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疾病發病率17.5% 專業醫師僅3萬

2020-12-04 中國網

中國網5月3日訊 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了一組數字:調查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抑鬱障礙患病率3.59%,焦慮障礙患病率是4.98%,總體呈上升趨勢。而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有27733人,心理治療師5000餘人,總計只有3萬多人。心理健康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專業醫生的數量、質量不足,已經成為我國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

「美國人口有3億多人,是我國人口的1/4,但精神科醫生就有3.8萬人。」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林告訴中國網記者,「美國還有一個職業叫臨床心理治療師,有20萬人。精神科醫生負責診斷和開藥,心理治療師專門從事心理治療。」

陸林說,「1個精神科醫生,要配備3到5個心理治療師,組成一個團隊。這才是科學的合理的。因為心理疾病非常複雜,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可能要很多次治療才能使患者好轉,直至康復。」

90萬獲證心理諮詢師轉化率不足10%

缺乏實習機會和督導資源 難以真正上崗

雖然我國精神疾病發病率高達17.5%,但其中重性精神障礙發病率只有1%。也就是說,這些患有精神障礙的大多數人,只是受困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並非精神病,不需要藥物治療。因此,主要針對心理問題提供有效幫助和治療的心理諮詢師,成為我國近年來急需的專業人才。

北京華夏賽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華夏心理)是2001年創立的中國第一家、也是國內最大的致力於心理學教育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01年起,華夏即全程參與國家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認證項目的標準制定、教材編寫、試點推行等工作。2003年,我國正式啟動了由華夏心理研發的「國家心理諮詢師遠程培訓項目」,積極推廣符合國家心理諮詢師標準的正規培訓,培養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師。十幾年來,在華夏接受心理諮詢師培訓的人數超過10萬。

據衛計委4月7日公布的數字,截止2015年底,全國獲得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的已達90餘萬人次。90萬,是個頗具規模的數字,然而,卻不代表我國已有90萬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這只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多數人由於缺乏實習機會、督導資源和系統專業的繼續教育培訓被擋在門外。

北京華夏賽科公司法人代表魏世偉告訴中國網記者,「真正能夠轉化成為心理諮詢師的人大概不足10%,也就是8到9萬人。」

「精神疾病非常複雜,需要很專業的技能,目前社會上的這種培訓,考試通過就發個證書,與普通的職業證書沒有什麼不同,含金量根本不夠。」 陸林表示,「心理醫生的工作壓力大,也會有負面情緒,一般都會配備一個更高級的醫生進行督導。這個成本很高,一般社會上的心理諮詢機構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

魏世偉說:「參加心理諮詢師培訓的人動機需求是多樣化的。一類是為未來職業規劃做儲備;一類是本職工作有需求,比如教師、護士、司法等人員,本職工作需要掌握相應的心理學知識;還有一類是自己有心理困惑,學習心理學用於自我減壓,對於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專業性強、風險高、待遇低

專科醫生不願做心理諮詢師

陸林說,「心理醫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心理諮詢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專業性非常強,不僅需要大量專業知識,還需要諮詢師的人格足夠健康,否則不僅容易自己受到傷害,也很容易傷害到求助者。但是這樣一個辛苦的工作,待遇卻很低。」

北大六院是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有幾百名精神科醫生,但心理科醫生只有10多人,要想掛上他們的號,老百姓至少要排隊半年!

據了解,一名患者至少需要50分鐘時間治療,一個心理諮詢師一天能治療的患者非常有限。

百姓需求多,醫院裡的專職心理諮詢師待遇卻不高。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醫院的心理諮詢費用只有 60元/小時,和社會上動輒幾百元、甚至幾千元/小時的費用相比,差的不是一個等量級。醫院費用低,來的人就更多,結果導致「一號難求」。

據了解,心理醫生壓力大,待遇低,不少人不願意專職做心理諮詢師,醫學院的大學生也不願意選擇這個職業。

我國當前急需30萬名心理治療師

建立科學人才培養體系 強化技能考評機制

一方面是高速激增的精神疾病人群對心理治療的高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是運行了16年的社會職業培訓體系,培養了近百萬人擁有了國家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卻無法轉化為有效的專業人才資源,為百姓提供心理幫助和治療。如何破解這令人尷尬窘迫的難題?

2016年年底,國家衛生計生委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也為破解這個難題帶來了希望。

