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坦言:和兒子同住10年,「隱形啃老」讓我們苦不堪言

2021-01-21 騰訊網

導語:

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操勞,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他們只想安安心心地過晚年生活。

如今孩子長大成家了,孩子希望父母陪著身邊,說是為了孝順父母,但實際是一種「隱形啃老」。父母和孩子同住,成為家庭中的帶薪保姆,忙裡忙外,最後還不落個好,當父母真的不容易呀!

72歲老人的苦不堪言

張叔今年72歲了,他老伴70歲,夫妻二人都是退休老師,他們只有1個兒子,已經成家了。

張叔和老伴退休後,他們就回農村老家居住了,在農村生活的他們,種菜、養花、養雞鴨,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可是,在農村生活沒幾年,張叔的兒媳婦就懷孕了,因為兒子和兒媳婦都有工作,所以沒人幫忙帶孩子。張叔讓兒子請保姆照顧,可是兒子卻說保姆貴,保姆帶孩子不放心,讓他們老倆口幫忙帶孩子。

張叔和老伴商量後,他們決定回城裡幫忙照顧孫子,而且他們說好了,孫子上幼兒園後,他們就回農村生活。

張叔和老伴回城裡幫忙照顧孩子,他和老伴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兒子和兒媳婦就當甩手掌柜,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不會幫忙做家務,還經常嫌東嫌西。張叔老夫妻卻忙裡忙外,出錢出力,想盡辦法得幫助兒子和兒媳婦。

張叔的兒媳婦上班地方離家遠,兒子就提議說再買一輛車,兒子沒有存款,只好向張叔開口。張叔和老伴商量後,決定拿10萬養老金給兒媳婦買車,可是兒子和兒媳婦卻嫌少,他們想買輛貴點的車。

張叔對他兒子說:給你的10萬元是我和你媽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你要是覺得不夠,你自己想辦法,我們身上已經沒有錢了。最後兒子和兒媳婦添了點錢,買了一輛車。

一晃,孫子三歲多,張叔和兒子商量,等孩子上幼兒園後,他們就要回農村老家生活了。張叔本以為可以順利回老家生活的,可是兒子和兒媳婦卻不同意,兒媳婦說上班的地方遠,下班接孩子來不及了。

張叔和老伴只好同意留下來繼續照顧孫子,3歲多的孫子整天蹦蹦跳跳,張叔和老伴年紀大了,有時孫子跑太快了,他們都跟不上。

後來孫子幼兒園畢業了,準備要上小學了,張叔再次提出要回農村生活,可是兒子卻說:你們是退休老師,孩子上小學後,你們正好幫忙輔導孫子做作業,我們上班又沒有時間。張叔和老伴再次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又過了3年,孫子上三年級了,張叔的老伴在去接孫子放學的路上摔了一跤,被路人送去醫院。張叔知道後,趕緊打電話讓兒子回家,兒子卻說要加班回不來。張叔只好帶著孫子趕去醫院,看著躺在病床上的老伴,張叔流淚了。

張叔想著:一晃他們就和兒子同住快10年了,這些年,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是他和老伴操勞,這些年,生活開銷花費的都是他和老伴的退休金,就連孫子上幼兒園和孫子報的興趣班,都是是他和老伴出的錢。可是,如今老伴摔跤,兒子兒媳婦卻以加班忙,看都不願意來看望。想當初孫子生病時,不是很嚴重,兒子和兒媳婦卻十萬火急地趕回來。張叔想到這些,他越想越生氣,這些年的付出,真是不值得。

張叔的老伴住院一個星期,在這個星期裡,老張一邊照顧老伴,一邊收拾東西,他告訴老伴出院後,就回農村老家生活,再也不和兒子和兒媳婦同住了。

張叔的老伴出院後,他們不顧兒子和兒媳婦的反對,帶著行李,就回農村老家了。

他們回老家生活後,感覺身心愉悅,這麼多年了,第一次感覺如此放鬆。張叔和兒子同住的這10年,為了兒子和照顧孫子,長期操勞,身體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舒服。可是,換來的卻是兒子和兒媳婦的理所應當,兒子口口聲聲說去盡孝,實際上這就是「隱形啃老」。

