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捕獵猛獁象;古代人類的狩獵,可能是他們前往美洲的原因。繪圖/John Steeple Davis
曾經遍布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
總人口就突破了一個億,他們有著、或有過燦爛的文明,比如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 瑪雅文明—庫庫爾坎金字塔
▲ 阿茲特克——特諾奇蒂特蘭大神廟的復原圖
在歐洲人到來以後,大規模的屠殺,以及從舊大陸帶來的病毒,讓原住民人口驟減,近乎滅絕。▲ 印第安酋長服裝
現存的美洲原住民中,絕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剩下的則是主要是聚居在北美洲北部的因紐特人。
▲ 馬背上的印第安人——位於亞利桑那州紀念碑谷
▲ 因紐特人
據說,在哥倫布剛剛踏上美洲大陸,看到當地原住民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到達的是亞洲。確實,美洲的印第安人具有鮮明的亞洲蒙古人種的體貌特徵。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在經過系統地研究以後,認為
美洲原住民與現代東亞人有著共同的祖先。▲ 印第安人
不過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是什麼時候,通過何種途徑來到美洲的呢?這個個問題,曾被學術界爭論許久。位於北美洲阿拉斯加與東亞西伯利亞之間的白令海峽,被認為是人類在兩個大陸間遷徙的天然通道,它也被稱為—
白令陸橋(英語:Beringia,俄語:Берингия)。▲ 衛星圖片中的白令海峽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169°43' W)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斯王子角(168°05' W)之間,位於大約北緯65°40',寬約35-86公裡,深度在30-50米之間。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白令」這個名字來自俄羅斯海軍的丹麥籍探險家的維圖斯·白令(Vitus Bering)。▲ 維圖斯·白令
1741年,白令先生率船隊成功穿越海峽,當時他甚至看到了阿拉斯加的海岸線,不過由於重病,白令與船上的多名水手在返程途中,病逝於荒島。為了紀念這位探險家,人們將白令率隊穿越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置圖根據古人類學家的研究成果,早在白令先生穿越海峽的
萬年之前,就有大批的人類移民「跨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並且一路向南,遍布中-南美洲。跨越兩大洲,數萬公裡的人類遷移,究竟是在怎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末代冰期——白令海峽以及東西側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地區
我們需要將時間軸撥回數萬年之前,回到距今時間最近的一次冰期—
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藝術想像圖
末次冰期(英語: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時間最近的一次冰期,發生於第四紀的更新世晚期,始於約11萬年前,終於1.2萬年前。末次冰期的最盛期發生於約1.8萬年前,當時由於大量的水被凍結,致使海平面下降,一些地區海平面下降的高度甚至達到了90米(300英尺)。▲ 圖瓦共和國境內的烏布蘇盆地被認為是猛獁草原的遺蹟滄海桑田,昔日的大洋,演變為規模巨大的
猛獁草原。草原從西班牙一路穿越歐亞大陸,從北極向南延伸到中國,向東跨過白令陸橋,一直延伸到加拿大。這個生態系統覆蓋了全球北部的廣大地區。▲ 烏科克高原(Ukok Plateau)——猛獁草原的殘餘這片草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貧瘠,現在的研究表明,猛獁草原存在大量的有機碳儲層,植被茂盛。草本植物分布範圍廣泛,也是哺乳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柳屬灌木
▲ 猛獁草原莎草屬
當時活躍在猛獁草原的,有野牛、野馬、猛獁象等多種哺乳動物。▲ 猛獁象-保存於皇家不列顛哥倫比亞博物館
▲ 美洲野牛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同樣活躍在這片肥沃的草原上,以捕獵為生。▲ 狩獵野牛的印第安人
▲ 白令陸橋附近發現的猛獁象遺骸
在他們追逐獵物的時候,有些人在不經意間,就越過了白令陸橋,到達了北美阿拉斯加地區。▲ 亞洲人類遷移路線圖白令陸橋在距今數萬年的時間裡,經歷了數次演變。伸延最廣闊的時候,長度達1600公裡。而到
距今約1.2萬年的時候,海平面上升,大陸橋就被淹沒在海水中。▲ 白令陸橋演化史現今的白令海峽中仍然可見到白令陸橋的殘餘,那就是代奧米德群島。該群島由兩座島嶼組成,西邊的島稱為大代奧米德島(Big Diomede或Imaqliq,又稱Ratmanov Island),為俄羅斯聯邦的領土;東邊的島稱為小代奧米德島,是美國的領土。▲ 代奧米德群島
那麼接下來,美洲原住民,又是如何從阿拉斯加地區向南遷移,越過重重冰川的阻隔,最終抵達了中、南美洲呢?對於這個問題,學術界至今依舊爭論不休。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經過了長期的、不間斷的遷移與推進,最終遍布了美洲全境。
▲ 美洲不同國家地區原住民人口分布百分比圖
美洲原住民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他們進入美洲的時間不同,背景各異,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許多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文化的部落。▲ 墨西哥帕倫克博物館裡的瑪雅文字
人類文明的傳播與演化,就是這樣與地球上的地質變化,息息相關,相互適應。Belize2000 Housing and Population Census". Belize 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200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8 June 2012.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08.高郭平, 趙進平, 董兆乾, et al. 白令海峽海域夏季溫、鹽分布及變化[J]. 極地研究, 2004, 16(3):229-239.Hopkins,David M., John V. Matthews, and Charles E. Schweger, eds. Paleoecology ofBeringia. Elsevier, 2013.
- END -
點擊下方圖片,跟隨圖書君去別處轉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