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宰羊記:發誓要吃肉犒勞自己,真正吃到嘴裡的只剩下了羊下水

2020-12-06 風舞鷹翎

張家口壩上秋天的風可以吹走一切,包括時間。

過去,壩上農村的人們都要在中秋節後宰羊,這樣冬天就可以減少草料的存儲,也能夠在過年前換回一筆錢,讓老婆孩子換件新衣服在村子裡走上一走,鮮亮亮的告訴鄉鄰們:今年自己沒偷懶,能讓家人活的體面。

有時候農村人很奇怪,在外打工時可以把自己卑微到塵埃,別說臉面,尊嚴都可以被隨意踐踏;一旦回到村子裡,再窮也得裝個門面,再懦弱也得和親友們論個長短。於是,在城市中唯唯諾諾的人可以站在村口罵街,和工友們大大方方的人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和鄉親們吵的面紅耳赤。

我一直覺得,家鄉的泥土具有某種魔力,它可以無限度的刺激雄性荷爾蒙分泌,年輕人被刺激的開了眼界,紛紛遠離故土,老一輩的人把「荷爾蒙」揉進了歲月,化作了對家鄉無限的眷戀。

大伯是老一輩的人。他一生最喜幹兩件事:種田、放羊。當他某一日忽然發現種田的收成越來越少,辛苦廉價到買不起一條煙的時候,大伯便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擱在了放羊上,用他的話說,種地沒有成就感,只可以當做一種習慣。

在半農半牧的地方放羊是極其辛苦的,扔不下地裡的習慣,又不捨得僱傭專業的羊倌。村民們自發的組織起了放羊的「隊伍」,兩個人一組,一組放一星期。

大伯放羊的時候,早上四點起床,熱幾個饅頭就著鹹菜疙瘩匆匆吃完,大伯披上大衣,把鞭子往肩膀上一搭,拎著個超大的水壺就趕著羊群出了門。在村口匯合了一同放羊的夥伴,羊群也像雪球一樣大了起來,好在羊兒們性情溫和,又熟悉了流程,不用費力吆喝便可自行出發。兩個放羊人的責任,就是看住那些特立獨行想要自我覓食的羊,給它一鞭子,或輕或重全看今天的心情。

到了草灘,放羊人把大衣鋪在草地上,點上一支煙,喝著茶水,開始了聊天。兒子兒媳,姑娘女婿,孫子外孫,反正身邊的人都會聊上一遍,等到第二天再把頭天的話題重複一遍,說的人不煩,聽的人不厭,倒也自得其樂。

放羊人的辛苦主要是走路和看顧懷孕的母羊。走路是為了讓草灘的草有個緩衝,羊不懂的生態平衡,它們只顧低頭吃啊吃,把草皮吃禿了也心安理得。看顧母羊是為了來年羊群的存續,大部分的羊都要宰殺,剩下的小羊是明年的主力。

草灘的面積是固定的,村民們的羊群數量也就固定了下來。不管羊肉的貴賤,到了季節羊群必須要宰殺,死亡是為了新生騰出地方,有些殘忍,卻是羊群延續的法寶。

大伯和村裡人不一樣,他每年都要在中秋節前宰殺一兩隻羊。

在大家過得都不富裕的日子裡,養羊人是吃不上羊肉的,起碼不能大口大口的吃。宰羊季節裡,收羊人一天三趟的走村串戶,地毯式的收羊。說是宰羊,其實不用自己動手,大多是把活羊過個稱,往收羊車上一趕了事,錢貨兩訖。到了這個時候,沒人真的宰羊,因為沒人能承受的了村民們的風言風語:你看那誰誰誰宰羊了,真不會過日子,就想著自己貪嘴……

