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為什麼酵素裡會有醋味和酒味?

2021-02-23 松品健康

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到三種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微生物——酵母、乳酸菌和醋酸桿菌,讓我們看看百度百科是如何定義這兩種微生物的。

酵母(Yeast)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單細胞微生物,能將糖發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一種天然發酵劑,分布於整個自然界,它有自己的生命現象,是一種典型的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都能夠存活。在有氧條件下,酵母分解糖分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條件下,分解產物變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乳酸菌(Lactobacillus)是發酵糖類且主要產物為乳酸的一類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的總稱。凡是能從葡萄糖或乳糖的發酵過程中產生乳酸的細菌統稱為乳酸菌。是一種存在於人類體內的益生菌。

醋酸桿菌則是在酵母發酵出酒精的基礎上,將酒精氧化成為醋酸,此外,在糖分充足的情況下,醋酸桿菌則直接將葡萄糖分解成為醋酸。

看了這些介紹就很清楚的知道了,我們都說在果蔬酵素製作的第一個月,要經常換的搖晃瓶身或攪拌水果,其實目的就是防止酵母缺氧發酵,同時為醋酸桿菌氧化酒精提供養分,保證在糖分分解的過程中儘可能的少產生酒精,

所以,結論是 ,酵素有酒味,是發酵過程較短,或者前期放氣和攪拌不夠,有醋味則是正常的發酵結果。而且酵素髮酵時間越久,糖分分解越充分,甜味越弱,酸味越濃。

其實醋也是酵素的一種,自古代中國人在釀酒失敗時,誤打誤撞的發現酸化的酒竟然可以做為醒酒用,也可以用來消除疲勞、消腫退火,中藥泡製、烹調、印染和藥解諸癰毒等等。此後;糯米醋、高梁醋也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水果的浸泡,做為抑制果酸在發酵過程中酒化的天然控制劑。

但天然發酵的果蔬酵素,雖然含有醋酸,但比醋的營養成分更為豐富,更適合補充身體營養,與果醋還是要有一定區別的。

親愛的朋友,感謝您關注「松品農業」。健康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選擇。在這條健康之路上,松品為你恆久守候!



