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瘋人院:每8個人中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一個床位一天400塊

2020-12-04 麵包財經

有一部經典電影叫《飛越瘋人院》,講述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男主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但是卻發現精神病院是一個更殘酷的地方: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遭到管理者的侮辱和折磨。

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在經歷一系列衝突之後,男主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男主受到了懲罰。

不久之後,男主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掀起軒然大波。聞迅趕來的管理者侮辱了病人,致使其中一個割脈自殺。

男主憤怒反抗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報復。

這部電影不僅揭示了精神病醫院鮮為人知的一面,還展現出命運與人性的衝突。一舉囊獲1976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其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

「瘋人或是精神患者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那些被疏離的精神在我看來,閃閃發光」

說出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與無奈。

回到現實,精神疾病患者絕不是「瘋子」,而精神疾病醫院卻可以是一門相當賺錢的生意。

精神病院也上市:年收入超過4億

已經上市的精神疾病醫院屈指可數,康寧醫院(2120.HK)是中國最早的一家。

康寧醫院成立於1996年,主要從事精神疾病的專科醫療服務,於201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於自有醫院運營收入,以及第三方託管醫院管理服務費收入。其中,自有醫院在醫療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95%,管理服務費收入佔比約為5%。

康寧醫院此前發布的2017年中期報告顯示:半年營收2.83億元,同比增長49.3%;歸屬股東淨利潤為3171萬元,同比增長12.4%。2013-2016年,公司營收及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3%及24%,2016年的營收已經超過4億元。以下是根據公司財務數據繪製的營收及淨利潤變化趨勢圖:

2016年8月,公司收購溫州國大,新增溫州高教園區商務中心的房地產業務。今年上半年扣除房地產業務收入4400萬元後的醫療業務收入是2.39億元,同比增長26.1%。

儘管整體收入規模絕對值不算大,但在精神疾病醫院中,已經算是龍頭企業。

對於淨利潤增幅低於同期收入增幅,康寧醫院在中報裡表示,主要由於報告期內錄得稅後匯兌損失580萬元,而2016年同期錄得稅後匯兌收益720萬元。

住院收入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由於精神病疾病易反覆發作,治療周期較長,病人需要長期的住院護理服務,精神科專科醫院以住院服務為主,門診服務為輔。

2017年上半年,公司住院收入為1.87億元,同比增加30%,佔自有醫院運營收入的比例由2016年同期的80.3%提升至82.5%;門診收入為39.5百萬元,同比增加12.2%,佔自有醫院運營收入的比例由2016年同期的19.7%下降至17.5%。

從毛利率來看,2017年上半年,康寧醫院自營醫院毛利率降低至33.1%,管理醫療機構毛利率為54.6%,集團醫療業務上半年整體毛利率降至34.1%,略低於2016年同期。

毛利率下降主要因新開的衢州怡寧醫院、平陽康寧醫院和深圳怡寧醫院床位使用率尚處於爬升階段,拖低了毛利率水平。

被遺忘的市場:每8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疾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睡眠障礙都可以歸結到精神病的範疇。

根據衛生部數據:中國精神疾病的總發病率約為17%,全國有超過1.8 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疾病,其中重度患者超過1600 萬人。也就是說,差不多每8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指標評價各類疾病的總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各類精神問題約佔疾病總負擔的1/5,即佔全部疾病和外傷所致殘疾及勞動力喪失的1/5,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率將升至1/4。

精神疾病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然而,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正規治療者不足20%。2014年,我國精神專科醫院入院人次數僅為148.6萬人,精神專科醫院診療人次數僅為3,041.2萬人。

精神衛生服務資源稀缺是主要因素。2014 年我國每10萬人配備精神科醫生為1.85名,這一水平低於中高收入國家水平,更遠低於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擁有7.9位精神科醫生的水平。

以下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精神衛生地圖集》數據繪製的2014年世界各國按收入水平分組每10萬人配備精神科醫生人數對比圖:

不僅總量不足,全國各地區精神衛生資源分布也極不均衡。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數據及國家統計局2014年末我國各地區人口數量計算:

