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夥呆】中國人首次太空泡茶!叉燒雞、土豆牛肉、什錦飯…航天員還能吃這些

2021-02-16 淮安發布


轉眼,天宮二號已經進入太空十九天啦,

很多人關心航天員們在太空到底吃啥,

這不,11月4日,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

航天員景海鵬就特地給大家講了講。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航天食品,

大家可能會覺得特別單調,

口感也不好,其實並不是這樣。

來看看一天的食譜吧:

不同飛行階段,吃的東西也不同。

剛入軌時,我們就會吃清淡些,

這樣更容易消化。

目前在組合體飛行階段,

我們的食譜是五天一循環,

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功能食品等

6大類近100種食品。

我們不僅吃得豐富,

甚至還可以「挑挑食」,

在一個食品周期之內,

可以同類替換。

因為我之前上過兩次太空,

所以在前期制定食譜時,

科研人員徵求過我的意見。

吃了這麼多天,

我覺得比前兩次選擇更多、味道更好。

就是說,這次帶上來的食品,

本身就是我和陳冬愛吃的,

所以根本不會感到單調。

對美食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陳冬兄弟是河南人,

這次工作人員專門準備了一些河南麵食。

副食也很豐富,有黑椒牛柳、紅燴豬排、叉燒雞肉、什錦蔬菜等。

與前幾次相比,我們能吃到更多蔬菜了,

如紅椒裙帶菜、牛蒡胡蘿蔔等,

可以提高膳食纖維攝入量。

我們還第一次在太空吃到了貢菜。

這次我在太空過50歲生日,

他們還給了我一個驚喜,

準備了兩個罐頭裝的奶酪蛋糕。

雖然只有巴掌大小,

但讓我和陳冬感到很溫暖。

除了一日三餐,

我們還有許多點心和夜宵來補充能量。

這些主要是即食型肉類、

餅乾麵包等烘焙食品、

糖果乳製品等小零食,品種非常多。

更了不起的是,這次在太空中,

我們還能自己泡茶喝,

這在前幾次飛行中是沒有的,

其他國家的航天員也很少這樣做。

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

每個茶包兩克,裝在特製的包裝袋中,

注水後完成復水,

然後通過加熱器進行加熱。

每個茶包可以泡四五次,

我和陳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

飲品還有各類果汁和菜湯。

這次湯的種類更多了,

有紫菜湯、菠菜湯、裙帶菜湯、

西紅柿蛋花湯、野菌芙蓉湯等。

另外,還有防止產生油膩感的

去膩茶和暖胃的「溫胃飲」等功能食品。

前幾次調味品以鹹辣為主,

這次我們甜酸鹹辣樣樣都有。

甜味的就是蜂蜜,裝在管裡,

需要抹在麵包上時再擠出來。

工作人員還把我老家山西的陳醋

用小袋子分裝好,

帶上了太空,

這是我第一次在太空吃到家鄉的醋。

調味品的種類也非常多,

有豆瓣醬、麻辣醬、甜辣醬、香辣醬等。

看到太空人們吃得辣麼好,

吃瓜群眾表示放心啦!

並滿懷敬意地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啦!


揚州大學文學院的三位同學,

也用自己特殊的方式

航天英雄們表達了敬意

就是下面這組手繪的

「Q版航天系列漫畫」啦!

生動有趣,

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神州三號

神舟四號

神州5號到7號

神州8號到11號

首位女太空人王亞平

楊利偉出艙


畫作上,

航天員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

向大家揮手致意。

船艙外,靜謐的太空浩瀚而美麗……

主創馬文彧同學介紹,回首漫漫航天路,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

到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

從無人航天到載人航天;

從太空人出倉到太空授課;

從全部男太空人到出現女太空人……

中國的「飛天夢」在進步,在成長,

一點點走向成熟。

漫畫雖小,

每一幅都「繪」之不易,

畫畫之前,同學們不僅要收集材料,

認真研究每一次改革後太空飛行器的特點,

還要重新找到當年的報導與視頻,

認真鑽研。

談及創作初衷,陳奕帆同學說:

  「因為最近神舟十一號的發射成為熱點問題,但網絡或電視上的介紹難免涉及專業知識,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進步點在哪裡,於是我便與我的同學們商量了一下,希望能夠將一些基礎的航天知識普及給大眾,最終便有了這幅神舟號的Q版變遷圖。」

    

Q版漫畫一出,軟萌的畫風,

新奇的介紹方式,吸引了很多人。

大家都開啟了「航天迷」模式,

再次問候在太空中辛苦工作的太空人們!

你們真的很棒!

為航天英雄們點個zan吧!


