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量子理論:從黑體輻射到薛丁格方程,見證量子理論的發展

2020-12-04 Alien老王

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觀粒子(線度為10^-10m)運動規律及微觀結構的一門學科,是近代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支柱。本文將介紹早期量子理論的相關知識。因為專業性複雜,不再列出具體公式。

當加熱鐵塊時,我們先感覺到它發熱,當溫度超過300°時,就會發現它開始呈暗紅色,赤紅,橙紅,黃白,最後出現白光。光是一種電磁波,也就是說,任何物體在高溫下都會發出電磁波,通過實驗驗證,發現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射電磁波,科學家稱之為熱輻射。而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還可以吸收電磁波,吸收能力與釋放能力正相關,可以吸收全部投射在它身上的電磁波的物體被稱為絕對黑體。

高溫下鐵絲bian'hong

為了找到黑體輻射的規律,1900年瑞利和金斯根據經典電磁理論和線性諧振子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思想,得出一個理論公式,經過驗證,發現公式在波長很長時是正確的,但在短波區域與實驗完全不符,史稱「紫外區的災難」。科學家普朗克大膽地作出一個假設「能量不能連續變化」,成功解釋了黑體輻射現象。

普朗ke

這是物理學的一個重大發現,能量無法連續變化,只能取一些分立值。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論,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光照射到金屬表面時會有電子逸出。光電效應無法用光的波動理論解釋。因為入射光頻率小於金屬紅限時,無論強度如何都不會逸出電子,但是照波動理論,只要光的振幅足夠大,時間足夠長,就一定可以逸出電子。只有將光看成粒子才可以解釋光電效應。但是光的幹涉衍射卻又是波的特性,由此可見,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即光具有玻璃二象性。

g'd'x'y

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波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啟發,認為所有微觀粒子都存在波粒二象性。後來,人們做了中子,質子,原子,分子的衍射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確實都有波粒二象性。如果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就不能用經典力學的坐標來描述,必須用概率波來描述,概率波只給出了粒子出現在各個位置的概率,所以任一時刻粒子的位置是不確定的,與此相聯繫的是粒子在各個時刻的動量也是不確定的,位置(▲x)和動量(▲p)的關係是▲x▲p≥h,如果位置精度高了,那麼動量精度就會降低,如果動量精度高了,那麼位置精度就會降低,這種關係稱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而且這種原理不是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引起的,完全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引起的。

h's'b

至此,量子理論的雛形有了,粒子的位置需要用概率來表示,位置與概率的函數關係被稱為波函數。為了得到粒子受外力後的運動狀態的波函數,薛丁格於1926年提出了薛丁格方程,由于波函數本身不可測量,因此薛丁格方程的正確性只能通過實踐檢測,幸運的是,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反例。