2014年末,我國醫院中的精神科床位數共計287,770張,每1萬人口佔有2.10張;上海、遼寧、北京三地人均擁有床位數最高,每1萬人口分別佔有5.32張、3.82張和3.68張;而最低的寧夏、青海、西藏每1萬人口分別佔有0.69張、0.33張和0.07張。

目前,精神病市場參與者主要有綜合醫院精神科、公立專科醫院和私立專科醫院,不過,三者都因各種原因沒向市場提供足夠的精神病醫療服務:

綜合醫院因為單床收益太低(一個精神病人每天400元左右住院收入和一個心腦血管病人每天幾千甚至幾萬的收入肯定沒法比)、精神病患者不易管理等原因,一般只提供門診服務,不提供住院服務。

公立專科精神病院雖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但大部分都是人滿為患,床位供應短缺;並且,由於激勵機制不足,這些醫院很多沒有下沉到縣級以下單位,大部分縣級市精神衛生市場仍然處於空白狀態。

民營資本則由於規模效益(小醫院難以盈利)、精神科醫生短缺以及患者不好管理等原因基本上沒有進入精神科領域。

冰冷的數據顯示出:精神疾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針對精神疾病的公共投入相當不足。很多投資者已經把精神專科看做是醫院領域的藍海市場。

資本推動下的低調擴張:康寧衝刺A股上市

雖然精神科單床收益不高,但精神疾病易反覆發作,治療周期較長,病人需要長期的住院護理服務,精神疾病的整體治療費用還是相應較高的。

根據前面論述,目前整個醫療市場上的精神科醫療服務供應不足,康寧醫院可以較容易進行市場擴張,而醫院住院總病床數增加和醫療服務價格水平提升是醫院收入的主要驅動因素。

對於服務價格目前還未完全由市場決定,所以擴張的重心就集中在了床位數量上。在某種程度上床位可以說是醫院的現金奶牛,根據康年醫院2017年中期報告,住院平均每床日開支為394元,且床位使用率基本維持在85%以上。

2015年,康寧醫院在港IPO募集資金淨額6.11億港幣後,更加速了買樓蓋醫院的速度。根據2015年年報,康寧有5家自有醫院運營著2010張床位,3家託管醫療機構管理著370張床位,合計2380張床位。以下為康寧自有醫院情況統計表:

兩年半過後,截至2017年6月,集團擁有10家自有醫院運營著3050張床位,8家託管醫療機構管理著1100張床位,合計4150張床位,相比於2015年底增加了74%。另外,還有4家參股醫院,以及4家籌建中的醫療機構。

與此同時,康寧醫院還謀劃更大規模的擴張。2016年12月,康寧醫院就A股發售向證監會提交了申報稿,雖然今年4月因更換法律顧問一度終止IPO, 不過日前(2017年8月8日),公司已收到證監會恢復A股發售審查的同意函,至於審查結果還未知。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公司擬發行A股不超過811.55萬股,擬使用募集資金1.9億元主要用於擴建或新建醫院。

康寧醫院此前的信息顯示:到2019年底計劃建成包括自有醫院和管理醫院在內的8000張床位,預計每年的床位增速將達30%到35%。其中計劃自建床位數為5500張,計劃託管床位數為2500張。

儘管,回歸A股被看成一個利好,但康寧上市之後的股價表現並不樂觀。新股上市後,康寧僅紅了一個星期便開始持續下滑,至本月初,最低達到30.5港元,相比於發行價38.7港元跌幅有21%。

市場看空民營醫院不是沒有道理。民營醫院不像民營學校,好學校容易有馬太效應,好醫院治好一個罕見的疑難雜症不見得有多少人知道,出個醫療事故倒是全市皆知,更何況精神病以護理為主,治癒性較低。

根據康寧申報稿,2013-2016年6月,康寧醫院涉及經濟賠償的醫療糾紛共有32起,其中有2起醫療事故需要承擔次要責任。

同時,精神病醫護資源嚴重短缺,精神疾病患者支付能力較低,嚴重依賴國家醫保支出,也成為精神病專科醫院的短板。

最近幾年民營教育在港股上演了集體上市的戲碼,美股上跑出了好未來和新東方這樣的大牛股,精神疾病醫院會是下一個誕生牛股的地方嗎?

