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地鐵自主研發「神器」 助力列車高效維修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地鐵1、2號線自2014年開通至今已五年有餘,現階段車輛架修已全面進入1、2號線列車交叉維修狀態。昨從無錫地鐵集團獲悉,為了提高列車維修的高效性和精準性,無錫地鐵架修班組成員自主研發出維修「神器」,給車輛檢修幫了大忙。

受流器是列車的「動力源」傳輸裝置,負責將電能從供電軌傳輸至列車,車輛架修時需對受流器進行深度解體維修。無錫地鐵運營分公司車輛部架修車間工作人員陳映君介紹,在檢修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對受流器進行拆解,如果用傳統的辦法,工人們必須用錘子不停地用力敲擊,直到完全剝離軸承座套才能進行更換安裝。如今,班組成員根據軸承尺寸量身定製了一套工裝神器,利用反力裝置、千斤頂、定製拆卸組件,簡約但不簡單。有了「神器」助力,作業人員在不損傷軸承座的情況下,5分鐘內完成軸承的拆卸、安裝,效率提高4倍以上,軸承座、軸承的損傷率降低至1%以下。

轉向架是車輛走行最為關鍵的部件,車輛架修後,轉向架必須進行四角高測量試驗。無錫地鐵車輛部架修車間自主設計、自主製作出四角高測量工裝。「神器」雖小,五臟俱全,能夠實現水平、對中,利用數顯遊標卡尺自動計數,避免測量誤差。使用四角高測量工裝後,試驗一次通過率從75%提高至90%以上,作業時人員減少至1人。(蔡佳)

