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病陽性場穩定生產技術

2020-12-06 搜豬網

        藍耳病感染陽性場穩定生產技術是當前養豬生產的核心,母豬適應性馴化是重要的技術之一。後備母豬適應性飼養包括:引種(轉群)和配種前的隔離及適應性馴化過程。後備母豬適應性飼養要達到的目標是:(1)接觸多種傳染因子並得到康復;(2)接種疫苗並產生相應抗體;(3)發育至性成熟並取得持久的好繁殖成績。
        後備母豬的健康狀況必須相當於或者好於目標場的成年母豬。因此,所有的後備母豬在馴化和進入豬場以前,必須飼養在遠離其他種豬的隔離豬場內。在隔離期間,獸醫應檢測後備母豬的健康狀況。

        隔離21天後,後備母豬還應通過接觸目標豬場的微生物群予以馴化。接觸的微生物類型和馴化期的長短取決於後備母豬和目標場其他豬的疾病狀況。即使在多點生產體系內部生產的後備母豬,其隔離和馴化也是必需的。

        隔離步驟
        引進的後備母豬應飼養在遠離目標場(最好2公裡或以上)的隔離豬舍中。隔離豬舍的進出最好應設置淋浴區。隔離時可對後備母豬採樣,並檢測各種傳染病原。與此同時,還應對目標場相似日齡的豬進行採樣,檢測感染狀況,根據檢測結果,將判斷在後備母豬中是否有與目標場不同的傳染因子。

        後備母豬至少在隔離區飼養21天,以便有足夠的時間採樣和進行診斷試驗。如果後備母豬處於一種疾病發生的潛伏階段,那麼這段時間也能使這一疾病的臨床症狀在這些後備母豬中或在供種場中發生。

        馴化過程
        從目標場繁殖區母豬中搜集糞、尿和唾液等材料,製成水懸液加於後備母豬的飼料中,每周3次,持續2周,使這些後備母豬接觸未知傳染因子。若有患PRRSV的新生仔豬,也可將其組織加入懸液中。

        如果PRRSV陰性或PRRSV陽性後備母豬被引入PRRSV陽性或PRRSV陰性的豬場,那麼馴化步驟必須在遠離繁殖生產階段的隔離區進行,而且隔離和馴化適應的過程至少需要60天(21天的隔離期和35天的馴化期),這60天是指在接受後備後備母豬後至移入種豬群之前的這段時間。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馴化期間接觸PRRSV並未造成後備母豬的感染,那麼隔離和馴化時間需延長至120天(21天的隔離和100天的馴化期)。