理論上也許是,但破冰並不容易。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
    攝影/ 郝晨光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本刊記者/毛翊君精神病人比利在舞臺上跳了樓,「死」在觀眾面前。「酋長」視角2015年,佟欣雨翻譯製作了澳大利亞戲劇《燃燒的瘋人院》之後,獲得當年小劇場票房冠軍,製作人洛奇豆子建議他,可以把精神疾病題材做成一個系列。他們很自然地想到了電影《飛越瘋人院》,中國還沒有人把它做成過話劇。
  • 【另一面】美國如何「飛越瘋人院」?
    精神病院廣為出現,開始收治各類精神病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風險比正常人高4-7倍,公眾與社會離不開「瘋人院」但由於一些重症精神病人有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暴力行為,因此精神病院也成為強制性治療和隔離精神病人的場所。
  • 1949:飛越瘋人院
    ,而真瘋子則無一例外患有精神病。對於獲獎原因,委員會的評價是「發現了額葉切除術在治療某些精神疾病時的價值」,從字面上看,莫尼斯的工作顯然為精神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事實上,時至今日,莫尼斯仍被認為是腦外科領域的先驅者之一。然而他的獲獎成就「額葉切除術」今天卻已被主流拋棄在外,更有人要求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撤銷莫尼斯的諾獎榮譽。
  • 精神障礙有望一個月康復|精神疾病|腦髓_網易新聞
    已開通,多年的精神疾病患者有望一個月康復,恢復正常人的生活。今年,國內多家媒體接連刊發了飲用腦髓再生劑——寧心益智口服液再生腦髓康復精神疾病的消息,全國就有上萬名患者直接飲用了腦髓再生劑——寧心益智口服液從根本上告別了失眠,抑鬱,神經官能症等精神疾病。在口碑相傳中,越來越多的患者才真正認識到腦髓萎縮壞死才是精神疾病的發病根源,只有阻止腦髓萎縮壞死,讓腦髓獲得大量再生才能從根本上治癒精神疾病。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是英雄還是反英雄?
    某一天,一個瘋人院送來一個不速之客:麥克墨菲。麥克墨菲是個偽罪犯,他為逃避勞動改造而假裝精神失常。來到瘋人院後,麥克墨菲以自己的魅力和獨立性,帶領患者做各種「違規」的事,最終打破了「統治者」護士長專制的日常秩序,同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很顯然,麥克墨菲是電影導演肯定的正面人物。
  • ...精神病患者的狂想曲,一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飛越瘋人院》來了
    首先,《飛越瘋人院》有多經典——它是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小說;1963年,被搬上舞臺在百老匯演出;1975年,電影改編大獲成功;2001年《飛越瘋人院》又回到了百老匯,並獲得了當年度託尼獎最佳復排話劇獎。先說說這部小說。
  • 網劇《瘋人院》是什麼小說改編的?《瘋人院》演員名單
    ­  網劇《瘋人院》是一部交叉於懸疑、科幻、倫理、邪典之間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故事涉及大量醫學、物理、生物、社會心理學等科普知識,為觀眾呈現出精神病患者光怪陸離的第二世界。­  導演算的「鬼才」碰上主創團隊的「美學」,整部劇集後現代的現實向風格與魔幻主義色彩相得益彰,形成了《瘋人院》獨有的極致觀感。
  • Medscape:精神疾病治療的「黑歷史」
    ,有一些舉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法國醫生菲利普·皮內爾就是其中一個。麥斯麥的理論認為,任何心理精神的疾病均是由自然中的磁場引起的,因此可以通過調整磁場恢復健康。具體治療方法是讓患者服用含高劑量鐵質的液體,然後在麥斯麥的引導下,在身體各處放置磁鐵。麥斯麥還發明了一種裝滿化學物質的大木桶,在桶裡豎立一根鐵柱,再從鐵柱延伸出鐵絲放置於患者生病的部位。
  • 不自由,毋寧死——《飛越瘋人院》
    影片中瘋人院的制度很規範,甚至其中的種種東西讓人感到可怕,病人什麼時候吃藥、吃藥放什麼音樂、音樂音量多大,都是一成不變的,對於這樣制度化、常規化、平均化的管理方式,mac很快就忍受不了了,瘋人院只把病人當作病人,沒有給他們正確的引導,讓他們也有機會去選擇,有自己的權利,失去了這些,如同社會只有法律沒有權利與自由
  • 《飛越瘋人院》: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電影作品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同樣也讓人細思極恐,因為似乎前後兩條路都行不通,如果你說自己有病,那麼精神病醫院正好敞開大門歡迎你,如果你說自己沒有病,精神病醫院裡的每個患者都這樣說過。
  • 研究:20%新冠患者被診患精神疾病
    感染新冠和精神健康有多大聯繫?一項新研究發現,曾感染新冠的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可能更大。據路透社報導,美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20%的曾感染新冠的患者在90天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新冠患者更易出現精神疾病這項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上。