不會過日子,是對農村人最大的侮辱;貪嘴,是農村人眼裡即將變成「懶漢」的重要指標。哪個人和這兩樣沾了邊,不用人說,自己都抬不起頭來。

大伯提前宰羊便是為了規避此種風險。當然,大伯還有更好的理由堵住村民們的悠悠眾口:我的兄弟們在城裡。

那時的農村,有親戚在城裡上班是了不得的大事,哪怕你的這些親戚在城裡是吃糠咽菜的主。大伯宰羊的底氣正是來源於此,甚至更勝一籌:哥四個,三個在城裡上班。

這樣一來,大伯宰羊被村民們看做是天經地義。要是大伯只宰一隻,還會有人關切的問詢:「一隻夠他們分的?你別小氣了,給兄弟們多拿點。」大伯聽了後哈哈一笑,抬高聲音道:「人家城裡人會缺肉?咱不過是給他們拿點老家的肉嘗嘗鮮,城裡的羊都吃飼料,沒味。」

其實,我們真的很缺肉。我兒時的肉類來源,基本上是依靠下水們的補充,這麼說吧,我吃下水吃到聞什麼都是一股腥臭味。大伯每年來送羊肉,是我最為期盼的時刻。

大伯在人前說的「大義凜然」,和我們說的是:「我這辛苦一年了,咋也得吃點羊肉。回頭給你拿點,跟著我沾沾光。」父親和其他叔伯自然要推辭,大伯就開始了賭咒發誓模式:「別叨叨了,跟你們說是我想吃,咋那麼多事。」這樣的對話年年如此,如同大伯放羊時的閒聊。

宰羊不費事,大伯不一會就能完成,費事的是處理羊肉和下水。

羊肉需要細分:爺爺奶奶愛吃麵,肉得肥點;二伯愛吃燉羊肉,得割整塊;四伯愛喝酒,羊蠍子給他多拿一些;我父親愛吃涮肉,得肥瘦相間。一隻羊不大,只可出三四十斤肉,大伯分的很細緻,四份肉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輪到大伯自己,只剩下下水了。羊下水最好吃的是羊腸,大伯會把它做成血腸。把一塊羊肝塞入腸子裡,從上捋到下清洗一遍,再灌入羊血,就算是製作完成了。血腸做好後,大伯先給自己留一段,剩下的再給我們分成三份。爺爺奶奶不吃血腸,大伯挺高興,總說自己能多得一份。

宰一隻羊十幾分鐘,分一隻羊得一天。大伯很享受分羊肉的過程,分完後會叼起一支煙,衝著大伯母喊道:「把羊尾巴弄一弄,咱中午羊尾巴油湯湯蘸。」大伯母每回都要問:「要不羊尾巴也給他們點?這東西城裡沒有,想蘸個也吃不著。」大伯兩眼一瞪:「給他們個屁,這好東西,咱們留著吃。」

羊尾巴在我們老家叫「一口油」,最是膩人。大伯香噴噴的吃著一口油,比吃羊肉還爽快。

羊肉分好了,家裡沒冰箱。好在壩上天氣涼,不至於很快壞掉。宰羊的第二天,大伯起的比放羊還早,早點也不吃,騎上自行車直奔城裡。

大伯宰羊時算好時間的,第二天定是星期日。父母提前知道消息,便在家中張羅著,只等大伯到來。

大伯來家是我的節日,吃的節日。母親一大早就燒起一鍋麻油炸油餅,父親則會出去打上一瓶子牛奶,兌上提前泡好的磚茶熬奶茶。等到大伯到家時,滾燙的油餅涼的剛剛好下口,濃濃的奶茶正好出鍋,每回都如此,從未有過偏差。

大伯送來的羊肉先不吃,父親把它們放在單位的冰櫃裡,凍瓷實了再通知二伯四伯來取。大伯吃完油餅喝完茶,先上街幫鄉親們採買物品,到中午才能回來。

午飯是極其豐盛的,母親會做一大桌子菜,除了爽口的小涼菜以外,全是肉食。父親和大伯邊喝酒邊聊天,母親邊包餃子邊不時的插句嘴,我在一旁大吃特吃。屋子裡暖暖的,阻擋著秋日的清寒。