相關焦點

  • 用好疫苗、掌握規律,藍耳陽性場也能穩定生產
    用好疫苗、掌握規律,藍耳陽性場也能穩定生產 【公眾號】新牧網2017-10-12 09:57:53 閱讀(11560)
  • 藍耳病防控及免疫對策
    為什麼豬藍耳病(PRRS)陰魂不散?為什麼對豬藍耳病防控的認識混亂?為什麼豬藍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一且不穩定?為什麼有人不惜犧牲生產成績放棄嘗試更有效的豬藍耳病防控方法?究其原因是,在豬藍耳病防控實踐中,許多人忽視豬群所感染PRRSV野毒毒力存在強弱差異,不了解PRRSV弱毒活疫苗殘留毒力也存在差異,不知道當今PRRSV疫苗研發前沿技術成果,導致盲目選擇疫苗,進行不合理的免疫;忘記初衷——高效防控豬藍耳病,從而提升豬群整體生產成績!
  • 黃毓茂:如何有效防控藍耳病?馴化、淨化成熱議,疫苗選擇有門道
    碩騰(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客戶技術服務經理 郭海兵  藍耳病分為許多譜系,黃毓茂向觀眾介紹,經典豬藍耳病可以算作條件性致病,生產過程中可以不打疫苗,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營養等手段解決。而高致病性藍耳病,更傾向於烈性傳染病,除了提升生物安全外還需通過疫苗防控,在非瘟爆發前,高致病性藍耳病已給國內生豬產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雖然對藍耳病免疫理論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空缺,但黃毓茂告訴觀眾,藍耳病在臨床上的免疫防控手段已非常清晰,針對不同的豬場條件、生產流程均有相應的防控方案。那不同的藍耳病弱毒疫苗,生產過程中效果如何?對流行性野毒的保護效果如何?
  • 農業部就我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及生豬生產舉行發布會
    (2007-08-23 14:01:59)    [薛亮]:    中國政府對發展生豬生產高度重視,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工作,7月30日下發了《關於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生豬生產發展和穩定市場供應的政策措施。
  • 農業部:豬藍耳病死亡數大大下降 生豬生產已恢復起步
    相關新聞:   南方網訊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23日)14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我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及生豬生產有關情況農業部指出,我國7月份全國豬藍耳病發病和死亡數雙雙大幅下降,生豬生產現在已經處於一個恢復起步的階段.  7月全國豬藍耳病發病和死亡數雙雙大幅下降  在回答豬藍耳病疫情是否擴散問題時,農業部獸醫局巡視員李金祥表示:今年5月10日,我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通過審評,及時投入使用,疫情擴散蔓延趨勢得到有效緩解。一是疫情明顯下降。
  • 豬藍耳病的預防及治療辦法
    臨床症狀1.1什麼是藍耳病?什麼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傳染病。3.2 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建立穩定的種豬群,不輕易引種。首先要搞清所引豬場的疫情,此外,還應進行血清學檢測,陰性豬方可引入,堅絕禁止引入陽性帶毒豬。引入後必須建立適當的隔離區,做好監測工作,一般需隔離檢疫4~ 5周,健康豬方可混群飼養。
  • 豬場豬感染了藍耳病,給豬採取這樣的治療方案,治癒率高
    這幾天整理去年服務豬場的記錄,發現從2019年11月份到現在有7個專業育肥豬場發生藍耳病的記錄。 為什麼有這麼多外購豬發生藍耳病呢?我把這7個豬場感染藍耳病的案例總結了一下,供養豬及技術人員參考學習。
  • 非洲豬瘟定點清除場安全生產措施
    陽性豬及其同群豬撲殺之後,雖然其餘豬群隔離觀察無異常且檢測陰性,但並不代表豬場內外環境中不存在非洲豬瘟病毒。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開展安全生產? 如果豬場內環境中檢測呈陽性,而豬舍內檢測呈陰性,豬場的管理重點是「禦敵於豬舍之外」。要通過強化豬舍外環境消毒、加強各種物理隔斷、建立多級緩衝區等措施,降低病毒進入豬舍的機會。 如果豬舍內環境中檢測呈陽性,要保證豬群穩定生產的壓力與難度非常大,豬場的管理重點是「禦敵於機體之外」。
  •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致病原因
    (1)預防     ①加強飼養管理,控制舍內溫溼度及有害氣體排放,隨著季節的變化,搞好衛生,全進全出,儘量少衝水,保持豬舍幹潔和通風,嚴格產房管理,減少保育豬群發病率;     ②做好各項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淨化偽狂犬,控制藍耳,防止非典型豬瘟和圓環病毒症是當前豬場重點控制的主要疾病,對口蹄疫實行強制免疫,對豬瘟實行100%免疫,對藍耳病實行全面免疫
  • 藍耳病稱為豬界的「愛滋」,對豬場的危害極大,防控要做到這8點
    季節交替,也是豬病多發的時候,其中,藍耳病就極其容易在這種時候發病,主要是跟氣候變化和豬場衛生條件等應激因素相關。藍耳病對豬場的危害極大,給豬場帶來非常大的損失,常被人們稱為養豬界的「愛滋病」!什麼是藍耳病?
  • 重要發現:美大學發現可以阻斷藍耳病感染的化合物
    藍耳病毒最早於1987年在美國發現,隨後在全球廣泛傳播,是養豬業最為昂貴疾病之一,據美國學者的計算,藍耳病每年對美國豬農造成的損失高達藍耳病由於毒株多且變異快,因此很難通過病疫苗給豬提供廣泛的有效保護。近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成功發現了可以阻斷藍耳病毒感染細胞的小分子化合物,並且在體外實驗中證實該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斷歐洲株和美洲株藍耳病毒對豬細胞的感染。
  • 豬藍耳病病毒快速檢測方法RT-PCR在北京問世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 一種能夠快速檢測豬藍耳病病毒的螢光RT-PCR檢測方法24日在北京檢驗檢疫局通過專家鑑定。據了解,利用這種方法,工作人員可以在3小時之內確定豬是否被豬藍耳病病毒感染。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自1987年於美國暴發至今,已成為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危害最嚴重的豬傳染病。
  • 豬場恢復生產技術指南
    試養豬只健康水平較高,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豬偽狂犬病等病原均應為陰性。2. 試養豬的比例豬場的配懷舍、後備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等各類豬舍均應投放試養豬只,投放比例為10-20%,儘量每個欄舍都有試養豬;將同一棟舍裡的豬欄門全部打開,讓試養豬只可以在各豬欄自由活動。育肥場在每個欄位放置1-2頭豬。3.
  • 藍耳、圓環和鏈球菌控制不好,2 毫升核心技術拿到也是枉然!
    陰性豬場的免疫保護率 100%;陽性豬群原地緊急免疫,做得好的豬場死剩的比例最高可以達到 70%。但這種理想化的結果,僅僅是對平時藍耳病、2 型圓環病毒和鏈球菌控制得比較好的豬場而言。在一些藍耳病、2 型圓環病毒和鏈球菌控制得不好的豬場,小豬斷奶 2 周左右暴發藍耳 - 鏈球綜合症,毛長、關節炎、神經症狀的小豬比比皆是,出保育後小豬只剩下百分之六、七十;轉欄到中豬舍後又暴發 2 型圓環病毒,瘦長、皮膚蒼白、拉稀或拉血,死亡率接近百分之二三十。就算不暴發布拉克豬瘟,商品肉豬全程成活率也只有百分之四五十。
  • 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之原因解析!
    疫苗使用場和拔牙穩定場,在檢測過程遇到最多的情況就是抗體陽性,尤其是疫苗使用場。對於該情況,豬場是不勝其煩,煩的原因且看下面關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論述!   非洲豬瘟抗體產生屬於細胞免疫的範疇,抗體會隨著細胞新陳代謝帶來的不斷更新換代而逐漸衰減,即非洲豬瘟抗體不是長期存在,疫苗接種或野毒感染三個月後逐漸下降,直至檢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