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2020-12-07 騰訊網

註:本文是我的第一篇影評,寫於2017年,發布時有所修改!

麥克·墨菲: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

哈丁:我並不是僅僅在討論我的妻子,我在討論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似乎並不需要通過你的肯定。我並不僅僅是在談論一個人,我是在談論每一個人。我在談論形式,我在談論內容。我在談論相互間的關係。我在談論上帝、魔鬼、地獄、天堂,你究竟明白了嗎?

有幸能夠看到這部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因為看完電影《飛越瘋人院》後我不僅被主演傑克·尼克爾森精湛的演技所折服,還被影片營造的壓抑氛圍,以及悲劇式結尾所震撼。同時,看完該片後我不僅深深地同情影片中的角色,還對我所身處的現實社會有了別樣的感觸!

電影《飛越瘋人院》的官方海報

麥克·墨菲(傑克·尼克爾森飾)既是本片的主角,也是本片的線索角色。他的出現打破了「瘋人院」長久以來的平靜,使得原本看似正常的「瘋人院」變得「漏洞百出」,使得人性的懦弱與殘酷的社會現實相角力。而麥克·墨菲也從一個原本想逃避勞動的正常人變成受禁於「瘋人院」的「瘋子」,甚至最後被切除腦葉片變成真瘋子!

影片的主角麥克·墨菲

電影《飛越瘋人院》中除了塑造了麥克·墨菲這一主旨性角色,還濃墨重彩的塑造了護士和保安這兩類角色!

護士長瑞秋

在電影《飛越瘋人院》中,護士和保安理應是被諷刺的兩類角色,但該片並沒有出現保安毆打病人,或者護士懲罰病人的場景,反而是「瘋人院」的「瘋子」經常給他們找麻煩。而他們總是能及時處理,更有甚者,他們始終保持著正直的姿態,給「瘋人院」定下很多看似合理的規定!

那麼,為什麼但凡看完電影《飛越瘋人院》的觀眾都對「瘋人院」的護士和保安這兩類角色感到厭煩呢?這是因為該片的導演在電影中運用了反諷的敘事手法,讓看起來正直的他們顯得無比的虛偽和愚蠢!

「瘋子」們的反抗

同時,在護士和保安這兩種角色的襯託下,使得「瘋人院」的規章制度顯得「脫離現實,不切實際」!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哈姆雷特」。有的人認為電影《飛越瘋人院》的主旨是給觀眾呈現了一個混沌的現實世界,讓人們陷入深深地絕望之中。也有的人則用「不自由毋寧死」來概括該片的主旨,而該片也使觀看到的人對自由產生嚮往之情。

在我看來電影《飛越瘋人院》除了給觀眾呈現出一個矛盾的現實,並且傳達出自由的信念外,還通過反諷的手法傳達給觀眾應有的做人姿態,以及正確的生活態度!

