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大山裡留守孩子的心願,城裡來的父親是這樣做的

2020-12-05 騰訊網

電影是這個時代最公平的藝術形式。在大城市豪華電影院裡看一場電影,與在祖國西部鄉村小學裡看一場露天放映的電影,別無二致;《天堂電影院》的主人公小多多看電影的快樂,和崀峨小學學生們看電影的快樂,相差無幾。

來,我們一起進入天堂電影院 圖/張大拉

體驗官|朱彥虎

體驗項目|天堂電影院共建計劃

體驗時間|2018年至2019年

編輯|林檎 菠蘿責編|周維 劉靜

出品|騰訊新聞

在歐洲的藝術博物館裡,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老師帶著孩子們席地而坐,欣賞著那些不朽的藝術品。我很羨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這樣高品質的藝術教育,但時空阻隔,這個確實很難。不過我安慰自己,好在有電影。電影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形式的集大成者。一部電影帶給你的觸動,並不會因為你在山村裡在落後地區裡看,而減損多少。

羅浮宮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聽老師講解雕塑 圖/朱彥虎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天堂電影院》裡,老放映師對小男孩說道。生長在貧窮閉塞小鎮的主人公多多,通過電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悲歡離合。電影塑造了他,讓他離開羅馬,成為自己。公益項目「天堂電影院共建計劃」的初心與《天堂電影院》的故事,若合一契。

孩子們圍在一起看地球儀 圖/黃啟晴

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我們把貧困山村小學的食堂,改造成為電影院,那些從沒走出大山的孩子們,也在熒幕上看到了飛船和機器人。這得益於永勝縣政府、英特爾移動超能版和崀峨小學的支持。

食堂改造成電影院 圖/黃啟晴

在雲南永勝縣崀峨村,這些孩子第一次看大銀幕電影。放映的是一部科幻片,關於星星,關於太空。「哇!」電影放映機燈光亮起的一瞬,畫面像魔法一樣打在幕布上,孩子們的眼中也閃爍著光芒。

孩子捏好的橡皮泥太空人 圖/黃啟晴

「叔叔給你看我的太空人。」今年9歲的海源,蓄著齊脖的短髮。看完科幻電影後,她從書包裡拿出一個捏好的橡皮泥太空人,向同學們展示她的成果。

我問,太空服應該是銀色的啊?海源篤定地說:「太空人在天上,應該是和天空一樣的顏色。」她指著外面的天空,眼神裡有些小驕傲。

崀峨小學羅亞慧老師說,有一次她給孩子們布置關於「我的夢想」作文,收上來的答案幾乎全是老師和醫生,只因這些是孩子們能接觸到的最好的職業。她有些無奈,「生活還是要有詩和遠方的呀」。

小學生們對電腦感到好奇 圖/黃啟晴

我不敢奢望一部電影會對孩子產生怎樣深刻的影響,哪怕是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一點好奇,也足夠了。

「天堂電影院」是怎樣建成的?

2018年6月9日,第一站天堂電影院在新疆塔什庫爾乾落成。至今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團隊走到了新疆、西藏、內蒙、雲南、四川、貴州、陝西和北京等8個省市自治區,共建成了11站天堂電影院,我有幸親臨其中6站的現場。

第一站塔什庫爾幹,我們採用了帳篷影院的形式,建設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原始村落,這真是是一件極其挑戰的事。除了重達8噸的器材需要搬運以外,還有電力等問題需要解決,搭建難度超乎想像。這個帳篷已經成了「天堂電影院」項目的符號。

我們團隊正在搭看電影的帳篷 圖/張大拉

但是第二站開始,我們就不搭電影帳篷了。

因為如果觀影地點不變,很多遠地方的人們不方便前來。後來,我們與國家的農村電影流動放映體系合作,不建設固定場所,依託現有建築或者露天放映,省錢、省時,方便更多的人過來看電影。

一起看電影的各族男女老少 圖/張大拉

我們的初步目標是建設100站的天堂電影院,完成它差不多需要8~10年。我們也將定期回訪已建成的天堂電影院。

如果能看到持續的電影放映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那將讓我們感到非常幸福。

我聽到的留守兒童最大的心願

除了新疆,我們去到的不少學校,校舍寬敞高大,教室窗明几淨,教學設備齊全。國家很重視欠發達地區教育投入。

孩子們正在做課間操 圖/黃啟晴

但當孩子們被問到他們最大的願望時,大部分說「希望爸爸媽媽每天在身邊」。父母為了生活在大城市打拼,孩子們只能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跟父母一年難得見上一兩面。在西部某鄉村小學做放映活動時,教導主任說學校幾乎不布置課後作業,因為爺爺奶奶很難督導和輔導作業。

在鄉村,奶奶接孩子放學回家很常見 圖/黃啟晴

學習情況尚且如此,那文化藝術的薰陶、視野的開拓以及人文情操的培養,對於鄉村留守孩子來說是不是更遙不可及?