下午大伯回鄉時,自行車上的物品比來時還滿,最顯眼的是掛在車把上網兜,裡面裝的是父母給大伯準備的菸酒。

大伯回到村裡,先不回家,在村口等著人們來拿捎買的東西。人多了以後,大伯在眾目睽睽之下把網兜從車把摘下,念叨著:「每次去都要給買這麼好的菸酒,我這送點羊肉,拿回來的比羊肉還值錢。」大伯邊說邊拆開煙挨個人發,吞雲吐霧間享受著人們羨慕的眼神。

羊群代代繁衍,放羊的人一個個凋零。如今,大伯已經去世多年,埋在了他用雙腳丈量了無數次的土地上。

當秋風再起,送來的卻是過去的時光,以及在那些時光裡溫暖著我的人。

作品均為原創

請關注風舞鷹翎

相關焦點

  • 吃肉我們只要吃小鮮肉,我們不啃老,吃羊蠍子我只服這家!
    吃肉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之一,就是羊蠍子。羊蠍子就是羊大梁,因為形狀酷似蠍子,所以俗名是羊蠍子。一鍋羊蠍子,連肉帶骨頭熬上了好幾個小時。輕輕咬下一塊羊肉,真是鮮香美味,肥而不膩,嫩嫩的、香香的、酥酥的、唇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先吃肉,再涮菜,一頓下來,是全身上下透著個「爽」!吃蠍子得來北方,來北方就得去亮健容天羔羊蠍。亮健容天羔羊蠍緣起於京城一條小胡同內。
  • 羊來了!河南分得502隻蒙古國捐贈羊全部犒勞這些功臣
    前段時間小羊羊們已到達中國。3萬隻羊怎麼分配呢?據湖北省商務廳消息,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將3萬隻羊分配給為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做出重大貢獻的湖北省內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一線醫務工作者、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以及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職人員的家屬。
  • 羊羊,已到鹽城!
    羊羊,已到鹽城!今年最紅的羊還當屬它們——蒙古國的3萬隻小肥羊!>「儘管早就聽說蒙古國向中國捐贈了3萬隻羊,但昨天下午,當這些羊肉切好裝袋分到自己手上時,拎起來的那一刻,還是感到很溫暖,很感動。」
  • 灰太狼唯一一次吃到的肉湯,不是青蛙,而是連喜羊羊都怕的它
    在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動漫當中最慘的角色莫過於是灰太狼了吧,明明是一個食肉動物,卻偏偏一次羊也沒有吃到。雖然說灰太狼每天都會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捉羊,並且還發明出來了很多不神器,但是卻依舊沒有吃到一隻羊,甚至於連煮的羊湯都沒有喝過。
  • 吃肉不再「殺雞宰羊」?實驗室培養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吃肉不再「殺雞宰羊」?實驗室培養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原標題:   本報記者 聶翠蓉 綜合外電  香噴噴的烤火雞是感恩節的主打菜。根據該理念,到2030年,餐桌上的動物蛋白將通過生物反應器生產提供,未來動物養殖或將被全面取代。  「人工培養肉質」受追捧  莫茲扎克的理念也被稱為「體外肉質培養」。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近日報導,2013年,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參加英國的一檔電視秀,他利用生物技術培養的肉為原料,製作並吃掉第一個「人造肉漢堡」。
