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generation徵集論文:模型生物中的器官再生

2020-11-30 澎湃新聞

Cell Regeneration徵集論文:模型生物中的器官再生

2020-06-03 03: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模型生物中的器官再生

專輯編輯:羅凌飛,彭金榮和熊敬維

在過去的十年中,幹細胞和組織工程學在再生生物學和再生醫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科學進步,但將這些成果轉化為臨床仍然面臨著挑戰。而在某些脊椎動物,例如斑馬魚和蛙類中,在損傷後缺具有很大的全器官再生潛能。因此,了解這些動物的再生機制會為再生醫學領域提供可能的新的治療預防和幹預措施。Cell Regeneration希望通過「模型生物器官再生」專輯展示模型生物在器官再生方面的進展,在九月三十日之前向廣大相關科研工作者徵集稿件。

此專輯將由熊敬維教授(北京大學),彭金榮教授(浙江大學)和羅凌飛教授(西南大學)共同主持。

我們尤其歡迎研究,方法和評論性文章的投稿,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領域:

l對器官再生的發展性的見解;

l器官修復和再生過程中的成體幹細胞,信息互換和動員;

l用於器官再生的內源性或設計的細胞轉分化和去分化;

l器官再生和修復的分子機制。

提交截止日期為2020年9月30日。

1980-2020

原標題:《Cell Regeneration徵集論文:模型生物中的器官再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Relaunching: Cell Regeneration 細胞再生期刊
    該期刊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創始,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發表了多篇優秀論文。現在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正式接管Cell Regeneration, 將全力支持Cell Regeneration的發展,為它翻開新的篇章,使其成為學會的期刊團隊中獨特的一員。
  • 研究揭示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研究揭示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59:04 瑞士巴塞爾大學Prisca Liberali及其研究組揭示了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 【科學普及】植物再生過程中的器官從頭再生
    組織修復又稱為組織再生(tissue regeneration),是指植物體可以通過修復受損部位再生出組織或器官。器官從頭再生是指從受傷或離體的植物組織上再生出不定根或不定芽的過程,包括根從頭發生(de novo root regeneration)和芽從頭發生(de novo shoot regeneration)。
  • 鄧宏魁/徐君/李程合作建立具備再生能力的新型類器官培養方法
    類器官技術能夠在體外模擬體內器官組織的三維結構和生理功能,已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模型建立、藥物篩選、功能組織誘導等多種研究中,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1】。類器官技術在2013年被Science雜誌評選為十大科學進展,成為過去十年再生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生物技術之一。
  • Nature | 腸類器官發育中如何調控再生能力?
    使用純化的蛋白培養類器官的活力就不如條件培養基培養的類器官好,是因為什麼呢?人胚胎類器官在培養過程中,會出現多種表型(對稱型、出芽型、混合型等等),在表型不均一的情況下,科學研究想要做到高重複性會比較困難,那麼這種不均一性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 Science:發現有助於蝌蚪尾巴再生的新型細胞類型
    2019年5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特殊的皮膚細胞群體可協調青蛙的尾部再生。這些再生指導細胞(regeneration-organizing cell, ROC)有助於解釋自然界的一個重大謎團,並可能提供關於如何在哺乳動物組織中實現這種能力的線索。
  • J Cell Sci:雷帕黴素靶蛋白在癌症及再生醫學中的重要作用
    ,刊登在雜誌Journal of Cell Science上的文章中,研究者指出了一種在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中所發現的一種由雷帕黴素靶蛋白質(TOR)所介導的信號通路,這種信號分子對於渦蟲特有的組織再生至關重要,使該蛋白失活可以阻止渦蟲再生,因此這就給我們了一個啟示,如果在人類細胞中破壞此蛋白,便可以阻止癌細胞的增殖。
  • 校友費繼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圖註:Axolotl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組裝該論文首次解析了墨西哥鈍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的全基因組序列,為迄今人類所測序的最大的基因組序列(32Gb);並且進一步利用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發育關鍵基因Pax7在進化過程中在墨西哥鈍口螈中的功能以及表達調節變化 。
  • 王偉等首次引入新再生模型,揭示高等哺乳動物再生能力丟失的機制
    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的王偉博士、Alejandro Sánchez Alvarado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與史丹福大學Anne Brunet教授團隊合作在Scienc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 Changes in regeneration-responsive
