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量子理論

2021-01-18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黃嬈,曹則賢

翻譯自Fantastic Realities (WorldScientific,Singapore,2007)一書


在1885—1889的幾年中,赫茲 [1] (Heinrich Hertz)先後發現了電磁波可以在空間傳播,並且通過 實驗證實電磁波以光速傳播而且是橫向偏振的波. 這一工作驗證了麥克斯韋(JamesClerkMaxwell)20年前(1864年)做出的預言.赫茲的主要論文收錄在《電波》一書中,他還為此書寫了長篇的導言.該導言中出現了他著名的、非凡的論述:「對於什麼是麥克斯韋理論,我知道如下最簡短和精確的回答:麥克斯韋理論就是麥克斯韋方程組.」


表面看來,這一論述似乎沒錯,甚至很真誠,但它意味深遠,而且在當時曾有所觸動.當時,尤其在德國,(與麥克斯韋理論)抗衡的是傳統電磁理論,它倡導基於超距作用的理論構造,而不是場的觀點.這些理論具有諸多優點,例如它繼承了非常成功的牛頓力學傳統,並且應用為大家所熟知的、業已高度發展的數學工具;此外,它還擁有巨大的靈活性.根據力對速度的依賴關係,那時已知的大部分電磁學現象都可以很容易地通過超距作用來描述.索末菲(ArnoldSommerfeld)敘述了他在Koenigsberg的學習 時光(1887—1889)[2] :「呈現於我們面前的整個關於電動力學的圖像是糟糕的,不連貫的,並且沒有形成體系.」


或許對理論做些修改也能描述赫茲的新結果(確實,我們現在知道利用延遲勢可以從超距作用理論導出麥克斯韋方程組,而且事實上這一推導過程甚至十分優美).於是赫茲試圖阻止關於相同物理內容的兩種敵對理論之間毫無建設性的爭論.他的做法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最根本的內容上.索末菲繼續寫到,「當我讀到赫茲的偉大論文時,我頓時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進一步地,赫茲想要純化麥克斯韋的工作.問題是麥克斯韋是通過對以太的機械模型進行構建和修改這一複雜過程才得到他的方程組的,根據赫茲的說法,「……當麥克斯韋創作他偉大的論文時,那些他的早期概念模式所依據的一大堆假設已經不再適 用,不然就是他發現了其中的矛盾並放棄了它們,但他沒有完全使之消除……」


而一個現代物理學家,儘管不再直面這樣的問題(即什麼是麥克斯韋理論的問題),他也不會滿意於赫茲的回答.麥克斯韋理論遠不止是麥克斯韋方程組.或者,換句話說,僅僅寫下麥克斯韋方程組,同正確地理解對待它,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確實,當一個現代物理學家被問到什麼是麥克斯韋理論時,他或許會傾向於回答是狹義相對論加上規範不變性.在保持麥克斯韋方程組不變的同時,這些概念真切地告訴我們為什麼表面上複雜的偏微分方程組必須嚴格地採取這樣的形式,它最根本的性質是什麼,怎樣才能將其推廣.這最後一點在現代標準模型中收穫了大量的成果.標準模型的核心是廣義規範不變性,它為遠遠超出麥克斯韋和赫茲能想像的物理現象提供了成功的描述.


以這段歷史作為背景,讓我們回到我在此專欄裡提出的、可類比的問題:什麼是量子理論?在當前這一層次上,我們可以赫茲的方式做出回答.量子理論就是我們能找到的寫在量子理論教科書中的理論.也許這方面最權威的表述是狄拉克(Dirac)的書[3] .與此相對,你可以在狄拉克書中較靠前的部分找到屬於赫茲精神的論述:「當有關支配數學量之操作的所有的公理和規則都明確了,並且確立了聯繫物理事實和數學公式的定律從而給定了物理條件就能得到數學量之間的方程,而且反過來也行,我們就可以說這一套程式已經成為精確的物理理論了.」


