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神病人顯然並不都是瘋子,而真瘋子則無一例外患有精神病。關於如何對待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瘋子,人類社會可是走了一段相當曲折的道路。公元15世紀,西班牙出現了最早的專業化瘋人院,用以收容那些家庭成員無法照顧的瘋子。此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厭惡、取笑、愚弄、囚禁瘋子,視瘋癲的病人為動物,肆意踐踏剝奪瘋子的人權。瘋子取得病人的地位,並享有相應的權利已經是19世紀以後的事情了。
1949年,當諾貝爾獎評委會將當年的醫學獎授予埃加斯·莫尼斯(Egas Moniz )時,這位獲獎者卻沒有出現在領獎臺上。對於獲獎原因,委員會的評價是「發現了額葉切除術在治療某些精神疾病時的價值」,從字面上看,莫尼斯的工作顯然為精神病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事實上,時至今日,莫尼斯仍被認為是腦外科領域的先驅者之一。然而他的獲獎成就「額葉切除術」今天卻已被主流拋棄在外,更有人要求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撤銷莫尼斯的諾獎榮譽。
在電影《飛越瘋人院》中,意圖打破牢籠、逃離瘋人院的麥克墨菲最終沒能成功,反倒被施行了顱腦手術,變成了一副呆板的軀殼。影片中所描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外科手術正是莫尼斯創造的獲獎傑作。在上世紀30年代,受到之前研究的啟發,莫尼斯嘗試為數十名精神病患者做了額葉切除手術,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之所以要破壞額葉,是因為科學研究發現額葉與人的性情、性格關係密切。某些精神病患者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藥物治療無法控制,接受額葉切除之後,莫尼斯聲稱患者變得沉默多了,行動也變得溫順起來。
莫尼斯的手術操作以今天的眼光看來確屬粗糙不堪。沒有準確的定位,莫尼斯只是在患者的頭顱上鑽兩個孔,然後用器械探進去在腦組織的大致部位盲探一通。當然,比起同道中人Freeman,莫尼斯的術式已經算是較為文明的了,後者甚至發明了使用冰錐戳眼窩的驚人路數,整個手術過程兇殘而快速(Freeman甚至聲稱可以不用麻醉)。不管怎樣,額葉切除術在短期內受到了大量追捧,數以萬計的患者接受了該手術。
1949年諾獎的頒布令莫尼斯的聲望躍上了頂峰。不過年過七旬的莫尼斯卻沒能笑到最後。就在獲獎的同一年,莫尼斯被自己的患者開槍擊中。槍手一說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說是一名偏執症患者,不管怎樣,這名患者顯然未曾接受過額葉切除手術。莫尼斯被打了四槍,所幸沒有擊中要害,只是此後的莫尼斯只能坐著輪椅工作了。
與此同時,莫尼斯的成果也遭受著越來越多的質疑。更多的術後報告顯示,額葉切除術並沒有像莫尼斯所聲稱的那樣產生良好的療效,反倒帶來了一大堆問題。面對同行的結果,莫尼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研究存在瑕疵,但仍辯稱額葉切除術所帶來的益處還是要超過疾病本身給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到1955年莫尼斯去世時,除了少數支持他的醫生外,額葉切除術基本上已經淪為一個笑柄。
不過,無論如何,莫尼斯畢竟還是第一個試圖採用手術方式來解決精神問題的人,從這個角度來看,額葉切除術也不是一無是處。此外,在當時的治療條件下,對那些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手術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和嘗試。也許是有鑑於此,諾獎委員會至今也沒有撤銷該獎的打算。
而莫尼斯本人也絕非泛泛之輩。生於1874年的他不但是葡萄牙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人,同時還是一個政界學術界的雙棲人士。1917年,莫尼斯成為葡萄牙駐西班牙大使,並於次年擔任葡萄牙外交部長一職。從政界退隱後,莫尼斯專心於學術。1927年,莫尼斯使用碘劑作為造影劑,發明了腦血管造影術。該造影術提供了一種直觀的觀察腦血管的方法,對於腦血管病的診斷具有重大意義,至今仍是腦血管病變診斷的金標準。今天看來,腦血管造影術的重要性和含金量反倒要遠遠超過作為諾獎成果的額葉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