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語文教材裡有個東西,可能你都沒學過!

2020-12-03 媽媽智囊團

這兩天發現小孩在學一個東西,是一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裡的一部分內容。這個東西上海小囡大概都沒學過,群裡的爸媽議論紛紛,有的媽媽疑惑這是啥東西,拼音非拼音,英語非英語,有媽媽認為這是鍛鍊小朋友記憶力的東西,還有猜是德語、俄語的。

那這究竟是個啥玩意呢?我還真聽說過,是俺爹和俺娘小時候學過的東西,有一次娃她外公曾經提起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什麼鬼,跟我學的拼音完全不一樣,大概是什麼俄羅斯拼音。

結果前兩天我就震驚地發現,這個殭屍特麼死灰復燃了呀!小朋友回來給我說,她們學了一個很奇怪的拼音,她完全不會讀。我還心想,別特麼逗了,拼音也學了,英語也學了,還有你沒聽說過的。然後我一看,就昏了,這玩意也能隔代遺傳的嗎?

我從小就是個好奇寶寶,現在是個好奇媽媽了,不懂的東西就要搞明白,既然要鞭屍這隻殭屍,至少要搞清楚好伐。所以,請聽我八一下這個東西的前世今生。在講它之前,容我先吐槽一下一年級教材的詭異之處。至於兩者之間有啥聯繫,看到最後你就明白了。

英語教材的荒謬之處

上海一年級小孩學的是牛津版教材,它神就神在不從教字母開始,直接聽和說,當然教材裡是有配圖,但是呢,句子其實太複雜,圖並不能每一張都一眼看出來說的啥。其實我大概能get到編教材老師的點,小baby學語言都是從聽和說開始的。

問題是,一個孩子從生出來開始天天聽他媽嘮嗑,到能說出完整的句子,起碼要2年!中間有整整一年甚至更久,他是啞巴狀態的。而且嬰兒學話是在實物環境裡學的,意思是你教他蘋果,你肯定拿一個蘋果給他看、聞、吃,極少有父母孩子剛開始學說話就拿圖片教吧?

如果是一個零基礎,從來沒學過英語的小孩,初次接觸英語教材的狀態,就好像一個後媽,孩子剛出生一個月就逼著他開口講話,天天拿著圖片和字教小孩講話一樣。

這還不算,現在大部分爸媽不管英語水平如何,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家長,應付一年級對話還是沒問題的,所以你們感受不到難度。來,我們換一門語言。你們體會一下。

這是一張藏語的句子。我告訴你讀音是「啊措那嘎」(還不是全部哦,僅僅是我愛你的發音),藏語有31個字母,而你從沒學過藏語字母,請問,我今天教你藏語「我愛你」,明天教你藏語「蘋果」,後天教你「我愛蘋果」,一個星期以後,你能不能用藏語進行簡單對話了?沒關係,我會把藏語寫出來給你讀的喲,你只需要指讀就可以了,親。行不行?就問你行不行吧!

所以學這套英語教材0基礎行不行?當然是不行的,你就是照瓢畫葫蘆,也得把字母認全才能一一對應起來,對不對?好了,結論是除非爹媽準備把小孩放生,所以一年級的娃,普遍自學過26個字母,真正的0基礎是不存在的,就算入學0基礎,靠補課跟上,也得把字母學了。請大家記住這個結論。

語文教材的陷阱

講語文教材前,我先扯得遠一點,這段淵源還蠻有意思的,不耐煩可以直接拉到最後看結論。中國人文盲率大概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中文字不是注音文字,是象形文字,恰恰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不要看老外教育多先進,實際上老外就是有很多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的人,一輩子讀不了書,這個難題在中國卻是沒有的。

中國當年有茫茫多的文盲,古代會寫字的人佔總人口比例其實很少,那麼多的農村人口,都沒受過教育,掃盲運動是怎麼順利進行的呢?就是靠引進了拼音。本來中文字多如牛毛,一個個學過來真的學到吐血,但是有了拼音,一個生字,雖然是象形文字,但是馬上就可以把它讀出來了,拼音是多麼偉大的發明!嚴謹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一下掃盲教案,拼音都是必教的。

所以拼音是文盲翻身的一大法寶。你去看六十歲以上的大爺大媽發起微信都是嗖嗖的,就是因為他們學過拼音呀!再一個,有沒有發現會中文的老外越來越多了,你禁止他們學拼音,直接上漢字試試!

好了,扯回來。現在一年級語文教材,拼音的課時只佔大概2-3周,美其名曰,讓孩子們直接閱讀。拜託,對於剛剛開始識字的小屁孩來說,直接讀文章的難度大概約等於你讀下面這張表,親,讀一個聽聽唄。所以沒有拼音,靠一學期加上拓展識字部分200-300個字的識字量,猴年馬月才能指望小孩閱讀?