當然,量子理論中的方程比起麥克斯韋方程組更難加以詮釋已是盡人皆知.量子理論主流的解釋引入了一 些對於方程而言是外在的一些概念(像「觀察者」),甚或與方程相牴觸的概念(如「波函數坍縮」 ).相關的文獻也因其存在爭議並且晦澀難懂而聞名.我相信這種局面將持續到有人用量子力學的公式構造出一個「觀察者」———那是一個其狀態能夠對應於一個可辨識的、有主觀意識的人物的模型實體,並且能夠表明這個模型實體所察知的其與物質世界按照量子力學理論的相互作用與我們的經驗相一致.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內涵.如同大多 數工作著的物理學家一樣,我假設(也許太天真),這項工作可以被完成,而且直到那時方程還能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無論如何,也只有在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工作之後,人們才能理直氣壯地宣稱量子理論是由量子理論中的方程定義了的.


圖1 薛丁格的狗在說:「噓,埃爾文,夥計⋯⋯你把貓放到有毒氣的箱子裡就能演示量子力學體系中觀測者的影響了。"


為了邁向更堅實的基礎,讓我們考慮這些方程本身.如同麥克斯韋方程組在電動力學中具有中心地位一樣,量子理論的核心是力學變量之間的對易關係.特別地,是在這些對易關係中,而且最終只是在這裡,才出現了普朗克(Planck)常數.最為人們熟悉的對易關係[p,q]=-i󰂼是關於線性動量和位置之間的,但也有一些是自旋之間或者是費米場之間.在建立這些對易關係的過程中,指導量子理論創立者們的是(同經典力學的)類比以及美學思想,加上最終的與自然的複雜對話和實驗.以下是狄拉克對關鍵步 驟的描述[4] :「尋找量子化條件不是一件具有通性的事情……而是根植於要研究的特殊動力學系統的特殊問題……一個略具通性的得到量子化條件的方法……是經典類推(原文為斜體字)的方法.」我認為客觀地說,此處人們沒能找到像不同觀察者的等價性(兩個相對論的靈感來源)或者不同勢場的等價性(規範不變性的來源)那樣堅實的指導原則.


物理學中所謂堅實的指導原則就是對稱性的表述.是否有可能將量子理論的方程也寫成關於對稱性的描述呢?對於這個問題,外爾(HermanWeyl)在一篇文 章中做了一個非常有趣但是簡短而非決 定性的討論,他建議(原文整個都是斜體 字!)[5] :「一個物理系統的運動學結構由希爾伯特空間中阿貝爾旋轉的不可約酉 正投影表示來描述.」


自然,我將不能在此展開此一理論表述,但給出三條我的評論還是恰當的.第一,外爾表示他的表述包含了量子力學的海森堡(Heisenberg)代數以及作為特例的玻色場和費米場的量子化,但也允許更多的可能性.第二,他提出的對稱類型(阿貝爾的)是一種最簡單的可能類型.第三,他的量子運動對稱性完全是單獨存在的,獨立於物理學中的其他對稱性.


(對量子理論)理解的下一個層次要等到一個涵蓋性更強的對稱性被發現後才會出現.這種對稱性融合了常規的對稱性和外爾的量子運動學對稱性(更具體化的,或者修正了的)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也許外爾自己是期待有這樣的可能性的,他用下面的話結束了他的開創性的討論:「量子運動學的程式似乎更可能與量子力學的普通程式具有相同的命運———它將被淹沒在關於這個唯一存在的物理結構,也即真實世界的具體物理定律中.」


總而言之,我認為在(量子力學)建立了75年之久以及取得無數成功應用之後,我們距離正確理解量子理論仍然還差兩大步.