(來源:揚子晚報記者 陳詠、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首次太空泡茶 航天員也能「挑食」
    11月4日,航天員景海鵬(右)在天宮二號介紹太空中的飲食。航天員當天吃的東西有: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麵包、五香鵪鶉蛋、醬香芥菜等,總共7種食品;中午有8種,包括什錦炒飯、肉絲炒麵、土豆牛肉、紫菜蛋花湯等;晚上有8種,有綠豆炒麵、牛肉米粉、蝦仁雞蛋、什錦罐頭等;加餐有5種,包括麻辣豬肉、蟹黃蠶豆、香辣豆乾等。
  • 中國航天員吃什麼?外國航天員看了表示:我們這是人吃的?
    確實,對於吃,中國人就沒輸過,也不曾懈怠,就算投身偉大的航天事業也不能虧待了肚子和味蕾。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了解,中國太空人在太空吃什麼。以下是中國太空人的生活實錄,不是演習,注意,不是演習。飯前先來杯茶潤潤喉,沁沁胃?好嘞!您老要紅茶還是綠茶?來杯綠茶吧,紅茶味太濃。喝完茶了,吃午飯吧。早飯我們吃的什麼來著?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 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作為吃貨的小編表示:心塞塞的……  航天員的幸福太空生活  來看看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    小編科普:由於太空沒有熱對流,需要用電熱板夾住食品加熱。「每個茶包可以泡四五次,  我和陳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景海鵬說。
  • 航天員在「天宮」每餐吃七八種食物 還能喝茶!
    先把茶葉放在杯子裡,再向杯子裡倒上熱水,這樣簡單的泡茶方式到了太空可行不通。因為在失重狀態下,水並不會乖乖地待著杯子裡,而是飄在空中,所以航天員在太空中要用吸管來喝水。不久前,景海鵬通過視頻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日常飲食情況。兩人在太空中不僅飲食豐富,甚至還能夠自己泡茶喝,而這在前幾次飛行中都是沒有過的。按理說,失重狀態下可是沒法泡茶的,那這太空泡茶到底是怎麼實現的?他們在太空還能吃到什麼呢?答案是茶葉包+飲水袋。
  • 我們在太空天天泡茶喝
    先說說我們今天吃的東西: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麵包、五香鵪鶉蛋、醬香芥菜等,總共7種食品;中午有8種,包括什錦炒飯、肉絲炒麵、土豆牛肉、紫菜蛋花湯等;晚上有8種,有綠豆炒麵、牛肉米粉、蝦仁雞蛋、什錦罐頭等;加餐有5種,包括麻辣豬肉、蟹黃蠶豆、香辣豆乾等。  不同飛行階段,吃的東西也不同。剛入軌時,我們吃清淡些,這樣更容易消化。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 外國吃「牙膏」
    作為吃貨的小編表示:心塞塞的……  航天員的幸福太空生活  中國航天員最近又紅了一把,因為他們在太空的夥食實在太!好!了!別不信,  來看看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介紹,  太空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
  • 港媒關注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食譜:百種食物還能泡茶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港煤稱,「神舟十一號「太空船10月17日升空後,兩名航天員景海鵬及陳東進入天宮二號,展開30多日的太空生活,景海鵬日前向外界分享太空飲食,包括首次在太空中泡茶等。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11月7日報導,景海鵬表示,太空飲食並不單調,在當日餐單中,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麵包、五香鵪鶉蛋、醬香芥菜等七種食品;午餐有八種,包括什錦炒飯、肉絲炒麵、薯仔牛肉、紫菜蛋花湯等;晚餐有八種,有綠豆炒麵、牛肉米粉、蝦仁雞蛋、什錦罐頭等;加餐有五種,包括麻辣豬肉、蟹黃蠶豆、香辣豆乾等。景海鵬稱,不同飛行階段,航天員吃的東西也不同。
  • 太空還能泡茶喝!談談太空中吃吃喝喝那些事兒
    太空還能泡茶喝!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今天吃什麼?」這是來自地球人類的每日一問。  對遨遊太空中的航天員來說,這也是個問題,而且是由來已久的問題。  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對於這一個問題,航天員們並沒有太多選擇。他們主要考慮的並不是吃什麼、喝什麼,而是怎麼吃進嘴、喝下肚。
  • 細數這些年那些太空食物,還得看我們中餐
    作者:楊國力來源:科普中國  近日,一則《中國人首次在太空泡茶》的新聞在各大媒體和朋友圈迅速擴散,甚至也引起外國人陣陣驚嘆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吃得好還能泡茶,老外卻只能啃啃手裡的壓縮餅乾
    隨著國內航天事業的發展,小優不得不說我是相當敬佩中國的航天員。小優一直以來對跟航天有關的新聞都是非常的感興趣,之前中國有太空人乘坐火箭上太空生活的事情讓小優也是覺得人類非常的厲害。而且在得知他們會在天上生活很長時間的時候,小優好奇就是他們每天吃的是什麼食物。
  • 【盤點】中國航天員太空都吃啥了?