魏世偉說:「心理諮詢的春天來了!心理健康服務的春天來了!」

在今年世界衛生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王斌副局長表示,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國家將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的培養,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臨床與諮詢心理學相關專業。同時還要完善心理諮詢師培訓內容和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技能操作的考核,進一步提升他們進行心理諮詢的實操技能。國家衛生計生委還計劃組建跨專業、跨部門心理健康服務的專家組,為各地各部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依靠專家組和行業組織,建立行規行約和行業自律制度,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規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精神疾病發病率17.5% 專業醫師僅3萬 供需矛盾加劇
    中國網新聞5月3日訊(記者 蘇向東)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了一組數字:調查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抑鬱障礙患病率3.59%,焦慮障礙患病率是4.98%,總體呈上升趨勢。而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有27733人,心理治療師5000餘人,總計只有3萬多人。
  • 民營眼科醫院爭相IPO 全國總共5萬眼科醫師夠分嗎_證券要聞_財經...
    民營眼科醫院爭相IPO 全國總共5萬眼科醫師夠分嗎 2021-01-04 09:44:06 來源:投資者網
  • 第十二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大會開幕 600餘名專家論道江城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張城 通訊員代蓉蓉)5月31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大會在武漢開幕。
  • 中國眼科醫生缺口有多大?平均每5萬人僅1.6名眼科醫生
    導讀:我國眼科患者數量巨大,屈光不正人數超過6億,45歲以上的老視患者達3.91億,還有2億白內障患者和2100萬青光眼患者。目前眼科醫生缺口依舊很大,目前全國有4.48萬眼科醫生,約平均5萬人才有1.6個眼科醫生。
  • 中國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低一點,但是也是在逐年增加。陸林建議,青少年要正確認識心理問題,保持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狀態,要學會積極暗示、適當宣洩、轉移注意力等方面來調整自己。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
  • 中國女醫師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分會)在廣州正式成立
    近日,中國女醫師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分會)在廣州正式成立。並同時在廣州珠江賓館舉行了中國女醫師協會檢驗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來自全國檢驗血液免疫生化基因病理診斷近百名檢驗女專家出席本次會議。
  • 調查顯示:中國男科疾病發病率達51%
    中國男科疾病發病率高達51%!近日,中國性學會聯合廣州某男科醫院聯合推出了「男性健康工程」,其問卷調查顯示,男性看病頻率要比女性低28%,20%的男性從來不參加任何形式的體育鍛鍊,90%的男性表明自己平時沒有健康體檢的意識和習慣,而80%的重病男性患者承認自己是因為長期不去醫院就診,或諱疾忌醫才導致小病養成大病,錯過早期最佳治療時期,且男科疾病正向低齡化發展。
  • 廣州心理完全健康者僅一成 成精神疾病高發地帶
    」,廣州某醫院舉辦的大型諮詢活動透露,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精神壓力日趨增大,廣州已成為精神疾病的高發地帶。有專家預計,目前,廣州精神病發病率已升至1%。有調查表明,心理完全健康者只佔有10%,有輕重度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者佔10%,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則佔到70~80%。
  • 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
    預估了全球 185 個國家 36 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發病率第一的癌症,但肺癌的死亡率仍居世界第一。全球新發癌症病例達1929萬例,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較大,國內新發癌症457萬人,佔全球23.7%,癌症死亡人數300萬,佔全球總人數的30%,在數量上皆位居世界第一。
  • 哪種精神疾病發病率最高?調查結果竟是很多人都有的它!
    哪種精神疾病發病率最高
  • 第十一屆中國神經內科醫師大會召開
    」表彰典禮上,圍繞學術成就、基層服務、醫德醫風、愛心奉獻、傑出青年神經內科醫師5大方面評選20餘名神經內科醫師榮獲表彰。大會期間,將在多個會場開展多場次臨床疾病診治技能培訓及神經內科專業技術培訓,對當前神經內科醫師臨床診療、專業技能、醫師維權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 數據統計:我國僅200人從事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
    未成年人精神健康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我國僅200人從事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  14歲的少年小宣(化名)已經輟學兩年,原因並非家庭經濟困難,而是每當他走進學校大門,便會出現胸悶、噁心、氣短的不適症狀,但只要不上學,小宣便會自動恢復健康。
  • 中國目前有20萬漸凍人 90%人存活不超過5年
    這場以冰水澆頭體驗「漸凍人」感覺、關注「漸凍人」的公益活動受到了廣泛關注,已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獲得了近40億次的閱讀量,眾多明星「大咖」紛紛參與並捐款,也使「漸凍人」這一群體走進了公眾視線。專家指出,「漸凍人症」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目前還無法根治,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而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6年中國男性現飲酒率為48.0%,平均每日純酒精攝入量為330 g。因飲酒造成的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 9.8%,因飲酒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65萬。 3.
  • 中國癌症大數據深度分析:西南地區癌症發病率最高
    據《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中國男性癌症的預期發病率為234.9/10萬,遠大於女性的168.7/10萬。[7]若從五年存活率來看,男性的則要低於女性。2015年大概有36.9%的癌症患者能夠存活五年以上,其中男性的五年存活率只有29.3%,顯著低於女性的47.3%。[8](扎心了男同胞們!是的,癌症確實「重男輕女」!)
  • 中國每5萬人不足2位眼科醫生!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李木元)「我國屈光不正人數超過6億,45歲以上的老視患者達3.91億,還有2億白內障患者和2100萬青光眼患者,這還不是全部。可你知道,我國眼科醫生有多少?每5萬人只有1.6位眼科醫生,你就知道我國的眼科醫生有多忙!」
  • 倉鼠症:囤積癖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查閱更多的資料文獻,我們會發現在現代精神疾病診斷中,這類行為有更專業的術語,即「囤積症」。多買兩本書,放著不看,都成了一種精神疾病?對此說法感到不可思議的筆者為求證這個問題,翻開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編著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教授麥克·埃伯特等人編著的《現代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按照其規定的標準,認真進行了自我診療,居然發現身上存在的「精神疾病」還不少。筆者再認真審視周圍的朋友,發現大家身上似乎都帶著兩三種精神疾病。現代精神醫學規定出什麼「奇葩」又「日常」的疾病?它們都有什麼樣的症狀?
  • 有生育障礙的女性更易患精神疾病
    儘管以前有很多小樣本的研究提示, 不孕的女性更易產生心理困擾 (psychological distress),焦慮、 情緒障礙、各種抑鬱症狀的發病率也更高,但極少有研究是在很大範圍內展開的。從前的絕大多數研究都基於單一診所給出的檔案,或病人對精神問題的自述,但這次大調查涵蓋了全丹麥98,737位在1973-2008年間檢查過不孕症的女性。 她們的資料通過民事登記體系與精神病中心登記體系相連, 因而非常便於獲取她們在精神疾患方面的信息。
  • 【合集】2017發布的疾病統計報告(全球或中國數據)
    全球整體情況WHO發布2017世界衛生統計報告2017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2017世界衛生統計報告》(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7)。該報告長達116頁,包括生殖、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健康,傳染性疾病,慢性病和精神健康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