參考文獻
[1] MulliganJ.HeinrichRudolfHertz.NewYork:Gerland,1994

[2]SommerfeldA.Electrodynamics.London:Academic,1964.2

[3]DiracPAM.Quantummechanics,4threvisededition.Lon2don:Oxford,1967.15

[4]DiracPAM.Quantummechanics,4threvisededition.Lon2don:Oxford,1967.84
[5] WeylH.TheTheoryofGroupsandQuantumMechanics.NewYork:Dover,1950.27


本文選自《物理》2007年第4期

關注請加微信號: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
    量子引力理論就是這樣一種理論,它想要把廣義相對論量子化,進而統一包括引力在內的四種基本力。根據量子引力理論,宇宙中存在引力子,它是一個虛擬的粒子,可以傳遞引力。這就是量子引力與其他統一場理論的區別之處,一些通常被歸類為量子引力的理論並不一定需要引力子。什麼是引力子?
  • 量子力學是什麼?是不是一個唯象理論?
    唯象理論,概率論,取象比類思維方式,時間空間對稱性理論,全息論,以及量子力學,地理科學,藝術等等非因果論基礎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才是人類認識未知世界,相對世界,未來世界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物理學界都沒有解釋清楚量子力學的本質。
  • 書單|量子科技火了,究竟什麼是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世界?
    量子科技的基本原理也就是量子力學,從薛丁格的貓到去年風靡某教育機構的「量子波動速讀」,聽上去一套一套的,但是不理解真的很容易被人輕易收割一波智商稅。那什麼是量子?我們生活中的可以見到的、感知到的事物,包括光和能量的最小單位都能稱之為量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遠處看魚群是烏央烏央的一大片,但放大了看就是一隻一隻的魚,這就可以說是魚群的量子。
  • 量子糾纏理論是什麼,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
    先給大家放張圖大家對量子糾纏有一個感知上的認識,量子糾纏理論就是一個變了,另一個也會「瞬變」。 我們今天所講的量子<糾纏>是微觀物理世界的一種現象,其主體是微觀粒子。1935年愛因斯坦和其助手發表了一篇EPR論文。
  • 書單|量子科技火了,究竟什麼是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世界?
    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量子科技的基本原理也就是量子力學,從薛丁格的貓到去年風靡某教育機構的「量子波動速讀」,聽上去一套一套的,但是不理解真的很容易被人輕易收割一波智商稅。那什麼是量子?
  • 現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需要量子理論的研究!
    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在1803年11月對倫敦皇家學會的成員們說,「無論陽光照到什麼地方」,它都可以「非常容易地重複」,描述現在被稱為雙實驗的實驗。他提出了一個優雅、自然而然的實驗,以顯示光的波形性質,並駁斥了牛頓關於光是由小體或粒子構成的理論。但是,20世紀初量子物理學的誕生清楚地表明,光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能量單位或量子組成的,我們稱之為光子。
  • 量子信息理論揭示了量子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的聯繫
    量子信息理論的最新進展揭示了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及其與宏觀性的聯繫。量子物理學始於馬克斯·普朗克的「絕望行為」,他假設能量是量子化的,以便解釋黑體輻射的強度分布。大約25年後,沃納·海森堡、馬克斯·伯恩、帕斯誇爾·喬丹、埃爾文·施洛德和保羅·狄拉克寫下了量子理論的全部定律。
  • 量子淺說(二):量子理論的萌芽
    量子淺說(一):光究竟是什麼?文中,我們談到普朗克發現能量是一點一點地離散的,他把這個能量子叫做量子。在1905年,他出人意外地發表了一篇文章,簡單然而深入地揭示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所包含的重大意義,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說,即光是由離散的能量粒子(光量子)所組成。這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中無法用經典電磁理論說通的現象。
  • 揭開量子軌跡理論的神秘面紗
    如果我們所有的科學理論和模型都只告訴我們對未來預測的一個平均值:如最好的天氣預報只能告訴你下個月的平均每日降雨量,或者如果天文學家只能預測日食和日食之間的平均時間。在量子力學的早期,這似乎是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是一種概率理論,只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收集許多事件或粒子的記錄,我們會觀察到什麼?
  • 量子理論三原理的哲學意義