所以幼兒園的小朋友,有時間一定要學拼音,如果實在0基礎入學了,那也一定要繼續補拼音。因為2-3周學完拼音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再加上一條,你拼音都0基礎了,那英語多半也沒怎麼學,構築在26個英語字母體系上的拼音學起來肯定也慢。

就算你沒學過拼音但是學過英語,也很容易把這倆搞混的,所以還沒入學的娃,建議拼音和英語都要提前學,最好幼兒園裡就把該弄混的早點弄混,早混早分清,別等小學再混,那就真混了啊!

好了,現在回到真正的主題,啊、掰、猜、呆是個什麼鬼。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一個英語字母順序的拼音變調。發音介於英語和拼音之間。這玩意幹嘛的呢?因為初學拼音是根據韻母歸韻母,聲母歸聲母的順序來,bpmfdtnl這樣子的,但是呢,我們的字典又是根據26個英語字母順序排的。

那麼問題來了,只會拼音不會英語的小孩,就學不會查字典咯。如果就用拼音發音順序排下來,讀起來就會很奇怪。所以就發明出啊、掰、猜、呆這麼一個畸形的四不像來,給不學英語的小孩查字典用。

說了這么半天,你們明白讓小孩學這個殭屍的神邏輯了吧?打個比方,有一座橋,原先過橋的都是瘸子,所以看橋的大爺就給每個要過橋的人發一根拐杖,讓他們平安過橋,皆大歡喜。現在時代變了,過橋的都是活蹦亂跳的健康人,大爺還是逼著過橋的每人必須拄一拐杖才準過橋,理由兩條,

1、這座橋之前沒有人不拄拐杖過橋,所以現在不管你們啥情況,反正必須把拐杖拄上。2、萬一要遇到不拄拐杖出了安全事故,學不會過橋的,我反正已經發了拐杖,盡到了責任。

對於普遍從幼兒園開始就唱字母歌ABCDEFG的娃來說,非要他們學這個啊、掰、猜、呆就是強行發拐杖的行為。而且就像健康人拄拐杖,有可能像邯鄲學步產生副作用一樣,剛剛在一年級上,甚至寒假裡才把拼音和字母分清楚的小孩,很可能因為這個老殭屍的幹擾,又一次暈頭轉向。

所以編教材的老師真的認真考慮一下我的吐槽。另外,我就吐個槽,給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指條路,沒有別的意思哈。孩子還在上學,而且是枚學渣,求給娃減個負,腦子已經不夠用了,再塞個殭屍進去,估計就成漿糊了。

