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於1975年的《飛越瘋人院》一直以來都是影迷心中的經典。
象徵自由的麥克墨菲與象徵專制黑暗的護士拉契特被作為好萊塢歷史上最著名的經典形象而被不斷重提。
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女護士長,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員工呢?
為此,小編我重看了一遍《飛越瘋人院》,只為給護士拉契特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
作為一個瘋人院的護士,拉契特在工作方面有如下三個特點
一切以醫院規章制度出發,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拉契特之於瘋子,就像是老師對於學生,主管對於職員,你媽對於你。
在一個滿是瘋子的世界當中,拉契特所能做的就是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按時吃藥,按時開會,按時放風,偶爾也讓瘋子之間進行點自己喜歡的打賭活動。
在拉契特的管理下,瘋人院裡的瘋子們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生活的井井有條。
拉契特管理的精神病院,沒有讓院領導操心,讓病人家屬放心。
從這一點看,拉契特是一個按章辦事,遵紀守法的好員工。
講原則,講紀律,一切從安全著想在麥克墨菲到來之前,拉契特的醫院當中沒有人想違反規定。
做什麼,幾點做,都是約定俗成的事兒。
麥克的到來,成為了全瘋人院第一個提出自己訴求的人。
在拉契特看來,麥克就是一個破壞規矩的人。
作為醫院的直接管理者,拉契特採取的方式就是,曉之以理,重點打壓。
從批評入手,在輔以電擊療法,就不相信治不了你!
事實證明,拉契特確實沒有制服麥克,但是其果斷堅決並且慘無人道的處理方式,確實達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拋棄個人情感,一切為了工作
瘋人院當中一個叫做比利的小夥子更是拉契特好姐妹的兒子,但是拉契特並未因為是熟人的兒子而對其網開一面,該批評批評,該治療治療,絕對沒有特殊對待。
在麥克臨走之前大鬧醫院的晚上,麥克幫助比利完成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約會。
這一次約會治好了比利的結巴,讓他能夠順溜的表達,然而,由於比利的所做作為嚴重破壞了醫院的規章制度
這在好員工拉契特的眼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她決定施展老師們慣用的伎倆——請家長,來「幫助」比利改邪歸正。
這一嚇唬,讓弱不禁風的比利如臨大敵,一死了之。
即使面對好友兒子的死,拉契特也能保持鎮定,指揮工作人員清理現場,迅速恢復醫院秩序。
正是由於比利的死,關愛病友的麥克錯過了最後一次逃跑的機會,被實施了「前額葉切除手術」。
綜上所述,從工作的角度上講,拉契特無疑是領導眼中的好員工,病人眼中的壞護士,麥克墨菲眼中的大壞蛋。
那麼,拉契特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員工呢?
從員工的角度上來看,她是!
為什麼呢?
因為她至始至終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沉著冷靜的應對突發事件,將麥克墨菲這樣的不安定分子扼殺於搖籃之中。
從專業的角度上來看,她不是!
作為一個護士,拉契特的首要工作職責是服務病人,為病人著想,而不是站在病人的對立面,將病人作為沒有自由意志的牲畜進行飼養。
拉契特的專制與無情,讓她無法真正的去服務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病人,只是一味的打壓,機械化的管理,讓本應該助人康復的醫院變成了監獄。
從人的角度上來看,她也不是!
拉契特是一個醫務工作者,但是在她所供職的瘋人院當中,她更像是一個輸入了固定指令的AI,嚴格執行任務,容不得半點差錯。
拉契特的悲哀在於,她不能理解別人,更談不上感受別人,在她面無表情,皮笑肉不笑的背後,是一個靈魂的空殼。
而她的幸運在於,她生活在一個專制的環境當中,這個環境中很少有人像麥克墨菲這樣真正關心自己和其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只是一味的生活在這樣一個機械的世界當中。
她作為這個時代的一員,就算沒有自我,就算沒有同理心,也依舊能夠在適應環境的規則,成為老闆眼中完美的員工。
距離《飛瘋人院》上映至今已經過去快半個世紀,時代的變遷早已改變了曾經的生活環境,拉契特到底是人性的悲哀還是環境寵兒,似乎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重新審視這個角色的時候,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發現。如今以拉契特為主角的網劇《拉契特》正式上映,也將賦予拉契特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