  • 這部電影《飛越瘋人院》完全看下來並非是一個愉悅的過程!
    所以,麥克·墨菲最後成為了一具行屍走肉,一具沒有精神的行屍走肉,電影中假裝失聰的酋長看到如此情形十分痛苦,沒有自我意識的麥克·墨菲並不是麥克,酋長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身體素質,用枕頭捂死了被改造過的麥克·墨菲,搬起了那個麥克無法搬動的水箱,重重地砸向瘋人院的玻璃窗。他高大修長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之中,在灰濛濛的天空下的荒原上大步向前,漸行漸遠,至此電影結束。
  • 我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 年輕人血壓達「臨界值...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也就是說,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如果控制不規範、治療不及時,不僅對人體健康是個巨大的隱患,嚴重的還會造成多器官損壞,危及生命。其實,高血壓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防治結合,可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率和高血壓引起的多種併發症。
  • 2020年自考《精神疾病護理學》真題練習題
    自考精神疾病護理學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精神疾病護理學》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影史最經典電影之一《飛越瘋人院》影評
    (得獎時眾人的合影)影片的整體調性十分的簡單明了,以電影名就能看出這是一部講述關於逃離精神病院的影片,與此不同的是電影中講述的是一個正常人在精神病院與一群精神患者想方設法逃離瘋人院的故事,這正是電影的高明之處,用正常人的角度與看待甚至去融入精神患者的世界這給影片帶來的很大的觀賞性與戲劇衝突。
  • 數據顯示:中國精神疾病患者佔總人口的1.23%
    」公布的數據顯示,精神疾病正日益危害人們的健康並加重社會負擔,目前全國各種精神疾病患者已達到1600萬人,佔總人口的1.23%。  在這些精神疾患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最多,約為780萬人。抑鬱症、焦慮等精神障礙問題也十分嚴重,兒童的行為問題、大中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職業心理健康問題、婦女的產後和更年期抑鬱、老年期精神障礙、酒精與麻醉藥品濫用、自殺等的發生明顯增多。
  • 「飛越瘋人院」卻難以飛越出命運的掌控
    這種在護士長和病人一問答一中看似在幫助病人解開內心的困惑,其實是無形中在加重病人傷痛回憶,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雖然大家都很有意見,但是沒有一個人敢直接提出抗議,但是新來的麥克卻對護士長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地表現出來,並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無疑是讓護士下定決心把他關進瘋人院不允許他自由離開,以後再慢慢給他穿小鞋。
  • 精神疾病患者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神經科學家親歷
    Lipska  作為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大腦銀行的負責人,我每天都被各種大腦包圍著。這些大腦有的被泡在福馬林瓶子裡,有的被凍在冰箱裡。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把這些大腦切成小塊,並研究其分子和遺傳學結構。我研究的專業是精神分裂症,一種毀滅性的疾病,經常讓患者難以分清現實和幻覺。
  • 在人類的關係中,人與人之間外表與內涵的並容—飛越瘋人院
    男主麥克默菲由於厭惡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但他進來之後才發現精神病院並非是想像中的自由的避難所。麥克默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過了十分快樂的一天。回來後,麥克默菲受到了嚴厲懲罰。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這使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醫院切除了他的腦白質,使他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白痴。
  • 低頻突變在複雜疾病中的研究——精神疾病
    相比common variant來說,rare variant對疾病的發病機制更有影響。Rare variant 的頻度遠低於common variant。但Rare variant多表現為致病突變,並且是高外顯率,個體攜帶rare variant時,其患病風險要高10-30倍(舉例)。而common variant多表現為易感基因,從遺傳學上為低外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