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寧死——《飛越瘋人院》

2020-12-05 彥俊爆料

一部1975年的電影,確實很經典,反映了一些上世紀美國的存在的現象,令人深思。

男主是想逃避勞作而裝瘋進入瘋人院,在外面的世界他至少五次坐牢,他為非作歹、隨心所欲,甚至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然而直到等他進了瘋人院,他才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調戲掌握他生殺大權的護士長,一日復一日地在瘋人院呆下去,然後匪夷所思的發現,裡面許多人都是自願進來接受失去自由的規則管制。

影片中瘋人院的制度很規範,甚至其中的種種東西讓人感到可怕,病人什麼時候吃藥、吃藥放什麼音樂、音樂音量多大,都是一成不變的,對於這樣制度化、常規化、平均化的管理方式,mac很快就忍受不了了,瘋人院只把病人當作病人,沒有給他們正確的引導,讓他們也有機會去選擇,有自己的權利,失去了這些,如同社會只有法律沒有權利與自由,讓人無法喘息。

總是口吃,聽不懂規則只是要牌,喃喃自語我好累,面部僵硬肢體古怪,高壯如山沉默地站在窗邊……真的好多精神疾病的人類啊,然後派對的那個早上,大家全好了。被吵醒會憤怒,被推開會瞪眼,巴西尼輕鬆又愉悅地從鏡頭前飄蕩過去,當問起比利在哪,每個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而心照不宣的表情。精神病患者的表情,全部都消失了。比利全身赤裸跟女人躺在一起,他套上褲子追出房間說可以解釋一切,口齒清晰,思路明確,絲毫不見那個口吃男孩的樣子,全場人為他歡聲鼓掌,多麼帥氣的男孩子啊。直到護士說,你母親知道了這件事會怎樣?他頓時破碎了,悲憤了,失去言語了,他下跪,他自摑,他絕望地只能嘶吼「NO!」他自殺了。

電影的結局實在太悲壯,總是想逃出去的男主被切除前額葉變成白痴,酋長說感覺自己強壯如山,悶死男主,抬起男主打賭失敗的水泥臺,把歡呼聲拋在身後,帶著男主的精神只剩一人跑進叢林。

瘋人院這個場景的設立非常新穎,精神疾病院裡進入了一個正常人,打破routine,帶來歡聲笑語,並且追求自由,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直到「自願」這個詞語出現在臺詞裡。

哈丁哭鬧,你就像媽媽管著孩子的餅乾一樣不給我香菸!

比利說我會想念你的,我還沒有準備好。

酋長說,父親才是真的強,所以大家都不放過他。

所以大家沉默、畏縮,狀若癲癇,交出自由,還主動討好護士長與保安。雙手奉上香菸和自由,唯唯諾諾在音樂聲裡排隊領取自己的藥片,在鐵絲網和日程表圈出來的範圍裡活動,安全又穩固,不需要一個瓶子的破碎聲或者一句大聲說話來打破「脆弱」的自己。

口吃不就是比利給自己造的「瘋人院」嗎?所以他永遠逃不出去。

酋長在男主的調皮搗蛋裡,從虛弱到強壯,從沉默到說話,他被男主喚醒了真正的自我,不再感到害怕,所以能夠頭也不回地離開瘋人院。

當我們為他歡呼雀躍的時候,是不是跟他背後的「瘋子」一樣,只是舉旗吶喊,而已呢?

