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操勞,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他們只想安安心心地過晚年生活。
如今孩子長大成家了,孩子希望父母陪著身邊,說是為了孝順父母,但實際是一種「隱形啃老」。父母和孩子同住,成為家庭中的帶薪保姆,忙裡忙外,最後還不落個好,當父母真的不容易呀!
72歲老人的苦不堪言
張叔今年72歲了,他老伴70歲,夫妻二人都是退休老師,他們只有1個兒子,已經成家了。
張叔和老伴退休後,他們就回農村老家居住了,在農村生活的他們,種菜、養花、養雞鴨,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可是,在農村生活沒幾年,張叔的兒媳婦就懷孕了,因為兒子和兒媳婦都有工作,所以沒人幫忙帶孩子。張叔讓兒子請保姆照顧,可是兒子卻說保姆貴,保姆帶孩子不放心,讓他們老倆口幫忙帶孩子。
張叔和老伴商量後,他們決定回城裡幫忙照顧孫子,而且他們說好了,孫子上幼兒園後,他們就回農村生活。
張叔和老伴回城裡幫忙照顧孩子,他和老伴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兒子和兒媳婦就當甩手掌柜,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不會幫忙做家務,還經常嫌東嫌西。張叔老夫妻卻忙裡忙外,出錢出力,想盡辦法得幫助兒子和兒媳婦。
張叔的兒媳婦上班地方離家遠,兒子就提議說再買一輛車,兒子沒有存款,只好向張叔開口。張叔和老伴商量後,決定拿10萬養老金給兒媳婦買車,可是兒子和兒媳婦卻嫌少,他們想買輛貴點的車。
張叔對他兒子說:給你的10萬元是我和你媽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你要是覺得不夠,你自己想辦法,我們身上已經沒有錢了。最後兒子和兒媳婦添了點錢,買了一輛車。
一晃,孫子三歲多,張叔和兒子商量,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們就要回農村老家生活了。張叔本以為可以順利回老家生活的,可是兒子和兒媳婦卻不同意,兒媳婦說上班的地方遠,下班接孩子來不及了。
張叔和老伴只好同意留下來繼續照顧孫子,3歲多的孫子整天蹦蹦跳跳,張叔和老伴年紀大了,有時孫子跑太快了,他們都跟不上。
後來孫子幼兒園畢業了,準備要上小學了,張叔再次提出要回農村生活,可是兒子卻說:你們是退休老師,孩子上小學後,你們正好幫忙輔導孫子做作業,我們上班又沒有時間。張叔和老伴再次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又過了3年,孫子上三年級了,張叔的老伴在去接孫子放學的路上摔了一跤,被路人送去醫院。張叔知道後,趕緊打電話讓兒子回家,兒子卻說要加班回不來。張叔只好帶著孫子趕去醫院,看著躺在病床上的老伴,張叔流淚了。
張叔想著:一晃他們就和兒子同住快10年了,這些年,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是他和老伴操勞,這些年,生活開銷花費的都是他和老伴的退休金,就連孫子上幼兒園和孫子報的興趣班,都是是他和老伴出的錢。可是,如今老伴摔跤,兒子兒媳婦卻以加班忙,看都不願意來看望。想當初孫子生病時,不是很嚴重,兒子和兒媳婦卻十萬火急地趕回來。張叔想到這些,他越想越生氣,這些年的付出,真是不值得。
張叔的老伴住院一個星期,在這個星期裡,老張一邊照顧老伴,一邊收拾東西,他告訴老伴出院後,就回農村老家生活,再也不和兒子和兒媳婦同住了。
張叔的老伴出院後,他們不顧兒子和兒媳婦的反對,帶著行李,就回農村老家了。
他們回老家生活後,感覺身心愉悅,這麼多年了,第一次感覺如此放鬆。張叔和兒子同住的這10年,為了兒子和照顧孫子,長期操勞,身體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舒服。可是,換來的卻是兒子和兒媳婦的理所應當,兒子口口聲聲說去盡孝,實際上這就是「隱形啃老」。
這就是張叔被「隱形啃老」的故事,他們老兩口為兒子出錢出力,想想真的不值得,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年人應該多為自己考慮,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強。
父母應該防止被「隱形啃老」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種「隱形啃老」的事件,打著陪伴式盡孝的口號,實則就是啃老。讓父母在家當帶薪保姆,父母年紀越大,反而越遭嫌棄,所以中老年人應該防止被「隱形啃老」。
01.和子女分開住
年輕人有年輕的圈子,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圈子,父母和子女分開住,對父母和子女而言有很多好處。
因為分開住,父母不用當帶薪保姆;因為分開住,可以減少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因為分開住,老人有老人的圈子,晚年生活更幸福。
所以建議如果能分開住,儘量分開住,子女需要幫助時,再幫一下子女,保持一定距離,增進彼此感情。
02.別讓子女當甩手掌柜
如今社會壓力大,父母幫助子女帶孩子是理所應當,就像張叔一樣,他和老伴選擇幫忙照顧孫子,這樣兒子和兒媳婦才能去上班。但是幫歸幫,不能毫無底線的付出,張叔和老伴在兒子家,他們就成為帶薪保姆,兒子和兒媳婦變成了甩手掌柜。
張叔兒子和兒媳婦什麼都不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是不合理的。父母幫助子女,子女應該體貼父母的不容易,下班或者周末節假日應該幫著做家務,減輕父母負擔,讓父母適當地休息。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父母答應給子女帶孩子前,應該事先聲明,明確的告訴子女,父母幫帶孩子可以,但是不能當甩手掌柜。
父母幫子女帶孩子時,也要適可而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身體真的承受不了時,應該明確的告訴子女。
03.養老早做打算
張叔和老伴早就商量好回農村養老,但是因為兒子和兒媳婦沒有人幫忙帶孩子,所以他們選擇回城幫忙帶孩子。其實張叔的養老計劃很好,只是被打亂了而已。
張叔應該堅決一點,在孫子三歲多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回農村養老,張叔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資,給兒子一點錢,讓兒子請保姆接送孩子,也比自己幫忙照顧孩子好。
老年人養老要早做打算,就像張叔一樣,他和老伴覺得不開心、不舒服時,就應該堅決一點,早點和兒子分開住。
父母一身都在為孩子操心,把所有心思花費在孩子身上,父母們應該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這個責任,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養我們長大,我們應該多為父母考慮,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父母們的一生不容易,養兒方知父母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如果父母和我們同住,請不要選擇當一個甩手掌柜,多參與家務活,讓父母有休息的時間。如果父母和我們分開住,請多看望一下父母,父母要得並不多,他只希望看看你和你說說話,這些就夠了。
最後祝願天底下的每一位父母,身體健康,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今日話題:
你會選擇和孩子/父母同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