歡迎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 連雲港市中小學語文、英語、思想品德等教材有變化
    江蘇科技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與北師大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心理健康》分別在我市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使用。從一年級到高三年級,每個年級一冊,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提供。這三套教材於今年3月通過省教育廳的審查,成為地方教材,將從今年秋季開始,正式走進中小學課堂。
  • 11個問題和解決辦法!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老師...
    不少老師心裡還是有困惑的。 我們整理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對於統編小學《語文》教材11個方面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與各位老師分享! 本文將提出以下11個教學問題並給出相應解決方法: 1.一年級為何先認字再學拼音?
  • 教材頻被糾錯:語文、數學、英語均未能倖免(圖)
    另據《金陵晚報》報導,南京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發現蘇教版數學課本 「扇形統計圖」單元有一處錯誤,根據所給百分比算出的人數出現了小數點。  南京東方數學教育科學研究所、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核心作者儲平解釋,這道題的統計數據來源於現實,「我們老師在自己班上對學生做了實際調查」,在提供百分比數字時,為了學生作圖方便,儘量四捨五入選擇整數,所以精確度不是很高。
  • 杭州85所公辦小學一年級試點開設英語課 這本教材濃濃的杭州味
    浙江在線杭州8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阮飛霞 通訊員 夏天馬)日前,杭州市教育局宣布,今年9月將在全市85所公辦小學一年級試點開設英語課。其中,開發區16所小學就在試點範圍內。也就是說,今年9月上一年級的小學生,除了要上好語文、數學課外,還要上一門英語課。要告訴大家的是,英語的新教材很有特色,濃濃的杭州味。
  • 浙江小學五年級設中醫課 教材主編:這不是偽科學
    這個學期,浙江省五年級小學生,要開始學中醫課。11日,錢報記者從省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爐的首批10萬冊已在路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此前,還沒有任何省份把中醫藥知識列入中小學地方必修課程。也就是說,浙江的小學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這一全國「首創」,引發了熱議。
  • 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文基礎差?
    「一個優秀的小學生,更需要紮實語文基礎,語文基礎沒打好,影響的不只是一點點。《小學生語文基礎素養常態化訓練課程》創始人馮明朗老師,《朗哥語文教你學語文基礎》是馮明朗老師撰寫的有關小學生語文基礎素養訓練的心得文章,這是第一篇心得--「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文基礎差」。01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文基礎差?
  •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大變臉:「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
    假如本月要評選暢銷書,一定有這本書的一席之地——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終於露面了。和舊版的語文教材一比,馬上看出兩者的區別,新版「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總體來看,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個變化。
  • 統編語文教材怎麼用?閱讀書目怎麼選?24個問題,教材總主編溫儒敏...
    當然你說你的小孩是天才,在幼兒園就會讀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不提倡。大家要注意,一年級上冊後面附了一個識字寫字的基本字表,要求300個字當中100個字是會寫的,一年級下冊附了一個表是400個字會認、200個會寫。小孩的字必須要過渡到閱讀,比如說「蝴蝶」這兩個字很難寫,但小孩必須要認識它,因為他要讀童話,「蝴蝶」這兩個字會經常出現,字出現的頻率最高的。
  • 小學生家長:「女兒過去能考95分以上,現在一換教材只能考70分」
    文/格格鬥好朋友家的孩子上小學五年級,之前她家女兒學習很不錯,尤其語文科目,每次考試都能考95分以上,可是換了教材後,她女兒學得非常吃力,每次考試只能考70來分,朋友非常擔心,她跟我傾訴:「本來女兒過去語文都能考95分以上,現在一換教材,孩子感覺學習非常吃力,每次都只能考
  • 9月中小學統一換教材!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這套新教材是中央關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領導和組織編寫的,其編寫資源可以說空前雄厚。前後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作家、教研員和編輯,組成編寫組。實際參與過這套教材諮詢等工作的各個學科領域專家有上百人。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南都周刊記者_黃修毅 實習生 郜藝 攝影 劉林由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意象優美,對現在的小學生吸引力絲毫不減。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
  • 語文園地一,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
    《語文園地》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在《語文園地一》安排了三個板塊的內容,分別是「交流平臺」「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新月集》語句一寫出了孩子們讀書時樹枝、鳥兒和蝴蝶的表現,它們好像都被書聲吸引,在靜靜地聽同學們讀課文,這樣動靜結合,也從側面反映出孩子們讀書的聲音好聽。語句二選自泰戈爾的《新月集》中的《職業》,詩句中寫出了詩人對自由自在地學習和生活的嚮往。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啟用:一年級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通知指出,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以下簡稱統編教材),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其中,義務教育六·三學制的地區,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此次部編版教材可謂是「大有來頭」。
  • 小學生語文成難題,網友:我上了個假學?
    不過在陪讀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難題,隨著畢業年限的拉長,也隨著孩子年級逐年升高,家長輔導學習開始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特別是數學英語科學,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可能就無能無力了,不過語文大家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畢竟是母語學科。事實上,很多家長在語文上也要出差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小時候,上的是個假學!
  • 新學期廈門小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 教材「變臉」首次使用「部編本」
    現有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出版是「一綱多本」,即教學大綱只有一個,但是,允許各個出版社根據大綱編寫教材,以語文為例,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語文  初一:體裁更多樣 《故鄉》等經典回歸課本  以語文為例,在此之前,我市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教材,俗稱「人教版」。
  • 江蘇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難度降低趣味增加
    二年級孩子的語文課本要變樣啦!記者25日獲悉,江蘇小學生語文一、二年級教材將啟用修訂後新版本,會寫生字由980個減少到813個,會認生字則從1525個調整為1600個,低年級學段共新調換課文19篇,課文篇目總數減少6篇。同時,低年級教材增加寫字指導內容,在每個單元練習中設有「寫字有方」板塊,課後練習設計增加「詞語積累」板塊。   看看新教材是啥樣?
  • 句子長得「讓人斷氣」 中小學語文教材部分內容存在瑕疵
    吳先生很納悶:「怎麼給小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僅有費解的詞,還有如此纏繞的長句,連大人都難以消化!」吳先生對比了蘇教版改編的《燕子》,發現後者更淺顯易懂,適合孩子閱讀(詳見右圖)。「給孩子『吃的東西』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勿任意添加或『超量下鹽』,以免損害臟器,禍害無窮。」吳先生說。  李女士的兒子今年也上小學三年級。
  • 小學生造句成「繞口令」,語文老師都自愧不如,你繞進去了沒?
    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語文是比數學難學的科目。僅僅一篇800字的作文,就比好幾張數學卷子上的字還要多。在語文考試的時候,遇到作文題,總是提筆拿下,思考50分鐘,寫作10分鐘是常態。除了作文不會寫以外,還有造句很多學生也覺得難。為了能造出完整的句子,無論什麼要求,常常把爸爸媽媽當成造句對象。
  • 語文教材裡的「四大論證方法」邏輯混亂,是有害的
    四個備選項裡提到的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在語文教科書中,通稱議論文的「四大論證方法」。從苦難裡爬出來的人、還深陷在苦難裡的人,不願自己曾經嘗過、或正在品嘗的苦難時光毫無意義,說一些「感謝苦難的磨練」一類的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孟子這般,拿著六個例子,就來推銷「天降大任給你之前必先讓你吃苦」這樣的雞湯,就很不負責任了。多數時候,「天將降大任」之前,先降下來的,或是好體制,或是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