比起歐洲博物館裡成群結隊的孩子們,他們席地而坐於藝術大師的作品前,聆聽老師的講解,中國山村裡的孩子們也能享受藝術薰陶。

我們有電影。

未來三年,每站天堂電影院每年保證不少於30場,共計不少於90場電影放映。

孩子們來天堂電影院,是永久免費的。

看電影入迷了 圖/朱彥虎

電影是這個時代最公平的藝術形式。在大城市豪華電影院裡看一場電影,與在祖國西部鄉村小學看一場露天放映的電影,別無二致;《天堂電影院》的主人公小多多看電影的快樂,和崀峨小學學生們看電影的快樂,相差無幾。

我最愛的導演楊德昌先生,他的電影《一一》裡有句話: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電影裡的世界遠比我們有限的眼界更宏大。但願通過電影,孩子們能收穫更豐厚的生命和更綿延的時間。

正在拍照的洋洋 圖/《一一》

點擊天堂電影院共建計劃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捐贈3元,讓一個農村孩子看一次電影。

相關焦點

  • 168份問卷調查:父母回家過年 是孩子們最大的心願
    ­  春節即將到來,300名孩子有怎樣的新春願望?他們中的留守兒童,爸爸媽媽今年回家嗎?我們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孩子們發放了168份問卷調查。父母回家過年,是絕大多數孩子這個春節最大的心願。­  這樣的童年,你或許覺得很苦、很難,但在任成意的身上,李志看到的卻是自強不息的成長。「她的家庭作業,是我們班裡做得最漂亮的一個,很多時候,我們老師之間都在說真不知道這孩子怎麼堅持下來的。」­  從4歲到10歲,任成意照顧了媽媽6年,她依舊是班裡成績最拔尖的孩子之一。2016年春節,母親龐金桃去世,任成意被送到二姑家生活,因為父親為了家人的生計,需要外出謀生。
  • 心願卡貼滿牆 棗莊百個貧困孩子心願被認領
    在活動中,團省委、省少工委向棗莊市「心願直通車」活動捐贈了2萬元愛心款,用於實現全市範圍內其他孩子們的心願及開展相關活動。棗莊市多家愛心企業,給孩子們捐贈了價值6000元的愛心禮物。另外,棗莊義工聯盟代表宣讀了《「心願直通車」少年兒童關愛行動倡議書》,號召全社會參與到「心願直通車」少年兒童關愛行動中來。
  • 9歲留守女孩袒露心聲,網友淚奔:試問親生父親聽到後作何感想
    在父親節當天,我平臺工作人員收到一位9歲小女孩倩倩的留言,看了之後,無人不為之動容!「我的媽媽在我三歲的時候,就扔下我和別人走了,我一直在奶奶家生活,從那時起,爸爸就很少回家,因為他去外地打工了,每個月都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寄回家裡
  • 司機接到一對父子,聽到父親讓孩子背唐詩,知道大事不好果斷報警
    ,讓父親捎他們一段路。父親覺得不對啊,做家長的怎麼能不知道孩子的學習進度呢?怎麼問了一個孩子沒學過的問題?父親聽到孩子說的幾句話,傻了,他知道大事不好,偷偷報了警,然後把自己的車牌號和即將到達的位置告訴了警察。警察讓父親不要輕舉妄動,穩住這個男的。等男的上完廁所,父親就跟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開車。男的繼續給小孩說話,小孩還是羞羞答答的不敢說話。父親說:「你家小孩看著挺機靈的,你真有福!」
  • 振興地方經濟 讓留守兒童家團圓
    那時候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爸爸媽媽快回來,一家人團聚,她知道如今的孩子也有著同樣的心願。 「看到那些孩子就看到小時候的自己,我願意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關愛他們。」談到自己為什麼要做「童伴媽媽」,俄木克羅說自己能感受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心靈上的孤單。
  • 宗寧:從螞蟻森林到「了不起的新年心願」,公益如何不再單調
    新年之際,支付寶又推出了做公益的新玩法,聯合公益基金會以及陳翔、徐崢、範瑋琪、馬伊琍、明道、李雲迪、李冰冰、鄧紫棋、平安等多位明星一起號召,為困境兒童完成心願。國民APP加明星效應,「了不起的新年心願」項目將年初的全民公益氛圍推上了一個小高潮。
  • 【致敬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郭雲濤: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高奇發)郭雲濤是一位生長在秦嶺大山深處的農家子弟,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的母校灞塬初中任教。十八年來,他精心培育,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
  • 新晃:留守兒童的「太陽媽媽」
    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 姚茂江 於飛 田元春)在湘黔交界巍峨的天雷山脈大山腳下,溫文爾雅的平溪河畔,有一個群山環抱、綠蔭擁簇的侗鄉苗寨叫紅星村。村裡有一個50開外的帶頭人——村關工委主任楊鳳玉,她視村裡留守兒童為親生兒女,所以村寨的人們都稱她為「太陽媽媽」。
  • 「媽媽逃跑了」,沒娘的孩子就這樣成為另一種留守兒童
    提起自己的媽媽,有孩子直說「嫁漢去了」,還有的說「跑了」,也有孩子憤憤地說,「我不想她!她是個壞女人」,甚至有孩子拉著中國青年報記者去她的家,想讓記者做她的媽媽。