相關焦點

  • 揭秘「環保酵素」謊言:既不能治汙消毒,也不能減肥治病
    近日,多家媒體批判報導了不少地方使用「環保酵素」用於防疫消毒的做法,引發公眾關注。不少人對吹噓著「治病」「消毒」等神奇功效的環保酵素深惡痛絕,表示「早就該科普和打擊了」「酵素這個謊言還要持續多久」。
  • 教你簡單的製作酵素的方法!
    酵素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一些產品還說,酵素在宣傳時有各種好處。事實上,酵素在農業上也有很多用途。很多農民在種植時會購買原酶液進行噴施,這不僅符合綠色種植的要求,而且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我們直接購買酵素,然後稀釋使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酵素的製作方法吧!
  • 專家揭秘:水果酵素,真有神奇功效嗎
    根據網絡上的介紹,水果酵素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將各類水果洗淨切塊,混合一定比例的糖和水,裝進洗淨的容器內密封,在陰涼處放置一段時間,得到的液體就是水果酵素了。   這種自製的水果酵素,不僅看起來五顏六色、十分養眼,更宣稱有減肥、養顏、排毒等神奇功效,再加上天然、自製等時尚標籤,自然能夠迅速地流行起來。
  • 桑葚酵素為什麼會被稱為「液體黃金」
    未成熟時為綠色,逐漸成長變為白色、紅色,成熟後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味酸甜。《本草新編》有「紫者為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的記載。桑椹中含有多種功能性成分,如蘆丁、花青素、白黎蘆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潰瘍、抗病毒等作用。
  • 地角「環保媽媽」有妙招,垃圾變廢為寶真時尚
    玻璃容器有脹氣爆炸的危險,應謹慎使用。製作環保酵素的步驟1、容器中放入10份水,填至容積的50%。2、稱量1份紅糖,放入容器。❤小技巧:紅糖先在碗裡溶解,再用漏鬥灌進容器。3、將新鮮廚餘切碎。第一個月內,若連續數日不開蓋放氣,瓶子會被撐大膨脹甚至爆炸!所以家中連續多日外出前,可將瓶蓋略鬆開。注意事項生廚餘首選果皮,其次是蔬菜,避免使用肉、魚、剩飯、蛋殼,以免產生腐臭味。若想製作出有清香氣味的酵素,可加入柑橘、柚子、檸檬、蘋果、梨、菠蘿等有香味的水果、果皮。
  • 最深入人心的醋味,最得不償失的燻醋大法
    可能很多人會回答,非典是醋味的。 儘管在人們腦海中,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的大部分記憶已經逐漸消退。但是,那股酸味至今仍縈繞在大家的腦海中。而最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也讓人憶起那套只能起心理安慰作用的板藍根和燻醋大法。
  • 如果沒有微生物,果蔬還能成為酵素嗎?
    與酒、醋、醬油等大眾發酵產品相比,酵素食品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現有研究多側重於酵素食品的功能特性,而對與之相關的微生物和功能物質少有報導。基於此, 本文著重綜述酵素食品加工中重要微生物和優勢微生物在其可控發酵中的應用, 並從物質角度詮釋酵素食品的功能特性。
  • 製作「酵素」時,農民掌握3個小竅門,時間短髮酵快一個月就能用
    聽說很多農場已經開始用,這幾年比較火的一個東西-酵素。有些廠家生產的有酵素,宣傳時也在說酵素有各種各樣的好處。酵素在農業上也有很多用處,酵素在農業怎麼使用呢?我們基地在種植番茄和甜瓜時也用了不少酵素,對產量和品質都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
  • 酵素與溫度
    但如果容器沒有彈性(塑料容器有彈性),容易被冰撐裂。大概人感覺最舒服的環境溫度,也是發酵最合適的。如果時間充足,還是溫度低些好(窖藏)。有些材料(豆、糧)可以先經過高溫(蒸、煮、烤、焙),促使(加速)某些轉變發生,然後再進行緩慢的低溫發酵(醬、醋)。為了獲得高活性而做的酵素,材料還是越新(生)鮮越好,發酵的溫度還是稍低一些好。
  • 酵素營養價值和泡菜差不多,食用不當可能影響視力,你還會喝嗎?
    酵素在養生界流行了幾年,現在仍然大火。它既能解決現代人很多慢性疾病,又能保護地球環境。一時間,酵素走上「神壇」。這幾年,我也總會碰到有顧客向我詢問,酵素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要不要自己也做點或買點來吃。我身邊也不乏親友是酵素的擁護者。然而,前段時間,群裡有同學轉發了一條視頻,有人現身說法,長期喝酵素,結果差點雙目失明。
  • 「神奇」酵素功效並沒那麼神 自製酵素隱患多
    僅貼吧裡就有近16萬個討論的帖子,熱鬧地分享服用各種酵素的減肥成果,並把這種產品標榜為「破解人類健康的密碼」。  淘寶網站上售賣的酵素產品更是五花八門,記者搜索後找到15.92萬個相關產品,其中標榜來自日本和臺灣的產品居多。產品有粉狀衝服的、有膠囊的、有酵素纖維片、有酵素原液,還有各種在家自製酵素的工具,比如密封瓶子、指導書、配方單等。  記者找了幾家銷售量較高的店家。
  • 「環保酵素可消毒」被指偽科學
    家庭自製的環保酵素能用於城市消毒嗎?近日,安徽合肥、六安因疫情防控在城市道路中噴灑環保酵素,引發網友關注。有化學博士稱,環保酵素髮酵出來的是餿水,並無消毒作用,還有可能會傳播發酵液裡的一些有害病毒;環保酵素產生的揮發性物質可能是醋味或果酸味,但有這種氣味並不代表它就是好的。因質疑聲較大,目前,有城市已暫停噴灑這種環保酵素。
  • 【官方解釋】你買的Bio-E酵素開瓶時,為什麼會有「氣體」噴出?
    問題1:不同批次的Bio-E酵素顏色,口味之間,會存在細微差異,為什麼? Harjinder回答說:我們酵素的原材料主要是新鮮的水果和澳洲蜂蜜。同一種水果的顏色,味道和酸甜度等會隨著季節變遷、光照時長、種植區域、溫度和成熟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檸檬,有的可能會顏色偏綠,味道偏酸。
  • 小蘇打和醋反應
    但是你試過把兩者加在一起反應嗎?你有認真觀察過兩者反應時的實驗現象嗎?        如果你還沒有實踐過,就請先來看看錢瑋琢同學在家完成的醋和小蘇打的反應實驗吧!      生活連結       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小蘇打和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來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操作的方法:先將半杯小蘇打粉末倒入下水道, 再倒入半杯白醋,你會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堵塞的下水道很快就能變通暢了,接下來再用適量的熱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
  • 園林城市建設中環保酵素的重要角色擔當
    雖然這些農藥可以很好地抑制蟲害發生,化肥能夠為植物補充營養,但殘留的農藥化肥會隨著灌溉水或雨水滲透到土壤中不斷地積累,使土壤養分結構失調,有害物質超標,造成土地資源的汙染。而農藥和化肥在土壤中的水溶性成分會滲入城市地下水和河流中,造成水源汙染。
  • 臘八蒜,臘八醋,食用功效和禁忌!
    今日臘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醃製臘八蒜,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臘八醋!之前的文章寫過垃圾食品之中包含醃製類食品。那麼,有沒有利大於弊的醃製食品呢?當然有,臘八蒜就是。蒜和醋,依個人口味來選擇。有人喜歡陳酸,有人則喜歡翠綠,有人則喜歡香鬱。
  • 老年人身上會有「老年味」?別怕,50歲後少做3件事,或許能避開
    上了年紀的人身上會產生特殊的氣味,這些氣味會讓人避而遠之,很多人將這種特殊的氣味稱為老年味。一般上了年紀的人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和多方面因素有關,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才能消除身上的特殊氣味。那麼,為什麼老年人身上會有特殊的氣味呢?
  • 拒絕化肥農藥,酵素種植的瓜果蔬菜為什麼好吃?
    酵素種植農業,就是我們努力的目的。 雖然我們來自社會的最底層都是小人物,但是我們做我們可以做到的事情。 為什麼要推廣酵素種植 倡導把廚餘垃圾收集發酵做成環保酵素,用於改良土壤,營養作物,淨化環境,生產健康環保的有機作物。
  • 【科普】 生命力=酶=酵素
    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活細胞裡,有一種活的物質,它們在血液中活動,或進入細胞,或在臟器,在肌肉骨骼中,共同維繫人的生命—
  • 油、鹽、醬、醋有講究
    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廚房也有四寶,那就是油、鹽、醬、醋這「廚房四寶」各自的作用不同,甚至怎麼放,孰前孰後也是有講究的,放對了順序,不僅能最大限度保存食物的色香味,還會保留更多的營養。炒菜有講究「熱鍋冷油」油作為人們的烹調介質,它的用法是否科學關係到人的健康。你知道嗎?習慣於等到鍋裡的油冒煙了才炒菜的烹調方法很不科學,高溫爆炒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而且油溫超過一百八十度就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所謂「熱鍋冷油」就是先把鍋燒熱,等油八成熱時就將菜入鍋煸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