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於1975年的電影《飛越瘋人院》是當年度電影界當之無愧的贏家,影片於當年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除了獲得了專業評論家的青睞,電影同時收穫了大眾的口碑,時至今日,都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時間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眾人給予《飛越瘋人院》超高評價的最主要原因是電影傳達了一種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這種精神同時表現在不願屈從體制、敢於鬥爭、勇於擺脫思想的桎梏並幫助身邊的人覺醒。男主傑克·尼科爾森扮演的麥克墨菲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對於整個電影的劇情和高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將一個玩世不恭、機智靈動的假精神病人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個角色會因為自己愚弄了制度而沾沾自喜,也會因為幫助了真正的精神病人走出牢籠而興奮不已。在影片劇情上,同樣值得大眾的一致好評。電影沒有走傳統精神病題材路線,而是賦予了男主假精神病人的身份,而這種虛假卻是因為自作聰明的麥克墨菲因為裝作精神病可以擺脫監獄,但事實上,他卻是從有形的監獄走向了無形的牢籠,讓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但因為之前的交代,我們都知道麥克墨菲是一個玩世不恭的罪犯,他會自娛自樂,也有一肚子想法,這樣的人物,正好可以引領整個電影的劇情。於是我們能看到電影聚焦小小瘋人院的同時讓大家關注到特殊人群的處境,甚至是全部人類所面臨的現狀。用一個人,揭露了一個行業的黑暗,一群人的殘忍。電影以小博大的野心可見一斑。當然,《飛越瘋人院》獲得高評價的原因不僅是演員無可挑剔的表演,還離不開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掌控全局以及出乎意料的選角。導演敢於將一批毫無名氣、長相滑稽的素人演員用於這部潛心力作之中,並置於真正的瘋人院中,這份自信就值得大家讚賞。同時,導演為了忠實原著而使用了小說中刻畫的場景,這讓書迷同時很感動,並給予了電影更為真實的質感,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有著紀錄片屬性,也正是源於此。對於一部1975年的電影來說,能夠展現給大家反叛和鬥爭的精神,這本身就是偉大的存在意義。只要還有著壓迫和不平等,《飛越瘋人院》就永遠值得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