相關焦點

  • 中國研發世界最先進高鐵牽引技術 被稱節能神器
    從「地鐵用」到「高鐵用」:「爬完衡山又去登珠峰」   牽引傳動系統在業內被稱為「列車之心」,其性能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列車的動力品質、能耗和控制特性,也影響著列車的經濟性、舒適性與可靠性,是節能升級的關鍵。
  • 通通有好料:深圳地鐵三條新線、無錫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
    廣州地鐵走出國門 助力巴基斯坦首條地鐵線路開通該線路全長25.58公裡,大部分為高架線,列車為5輛編組B1型車,每天運營時間12小時,最小行車間隔5分鐘。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巴經濟走廊首個軌道交通項目,全線多處體現「中國智造」。這一條由「中國方案」打造的線路開通後,正式開啟了巴基斯坦的地鐵時代。
  • 無錫華賽NB-IOT雙模地磁助力無錫湖濱飯店智慧停車
    無錫湖濱飯店地處蠡湖風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滿目蔥翠。傍倚江南名園蠡園,緊鄰「太湖之星」摩天輪,無錫各大風景名勝均近在咫尺。三十多年來,無錫湖濱飯店曾接待過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溫家寶、穆沙拉夫等海內外國家元首。2009年,該酒店成為第二屆世界佛教大會的指定飯店,接待了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大師、星雲大師、一誠大師、覺光大師等國內外佛教界人士。
  • 眾合科技:自主研發TACS信號系統起步較早 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眾合科技(000925)提問, 尊敬的董秘,您好,公開資料顯示,友商卡斯柯,11月20日發布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稱其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TACS
  • 城市磁浮列車、隧道挖掘「神器」……來這場展會看前沿科技
    觀眾在展廳內了解中鐵磁浮列車的相關情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6日19時45分訊(記者 劉豔)面向建築行業提供採購管理全流程信息化集成服務、助力軌道交通隧道掘進的挖掘「神器」……今(26)日,2020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在南坪會展中心啟幕。中國中鐵帶來不少先進設備及智慧數據平臺亮相,邀你來打卡。
  • 地鐵 增開備用列車 鋪設防滑地墊
    原標題:地鐵 增開備用列車 鋪設防滑地墊   截至11月23日10時,西安
  • 全球首列虛擬軌道列車驚豔亮相 帶有「溫州智慧」
    列車選用動力電池供電,使用快充鈦酸鋰電池,10分鐘充電,可滿載續航25公裡,具有輕軌、地鐵等軌道列車的零排放、無汙染的特性,並支持多種供電方式。瑞立集團常務副總徐本光為記者算了一筆帳:目前,我國地鐵造價約為每公裡4億元至7億元,現代有軌電車線路造價約為每公裡1.5億至2億元,而虛擬軌道列車在與現代有軌電車運力相同的情況下,只需簡單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體線路的投資約為現代有軌電車的1/5。也就是說,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建設一條10公裡的線路,虛擬軌道列車至少能節省10億元以上。
  • 太重發運太原地鐵首列車齒輪箱!
    近日,太重為太原地鐵2號線首列車配套的16臺齒輪箱產品按承諾日期陸續發往主機車輛廠家。據悉,地鐵傳動齒輪箱是地鐵車輛的關鍵零部件,主要用來實現電機的動力傳輸,驅動車輛前進,是地鐵車輛安全、平穩、高效運行的核心部件。
  • 揭秘:這些中國自主研製科技神器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其「繞、落、回」的不同階段,都有哪些我國自主研製的科技神器保障支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有關專家為我們揭秘。測量雷達打造飛天觀測「第一雙眼」11月24日,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帶著焰尾拔地而起的幾分鐘內,兩部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快速採集著火箭的飛行信息,確保指控中心能第一時間掌握全局,做好安控。
  • 上海遊客體驗長沙磁懸浮列車,無法相信,怎麼跟坐地鐵一樣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出行的交通方式日益多元化了起來,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比如說,遠距離出行我們可以選擇飛機、高鐵,近的可以選擇乘坐汽車、公交、地鐵等等,可以說是十分方便了。一條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位於上海的磁懸浮列車,這也是我們國內第一條磁懸浮列車,上海磁懸浮列車早在2006年就已經實現了通車,它連接了上海浦東龍陽路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另外一條的話可以知道的人相對會少一點,這條磁懸浮列車就在湖南長沙。長沙的磁懸浮列車是在2016年才開始正式通車,比上海的磁懸浮列車晚了整整十年。
  • 長沙磁懸浮列車像坐地鐵一樣,遊客:比上海的慢多了,不值票價!
    在長沙有一條磁懸浮列車幹線,主要是用於長沙高鐵南站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之間的旅客擺渡,也算是長沙的一張旅遊名片。不少乘坐飛機到長沙的旅客看到這條磁懸浮列車都會嘗試去體驗一下「磁懸浮」這種高科技的速度感,可坐了長沙的磁懸浮後很多旅客都表示速度太慢了,不值票價。
  • 莫斯科地鐵啟用新一代列車
    這種列車還有USB充電插口,噪音也比前幾代列車小。我們的記者有幸成為體驗新列車的首批乘客之一。 安靜快捷 莫斯科地鐵環線「白俄羅斯站」的一個尋常夜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乘客並不多,但站臺上並不空曠。突然,人們活躍起來,目光被一列新車吸引。
  • 復工體溫篩查,FOTRIC熱像儀實現高效安全測溫
    有什麼高效測溫的辦法嗎? 醫院使用FOTRIC熱像儀篩查體溫 國內專注熱像研發領域10年的上市企業FOTRIC飛礎科,提供專業測溫熱像儀高效測溫。FOTRIC熱像儀,作為一個十年專注熱像產品的品牌,疫情特殊時期,用過硬的產品助力防控疫情,與大家一起早日結束這次疫情攻堅戰。
  • 更輕更快更節能 來軌道交通館看看新一代地鐵城鐵吧
    中車四方:下一代地鐵下一代地鐵是中車四方最新研製的「CETROVO」技術平臺地鐵列車,車長22米,車寬3米,車高3.84米,車重34噸,具有高速、高效、智慧、綠色等代際特徵。通過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系統,實現了車輛的輕量化、自動駕駛、智能運維與智慧服務,列車整體性能遠遠超出傳統車輛。
  • 天津地鐵4號線首列車調試工作正式啟動
    天津地鐵4號線首列車調試工作正式啟動 2020-12-0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44座城市地鐵標誌(logo)及含義新解
    廣佛地鐵中間為廣州地鐵標誌,半橢圓象徵著廣佛同城化,廣佛地鐵助力廣佛同城,圓夢雙城生活。無錫地鐵標誌以「無錫」的起首字母「W」構成圖形,似飛馳的軌道列車。
  • 太原將迎來磁懸浮列車,與地鐵2號線無縫銜接!
    要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進一步強化項目謀劃,著力打造以地鐵、磁浮交通為代表的城市軌道交通網。那麼什麼是磁懸浮列車?這條磁浮線將建在哪裡?國內現在有哪些磁懸浮線路呢?一起來了解一下磁懸浮列車是一種現代高科技軌道交通工具,它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的懸浮和導向,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由於磁懸浮列車具有快速、低耗、環保、安全等優點,因此前景十分廣闊。
  • 航天創新項目推介:軌道列車高精度測速雷達
    概述:項目針對民用軌道交通行業,解決高精度、高可靠列車測速問題,為軌道列車提高運行效率、減少事故、優化列車運行圖等提供及時的依據。本項目團隊來自上航天技術研究院802所。本項目將軍用雷達技術應用到民用軌道交通行業,解決高精度、高可靠列車測速問題,目前已經研製產品樣機,與上海申通地鐵合作,在試驗線進行了大量的驗證、接入空車系統測試。測試以來,測速雷達工作穩定,測速精度等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高性能、低成本實現同類產品國產化。應用前景:本產品具備性能優異、且自主開發、高性能、低成本、使用方便等優勢。
  • 卡斯柯助力香港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開通
    12月28日,搭載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列車自動監控(ATS)系統的香港南島線地鐵開通載客試運營,該線路是香港第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代表了香港當前最高信號技術水平,香港地鐵也由此實現了18個區的線路全覆蓋。卡斯柯作為Alstom的分包商,為香港南島線提供了整套無人駕駛列車自動監控系統,這是卡斯柯無人駕駛技術產品首度輸出成熟市場,也是國內自主化研發地鐵信號系統首次在發達地區得到運用。
  • 通訊:歷史悠久地鐵中的新力量——中國公司助力莫斯科地鐵建設
    新華社莫斯科6月5日電 通訊:歷史悠久地鐵中的新力量——中國公司助力莫斯科地鐵建設  新華社記者張驍 馬曉成  1935年開通的莫斯科地鐵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美的地鐵,堪稱「地下藝術殿堂」,是無數遊客不可錯過的「打卡」勝地。隨著中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公司成為助力建設這一歷史悠久的地鐵的新鮮力量。  兩年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贏得競標,承建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3個車站主體結構和部分隧道工程。「攻堅克難」成為中國鐵建這兩年來在建設中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