相關焦點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摘要該文回顧了從量子理論提出到量子力學建立的一段歷史,詳細敘述了在量子理論  發展過程中每一種新的思想提出的曲折經過.  2.1黑體輻射的研究  熱輻射是19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它的研究得到了熱力學和光譜學的支持,同時用到  了電磁學和光學的新興技術,因此發展很快.到19世紀末,由這個領域又打開了一個缺口,即  關於黑體輻射的研究,導致了量子論的誕生.  為了得出和實驗相符合的黑體輻射定律,許多物理學家進行了各種嘗試.
  • 量子理論簡史-虎嗅網
    圖1:黑體輻射的頻譜。 普朗克公式與實驗結果完全一致。對於氫原子等一些簡單的情形,玻爾的理論給出了與實驗結果〸分相符的說明。以上這些工作構成了早期量子理論的主要部分。顯然,它啟發我們,微觀世界應該有一個有異於經典物理學的全新的基礎性規律。
  • 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
    理想黑體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其光譜特徵僅與該黑體的溫度有關,與黑體的材質無關。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舊量子論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和玻爾的原子理論。1900年,普朗克提出輻射量子假說,假定電磁場和物質交換能量是以間斷的形式(能量子)實現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輻射頻率成正比,比例常數稱為普朗克常數,從而得出普朗克公式,正確地給出了黑體輻射能量分布。
  • 薛丁格方程
    歷史背景與發展1900年,馬克斯·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中作出將電磁輻射能量量子化的假設,因此發現將能量 E E與頻率 ν v關聯在一起的普朗克關係式E=hv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從對於光電效應的研究又給予這關係式嶄新的詮釋:頻率為 νv 的光子擁有的能量為 hνhv ;其中,hh 因子是普朗克常數。這一點子成為後來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早期路標之一。
  • 黑體輻射的經典理論
    量子理論認為物質和能量都具有粒子和波的性質,它起源於對發射輻射的熱物體的開創性研究。
  • 最全面的「量子理論」科普
    量子的提出19世紀後期,科學家們發現很多物理現象無法用經典理論解釋。當時德國物理界聚焦於黑體輻射問題的研究。1900年左右,M·普朗克試圖解決黑體輻射問題,他大膽提出量子假設,並得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沿用至今。
  • 中國近代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的量子理論
    出現清末教科書    1900年,普朗克為了解釋黑體輻射中理論與實驗的矛盾,提出能量子的觀念,揭開了量子物理的面紗。作為一種嶄新的觀念,量子化的思想還沒有得到物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因此也就不會出現在教科書中。
  • 揭開量子軌跡理論的神秘面紗
    如果我們所有的科學理論和模型都只告訴我們對未來預測的一個平均值:如最好的天氣預報只能告訴你下個月的平均每日降雨量,或者如果天文學家只能預測日食和日食之間的平均時間。在量子力學的早期,這似乎是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是一種概率理論,只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收集許多事件或粒子的記錄,我們會觀察到什麼?
  • 生活中處處都是量子力學?量子理論的前世今生
    但是開爾文又面露難色,提出了經典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一朵是以太,另外一朵就是黑體輻射。許多物理學家為解開這兩個謎團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其中愛因斯坦就排除了以太的思想,從而為相對論的形成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通過黑體輻射的紫光災難引出了另一個重要的概念-量子。什麼是黑體輻射呢?
  • 百年的超越:量子物理學與量子計算機
    對黑體輻射的研究產生了突破冬天北方人為主,都會有暖氣。而南方則普遍是空調,於是有人說空調加熱沒有暖氣舒服。這其中的道理,就與熱的傳遞方式有關。熱有三種傳遞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暖氣的輻射熱有點類似陽光的熱輻射,所以我們感覺上更好。一百多年以前,正式對於黑體輻射的深入研究,打開了量子物理世界的大門。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撰文 | 鄭偉謀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何謂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 科普 ▏什麼是量子?
    他所說的這兩朵烏雲其一是指黑體輻射問題中實驗結果與理論不符合,另一朵是指尋找光的參考系-以太的麥可孫莫雷實驗的失敗。恰恰是這兩朵烏雲,發展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兩個發現: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誕生。人類認識到自己探索自然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們首先介紹一下黑體。物理研究發現:一切物體都在吸收、反射和輻射電磁波。
  • 再揭量子真相: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這只不知死活的貓,或者說既死又活的貓,被稱為「薛丁格之貓」。對於「薛丁格之貓」,該怎麼理解?有的人說這個實驗是個理想實驗,說明了量子理論的不可知性、不確定性;有的說,活貓和死貓同時疊加存在,這說明了這個世界是平行;還有的乾脆將這個貓的死活和佛學聯繫起來,說什麼生和死是相對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就在一念間......那麼,這個「薛丁格之貓」,究竟在說什麼呢?
  • 什麼是量子理論
    表面看來,這一論述似乎沒錯,甚至很真誠,但它意味深遠,而且在當時曾有所觸動.當時,尤其在德國,(與麥克斯韋理論)抗衡的是傳統電磁理論,它倡導基於超距作用的理論構造,而不是場的觀點.這些理論具有諸多優點,例如它繼承了非常成功的牛頓力學傳統,並且應用為大家所熟知的、業已高度發展的數學工具;此外,它還擁有巨大的靈活性.根據力對速度的依賴關係
  • 量子理論、量子糾纏和量子加密通信
    然而一系列實驗卻偏向於量子糾纏的存在。怎樣理解這個詭異的概念?我們先從量子理論說起。本篇文章與教科書完全不同,概念也很不嚴謹,但更容易理解。一、量子的概念1.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時,發現物體對輻射的能量吸收是不連續的,而是按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數倍吸收的。於是他稱這一最小能量為「能量子」,後稱「量子」。2.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位,不同的量子其最小單位也不同。
  • 一個巨大的量子現象——薛丁格方程上天了!
    而支配量子世界的方程的適用性,通常也被限制在亞原子領域。換句話說,微觀尺度所應用到的數學一般跟宏觀尺度沒有關係,反之亦然。但是,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 Konstantin Batygin 有了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量子力學的基礎方程——薛丁格方程——在描述特定天體結構的長期演化時出奇的有用。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費曼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包括他著名的費曼圖)、冷液氦超流態、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方面。1965年,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之一。圖1: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
  • 量子信息理論揭示了量子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的聯繫
    量子信息理論的最新進展揭示了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及其與宏觀性的聯繫。量子物理學始於馬克斯·普朗克的「絕望行為」,他假設能量是量子化的,以便解釋黑體輻射的強度分布。大約25年後,沃納·海森堡、馬克斯·伯恩、帕斯誇爾·喬丹、埃爾文·施洛德和保羅·狄拉克寫下了量子理論的全部定律。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上一章我們系統的了解了「宏觀」物理學的發展史,從經典物理到相對論的發展,期間有多少個人的名字,就有多少個精彩的故事,在這些精彩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個孤獨的靈魂在奮鬥。量子力學是在「宏觀」物理學基礎上拓展出的一門新科學。現在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