這就是張叔被「隱形啃老」的故事,他們老兩口為兒子出錢出力,想想真的不值得,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年人應該多為自己考慮,照顧好自己比什麼都強。

父母應該防止被「隱形啃老」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種「隱形啃老」的事件,打著陪伴式盡孝的口號,實則就是啃老。讓父母在家當帶薪保姆,父母年紀越大,反而越遭嫌棄,所以中老年人應該防止被「隱形啃老」。

01.和子女分開住

年輕人有年輕的圈子,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圈子,父母和子女分開住,對父母和子女而言有很多好處。

因為分開住,父母不用當帶薪保姆;因為分開住,可以減少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因為分開住,老人有老人的圈子,晚年生活更幸福。

所以建議如果能分開住,儘量分開住,子女需要幫助時,再幫一下子女,保持一定距離,增進彼此感情。

02.別讓子女當甩手掌柜

如今社會壓力大,父母幫助子女帶孩子是理所應當,就像張叔一樣,他和老伴選擇幫忙照顧孫子,這樣兒子和兒媳婦才能去上班。但是幫歸幫,不能毫無底線的付出,張叔和老伴在兒子家,他們就成為帶薪保姆,兒子和兒媳婦變成了甩手掌柜。

張叔兒子和兒媳婦什麼都不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是不合理的。父母幫助子女,子女應該體貼父母的不容易,下班或者周末節假日應該幫著做家務,減輕父母負擔,讓父母適當地休息。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父母答應給子女帶孩子前,應該事先聲明,明確的告訴子女,父母幫帶孩子可以,但是不能當甩手掌柜。

父母幫子女帶孩子時,也要適可而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身體真的承受不了時,應該明確的告訴子女。

03.養老早做打算

張叔和老伴早就商量好回農村養老,但是因為兒子和兒媳婦沒有人幫忙帶孩子,所以他們選擇回城幫忙帶孩子。其實張叔的養老計劃很好,只是被打亂了而已。

張叔應該堅決一點,在孫子三歲多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回農村養老,張叔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資,給兒子一點錢,讓兒子請保姆接送孩子,也比自己幫忙照顧孩子好。

老年人養老要早做打算,就像張叔一樣,他和老伴覺得不開心、不舒服時,就應該堅決一點,早點和兒子分開住。

父母一身都在為孩子操心,把所有心思花費在孩子身上,父母們應該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這個責任,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養我們長大,我們應該多為父母考慮,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父母們的一生不容易,養兒方知父母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如果父母和我們同住,請不要選擇當一個甩手掌柜,多參與家務活,讓父母有休息的時間。如果父母和我們分開住,請多看望一下父母,父母要得並不多,他只希望看看你和你說說話,這些就夠了。

最後祝願天底下的每一位父母,身體健康,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今日話題:

你會選擇和孩子/父母同住嗎?