  • 「羊司令」的創業發展之夢
    2013年初,施大伯與雅施村農戶籤訂合同,流轉土地16畝。經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在山坳裡建起了3座羊舍,採購種羊300頭,辦起了一家小規模的湖羊養殖場。從此,他起早摸黑,以羊為伴,以場為家,風裡來雨裡去,日夜堅守,辛勤勞動。「這一年,確實幹的很辛苦,但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施大伯欣慰地對記者說。
  • 內蒙古新玩法:認養一隻「溜達羊」 可當寵物還可吃肉!
    今年鄂託克旗在「草原雲牧」羔羊認領的基礎上,結合市場實際開啟了「肉羊線上交易」和「羊只理財」,成了農村牧區「富民黨建」的又一創新舉措。 羔羊如何「定婆家」?消費者通過關注鄂託克旗「草原雲牧體驗」平臺公眾號,進行選購,580元購買一隻2歲的羔羊(羯子羊680元),和牧戶通過平臺籤訂認養合同。
  • 羊吃肉?我的天吶,山羊一口吃掉小雞仔,雞媽媽急得要死
    羊一口吃掉小雞仔,雞媽媽急得要死。在我的印象裡,山羊是食草動物,每天只要吃吃草就能長肉了。吃肉這個事情還像跟它完全不搭邊啊。你如果直接跑過來告訴我,你們家的羊是吃肉長大的,我肯定是不信的。但是,直到我看到這個視頻以後, 我對山羊吃肉這個事有了別的看法。這是母雞媽媽帶著孩子們在羊圈裡找食物。因為羊圈裡甘草多,蟲子也多。食物好找。為了安全起見,母雞很有眼裡的跟羊隔著籠子。可是誰知道一個不注意,小雞就從籠子鑽過去了。這個時候在一邊吃草的山羊有了新的動作。山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口就把那個可憐的小雞仔給吞了。
  • 不吃肉的人,只配和餐桌上的羊一樣嗎?
    芭叔想說的是,假如真正幫助到了需要的人,適當給予對等名也是應得的。不願留名是高尚,想追名也無可厚非。出錢出力者真正幫助到了需要的人,錢換名各取所需。現實中昌萬年這樣做好事求名的人很多,情理之中。影片中這一幕只表現出了「黑礦主」中礦主昌萬年有錢,他逐利的同時也辦好事追名,「黑」的一面還沒有真正刻畫出來。接下來才是正菜。
  • 去了一趟鎮江,吃了羊的眼睛
    據表哥說這家店不得了,一年365天就只開門營業三個月。這可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了,要不是有「老饕」帶路,一般「外地人」絕對不會來這家店喝羊肉湯的,不信你去大眾點評上搜,一共也就可憐的三條點評。店內除了必點的羊肉湯,什麼羊耳、羊鞭、羊腦,只要是關於羊的各個部位都能在這吃到。轉念一想,這店和本花在上海豐莊吃的「溫州牛頭館」倒有幾分相似嘛。果不其然,這裡還有羊頭,而且只要55元?
  • 啄羊鸚鵡,求你做個正經鳥兒吧
    因此從字面意思上不難看出,這個啄羊鸚鵡,愛叨羊。話說為何會有如此做法,難道像「薅社會主義羊毛」的「白雲大媽」那般「薅資本主義羊毛」,而後拿回家「紡毛線、織毛衣」?正確答案很簡單,卻也很令人咋舌——為了吃羊肉。
  • 不吃肉的縣官故事(短篇)
    聽到師爺似乎是幫自己分析,實際是在暗示自己。馬上領會了師爺的言外之意。縣令明白了師爺的暗示,沒有去縣衙。直接到所在縣明察暗訪。當地的鄉紳富豪,慌忙設宴迎接。縣令一概拒不接見,而是到鄉村,農家小院探訪。新任縣令親臨鄉村,體察民情,村民感覺新任縣令是位清官。歡歌笑語,紛紛迎接。有些鄉民,要殺豬宰羊,招待縣令。師爺制止鄉民說,縣令探訪民情,不可破費。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豬草包中國古代有六畜的說法,指的是雞、犬、豬、羊、牛、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這六種牲畜各有各的用途,就好比母雞用來下蛋,公雞用來報時;狗是看門的;豬和羊的主要任務就是讓人們吃;牛和馬都是農事勞動的工具。而豬和羊都是要被人們吃的,卻還有不同。