    波粒二象理論確立了微觀世界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性,由此,西方數千年的邏輯「還原論」,開始跨進了東方思維的整體系統論!開啟了21世紀量子哲學的萬千世界!   量子糾纏,是量子理論的第二個原理,也是量子力學最為激動人心的發現。什麼是量子糾纏?
  • 量子理論、量子糾纏和量子加密通信
    然而一系列實驗卻偏向於量子糾纏的存在。怎樣理解這個詭異的概念?我們先從量子理論說起。本篇文章與教科書完全不同,概念也很不嚴謹,但更容易理解。一、量子的概念1.改進的雙縫實驗如果把量子逐個發送,會得到什麼結果呢?現在技術水平已能做到發射單個電子,電子與光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
  • 量子資源理論進展:確定性量子相干提純
    量子態的相干性是量子物理區別於經典物理的重要性質,也是實現量子計算、量子保密通訊、量子精密測量等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重要資源。將量子態的相干性視作一種可用的量子資源進行定量的刻畫,加深了人們對量子態的相干性在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處理任務中作用的認識,為更好地應用量子態的相干性提供了理論基礎。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摘要該文回顧了從量子理論提出到量子力學建立的一段歷史,詳細敘述了在量子理論  發展過程中每一種新的思想提出的曲折經過..由此提出了能量子假說,為量子理論  的建立打響了第一炮.
  • 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結合,未解之謎
    物理學家可以精確地預測引力對恆星和行星的影響,但是沒人知道力如何與微小粒子或量子相互作用。因此,人們寄希望於一個引力規則控制所有星系,夸克及其之間所有事物的簡單期望推動了量子引力理論。從而,對於力如何作用於宇宙中最小的部分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探索。廣義相對論的邊緣理論物理學中最棘手的問題是該領域的兩次最大勝利之間的衝突。
  • 引力理論不可或缺,但它卻和量子理論相悖
    不僅因為愛因斯坦提出的等式極難解開,還因為該理論與另一項重大的物理學成就——量子理論相衝突。問題在於,粒子都具有量子性質。例如,它們可以同時身處兩地。這些粒子也擁有質量,有了質量就會有引力。但由於引力沒有量子性質,我們無法弄清一個處於量子疊加態的粒子的引力大小。
  • 平行宇宙與多世界理論,從量子自殺到量子永生
    對此我們無法確定,一種平行宇宙概念與多世界理論的提出更是讓我們難以理解,然而又沒有證據表明它站不住腳。平行宇宙與量子力學平行宇宙的猜想與量子力學思想的引入密切相關。對於物理學家來說,他們很難以用數學模型來解釋量子物質的行為,因為有些物質同時表現出粒子狀和波狀運動的跡象。
  • 【大揭秘】一文讀懂量子理論到底揭示了什麼微觀現象?
    100多年裡,在許多物理學家共同努力下量子理論的構建初步完成。21世紀以來,量子技術突飛猛進,量子應用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量子理論所描述的「微觀現象」究竟是什麼?物理學家至今未能給出完美的闡述,對量子理論本質的詮釋五花八門、懸而未決。
  • 生活中處處都是量子力學?量子理論的前世今生
    那麼量子到底是什麼,這些量子產品真的這麼靠譜嗎?量子論的起源在19世紀的最後一天,物理學界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著名科學家開爾文公爵做了一次公開的學術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表示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基本建成,只需要要完成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就行了。
  • 量子理論簡史-虎嗅網
    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被他的導師轉交愛因斯坦審閱,並得到了後者的大力讚賞,這不僅使他獲得了博士學位,更將使整個量子理論進入一個新境界。至此,在以海森堡與薛丁格等人為主要代表的諸多物理學家的協同努力下,量子理論的內在邏輯與圖景就得以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早期量子理論終於「躍遷」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所謂現代量子力學宣告誕生。
  • 深入了解馬克斯·普朗克的量子理論
    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是量子理論,它解釋了能量和物質在不同原子水平上的行為。量子理論包含了通常被稱為量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物理領域的工作,它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提供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視角。量子理論的開端1900年,一位名叫馬克斯·普朗克的物理學家首次向公眾介紹了量子理論。他向德國物理學會提出了這一理論,展示了他所做的一項研究發光物體輻射顏色的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