相關焦點

  • 屍體肢解,水煮人頭...28歲啃老男殘殺父母!太驚悚
    一家6口生活在諾克斯維爾,因為老夫妻倆都是工程師,收入不錯,小日子過得不錯還算滋潤。孩子成年後,3個女兒都嫁了出去,就剩Guy Jr.還在家啃老。夫妻倆對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又愛又恨,不希望他能賺大錢出人頭地,只希望他能夠懂事。當聽到兒子說想要去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讀書時,夫妻倆還是很欣慰的,全力資助了他的學費。沒想到,在讀了9年大學後,Guy Jr.依舊一事無成,反而在畢業後再次回家啃老。
  • 專家:與父母同住,不必然多分遺產
    來源標題:與父母同住,不必然多分遺產 案情回顧老崔夫婦育有二子三女,老兩口相繼去世後,其在農村建造的房屋因拆遷置換了兩套樓房。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一位72歲老人哭訴:「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指望兒子養老。霍阿姨/72歲我72歲了,我只有一個獨生子,當年兒子出生後,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開心,特別的疼愛兒子,因為有一個孩子在家,特別的熱鬧,本身我就很喜歡小孩子,所以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不管兒子需要什麼,我都會滿足。
  • 「我兒子就算啃老也比賠錢貨好」,老人發言被怒噴,無知又固執
    結果老人說:「我兒子就算啃老也比你這賠錢貨好!等你嫁人我們還能指望上什麼?還搖錢樹呢?你就是個賠錢貨,現在不從你身上撈點錢,你還有啥價值?」 看到這裡網友炸了!老人被怒噴:「愚蠢至極!」,不得不說就看到這裡,我都舉得這真是個又無知又固執得存在。
  • 30歲男子「啃老」8年 父母一氣之下告上法庭
    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22日對一起「啃老」訴訟作出裁決,要求一名現年30歲的男子必須搬離父母住宅。法庭文件顯示,麥可在父母家居住8年,不交房租、不做家務,拒絕父母給他「安家費」,父母因而要求法院裁決麥可搬走。其實「啃老族」這個概念前些年就已經有了,今天一起來看看用英語怎麼說?
  • 杭州老夫妻屋裡堆滿破爛廢品 蟑螂蟲子老鼠成群結隊……
    鄰居們說起這個事,苦不堪言。  「他們這對夫妻今年4月份租進來後,我們就沒過過好日子!男的61歲,女的59歲,聽口音是杭州本地人,聽說他們是西湖區那邊的拆遷戶,拆遷後租住在美都公寓。就是因為堆了很多垃圾,房間裡很臭,被物業趕出來,租到我們這裡了。」鄰居趙大伯說。  趙大伯說,老夫妻租住大半個月後,樓道裡和自己家裡,蟑螂蟲子突然增加很多,味道難聞得受不了。
  • 男子飼養81隻特殊寵物 兒子和蟒蛇同住
    Scott在室外為他的動物們搭建了5個活動場所,還有3條緬甸蟒蛇和他12歲的兒子Robert同住一個房間。Scott對動物們的愛也遺傳給了他的孩子們,患有自閉症的Robert從寵物臭鼬Rosie身上找到了安慰,而患有唐氏症候群的Megan則非常喜歡蛇。  Scott說,孩子們和動物相處融洽,他為此感到很自豪。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孩子們和蛇一起玩時他都會在一旁照看。
  • 兒子生病住院,萬隻土雞無人照顧,愁壞這對老夫妻,誰有意向都賣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江文輝這兩天,70歲的台州溫嶺市松門鎮長興村困難老人莫賢林,和68歲的妻子林梅香心情低落:兒子患病,不得不去上海住院醫治,他兒子放養的近萬隻生態土雞也沒人打理。夫妻倆年歲高,體力跟不上,眼看著萬隻土雞心裡發愁。
  • 一種「新啃老」正流行,許多老人毫無察覺,反而大誇兒女「孝順」
    這種啃老的做法,讓很多人都為之唾棄,也讓一些人明白了要好好的對待父母,不能靠老人養活。雖然有很多人表面上成家了工作了掙錢了,但仍然屬於「啃老族」,只不過用的是一種「新型」的啃老方式,很多人都沒有注意罷了。這種新型的啃老方式,很多老人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甚至於還會反過來稱讚子女,但是其實卻已經是非常的普遍了,也對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讓老年人深感壓力和疲憊。
  • 兒子浴室門外跪姿上吊,父親痛哭死得冤
    為了躲債,便搬來與父親同住。父親在社區工作,所以只能負責兒子的早晚餐,午餐則由該男子自己解決。事發當天早上,該男子躲在屋內不願吃早飯,父親沒做多想,但到了晚上,父親拎著便當下班回家,開門竟然看見兒子跪在浴室門口,一根繩子死死的套在他的脖子上,已經沒有了呼吸。老父親親眼撞見兒子死在自己面前,只能抱著屍體大聲痛哭,感慨兒子死的太冤。
  • 立心園:「啃老」與「被啃」的家庭問題和社會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再續【「啃老」與「被啃」——究竟是誰的悲哀(深度思考)】【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生活中的許多場景似乎都會讓我們感覺到似曾相識;或者說是在不斷重複和相互影響。即使在歷史上不曾覽閱,在現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俯首即拾。「啃老族」雖然曾岀現在中華大詞典上,而岀現在現實生活中卻是近代的事。
