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精神衛生日:適量運動釋放「快樂激素」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陽光下健康快樂、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圖文無關)。記者陳憂子 攝

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省衛生計生委在媒體見面會上透露,截至2018年8月31日24時,全省在冊精神障礙患者503262人,報告患病率(檢出率)為4.58‰,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為90.58%,相關指標均居於國家前列。

廣東將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於3.8名」的目標。

數據: 全省在冊精神障礙患者超過50萬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衛生計生委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等共同努力下,廣東全省精神衛生工作得到了有效推進和長足進步。

截至2018年8月31日24時,全省在冊精神障礙患者503262人,報告患病率(檢出率)為4.58‰,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為90.58%,患者服藥率為82.45%,相關指標均居於國家前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超過國家考核指標,在2017年全國綜治考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項目中,廣東名列第三。

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這得益於廣東將省、市、縣、鄉鎮(社區)四級精神疾病管理機構納入國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規範管理。每月定期通報全省各地市及縣區精神障礙患者檢出和管理排名情況,加強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開展篩查時限倒迫制、分片包幹責任制、簡報督導法等行之有效的患者篩查方法,提高患者發現、登記和管理,使得全省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持續保持高水平的狀態。

據了解,自2017年開始籌備建設的廣東省精神衛生信息系統,已經完成了省級系統的搭建及測試,將於近期正式上線,將更助力患者管理工作。

「有處可醫」: 全省已有80家精神病專科醫院

如果不幸心理或精神出現問題,很多人不知道哪裡能獲得幫助。省衛生計生委疾控處處長馮惠強說,不用猶豫或慌張,全省已有80家精神病專科醫院,患者有處可醫。據其通報,截至2018年5月底,全省累計有80家精神病專科醫院,其中民營36家,衛生計生部門33家(市級及以上的18家,區縣級及以下的15家),還有11家是其他部門主管(地市級及以上10家,區縣級及以下1家)。

當然,患者或家屬也可選擇綜合性醫院,全省累計有161家設有精神/心理科室的綜合醫院,其中民營14家,衛生計生部門137家(市級及以上的45家,區縣級及以下的92家),還有10家是其他部門主管(地市級及以上8家,區縣級及以下2家)。

省、市、縣三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還將進一步增加,廣東計劃到2020年前,各地級以上市和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市、區)建有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各縣(市、區)至少在1所以上綜合性醫院或慢性病機構建設有床位的精神專科。

「有人可醫」: 將每10萬人精神科醫生數量提升至3.8人

有了醫院、專科,那麼一直以來的精神科醫生緊缺問題解決得如何了?

馮惠強透露,目前,全省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比為2.62人/10萬,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求,全省對在冊的數十萬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隨訪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兼職精防管理人員2000餘名,平均每人需要隨訪管理患者超過200名,確實任務較重,尤其是在基層,普遍存在人手緊缺、素質低、流失大,招人難的現象。

這也導致了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分級評估不及時、不準確,隨訪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突出。

不過,問題正在努力解決中,突破點在於精神科醫生轉崗培訓。

按照《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廣東省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項目實施方案(2016年版)》,實施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防醫生為對象的轉崗培訓。截至2018年8月,全省21個地市均開展轉崗培訓,已累計培訓633人,第四季度計劃繼續培訓466人。

馮惠強指出,廣東將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於3.8名」的目標,目前看來尚存在較大缺口,任務較重。

聚焦青少年: 正在起草心理健康管理文稿

「少年強,則中國強」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關乎「健康中國」踐行的基石,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重點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廣東也將重點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與防治工作。

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雖低一點,但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青少年中的焦慮、抑鬱情緒,厭學、不願上學,自傷及自殺,網絡成癮等現象比較普遍。

省衛生計生委宣布,10月將設定為全省精神衛生宣傳月,旨在通過多途徑的宣傳教育,讓兒童青少年掌握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使家長、學校、社會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特點,全社會共同維護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

此外,全省正在全面調研全省青少年學生健康狀況,省精神衛生中心主要負責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管理相關的現場調研和文稿起草工作。

運動有益於 情緒健康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尹平指出,「心理健康素養十條」有了最新的2018年版,他個人最為推薦的是第二條之「適量運動」。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或緩解焦慮抑鬱。其實奧妙在於內啡肽。

運動促進人體內分泌變化,大腦在運動後更多產生「內啡肽」,這一物質最早用於止疼,但它其實也是「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它能讓人感到輕鬆、歡愉和滿足,甚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

也正是在這一考慮下,專家認為有氧運動可治療或改善心理問題。只要滿足「簡單、方便、可持之以恆」三個條件的運動,比如快步走、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遊泳等,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

此外,精神壓力過大,或者已經出現心理問題,很多人下意識迴避面對,認為「脆弱者才會心理出問題」,在尹平看來,走進診室的都是強者,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成長。心理問題危害嚴重,比如70%的自殺與抑鬱有關,正規治療心理障礙永遠是唯一正途。

