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個離我們有點遠的名稱,似乎是只有在被問及夢想的時候才被想到的一個詞兒。耳熟能詳的科學家有袁隆平、錢學森、屠呦呦等等,關於劉東生,之前根本不認識,因此對他的故事很好奇,看了《揭開黃土的奧秘——劉東生的故事》這本書之後,才知道他是從事黃土研究、致力黃河治理的人,那麼接下來就來講講書中關於他的故事吧。
劉東生(1917-2008),活了91歲的高齡,出生於瀋陽,父親在鐵路局工作,儘管收入不多,但他非常重視劉東生的教育,給他買了很多兒童讀物,在劉東生幼年的時候,他從父親買的書中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這種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嚮往,伴隨了他的一生。
13歲的時候,他進入了南開中學,受到了南開中學愛國主義精神的耳濡目染,奠定了他愛國的基調。21歲的時候,中日戰爭爆發,劉東生很想繼續深造,因此排除萬難,進入了西南聯合大學學習地質學。29歲的時候,進入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跟隨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先生進行古生物學研究,為了打好基礎、做好研究,劉東生到中央大學繼續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劉東生終於成為古生物學領域的專家。
在一次黃土高原的考察中,劉東生明白了黃土對老百姓的重要性,從此把黃土作為自己一生的研究對象。通過對中國黃土進行系統、細緻的科學考察,譬如測量黃土厚度、收集黃土土樣、查閱大量資料、日復一日的記錄分析等等,他終於解開了黃土的成因,改善了黃土高原的環境,提高了黃土高原的糧食產量。他還發現了黃土磁化率曲線,從這條曲線上,人們可以了解過去的氣候變化。2002年,因為在黃土研究中的突出貢獻,劉東生獲得了國際環境科學界的諾貝爾獎——泰勒環境成就獎。
黃土高原
更令人驚奇的是,74歲時,他參加了南極科考隊;79歲時,他赴北極考察;84歲時,他第七次登上青藏高原;87歲時,他穿越了羅布泊……真可謂是永不服老、活到老做到老。
看了這本書,首先非常慚愧,我們每天都在為吃喝拉撒這種小事糾結,有的人卻時刻惦記的是民族復興強大,格局大,人生就無限;我們每天渾渾噩噩只知道刷視頻混時間,有的人卻對科技創新有著執著的追求,為中國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的心血,有夢想,有行動,個人的人生也因這奉獻而更有意義。其次非常的敬佩,感動於他們的愛國精神,震撼於他們的無私無畏、堅持不懈。
劉東生先生為什麼成功,源於他對祖國的熱愛、他對地質學的熱愛,源於他的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源於他的甘於寂寞、一個腳印一個坑的踏實精神,源於他的不斷探索、永不言敗。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漫漫長路,願我們能以榜樣為燈塔努力前行。不過這種繪本也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故事講的太籠統,只大體介紹一下,讀者對主人公的生平事跡並不了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