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我國僅200人從事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

2020-11-30 網易

未成年人精神健康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我國僅200人從事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

  14歲的少年小宣(化名)已經輟學兩年,原因並非家庭經濟困難,而是每當他走進學校大門,便會出現胸悶、噁心、氣短的不適症狀,但只要不上學,小宣便會自動恢復健康。

  這種現象使得小宣無法正常上學,父母無奈將他帶到醫院進行全身檢查,但均未發現器質性病變,成人精神科醫生也未能對此作出診斷。

  「這就像大學教授不一定掌握教育學齡前兒童或小學生的方法與技巧一樣,成人精神科專家未必完全掌握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因為術業有專攻。」北京市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華清分析,「小宣的症狀屬於典型的厭學症,這是青少年情緒障礙的一種,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

  10月10日是第二十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約1600萬人,並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臨床心理學專家表示,相對成年人精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未成年人的心理、精神健康問題沒有引起社會各方面的足夠重視。

  據了解,我國精神疾病領域的從業醫生不足兩萬人,即平均6萬多個中國人才擁有1名心理醫生,這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糟糕的是,在這兩萬名醫生中,專門從事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療的,估計也就只有200多人。」劉華清說。

  關於未成年人存在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數、比率,目前尚沒有較為權威的數據,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說,單就該院來看,每年未成年人入院比率約佔全院患者的5%。

  精神疾病專家表示,醫學界一般將精神疾病的誘因歸納為三大類:生物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遺傳對於精神疾病的影響。精神病專家發現,不同的人在遭受同樣的挫折後,心理與精神上所受的創傷並不一致。家族有精神疾病發病史的青少年,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社會環境因素在當今社會尤為突出。9歲的芳芳(化名)在北京遠郊出生,出生後5個月母親就離開她外出打工,將其交給12歲的姐姐照看。在芳芳上小學後,母親對其管教過於嚴厲,經常責備芳芳,使得芳芳不願上學,經常逃課。

  「這是典型的分離創傷症狀。」精神科專家分析說,「芳芳在哺乳期就與生母分離,未能得到很好的照料,這就給她造成了分離創傷。目前我國留守兒童日益增多,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全社會關注。」

  未成年人出現精神疾病的原因是複雜的,一般情況下,是生物因素與社會環境以及心理因素相互影響,最終導致病症的形成。

  「我接觸過兩個非常典型的病例,兩個孩子都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就是高功能孤獨症。他們雖然可以使用語言,但是不能和他人進行正常溝通和交流。」劉華清在為他們治療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母親都曾患有產後抑鬱症,母親在懷孕以及哺乳期間出現抑鬱症狀,對孩子的精神健康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這兩個病例就是遺傳因素與社會環境因素,特別是家庭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精神疾病專家強調,家庭,特別是父母對於未成年人心理、精神健康狀況的影響相當巨大。「父母不是天生就能當得好的。」劉華清說,「父母想要孩子健康,首先自己的身心要健康。」

  醫學實驗證明,母親懷孕期間的精神狀況會直接影響嬰兒的發育以及心理健康情況。如果母親出現過大的情緒波動,很可能導致嬰兒出生後心智不健全。此外,兒童心理醫生建議,在孩子6歲以前,父母應儘量減少對孩子的指責與批評,應以鼓勵為主,與孩子平等交流,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更不能對孩子施加暴力。