《心理健康素養十條(2018年版)》

1.強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2.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鬱。

3.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4.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

5.抑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6.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7.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8.預防老年痴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9.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10.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遭遇心理問題請打援助熱線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廣州市委政法委聯合市衛計委、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單位召開發布會,以提升全社會對精神障礙患者的關注和關愛,消除偏見,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幫助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每一位受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使他們得到更好的救助康復,更好地融入社區、融入社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廣州市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5萬名,報告患病率為3.55‰,以精神分裂症為主,佔53%,起病年齡小於18歲佔四成。

心理援助熱線阻悲劇發生

廣州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2007年成立,設有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和心理救援隊,自開設至今接聽熱線12萬餘例,處理與自殺相關高危來電5000餘例,在線諮詢5000餘例。今年1至8月,熱線接聽求助電話1.2萬餘例,高危來電782例,均得到及時處置。

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李潔講了這樣一個求助案例。今年9月的一天,佳佳(化名)打來求助電話,她因經商失敗,生活受挫後出現情緒低落,經醫生診斷為抑鬱症,治療費用對於負債的她來說又是一份壓力,走投無路的她通過網絡借貸來解決燃眉之急,還款時卻發現利息太高已無力償還。

絕望中,佳佳撥打了無意中看到的廣州心理援助熱線的電話,心理諮詢師耐心傾聽她的故事,並為她提供了專業的意見,佳佳在電話中感謝諮詢師的幫助,但是依然堅持自殺的決定,隨後掛斷了電話。

諮詢師意識到事態危急,立刻聯繫110指揮中心,警方根據諮詢師提供的信息,調配警力加大搜索力度,最終在珠江邊發現佳佳並成功制止了悲劇發生。

完善未成年患者治療方案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六大類嚴重精神障礙患病率約為11‰。」廣州市衛計委疾病控制處處長張屹介紹,廣州市目前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5萬名,報告患病率為3.55‰,以精神分裂症為主,佔53%,起病年齡小於18歲佔四成。

「從數據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佔比較大,但這些患者大部分為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不代表低齡化趨勢。」張屹表示,在即將開展的新一輪全市精神障礙患病情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中,將會對未成年人的佔比、年齡構成、患病類型做進一步統計,並完善相關預防、治療方案。

符合條件可納入低保範圍

廣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副處長餘德華介紹,廣州將符合條件的本市戶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約有6800多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低保範圍。

自2016年以來,全市持證精神障礙患者已納入全市醫療救助範圍,可以享受資助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救助、慈善救助、商業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救助待遇。據統計,2018年1至8月,全市共救助精神障礙患者就醫10.7萬人次,救助醫療費約6333萬元。

廣州市醫保局副局長李建國表示,廣州市已將六大類嚴重精神障礙納入門診指定慢性病支付範圍,其中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基層醫療機構 85%、其他醫療機構 65% 的標準支付;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基層醫療機構70%、其他醫療機構50%的標準支付。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對參保患者指定慢性病相應門診專科藥費的最高支付限額為職工社會醫療保險每人每月200 元;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每人每月50元。

他舉例說,退休職工郭大姐(化名、65歲), 2018年因精神類疾病多次住院治療,總醫療費用達10.53萬元,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為10.29萬元,其中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9.63萬元,醫療救助金額支付0.63萬元,個人自付僅2700元。

衛計委:正確看待挫折

廣州市衛計委呼籲廣大群眾,關注自己的心理問題,多交友、勤運動、規律作息和飲食,要開朗樂觀面對工作生活,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勇敢面對壓力迎難而上,主動調適情緒困擾,學會釋放心理壓力。遇到心理問題或生活困境的時候可撥打廣州心理援助熱線(020-81899120或12320轉)尋求幫助。對周圍親朋好友出現心理問題或疑似精神障礙時,也應提醒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心理/精神科進行諮詢或就診。(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粵衛信)

