綠色建築設計手段,充分契合深圳活力、創新、智慧的城市氣質,以海岸氣息為靈感,用充滿藝術感的建築風格致力打造深圳市標杆式醫院建築。

  當日,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與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籤署合作協議,雙方未來將在學科建設、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人才培養、醫療質量與醫院管理體系等方面深入合作。不僅如此,醫院投入運營後,還將成為美國西達賽奈附屬醫院。這也將是深圳第一家全球頂尖醫院的附屬醫院,進一步提升本地區的國際化水平,為全市乃至全國深化醫改和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西達賽奈醫療中心成立於1902年,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是美國西岸最大的醫院系統,以高水平醫療服務而享譽國際,在多個專科和疾病治療上排名領先。西達賽奈總裁兼執行長託馬斯·普利斯萊克表示,隨著中國積極改革醫療體系,泰康正發揮著令人印象深刻和持久的影響。西達賽奈和泰康將共同致力於創造一個更健康的世界。

  此外,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還將不斷探索推動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先行先試幹細胞、免疫細胞、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組織工程及材料工程等先進技術的臨床研究及轉化應用,建設國際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在前海執業服務的平臺。醫院還將利用泰康醫療五大醫學中心以及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醫學院的資源,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持續造血能力,助力前海成為技術和人才高地。

  打造全周期全方位

  大健康服務生態

  早在2007年,泰康投身醫養產業,將保險和實體健康服務進行整合,用支付體系引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高品質、有效控費的價值醫療服務。目前,泰康已在全國布局五大醫學中心,總床位數超5000張,其中兩家醫院已投入運營,其餘也在建設中。此外,泰康還擁有全國最大的口腔連鎖集團——泰康拜博口腔,建設康復醫院、全科診所等,並積極投資大健康生態企業。

  「保險的本質是讓人更健康、更長壽,而不是讓人花更多錢去治療,泰康通過打造『保險+醫療』體系,推進健康閉環建設,能夠建立良好的醫療系統和控費機制,以患者為中心,讓客戶少生病,生病後少花錢。」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營運長劉挺軍表示。

  未來,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也將不斷發揮泰康保險主業優勢,協同保險端,創新開發特色健康保險產品,推進醫險結合探索實踐。

  在大灣區,除醫學中心,泰康還布局建設了高品質養老社區泰康之家·粵園、泰康之家·鵬園,分別位於廣州和深圳。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也將積極發揮醫療旗艦的作用,實踐「醫養融合」理念,不僅可以為養老社區長輩提供專家遠程問診,更將依託自身老年學科群的綜合醫療能力,進一步提升養老社區的醫療和健康服務水平。

相關焦點

  • 國資報告:中國電建以一流建設「脈動」粵港澳大灣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上,每天都有以質量與速度為主題的故事在發生。而伴隨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以及廣深港高鐵等的開通運營,粵港澳大灣區開始真正「脈動」起來。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粵港澳大灣區有四大中心城市,分別為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這是《綱要》對深圳的發展定位。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舊金山灣區,經濟之強地位之高,始終為人津津樂道。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學術委員洪為民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豐富香港「一國兩制」的內涵,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我堅信,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為香港提供廣闊市場,還為香港融入國家『雙循環』提供了絕佳的途徑。」林鄭月娥表示,香港除了持續向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提供專業服務等優勢,科技也將是合作優勢,特區政府將以創新科技為工作重點,為香港的青年提供支援。對於香港的青年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年輕人尋求新機遇的熱土。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伍淑清認為,香港青少年應扭轉思維,看看深圳河的對岸,去內地走走。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在區域優勢、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等方面或已望其項背,但在人均發展水平、城市化精細管理、高質量人文生活品質、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自由環境等方面尚有差距。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縱深,可以搭建更大的舞臺、書寫更宏偉的篇章,對中國經濟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巨大。
  • 佛山將新建一所高水平非營利性醫院,位置在這裡→
    佛山將新建一所三級甲等的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型高水平綜合醫院!8月21日下午,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與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控股」)舉行和祐國際醫院籤約儀式。美的控股將投資百億元在北滘新城區新建一所高水平非營利性國際醫院,規劃床位總數1500張,計劃於2021年3月份動工,2024年上半年竣工並運營。籤約現場。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 機構:這六大板塊望受益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 大佳之作、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
    時值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歷史時刻,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發展的關鍵一年,佳兆業將緊抓時代機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貢獻新力。堅守初心 品質築佳新品發布盛典上,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程芯蘭重磅發布佳兆業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
  • 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組委會發布關於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的通告。,社會各界復工復產加速啟動,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原「深港澳國際汽車博覽會」)將作為深圳會展行業復甦的首展,於2020年6月20日-6月2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辦。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讓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發展定位更加明確——共建人文灣區,構築休閒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目的地,並將「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確定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在本次論壇上,圍繞著粵港澳文旅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粵港澳暨國內外旅遊產業投融資對接等議題,多位行業專家以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等形式進行激烈地討論,並對大灣區優秀的文旅集團、特色項目以及建設運營團隊進行梳理,全面傳播和資源對接,通過有效的整合,將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的品牌影響力和獨特魅力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陳新滋表示,改革開放40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作用相當大:1978到2003年,是處於前店後廠的製造業垂直分工的第一階段;2003年到2016年,是處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產業橫向整合的第二階段;從2017年開始,大灣區正在走向參與更多國際高端競爭,開展更多合作的第三階段。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策略-李立峰:「9+2」城市群,珠海本地股、港口、地產等依次將受益  一、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慶窗口期,中央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四、六個方面謀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銀河證券,截至日期:2017-04-11  根據廣東省發改委何寧卡提議,未來重點從六個方面謀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共建「一中心三網
  • 吳伯凡: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我演講的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場」,前兩年流行一本書叫做《創新與社會》,將一個社會的繁榮理解為一個場,就象磁場,各種電磁場一樣,一旦這個場建立後,各種要素進入後,就會產生力量的乘數效應,不是加法,而是巨大的放大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據悉,新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協調,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榜單:科技與製造TOP30率先出爐!
    這,就是我們的GBA50——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公司50。 這50家公司,它們成長於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股強而新的商業勢能正在快速上升;它們得益於新時代的發展機遇,也在創新定義這個時代的商業話語權;它們在譜寫新時代灣區經濟發展的新樣本,輻射全國乃至輸出國際;它們是引領未來的全球灣區經濟領航者。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   「精英天下·才博會」招聘會名企薈萃,來自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全國眾多500強企業、國企事業單位、科技創新型企業等紛紛求賢,提供的高端崗位涵蓋5G、智能製造、IT、新能源、新材料、電子通訊、房地產等60多個行業,多集中在技術工程師、算法研究員、運維總監、區域經理、法務總監等技術型、創新型、管理型崗位。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合作發展平臺,前海深刻把握《規劃綱要》賦予前海的使命定位,認真落實《規劃綱要》,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擺在重中之重位置,深度對接「港澳所需」「灣區所向」「前海所能」,將為深圳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