  兒童精神疾病專家認為,未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我們真的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多地關注未成年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劉華清呼籲,「『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保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手段。」 (本報北京10月15日電 邵媛菲 記者 李新玲)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
  • 數據顯示:中國精神疾病患者佔總人口的1.23%
    數據顯示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袁曄) 中國衛生部門今天於「世界精神衛生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精神疾病正日益危害人們的健康並加重社會負擔,目前全國各種精神疾病患者已達到1600萬人,佔總人口的1.23%。
  • 中國精神疾病發病率17.5% 專業醫師僅3萬
    中國網5月3日訊 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了一組數字:調查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抑鬱障礙患病率3.59%,焦慮障礙患病率是4.98%,總體呈上升趨勢。而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有27733人,心理治療師5000餘人,總計只有3萬多人。
  • 【CA】2014年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統計(全文下載)
    【CA】2014年兒童和青少年癌症統計(全文下載)
  • 為什麼現代精神外科手術可以治療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複雜難治的,部分患者可以通過足程足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改善症狀,從而回歸正常生活。但也有不少病程在3年及以上,通過藥物等傳統內科治療效果差甚至無效的難治性精神疾病患者,一直深受著疾病的折磨,通常我們會建議其接受手術治療。 提及手術治療精神疾病,部分人會驚訝,甚至會不相信。
  • 關於印發《海州區2013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實施方案》的...
    從事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提高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療項目工作整體質量,降低危險行為發生率。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防醫師,具體負責本轄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建檔、登記、錄入、隨訪管理、雙向轉診、免費服藥管理、應急處置、信息數據收集匯總上報等日常工作。
  • 掘金瘋人院:每8個人中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一個床位一天400塊
    其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瘋人或是精神患者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那些被疏離的精神在我看來,閃閃發光」說出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與無奈。回到現實,精神疾病患者絕不是「瘋子」,而精神疾病醫院卻可以是一門相當賺錢的生意。
  • 科學家發現精神的力量確實可以治療疾病,癌細胞最怕「愛」
    精神是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動物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要依託精神來表達,樂觀的態度、愉悅的心情可以延長人的壽命,而精神和肉體緊密聯繫,之間有一道可以溝通的橋梁,那就是來自化學物質的良性循環。負面情緒振動頻率低於200,也就是說,能量場不足容易得病。凡是經常生病的人一般都充滿了負面的意念,憂愁、抱怨、仇恨、指責別人,這種情緒下的頻率只有三四十,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消減自身的能量,使穴位電壓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很多不同的疾病。
  •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人數】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全球約有3億多人患...
    【中國抑鬱症患者超過9500萬 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人數】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全球約有3億多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8%,約有9500萬患者,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而這其中,青少年抑鬱症超50%,高中生佔40%。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 復旦大學發現青少年大腦結構異常與精神疾病風險顯著相關—新聞...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調查:部分家長耽誤治療
    中國學齡兒童心理健康狀況META分析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心理異常發生率達15.6%。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認為,應充分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獨家調查走訪,以期還原一個真實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
  • 中國精神疾病發病率17.5% 專業醫師僅3萬 供需矛盾加劇
    中國網新聞5月3日訊(記者 蘇向東)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了一組數字:調查顯示,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抑鬱障礙患病率3.59%,焦慮障礙患病率是4.98%,總體呈上升趨勢。而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有27733人,心理治療師5000餘人,總計只有3萬多人。
  •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時代已經來臨!
    曾讓許多人羨慕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據稱有三分之一不能完成學業而遭淘汰。而從全國的調查情況看,中學生有較強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強的僅佔38%,意志力強者佔20%。  他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看作是德育工作的延伸,歸根到底還是我國正在倡導的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輕視或者漠視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很難落到實處,智育和德育等方面也很難有大的突破。  這位長期從事教育管理的官員指出,繁重的課業負擔、現行的考試制度和評價手段給學生心理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處於青少年期的學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封閉性。
  • 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別讓病恥感成為治療的絆腳石
    全球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然而,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在中低收入國家,患有精神、神經和藥物濫用障礙的人中,超過75%的患者沒有得到任何治療,應大規模增加對精神衛生服務的投資。
  • 聚焦世界精神衛生日:適量運動釋放「快樂激素」
    陽光下健康快樂、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圖文無關)。記者陳憂子 攝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雖低一點,但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青少年中的焦慮、抑鬱情緒,厭學、不願上學,自傷及自殺,網絡成癮等現象比較普遍。
  • 中西醫結合打開精神疾病治療的另一扇門
    精神疾病的西醫西藥治療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迄今不足100年。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療都是以西醫西藥為主,雖然診療效果顯著,但也存在著不少難以耐受的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體重增加,失眠,錐體外系反應,內分泌失調等等。雖然中醫中藥治療精神疾病沒有西藥那樣立竿見影,只是作為輔助手段,但其實中醫治療精神疾病卻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 Medscape:精神疾病治療的「黑歷史」
    關於環鑽術最早的醫學應用記載出現於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的著作《頭顱創傷》中,當時被描述為軍事戰爭中顱腦損傷的一種治療方法;而推廣至用於精神疾病及癲癇的治療(其實當時都被稱為「癲狂」),則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當時人們認為,移走頭蓋骨後留下的孔徑有利於「惡魔出逃」。
  • 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中國這些省份患者...
    據悉,抑鬱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為人類第二大「殺手」。但我國對抑鬱症的醫療防治還處在識別率低的局面,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其識別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同時,抑鬱症的發病已開始出現低齡(大學,乃至中小學生群體)化趨勢。
  • 七成患者未針對病因治療 中國漸凍人治療存三大誤區
    人民網上海3月8日電 漸凍人,一個為人熟知而又格外陌生的名詞背後,承載的是患者和家庭的無數辛酸和付出。而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平均診斷時間為14個月,比歐美發達國家14-17.8個月要快。
  • 數據統計軟體STAT-200的功能
    Stat-200是一套富有綜合性和全面性的數據統計軟體。它包含客戶在處理、分析和顯示數據時所需要的全部描述統計、參數和非參數統計的測驗,製圖和數據轉換。Stat-200一共包含60個參數檢測和程序,66個非參數檢測和程序以及30種不同的描述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