  • 姜文革:大山裡的「摩託警察」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大事小事,村民第一個想到的是他;鄰裡出現糾紛,村幹部的話不靈,但他的勸說往往很奏效;甚至家裡孩子相親  本報記者 陳朝霞 餘姚記者站 謝敏軍    在餘姚市陸埠鎮洪山片區,總能看到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年民警騎著摩託車在大山裡奔波,他走村串戶,了解民情、解決糾紛、檢查消防、治安防控、案件回訪……成為村民的「大熟人」,大家親切地叫他「摩託警察」,他就是餘姚市公安局陸埠派出所民警姜文革。
  • 志願者創作公益歌曲,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兒童
    《無限可能》MV宣傳照「你的眼睛是清澈又透明,笑起來是那樣地美麗,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裡,生活簡單又愜意。小小屋頂承載著你的努力,打開書本又是另一個天地。在這個大大的世界裡,還有很多奧秘等著你去探尋。去年他們在贊皇縣南峪小學支教,發現村裡有很多留守兒童。為了讓大家對留守兒童多些關注,2017年夏天「愛在行動」公益組織的志願者王妍在贊皇縣南峪村小學支教時,為大山裡的留守兒童專門創作的歌曲《無限可能》。如果你有機會從贊皇縣南峪小學門前路過,就能聽到那裡的孩子們哼唱的歌。歌曲問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志願者特別希望能有專門的團隊幫忙,將這首歌拍成MV。
  • 一個荷蘭人和他的中國妻子,花光積蓄,去雲南大山做公益近十年!
    在這樣宜居的地方,許多留守兒童的心裡卻藏著隱秘的傷痛。 「媽媽上次什麼時候回來看你啊?」「八點鐘。」 以上的對話,來自榕樹根創始人李暘和村寨裡的一個景頗族小女孩。 小女孩還沒有超市的櫃檯高,踩著板凳看牆上的掛鍾。
  • 農村「偽寡婦」怪象還沒結束,「留守婦男」又現,都不用出去掙錢嗎?
    他們這些苦命的男人忍受著劇大的心理、生理的壓力,總是把自己的汗水滴在城市,把自己的血汗錢在城裡租房和日常的消費上,在一定程度上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而生他養他的農村老家,種地基本不賺錢,但為了照顧老人和教育孩子,妻子的堅守在農村,也是忍受著「牛郎織女」般的夫妻生活,夫妻相親相愛也就春節那三五天。
  • 一部很平凡且有關留守兒童的電影,值得你去看《念書的孩子》
    影片講述了一對父母因為生活被迫去城裡打工,留下9歲的開開,由爺爺照顧他的生活和學習。爺爺生活簡樸,平時省吃儉用。家裡呢唯一靠一部有線電話與城裡的開開父母聯繫。
  •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裡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裡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巨性由此加大。
  • 張寶紅:父親的腳蹬三輪車
    三輪車裡坐著一位老頭,老頭不停地用拐棍搗著地,來給老太太助力,兩人配合的是那樣的默契。孩子坐上車,父親就開始蹬著車出發了,他把接送孩子當成了自己的樂趣,他時而哼著小曲,時而唱著兒時學的戲,父親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幫祖母看孩子做飯的情景,他一邊拉著風箱燒著火,一邊用木棍敲打著風箱唱大戲。「做生意,盼興旺,全憑嘴一張,人一走,茶就涼,說什麼周詳不周詳……」父親蹬著三輪車,沉浸在《沙家浜》智鬥的情節裡。
  • 攝影師|劉飛越:留守的農村——甘肅隴南祖和孫肖像
    《留守的童年》系列,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2014年底至2015年初,劉飛越出發為公益組織拍攝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中巴車在大山裡吃力地翻越著一座又一座的山梁,蜿蜒曲折的鄉路把大山一座一座地串連起來,山坡上的梯田開始返青,去年播種的冬小麥剛剛露出了尖。
  • 《鄉裡彩虹城裡雨》開機
    本報訊 (記者劉 洋)一部關注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電視連續劇《鄉裡彩虹城裡雨》上周日在南陽開機。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龔藝群執導,孫洪濤、鄧瑛等主演的《鄉裡彩虹城裡雨》是一部反映現實題材的電視連續劇。
  • 《鄉裡彩虹城裡雨》熱播 孫洪濤做接地氣好幹部
    騰訊娛樂訊 近日,由李陽、薛金玉編劇,龔藝群導演,著名演員孫洪濤主演的大型農村題材電視劇《鄉裡彩虹城裡雨》  電視劇《鄉裡彩虹城裡雨》將目光轉向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拋掉了大家過去對農村劇慣有的印象。以河南西部某山村疙瘩嶺為背景,全方位描述青年男女外出務工及其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的生活。從關注留守兒童的角度,展現當前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出現的矛盾,揭示新農村建設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