明明看到那扇窗就在那裡,為什麼走得進來,卻再也走不出去。

相關焦點

  • 《飛越瘋人院》「鄭」式回歸,逃離束縛,自由與你共享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些話說不出口,藏在心裡,那句我喜歡你,就像是被按了暫停鍵,永遠聽不到完成版。《飛越瘋人院》,來鄭州啦!全城各大公交車站牌、商場戶外大屏都已經安排上了。想必你一定聽說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飛越瘋人院: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哈丁:我並不是僅僅在討論我的妻子,我在討論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似乎並不需要通過你的肯定。我並不僅僅是在談論一個人,我是在談論每一個人。我在談論形式,我在談論內容。我在談論相互間的關係。我在談論上帝、魔鬼、地獄、天堂,你究竟明白了嗎? 有幸能夠看到這部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 不自由毋寧死
    我們通常會將飛蛾撲火,理解為對光明的追求,然後延展為自由,延展為自由的渴望。古往今來有太多人歌頌著自由了,他們有切實的歷史背景和實際經歷。我並沒有,可能「無病吟騷」的成分多一些,只不過是見事有感罷了。如今世界,對於自由二字的判斷,可能早已不存在所謂純粹的自由。深山老林裡的野人也許可以說是,但是他們又真正自由嗎?全民娛樂時代,錄製性的明星真人秀變的喜聞樂見。觀眾們的一雙雙眼睛隱藏在屏幕之後,想要去窺探所謂明星的生活。然後微博就吹的吹,踩的踩,一張數字榜單升來降去。
  • 《飛越瘋人院》如同社會的縮影,尋找生命意義是本片最大亮點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飛越瘋人院》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經典劇情片。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人公「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本片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 衝突與和解——以黑格爾悲劇理論評析《飛越瘋人院》
    而麥克默菲的出現卻打破了醫生和病人之間原有的平衡,因為麥克莫菲生性熱愛自由、不受約束,他企圖號召病友聯合起來反抗護士長的統治。,居然把他的那些瘋子病友帶出了瘋人院,並且到海上去釣魚,結果瘋人們用自己釣到的大魚證明了自己並是不比普通人差。
  • 《飛越瘋人院》:當我們在談論自由,我們在談論什麼
    電影版《飛越瘋人院》劇照。《飛越瘋人院》講的是一個關於自由的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農場勞改,假裝精神異常住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病友們帶來了自由和歡快,他把兩個女人帶進戒備森嚴的醫院,鬧得天翻地覆。他不斷惹是生非,最終惹怒了醫院,他們給麥克·墨菲做了前額葉切除手術,使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廢人。
  • 《飛越瘋人院》:對集權與專制發出野性的狂叫
    《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主演的電影講述了罪犯麥克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勞動裝作精神病來到了瘋人院,而他的到來卻為原來專制黑暗統治下的精神病院帶來光明的故事。而瘋人院之外,是對禁錮下人性與自由的深層反思,具有絕對的反叛主義與超前意識。
  • 2020年美國懸疑劇,莎拉保羅森主演飛越瘋人院前傳,網友:太驚豔
    說到這個,自然要說起1975年的美國電影《飛越瘋人院》即使很多小夥伴雖然沒有看過,但應該都聽說過它的大名。該片曾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女主角獎,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共五項大獎。主人公麥克衝破束縛的勇氣和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震撼了無數影迷。
  • 《飛越瘋人院》: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電影作品
    《飛越瘋人院》劇照《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著名小說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上映於1975該片可以說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熱潮,當時的美國人民所缺失的正是片中主人公「麥克·墨菲式」的自由,於是許多美國人開始從日復一日的上班族向著自由職業轉化,崇尚高度的自由和自我存在感,並衝破思想的束縛。
  • 《飛越瘋人院》若有一天,我們被強制壓抑自由,該怎麼辦?
    《飛越瘋人院》如果我們自己有一天被強制壓抑自由,我們該怎麼辦?這部電影的內涵真的很豐富,經典電影永不過時,因為它精彩的不僅僅是劇情,而是他所傳達的精神內涵以及引人深思。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能衝出社會這個巨大的瘋人院啊?
  • 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
    攝影/ 郝晨光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本刊記者/毛翊君精神病人比利在舞臺上跳了樓,「死」在觀眾面前。這是中國版話劇《飛越瘋人院》第二輪演出時的一幕,死亡被直接地呈現。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飛越瘋人院》並不陌生,更多的人已通過電影知道了這個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他挑戰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始計劃著帶領一眾病人逃離瘋人院。
  • 《飛越瘋人院》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瘋子
    《飛越瘋人院》上映45周年了。我是2011年看的這部電影,那時候一是對這部電影的名字感到好奇,二是很希望領略尼克爾森精湛的演技,但沒想到這樣一個看上去有幾分荒誕、黑色的故事,最後卻能夠上升到人性與自由的主題。45年來,這部電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能看到,原來外人眼中的瘋子,才是真正地「眾人皆醉我獨醒」。
  • 「飛越瘋人院」卻難以飛越出命運的掌控
    最近看了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在1973年執導,美國影壇上最富有個性男演員傑克·尼科爾森,以及女演員路易斯·弗萊徹主演的經典電影《飛越瘋人院》,此片囊括197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女演員五項最大的獎項,風靡全球,直至目前各大媒體平臺對此片的影評打分還是很高。
  • 看完《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一部老電影,現在竟還是如此貼切
    看完《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一部老電影,現在竟還是如此貼切最近回顧電影,點到了這部,突然覺得還是如此切合時代 ,這個不多說,也發現了,一些小小細節,就比如邁克衣服從剛進瘋人院的彩色,到套上白色外罩,還能看出一些色彩,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一定要死嗎
    《飛越瘋人院》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於1975-11-19在美國上映。獲得第48屆奧斯卡,獲5項大獎,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60年代的美國,美越戰爭正是激烈的時候,而那時的年輕人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追求個性解放。
  • 話劇《飛越瘋人院》即將登陸上海:衝破牢籠,活出自己
    7月18日-21日,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即將登陸上海人民大舞臺。不久前,該劇結束了北京場的演出,吸引了眾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這部經典作品中對自由的詮釋和嚮往。圖說:《飛越瘋人院》上海站海報 官方圖該劇講述了男主角麥克·墨菲因為不想在監獄裡被強制勞動,所以選擇裝瘋進入瘋人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自由與活力。然而這一切都被護士長拉齊德所代表的權威和秩序所制衡著。最終,麥克被強制實行了前額葉切除手術。
  • 《飛越瘋人院》評價高是因為什麼?
    上映於1975年的電影《飛越瘋人院》是當年度電影界當之無愧的贏家,影片於當年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除了獲得了專業評論家的青睞,電影同時收穫了大眾的口碑,時至今日,都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時間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是英雄還是反英雄?
    作為獨攬九項奧斯卡獎項的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無論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整體製作來說,都堪稱美國電影史上的難得佳作。影片以追求人的自由為主題,展現了人性泯滅和社會兩極分化的殘酷現實。某一天,一個瘋人院送來一個不速之客:麥克墨菲。麥克墨菲是個偽罪犯,他為逃避勞動改造而假裝精神失常。來到瘋人院後,麥克墨菲以自己的魅力和獨立性,帶領患者做各種「違規」的事,最終打破了「統治者」護士長專制的日常秩序,同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很顯然,麥克墨菲是電影導演肯定的正面人物。
  • 百老匯&奧斯卡雙料經典劇作《飛越瘋人院》講述可憐人的心酸故事
    想必你一定聽過,甚至是看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雖然這部電影拍攝於1975年,但是國內各大電影評分網站對這部電影紛紛給出9.0分的高分。並且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 電影賞析:《飛越瘋人院》瘋子也有尊嚴
    一種挑釁體制的訴求冥冥中催生出下賤的移情作用,當McMurphy被瘋人院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時候,大家忽然又成了它的親密戰友,稱他為英雄,與他一同企盼起「自由」,勾劃著一次完美的越獄。回歸自由的願望實現了,「麥克默菲式的精神」也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