  • 紐西蘭:喜氣「羊羊」的愛歌頓農場之行
    大家,羊年好~~咩~~    羊年的第一篇文章就從到處都是羊咩咩的紐西蘭開始吧。     紐西蘭是個農業大國,在這片遍地綠草的土地上,你總能看到牛羊在廣闊的農場上悠然自得地吃草的迷人場景。愛歌頓農場面積為350英畝,是紐西蘭面積最大的觀光牧場,某種意義上講,更偏向旅遊景區,而非真正的農場,不過,在這裡你也能近距離接觸胖胖的綿羊們,還能見到可愛的羊駝,還有剪羊毛、牧羊犬趕羊的趣味表演,動物們憨態可掬的樣子不由讓你歡樂起來。
  • 中國每年人均吃掉一隻羊 少吃肉可拯救地球
    每個國人一年吃掉一隻羊 2015年6月,我國農業部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肉類產量8707萬噸,比1978年增長了9.2倍。目前,我國每天消耗2.3億公斤肉類。國人愛吃肉,雖然增長速度和需求總量均已成為世界第一,但人均肉品消耗量仍比國外那些食肉大國少得多。
  • 啄羊鸚鵡 | 吃活羊、逮兔子的紐西蘭鸚鵡
    啄羊鸚鵡常年生活在氣溫低、緯度高、食物有限的地區,它的食性很雜,除了植物的花、果、葉之外,還吃昆蟲、其它鳥類的幼鳥,是少數進食肉類的鸚鵡。它們會用自己長而彎曲的喙將一些穴居海鳥的雛鳥從洞穴中叼出來吃掉,甚至還會攻擊綿羊,它們銳利又強健的喙能夠啄開羊背,啄食脂肉,「啄羊鸚鵡」一名就是這麼來的。
  • 山西小夥回黃土地創業,帶著「貪吃羊」吃香喝辣
    最近,這隻「貪吃羊」變成了網紅羊和他的主人一起走紅,其粉絲量在快手上高達71萬,令人意外。紫牛新聞記者採訪得知,這隻貪吃羊的主人叫李富,家住山西靈丘縣上紅芋村。幾年前,李富從城裡返鄉當起了牧羊人。離開喧鬧的都市,本打算過簡單的田園生活,他發現家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自己選擇回鄉也許會有新的機遇,沒想到自己因羊兒意外走紅。
  • 貝爺說羊眼睛是他吃過最不堪回首的食物,但在燒烤攤我能吃20個
    這就跟吃雞要去毛一樣理所當然。我的西安朋友第一次帶我吃烤羊眼時我的內心非常掙扎,在臨近燒烤店前甚至一度想逃逸。5個一串,白色眼瞼黑色瞳孔,冷酷地注視著這個無情無義的世界。看著老闆熟練地把它們架在火上翻滾、炙烤,刷上地溝油、辣椒麵和孜然,眼球在高溫下隨著汁水的濺出而逐漸萎縮,充滿肉香的油煙味兒燻麻了我的舌頭。是的,我吃了20個。
  • 《撞死了一隻羊》:有著《東邪西毒》氣質的藏區文藝電影
    司機金巴在穿越無人區的路上意外撞死了一隻羊,然後遇到了自稱要去殺人的金巴。司機金巴送完貨以後,去問了賣羊肉的人一隻羊值多少錢,然後去找寺廟的喇嘛將自己撞死的那隻羊超度了,給了喇嘛錢,並且將羊放到天葬臺讓禿鷲來吃,然後又回去買了賣羊肉的人的羊。司機金巴的行事已經說明了他是什麼樣的人,有信仰的人,心懷慈悲的人。
  • #高能# 羊眼睛這種食材究竟有多美味?
    羊眼睛絕對是終生無法忘懷的食物體驗,只要吃過一次,一輩子都記得。貝爺說:山羊尿和羊眼睛是我吃過的最不堪回首的食物在食材的花樣方面,我一直認為自己夠牛逼,但面對那一盤眼珠子時永遠無法保持鎮定。吃野生動物的慫逼們不配叫做食客,在令人敬畏的食材中尋找極限才是靈性體驗。而這一切並不容易。你需要的是勇氣和忠於自己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