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天宮二號已經進入太空十九天啦,
很多人關心航天員們在太空到底吃啥,
這不,11月4日,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
航天員景海鵬就特地給大家講了講。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航天食品,
大家可能會覺得特別單調,
口感也不好,其實並不是這樣。
來看看一天的食譜吧:
不同飛行階段,吃的東西也不同。
剛入軌時,我們就會吃清淡些,
這樣更容易消化。
目前在組合體飛行階段,
我們的食譜是五天一循環,
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功能食品等
6大類近100種食品。
我們不僅吃得豐富,
甚至還可以「挑挑食」,
在一個食品周期之內,
可以同類替換。
因為我之前上過兩次太空,
所以在前期制定食譜時,
科研人員徵求過我的意見。
吃了這麼多天,
我覺得比前兩次選擇更多、味道更好。
就是說,這次帶上來的食品,
本身就是我和陳冬愛吃的,
所以根本不會感到單調。
對美食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陳冬兄弟是河南人,
這次工作人員專門準備了一些河南麵食。
副食也很豐富,有黑椒牛柳、紅燴豬排、叉燒雞肉、什錦蔬菜等。
與前幾次相比,我們能吃到更多蔬菜了,
如紅椒裙帶菜、牛蒡胡蘿蔔等,
可以提高膳食纖維攝入量。
我們還第一次在太空吃到了貢菜。
這次我在太空過50歲生日,
他們還給了我一個驚喜,
準備了兩個罐頭裝的奶酪蛋糕。
雖然只有巴掌大小,
但讓我和陳冬感到很溫暖。
除了一日三餐,
我們還有許多點心和夜宵來補充能量。
這些主要是即食型肉類、
餅乾麵包等烘焙食品、
糖果乳製品等小零食,品種非常多。
更了不起的是,這次在太空中,
我們還能自己泡茶喝,
這在前幾次飛行中是沒有的,
其他國家的航天員也很少這樣做。
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
每個茶包兩克,裝在特製的包裝袋中,
注水後完成復水,
然後通過加熱器進行加熱。
每個茶包可以泡四五次,
我和陳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
飲品還有各類果汁和菜湯。
這次湯的種類更多了,
有紫菜湯、菠菜湯、裙帶菜湯、
西紅柿蛋花湯、野菌芙蓉湯等。
另外,還有防止產生油膩感的
去膩茶和暖胃的「溫胃飲」等功能食品。
前幾次調味品以鹹辣為主,
這次我們甜酸鹹辣樣樣都有。
甜味的就是蜂蜜,裝在管裡,
需要抹在麵包上時再擠出來。
工作人員還把我老家山西的陳醋
用小袋子分裝好,
帶上了太空,
這是我第一次在太空吃到家鄉的醋。
調味品的種類也非常多,
有豆瓣醬、麻辣醬、甜辣醬、香辣醬等。
看到太空人們吃得辣麼好,
吃瓜群眾表示放心啦!
並滿懷敬意地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啦!
揚州大學文學院的三位同學,
也用自己特殊的方式
向航天英雄們表達了敬意
就是下面這組手繪的
「Q版航天系列漫畫」啦!
生動有趣,
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神州三號
神舟四號
神州5號到7號
神州8號到11號
首位女太空人王亞平
楊利偉出艙
畫作上,
航天員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
向大家揮手致意。
船艙外,靜謐的太空浩瀚而美麗……
主創馬文彧同學介紹,回首漫漫航天路,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
到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
從無人航天到載人航天;
從太空人出倉到太空授課;
從全部男太空人到出現女太空人……
中國的「飛天夢」在進步,在成長,
一點點走向成熟。
漫畫雖小,
每一幅都「繪」之不易,
畫畫之前,同學們不僅要收集材料,
認真研究每一次改革後太空飛行器的特點,
還要重新找到當年的報導與視頻,
認真鑽研。
談及創作初衷,陳奕帆同學說:
「因為最近神舟十一號的發射成為熱點問題,但網絡或電視上的介紹難免涉及專業知識,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進步點在哪裡,於是我便與我的同學們商量了一下,希望能夠將一些基礎的航天知識普及給大眾,最終便有了這幅神舟號的Q版變遷圖。」
Q版漫畫一出,軟萌的畫風,
新奇的介紹方式,吸引了很多人。
大家都開啟了「航天迷」模式,
再次問候在太空中辛苦工作的太空人們!
你們真的很棒!
為航天英雄們點個zan吧!
(來源:揚子晚報記者 陳詠、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