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e積分管理目前主要有學生e積分管理,包括了班級自主管理、PK高效課堂和家校合育幾個板塊。由生及師,很多學校在推廣學生e積分後,感受到效果很好,就又開始嘗試教師e積分管理,將老師的工作以積分的形式進行客觀呈現,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學習教育e積分管理的四種境界:
「道」是方向。如果悟透了e積分管理的靈魂所在---愛與責任,則後面的「法」「術」「器」根本不是問題,一通百通,當方向對了,遇到的問題自然會想方設法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法」「術」「器」不斷優化和提升的過程。如何悟透e積分之「道」?那就要深入學習e積分管理的理念知識,四大特點、五大原理凝練而成的「盯打發建'丸』"真的需要深刻領會,一旦弄懂了盯長板、打開關、發信號、建平臺和玩遊戲的真正內涵與威力所在,其它的法與術,將不攻自解。這是e積分管理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的部分。說它難,是因為它就像建築工程的地基,深埋地下,是硬功夫,卻感覺是表面的軟理論,看似沒有實效。人人都想吃快餐,想」一招見效「,卻忽視了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理論,實踐就很容易偏了方向。一旦」道「偏了,結果可想而知。通」道「不易,要多聽、多學、多悟,一旦」道「通了,改變的將是終生受益的從教的心態和狀態。
「法」是機制。好的機制才有好的管理。從專業領域講,機制指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係和運行方式。管理機制是指管理系統的結構及運行機理。學習e積分之「法」在於建立有效的班級組織架構,培養好班幹部,才能保證積分管理過程的正常運轉。
可以說,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課堂教學,只有搭建好良好的積分管理組織架構,充分培養和運用好班幹部和小組長,才能真正達到解放教師,成長學生的目標。實踐積分管理幾年來,一直覺得班級組織架構的搭建和班幹部的培養看似積分之外,實則是關係積分管理效果很關鍵的因素。
「術」是方法。其實這也是很多老師所看到的積分管理的表象,看似是一種簡單的教學管理方法,只要掌握好獎分和扣分的積分標準,就可以實行積分管理了。事實上,遠非如此,真正的e積分管理簡約而不簡單。所有的」術「都應是建立在」法「和」道「的層面上的,就像是打太極,表面看到的是動作,實質上內在的運氣才是精髓所在。學習e積分管理之」術「是初始階段,必然要配以」法「」道「的學習,方能使其達到想要的效果。如果單單學」術「用」術「,極容易演變成花拳繡腿,成效打折扣,更難以持久。
「器」是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e積分管理也不是空手打拳,也需要工具。既然用積分,必然有記錄。簡單傳統的如積分記錄表格,如何設計,如何使用才能簡捷、省事,記得清楚又便於統計,真的是值得學習實踐e積分的老師花一些心思的。我覺得積分表格的框架可以大致統一,但內容格式不是固定的,它要隨著不同的積分標準有所調整、變動,總之根據實際情況,記錄咋清楚咋省事就咋設計。
隨著對e積分管理的不斷實踐和研究,e積分之」器「也必然隨之優化。尤其是有這樣一個專業的華之夢教育e積分研發團隊,更是為老師們使用e積分優」器「提供了極大幫助。他們精心設計研發的「獎卡」」積分龍虎榜」和「家校積分通」軟體都以更加直觀、簡捷的方式實現了積分記錄的省心、省力。「幸運大轉盤「」積分喜報「」積分獎狀「等為積分結果的運用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以上就是我對e積分管理四種學習境界的理解。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有些老師可能會先從」器「開始,學著用工具,制定標準就積分,有的先從」術「開始,努力改變方法,獎分,扣分,一絲不苟,有的從」法「開始,認識到培養好得力的班幹部才是解放老師的關鍵。當然,也會有老師先從」道「開始,先從對學生的愛和責任入手,改變自己的態度,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斷發現和誇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再配以適當的」法「」術「」器「進行優化管理,這部分老師多數對積分管理理解地透徹,運行效果好,自身和學生受益後,也容易持久堅持下去。
李老師對e積分管理的培訓課程中明顯可以感受得到,正確的學習順序應是」道--法--術--器「,」道「通了,明確了方向,才能更好進行」法「」術「」器「的優化學習。理論指導實踐,可不是空話呢!在學習實踐e積分管理過程中,了解和體悟e積分管理的理念和原理真的非常重要。
裡面有些文字,沒有接觸過學生e積分管理的朋友可能會讀著有點懵,但e積分確實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一股不可忽視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勢已受益全國無數師生,值得了解和學習。針對e積分管理的學習,後期會陸續分享真實體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