  • 「啃老」博士李明亮、「寄生蟲」碩士大衛,告訴家長一個教育真相
    但是在江西,卻有這樣一個博士,不去工作,長時間待在家裡「啃老」,讓父母十分絕望悲痛。這個博士生名叫李明亮,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湖南一所大學,後來考上了四川一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但是讀了幾年之後,他突然帶著一大袋書,回到家閉門不出。
  • 大學生「啃老」從被動變主動 警惕引發蝴蝶效應
    早在2009年就有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畢業生中有多達16.51萬「啃老族」,他們大多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被迫加入「啃老族」隊伍的,他們認為「啃老」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所致,是無奈之舉。現如今,越來越多原本有工作的年輕人卻主動辭職回家,加入了「啃老族」的隊伍。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從「被動啃老」變為「主動啃老」。
  • 老夫妻堅持四年清理海洋垃圾,垃圾量達785噸,淨化海洋環境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貨已經沉入海底。僅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經達到300多萬平方公裡。這些年,海洋環境的惡化都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海岸邊陣陣惡臭,不再是清爽的海風。
  • 「隱居」深山30年,喝山泉水不用電燈,湖北這對七旬老夫妻的故事讓...
    許多人羨慕的陶淵明筆下這種世外桃源般生活,73歲的王國甫和老伴,已真真實實地生活了30年。三間土房和三間活動板房,隱藏在蒼翠山林之中,男主人是73歲的老人王國甫。原來,他的家本來在七八公裡開外的磷礦鎮楊榨村,那裡有自來水也有電,因為田地較少,他來山裡是為了方便放養幾十隻山羊。「我和老伴1991年就來這裡了,那年我才43歲,今年已經是第30個年頭了。」
  • 行走戈壁——七旬老夫妻的生命讚歌
    定價:36.8元ISBN:9787508840383出版社:龍門書局宣傳語: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徒步81天2600公裡,穿越希望與絕望交織的戈壁沙漠。作者簡介:海倫?1990年和1998年,海倫因帶領首支美俄女性北極探險隊,以及作為北極探險家的出色成就,兩次受到克裡姆林宮的表彰。1999年,柯林頓總統在白宮接見海倫,稱她為「勇敢的女性」。2002年,她被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提名為「二十世紀偉大探險家之一」。2006年,探險家俱樂部(Explorers Club)授予她「溫哥華獎」(Vancouver Award)。
  • 33歲啃老10年:掙脫原生家庭的桎梏,你有責任挽救自己的人生
    近日,記者採訪了一位女性,她今年已經33歲了,在家啃老10餘年,一直不敢出去工作,面對鏡頭,也是顯得唯唯諾諾。她是典型的被父母的錯誤教育耽誤的人,從小到大,她不管做什麼都會被父母打擊想學下廚做飯,父母嫌棄難吃;想學畫畫,父母說沒前途;想學雕刻,媽媽說有啥用?喜歡你也幹不了!
  • 斑鳩在窗外「生兒育女」 老夫妻「大門不出」悉心呵護_太原新聞...
    本報4月23日訊(記者 姬仙果 通訊員 任瑞琴)一窩斑鳩在自家窗前築巢孵蛋,可樂壞了七旬老夫婦。最近,愛出門的他們也不咋出門了,天天趴在窗前探望。昨日,在太原小店區中輻院社區裡,記者見證了這對老夫妻與斑鳩一家的和諧相處。    昨日上午,76歲的郝老先生拎著菜從外面回來,到了樓下就高興地把斑鳩指給鄰居看:「斑鳩就在我家空調和樓牆的狹縫中,這兩天已經孵出小鳥了。
  • 日本大胃王吃貨彩票中獎2億日元,每天吃10公斤5年吃光獎金!
    這位中獎2億日元的日本「終極吃貨」,在20歲時出門吃飯,用手頭餘錢買了10張彩票,中了頭獎兩個億(約合1200多萬人民幣)。這位小哥簡直不走尋常路,他在中獎之後,甚至都沒告訴自己的家人,5年花完了這2億日元。那麼他用這2億幹什麼了呢?
  • 馬來法:馬雲之父,坦言不沾兒子的「光」,一家人各有各的事業
    藝術家和商人,這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父親沒有經商經驗,也完全無法傳授有用的捷徑給馬雲,但馬雲實實在在的成功了,無論是在人生閱歷上,還是在事業的成功度上,都堪稱當世一絕。 馬雲的父親叫馬來法,他不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藝術家,還是一位十分成功的父親。首先,馬來法從1981年進入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開始,就一直潛心於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