    、航天員景海鵬11月4日從太空發回的報導,航天員海景鵬和陳冬在太空過得也沒有那麼的無聊,起碼還有地道的中餐,而不是像美國、俄羅斯航天員那樣每天都吃的是牙膏一樣的食物。一些國外媒體對於中國航天員的太空食譜表現出了很大的關注。話說不僅是老外們,國內吃瓜群眾們也甚為關注。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太空食譜吧。五十年太空食譜的變遷蘇聯太空人Yuri Gagarin是第一位在外太空吃到太空食物的地球人。1961年,他達成Vostok宇宙飛船進入外太空,他的食物是三管牙膏一樣的東西,分別是兩管160g的肉醬和一管巧克力醬。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作為吃貨的小編表示:心塞塞的……  航天員的幸福太空生活中國航天員最近又紅了一把,因為他們在太空的夥食實在太!好!了!別不信,  來看看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
  • 中國人在太空泡茶 喝茶的功效與作用
    真的很神奇,中國人不僅可以飛上太空,還可以在太空中吃自己喜歡的食物,最新的報導甚至可以和在地球上一樣,同樣可以泡茶喝,航天員臧鵬解說:他們每天都可以泡茶喝,而且喝茶是他們的習慣,是用茶葉包進行泡茶,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將茶葉包先注水,然後通過加熱器加熱,一杯茶就泡好了,當然,他們不可能像在地球上一樣端起茶杯喝茶,只能用吸管慢慢的品茶,不過,這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 原來,航天員在太空還做這些事!
    因此,太空中的生活可並不全都是工作,航天員在工作之餘也有機會放鬆一下,開展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比如—— 努力成為攝影大師 2003年10月15日9時,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奔向太空,傍晚時分,他給自己來了張自拍照,也是中國航天員的第一張「太空自拍」。
  • 國內太空人不僅吃得好還能泡茶,外國朋友只能幹巴巴吃著壓縮餅乾
    國內太空人不僅吃得好還能泡茶,外國朋友只能幹巴巴吃著壓縮餅乾,你覺得如何,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經濟條件非常的差,經常受到其他國家裡面的朋友們欺負。隨著時間的沉澱,中國經濟變得越來越好,帶動了許許多多的行業,就好像是航天行業,發展的速度非常的快。
  •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呆了一個月,然而印度網友不屑:人家美國呆了快12...
    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兔子公社(guanchahome)」 周五(18日)下午,在軌飛行33天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標誌著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土豆不能和牛肉一起吃?營養師闢謠:營養彼此促進,今晚就吃一碗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中國人都堅信「食物相剋」的原理,有些老人甚至整理出表格貼在冰箱上。反覆提醒子女,什麼和什麼不能一起吃,什麼和什麼一起吃會中毒,甚至致癌。比如有人認為,土豆和牛肉不能一起吃。在營養師眼中,這些所謂的「食物相剋」都毫無道理,今天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就跟大家聊聊:土豆不能和牛肉一起吃?闢謠:營養彼此促進,今晚就吃一碗。土豆又叫馬鈴薯,是很常見的一種蔬菜,由於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在很多地方也被當作主食來吃。新鮮土豆含有1.5%~2.0%的蛋白質,按乾重算大約是6%~8%,和大米差不多,也是一種補充植物蛋白的來源。
  • 航天員在太空一般都吃什麼?
    很多小夥伴都很奇怪,航天員一般在太空都吃什麼?蓋飯餃子還是來一碗紅燒牛肉麵?首先我們要了解,航天員的一個生存環境,在太空艙內,航天員是處於失重狀態,在失重狀態下,優雅地吃東西就成了一種奢侈,比如餅乾這類容易掉渣的食物,必須先用明膠包裹住才行,不然吃完就是滿艙的餅乾渣。而最早的航天食品,由於技術和安全因素考慮,帶的都是類似牙膏狀半流體食物,通過擠牙膏一樣擠到口腔內。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還有一面國旗觀眾也很熟悉——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中太空行走的翟志剛,接過劉伯明遞出的一面不大的五星紅旗,讓人想起那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航天員佩戴的新標識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中佩戴了新設計的標識。
  • 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十周年了
    IT之家9月28日消息 2008年9月27日,我國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乘坐神舟七號飛船出徵太空,翟志剛代表中國人,首次進行太空行走。日前,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帶領大家重新回顧當年翟志剛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的視頻,這段視頻中,展示當年翟志剛出艙太空行走的全過程,包括一系列對話和中間遇到的小狀況。畫面中顯示,翟志剛在首次開門出艙時還是非常費勁的,翟志剛稱,艙門有一股向外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