相關焦點

  • 《飛越瘋人院》: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電影作品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同樣也讓人細思極恐,因為似乎前後兩條路都行不通,如果你說自己有病,那麼精神病醫院正好敞開大門歡迎你,如果你說自己沒有病,精神病醫院裡的每個患者都這樣說過。
  • 從《飛越瘋人院》到《小丑》,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還是反饋?
    這樣的場景讓人想到了上世紀70年代電影《飛越瘋人院》。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傑克·尼科爾森主演的《飛越瘋人院》是奧斯卡獎中一部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有一個曾多年研究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篇目的學者指出,在《飛越瘋人院》這部作品獲獎之前,事實上所有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不管類型如何,始終是一個對美國社會、美國主流文化的全面肯定。
  • 影史最經典電影之一《飛越瘋人院》影評
    《飛越瘋人院》是於1973年,由米洛斯.福爾曼根據坎.凱西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小說發表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年代是美國十分動亂的年代,造成了當時大多的一些報紙,小說與電影所表達多是具有批判性的,小說中的諷刺意味更加的明顯]《飛越瘋人院》可以說的是美國電影歷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
  • 百老匯&奧斯卡雙料經典劇作《飛越瘋人院》講述可憐人的心酸故事
    想必你一定聽過,甚至是看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雖然這部電影拍攝於1975年,但是國內各大電影評分網站對這部電影紛紛給出9.0分的高分。並且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 影視點評:《飛越瘋人院》要飛越的其實是我們的內心
    昨天晚上終於有空安靜下來,剛好也很有看部好片子的心情,於是翻出了這部《飛越瘋人院》。好電影就是這樣的,無論哪個時代何種社會背景都不會影響電影所能傳達給觀眾的思想,因為真理是永遠都不變的。《飛越瘋人院》是作家肯·克西發表於1962年的一篇小說。小說以瘋人院借喻美國式的社會形態,反體制意味濃烈。經移民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之手,其複雜的意識形態背景給影片帶來一層特殊的光澤。同時也給了觀眾更多的揣度空間。
  • 《飛越瘋人院》如同社會的縮影,尋找生命意義是本片最大亮點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飛越瘋人院》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經典劇情片。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人公「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本片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 《飛越瘋人院》「鄭」式回歸,逃離束縛,自由與你共享
    《飛越瘋人院》中文版首演劇照儘管讓《飛越瘋人院》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大名的是電影版,但其原著首先是由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同名小說。並且,小說在1963年就被搬上舞臺在百老匯演出。在電影改編大獲成功之後,《飛越瘋人院》又回到了百老匯,並獲得了當年的託尼獎最佳復排話劇獎。
  • ...精神病患者的狂想曲,一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飛越瘋人院》來了
    勇氣,是當下社會的關鍵詞,奧斯卡經典電影《飛越瘋人院》講述正是關乎與自己對抗的勇氣。7月26日,百老匯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即將登陸南京保利大劇院,這個夏日,來這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最合適不過了。
  • 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
    《飛越瘋人院》劇照。這是中國版話劇《飛越瘋人院》第二輪演出時的一幕,死亡被直接地呈現。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飛越瘋人院》並不陌生,更多的人已通過電影知道了這個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他挑戰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始計劃著帶領一眾病人逃離瘋人院。
  • 話劇《飛越瘋人院》即將登陸上海:衝破牢籠,活出自己
    7月18日-21日,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即將登陸上海人民大舞臺。不久前,該劇結束了北京場的演出,吸引了眾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這部經典作品中對自由的詮釋和嚮往。受他精神感染的「酋長」在捂死了麥克以後,搬起了之前麥克搬不動的洗手臺,砸碎窗戶逃離了瘋人院。當被問到排演此戲的契機時,導演佟欣雨是這樣回答的:「當時先做完了《燃燒的瘋人院》,在製作人的建議下決定做『瘋人院三部曲』系列。說到瘋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部作品——《飛越瘋人院》。後來我們找到了原版劇本,看完之後覺得非常精彩,結構很規矩,但是又充滿了戲劇衝突。
  • 《飛越瘋人院》:對集權與專制發出野性的狂叫
    有這樣一部電影,誕生於1975年,但仍然對我們現在的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它用時間證明了真正的經典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會愈加香醇。《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主演的電影講述了罪犯麥克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勞動裝作精神病來到了瘋人院,而他的到來卻為原來專制黑暗統治下的精神病院帶來光明的故事。而瘋人院之外,是對禁錮下人性與自由的深層反思,具有絕對的反叛主義與超前意識。
  • 衝突與和解——以黑格爾悲劇理論評析《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是美國作家肯凱西1963年寫的一部小說,作者本人因這部小說一舉成名。1975年它被流亡美國的捷克導演米洛斯福曼改編成電影,隨即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獎的五項主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而這之前只有一九三四年的《一夜風流》曾取得這樣的成就,《飛越瘋人院》因而也成為好萊塢70年代電影的經典之作!
  • 《飛越瘋人院》的主題:瘋狂與文明、監禁與秩序、話語與權力
    《飛越瘋人院》的主題:瘋狂與文明、監禁與秩序、話語與權力不難從影片《飛越瘋人院》中發現福柯所關注的幾個基本主題:瘋狂與文明、監禁與秩序、話語與權力。同樣是這些集體治療的討論表現了現代精神病的醫療實踐的特徵:「以永無止境的審問」取代「粗暴武斷的判決」,「他們逃脫不了每時每刻受到譴責,受到無任何證據的指控因為他們在瘋人院中的生活就構成了被指控的內容。」至此,似乎影片《飛越瘋人院》確乎成了福柯批判、揭露性寓言的電影版—部反體制影片。
  • 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演 主創解讀「麥克墨菲的結局」
    中新網5月31日電 由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5月3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劇中,麥克墨菲的結局以死亡告終,主演馬仁傑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他本身的性格有悲劇色彩,從一開始他就在賭,從小賭到大,最後賭上了性命」。
  • 《飛越瘋人院》:當我們在談論自由,我們在談論什麼
    電影版《飛越瘋人院》劇照。《飛越瘋人院》講的是一個關於自由的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農場勞改,假裝精神異常住進了精神病院。儘管讓《飛越瘋人院》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大名的是電影版,但其原著首先是由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同名小說。並且,小說在1963年就被搬上舞臺在百老匯演出。在電影改編大獲成功之後,《飛越瘋人院》又回到了百老匯,並獲得了當年的託尼獎最佳復排話劇獎。
  • 《飛越瘋人院》評價高是因為什麼?
    上映於1975年的電影《飛越瘋人院》是當年度電影界當之無愧的贏家,影片於當年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除了獲得了專業評論家的青睞,電影同時收穫了大眾的口碑,時至今日,都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時間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上海首演:看過電影版,話劇版有哪些不同?
    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飛越瘋人院》講述了囚犯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的強制勞動裝瘋進入精神病院,鼓動病友們反抗院內刻板的規章制度。但在護士長拉齊德的統治下,他最終被施行了前額葉切除手術,病友「酋長」在捂死了他之後逃出病院。
  • 《飛越瘋人院》:遺忘就是背叛
    奧斯卡最佳電影《飛越瘋人院》,像極了生活寫照,看到故事結尾,我甚至沒看明白為什麼酋長會這樣做,於是我去找了資料,看了別人的文章才深深明白,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以及難過。電影截圖他們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身體。
  • 《飛越瘋人院之隨機兄弟》騰訊熱播 劇情燒腦頗受好評
    近日,由河北悅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天影業有限公司、水石視覺(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星幫聯盟影業(北京)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網絡大電影《飛越瘋人院之隨機兄弟》正在騰訊視頻熱播,此前,該劇預告片放出之後,就因劇情懸疑、笑點出其不意而備受關注,上線後的正片也得到了廣大網友的諸多好評。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是英雄還是反英雄?
    作為獨攬九項奧斯卡獎項的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無論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整體製作來說,都堪稱美國電影史上的難得佳作。影片以追求人的自由為主題,展現了人性泯滅和社會兩極分化的殘酷現實。某一天,一個瘋人院送來一個不速之客:麥克墨菲。麥克墨菲是個偽罪犯,他為逃避勞動改造而假裝精神失常。來到瘋人院後,麥克墨菲以自己的魅力和獨立性,帶領患者做各種「違規」的事,最終打破了「統治者」護士長專制的日常秩序,同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很顯然,麥克墨菲是電影導演肯定的正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