相關焦點

  • 世界精神衛生日-弘揚抗疫精神 護佑心理健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10月9日,記者從新疆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獲悉,隨著人們心理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今年1至9月, 新疆精神衛生中心(烏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援助熱線接聽電話已超過1.5萬例。
  • 世界衛生日是幾月幾日2019 2019世界衛生日是哪一天
    導讀:愛護衛生,關注健康,這是我們應當做到的事情,只有養生好的衛生習慣,才能夠擁有一個好的健康身體,所以當世界衛生日到來時,我們不要置之不理,而是好好聆聽這個節日的宗旨,關注這個節日的主題是什麼。那麼,2019世界衛生日是哪一天?2019世界衛生日主題是什麼呢?下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瞧瞧世界衛生日是幾月幾日在2019年吧。
  • 西安楊森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
    北京2020年10月9日 /美通社/ --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今日在京成功舉辦「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希望更多人能夠正確看待抑鬱症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 2019年2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等在《柳葉刀·精神病學》在線發表研究文章,對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的患病率數據進行了報告。
  • 西安楊森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倡導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2020年10月9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舉辦「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十年如一,關愛相伴 西安楊森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
    導讀:2020年10月9日上午,由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舉辦的「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成功舉行。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據最新研究顯示,排除痴呆後, 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高達9.3%,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 心理專家:甜食和運動幫助分泌「快樂激素」
    杭州日報 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於偉 文/攝 要說心理問題高發的職業,醫生群體肯定是其中之一,每位醫生自我解壓的方式也各有不同,高靜芳主任有自我解壓的「秘密武器」,這「武器」還有幫助分泌「快樂激素」的作用。 醫生很忙,但高靜芳總是能見縫插針養身養心。
  • 都說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為什麼你一想到運動都是痛苦呢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一個理論,就是運動時,會釋放多巴胺,讓你感覺很快樂,從而愛上運動,一天不練就難受。
  • 快樂激素為主因
    在我們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這些激素的釋放水平其實是很低的,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維持心情和狀態的平靜。只有當我們達成了某個目標,大腦將會作為獎勵,增加某種或多種快樂激素的分泌,這些快樂激素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
  • 運動能讓人分泌「幸福激素」
    跑步的上癮卻是身體問題,因為身體在運動後嘗到了甜頭,對這種甜頭上癮了,由此形成了健身的好習慣。這個甜頭來源於一種幸福激素,人能不能感到幸福,和這種激素分泌多少有關係。運動之後,大腦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在內啡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人由此感到歡愉和滿足,運動之前的壓力和不快可以一掃而光。內啡肽就是幸福激素。
  • 【體育保健康復專委會】「適量」運動知多少
    疫情緩解之時都想抽空運動運動。隨之而來的是運動量多大才能起到真正鍛鍊身體的目的呢?「生命在於運動」,但凡事過猶不及,運動亦須「適量」。那麼,如何衡量自己的運動是否「適量」呢? 所謂「適量運動」是指根據運動者的個人身體狀況、場地、器材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使運動負荷不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
  • 3種「快樂」食物讓你告別憂鬱和壓力!
    另外,咀嚼食物本身也屬於一項釋放不良情緒的運動。 吃東西讓人感覺到快樂 但有些食物,卻不能多吃 不高興的時候,適量吃甜食
  • 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
    ,身心全都輕鬆了,運動後讓大家變得更加開心了,為什麼運動會讓人變得更加快樂更加開心呢?  運動會讓大家變得更加開心,這個是有依據的,因為當大家運動以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運動這件事上,大腦得到片刻的放鬆,所以在運動之後大家都會感覺精神氣兒得到了放鬆
  • Nat Comm |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體識別配體新機制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作用於垂體促性腺細胞中GnRH受體 (GnRH1R),進而調節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釋放,控制性腺發育和性激素的分泌等。
  • 10.10—世界精神衛生日
    不過,您可曾知道:食指1973年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醫三院就醫。   北京,我們在小學課本上就知道,這裡是中國的首都,一個養育著1400萬人口的古老城市。然而,也就是在這同一座城市裡,也居住著10萬名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成年人。他們也許是像郭路生這樣的天才,也許一文不名。
  •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
    通常人們認為多巴胺是一種能引起人快樂、愉悅的激素。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神經性的傳導物質,主要用於細胞間化學物質的傳送。它的功能廣泛,和人的情感密切相關,可以傳遞快樂、興奮的神經衝動,所以,多巴胺和各種上癮行為(菸癮、酒癮)也相關。此外,多巴胺還與人體運動功能、學習記憶等有關。
  • 三種快樂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
    據說運動15分鐘後,這三種物質能同時開始分泌,讓後你就越來越快樂,越來越陽光積極。人們把內啡肽這種神經遞質叫做「快感荷爾蒙」或者「年輕荷爾蒙」,這是人們涉及最多的一種神經遞質,所以在此作個專題加以敘述。
  • 快速刺激機體產熱增加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激素;單純性肥胖患者運動
    能快速刺激機體產熱增加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激素A.胰島素B.腎上腺素C.甲狀腺素D.皮質醇E.醛固酮正確答案,B腎上腺素答案解析:當機體遇到緊急情況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激活,腎上腺髓質迅速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兒茶酚胺可通過多種途徑快速增強機體代謝產熱,因此,腎上腺素是能快速刺激機體產熱增加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激素
  • 火遍全國的溫州夫婦「快樂舞步」裡原來隱藏著科學...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胡少華教授表示,曳步舞的走紅正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治療抑鬱症的例子。運動可以刺激身體釋放出大量的內啡肽和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這些使人心情愉悅、安詳和諧的激素,對於排遣壓力、降低抑鬱水平、患者精力的恢復、自信心的培養都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