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病感染陽性場穩定生產技術是當前養豬生產的核心,母豬適應性馴化是重要的技術之一。後備母豬適應性飼養包括:引種(轉群)和配種前的隔離及適應性馴化過程。後備母豬適應性飼養要達到的目標是:(1)接觸多種傳染因子並得到康復;(2)接種疫苗並產生相應抗體;(3)發育至性成熟並取得持久的好繁殖成績。
後備母豬的健康狀況必須相當於或者好於目標場的成年母豬。因此,所有的後備母豬在馴化和進入豬場以前,必須飼養在遠離其他種豬的隔離豬場內。在隔離期間,獸醫應檢測後備母豬的健康狀況。
隔離21天後,後備母豬還應通過接觸目標豬場的微生物群予以馴化。接觸的微生物類型和馴化期的長短取決於後備母豬和目標場其他豬的疾病狀況。即使在多點生產體系內部生產的後備母豬,其隔離和馴化也是必需的。
隔離步驟
引進的後備母豬應飼養在遠離目標場(最好2公裡或以上)的隔離豬舍中。隔離豬舍的進出最好應設置淋浴區。隔離時可對後備母豬採樣,並檢測各種傳染病原。與此同時,還應對目標場相似日齡的豬進行採樣,檢測感染狀況,根據檢測結果,將判斷在後備母豬中是否有與目標場不同的傳染因子。
後備母豬至少在隔離區飼養21天,以便有足夠的時間採樣和進行診斷試驗。如果後備母豬處於一種疾病發生的潛伏階段,那麼這段時間也能使這一疾病的臨床症狀在這些後備母豬中或在供種場中發生。
馴化過程
從目標場繁殖區母豬中搜集糞、尿和唾液等材料,製成水懸液加於後備母豬的飼料中,每周3次,持續2周,使這些後備母豬接觸未知傳染因子。若有患PRRSV的新生仔豬,也可將其組織加入懸液中。
如果PRRSV陰性或PRRSV陽性後備母豬被引入PRRSV陽性或PRRSV陰性的豬場,那麼馴化步驟必須在遠離繁殖生產階段的隔離區進行,而且隔離和馴化適應的過程至少需要60天(21天的隔離期和35天的馴化期),這60天是指在接受後備後備母豬後至移入種豬群之前的這段時間。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馴化期間接觸PRRSV並未造成後備母豬的感染,那麼隔離和馴化時間需延長至120天(21天的隔離和100天的馴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