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十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天宮一號完成歷史使命
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也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進一步的鞏固了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在歷時15天的太空飛行中,三位航天員開展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進行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
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完美完成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已在軌工作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由於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已於近日失效,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地面跟蹤觀測顯示,天宮一號目前仍在其設計軌道飛行。天宮一號是實施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設計壽命2年。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任務 超期服役 完成多項突破性工作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的任務就是為空間站的研製積累經驗。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備份器改為天宮二號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 王敏)由於天宮一號「超額圓滿完成任務」,原來為天宮一號準備的備份飛行器,如今將通過適應性改裝,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作為它的新使命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在國土資源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4月4日電題: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的實時監測和全程跟蹤下,在預測的時間和範圍內準確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美媒再炒天宮一號2018年將"撞"地球落點"無法預測" 專家闢謠
(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 編制)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2012年6月18日、2013年6月13日,天宮一號分別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
-
解讀「天宮一號」在天上三年:像嬰兒般被照料
在圓滿完成了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3次交會對接後,至2014年9月29日,已在軌平穩飛行滿3年。目前,天宮一號狀態正常、工作穩定,依然具備更長期健康飛行的條件。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作為天宮一號長期運行管理中心,3年間,對天宮一號精心呵護、精細管理,確保了安全穩定運行。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作為一個全新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既要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又要實現從單一太空飛行器飛行,到多太空飛行器在軌對接、組合體飛行的跨越,還要具備空間實驗室平臺能力,確保航天員駐留安全,保障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
-
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原標題:天宮一號在軌運營三年取得豐碩成果 本報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鄒維榮、特約記者李超軍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執行我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3年來,先後6次完成與神舟飛船的交會對接,並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
「天問一號」保電任務圓滿完成
是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也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九天之下,不僅有歷代科學家和思想家,電網人也有屬於自己的仰望。8月6日16時30分,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保電工作人員德智偉結束了對站內電力設備最後一次巡視測溫工作,數十公裡外的一所變電站內,值班員夏瑞鵬接到生產指揮中心接到指令,將變電站從有人值守轉為無人值守。
-
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兩年半的「秘密」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如今,天宮一號已在茫茫太空獨自翱翔四年半,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
守護「天宮」:記北京飛控天宮一號長期管理團隊
2013年6月25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依依不捨地向他們工作、生活了12天的「太空家園」揮手,做最後的告別。伴隨著航天員的離開,天宮一號也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是一個長管人永遠銘記的日子。 2014年9月2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長管人的精心呵護下,天宮一號安全穩定運行3周年,超期服役1年整。 天上一個家園,地上一個家園。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
中國擇機發射天宮二號 2020年前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2017年4月中旬,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發射天宮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階段的關鍵之戰,對於未來空間站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天宮一號到天宮二號2011年9月,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空間實驗室實驗版。
-
我國決定「天宮一號」延遲發射
本報訊(記者商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因受「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影響,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具體發射時間將據失利火箭故障調查結果確定。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
系列報導《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平臺「天宮一號」。伴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的「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圓滿收官。第二階段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2018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科技常識:「天宮一號」踏上歸途
「天宮一號」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約8.5噸,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任務,為探索和驗證我國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