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是無比特殊的一年,對PC行業也是如此。進入11月,兩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PC品牌各自推出了跨時代的產品。不過ThinkPad X1走的是「外」的路線,更多形態的產品滿足需求截然不同的用戶;而MacBook更換的是「內」,開始使用ARM架構的M1處理器替代使用了10年的酷睿處理器。一時間,M1崢嶸初現、小黑霸氣依舊。前者面向「主流消費」群體的廣泛性,與後者面向「精英商務」人士的專業性,路數截然不同。
按照蘋果導入自家處理器產品的計劃,M1首先出現在性能定位低、尺寸小巧的產品上。然而這只是對於新產品內在特性的一種解讀。ARM架構PC處理器產品並不少見,高通已經與微軟合作多年,期望在超便攜類產品市場中分一杯羹,但至今仍然不溫不火。蘋果非常善於將別人做不好、做不火的技術炒熱成爆款,此次的M1也有這一趨勢。
考慮到個人裝備上的連貫性,簡單說就是移動終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到筆記本電腦打通,在蘋果自家生態體系中,使用統一的iOS/mac OS軟體架構以及ARM base硬體架構,更有利於這一目標的實現,消費者對不同尺寸、形態的產品實現一致的使用體驗非常期待,新款Mac的讓這一步更近了。
同時,相對小型的設備先一步更換平臺,也有性能「延續性」的問題。蘋果使用的ARM架構仍然是ARM,要在「性能」上立刻實現翻盤,仍對軟體適配及針對性開發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目前鋪墊該地的首波使用反饋中,讚美之情溢於言表。其中對性能的描述幾乎都基於視頻層面的工作,各維度吊打前代Mac產品。不過不要忘記,FCPX登錄iPad時,同樣的故事就被用來證明iPad Pro的生產力水平,而最終MacBook地位依舊。
M1的性能,仍然是蘋果最含糊其辭的地方。然而,人不識貨錢識貨,在供應新款採用M1處理器MacBook Pro 13的同時,蘋果仍保持著使用十代而非最新的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產品的供貨,而且哪怕是「8核中央處理器、8核圖形處理器和16核神經網絡引擎」的MacBook Pro 13,定價比同配置的4核酷睿i5機型低3000元!你當小白用戶真的那麼小白,誰不知道要換成4核酷睿i7配置還要再加1500元呀!
至少對目前來說,M1配置的MacBook Pro出現,直接結果是以低價向下擠壓MacBook 12,而萬年不變的MacBook Air倒是可以藉助換芯而順理成章地取而代之,並順應潮流砍掉11英寸機型。
顯然,目前的蘋果還沒有足夠信心在高端機型上完成對酷睿產品的替代,性能的不足是顯性的一面,不接受辯駁,如今仍懸掛於16英寸機型介紹頁面中的性能flag仍然高懸。哪些類別的應用是MacBook Pro用戶所使用的、性能幾何,一目了然。
除了性能,高端的另一個維度是「高可用性」,包括狹義的軟體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以及硬體的兼容性與連接性。換用新處理器平臺後,要完美解決上述問題,消耗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出點問題就得給專業用戶的唾沫淹沒,而賣給個人用戶,問題就簡單多了。
和需要集中精力推動ISV重新編譯/推出新版,或者用Rosetta 2模擬x86運行不同,軟體兼容是酷睿架構新產品與生俱來的,從雙核心到28核56線程處理器使用相同的指令和編譯器。哪怕是借鑑big.LITTLES大小核概念,Intel Core Processors with Intel Hybrid Technology(帶有英特爾混合技術的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指令集及編譯仍保持著100%兼容性,完全沒有Windows 10要有專門的ARM版、軟體調用資源等方面的限制。
背靠大樹好乘涼,ThinkPad保持著全x86架構陣容。同時,能夠歸於X1系列的ThinkPad家族產品,無等閒之輩,無論是尺寸從小到大,還是價位從低到高,都保持著一致的高品質、高性能、高便攜性與高安全性,不斷擴張的PC產品線向移動計算的更廣闊應用領域擴張,產品的迭代也更好地適應著用戶使用需求的變化,如X1 Tablet又細分出X1 Fold新類型的產品,X1 Nano在X1 Carbon的極致輕薄基礎上進一步極致。
個人產品能夠高度個性化嗎?聽到這個問你大概率你會不以為然。然而很不幸,自打手機能換殼那個時候算起,個人用的智能終端產品的個性化就僅限於外觀的裝飾與UI的自定義,MacBook系列產品更是延續了這一「簡單化」理念,個性化就別提了,差異化都沒有。
然而,「亙古不變」的小黑,你卻能從大的設計到小的細節看到每一代產品的改進,猶如正裝西服看似古板、千篇一律,實際上大到設計款型小到紐扣,不僅不斷進化時尚,而且匹配不同場合與穿著者,文化衫不會懂。
2020年,ThinkPad X1導入了多款新品,其中包括採用酷睿混合處理器的全機摺疊併集成5G通訊功能的X1 Fold,千克級超便攜全能機型X1 Nano,再加上已經有多代產品歷史的旗艦便攜機型X1 Carbon、翻轉屏機型X1 Yoga、可插拔平板機型X1 Tablet以及超薄高性能機型X1 Extreme,均已更新到最新的酷睿處理器平臺:酷睿混合系列、十一代酷睿U系列、十代酷睿H系列,完整的產品序列覆蓋整個高端移動計算市場,超便攜、觸摸/手寫、摺疊、翻轉、平板、屏幕尺寸、高性能等特性應有盡有,配置選擇豐富,系統、安全組件配置靈活,還具有高端商用筆記本電腦的耐用性、可靠性甚至三防能力。用不同的產品匹配不同需求的用戶及其使用場景、習慣,而不是用人去適應電腦,才是真正定製化的開始。
時間已經到了12月,年中聯想公布的ThinkPad X1產品線中,尚有一款產品「TBA(To Be Advised,待通知)」狀,它會是什麼樣的產品、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呢?未知總是那麼地令人期待。
如今的小黑與小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產品道路——多與寡。跳出X1系列,再跳出ThinkPad品牌,聯想旗下的筆記本電腦機型眾多,總有一款適合你這樣特別的用戶。而M1的到來,令MacBook收縮的意圖更加清晰,用戶要去適應產品的這種產品的趨同化。這是以用戶為中心,和以(蘋果)我為中心的電腦產品理念上的差異。
一杯清茶或咖啡,暖暖的陽光、慵懶的下午,愜意、舒適,無限自我的吊線木偶。
充滿戰鬥氣息,與「同志」們攜手拼搏,無暇鬆懈的燃燒青春。ThinkPad X1與MacBook的調性就是這麼的不同,無關性能。
類型:廣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