  • PNAS:控制器官再生能力的分子機制
    相比之下,人類卻只有最基本的再生能力。因此,科學家希望能通過對這些動物的研究,最終找到修復或再生受損組織的方法。在一項發表於PNAS雜誌的研究報告中,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模式生物斑馬魚發現,斑馬魚的不同組織的再生過程中,某些基因是相同的,如斑馬魚鰭的再生和心臟修復過程中的基因,在眼睛的光受體的再生中也發揮作用。
  • Cell Stem Cell詳解!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兒童中的...
    2020年11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幹細胞技術再生和研究活的患者特異性皮膚,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精確地近距離觀察遺傳性DNA缺陷如何導致患有範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 FA)的兒童和年輕人出現皮膚損傷和致命的鱗狀細胞癌
  • 徐訊/顧穎/劉光慧合作繪製蠑螈肢體再生的動態細胞及分子圖譜
    器官原位再生對於臨床醫學應用具有重大意義,是再生醫學研究亟待突破的重點。哺乳動物再生能力較弱,用於再生機制研究受諸多限制。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scRNA-seq)能在單個細胞水平對複雜生物學現象進行解析,利用該技術全面展示蠑螈肢體再生過程中細胞和基因表達水平的動態變化,有望實現對關鍵調控因子的挖掘,描繪完整的蠑螈肢體原位再生調控通路,並為高等動物的器官原位再生和體外製造提供理論及實踐基礎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吳耀炯教授團隊發文揭示皮膚幹細胞修復再生關鍵...
    信號通路激活毛囊幹細胞促進再生」(Macrophages induce AKT/β-catenin-dependent Lgr5+ stem cell activation and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through TNF)的研究論文。
  • 專家點評Science|揭示高等哺乳動物再生能力丟失的機制
    >子(regeneration-responsive enhancer)的理論模型 (圖2)。自18世紀中葉瑞士博物學家Abraham Trembley首次描述水螅(hydra)超強的再生能力之後,器官再生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然而,仍有眾多的重大科學問題未曾解決,比如為什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而渦蟲和魚類等低等生物卻具有極強的再生能力?
  • Theranostics: 小分子化合物調控腸幹細胞再生,促進急性腸型放射病救治
    2020年8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Theranostics (2019 IF: 8.579)在線發表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和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Me6TREN targets β-catenin signaling to stimulateintestinal stem cell regeneration after radiation
  • Stem Cells:間充質幹細胞移植促進青光眼的組織再生
    2013年6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加拿大Renaud Manuguerra-Gagne等學者日前公布關於幹細胞治療青光眼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青光眼模型中移植入間充質幹細胞,通過雷射誘發的旁分泌因子分泌和祖細胞增殖可以促進青光眼的組織再生。該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幹細胞》5月22日一期的再生醫學版塊。
  • 小分子化合物調控腸幹細胞再生促進腸型放射病救治_鄭大中科博生
    2020年8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Theranostics在線發表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和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Me6TREN targets β-catenin signaling to stimulate intestinal stem cell regeneration after radiation」。
  • 能量回補促進軸突再生
    使用三種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員證明Snph-/-小鼠通過脊髓病變表現出增強的皮質脊髓束(CST)再生,並可突破橫斷間隙的單胺能使軸突加速生長,並增加了未損傷CST的代償性增生。值得注意的是,再生的CST軸突可以形成功能突觸並促進運動功能恢復。使用生物能化合物肌酸可增強Snph-/-小鼠CST的再生能力。
  • 利用體外器官支持系統讓受損豬肺再生 | 《自然-通訊》
  • Cell Stem Cell詳解!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
    2020年11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幹細胞技術再生和研究活的患者特異性皮膚,從而使得他們能夠精確地近距離觀察遺傳性DNA缺陷如何導致患有範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 FA)的兒童和年輕人出現皮膚損傷和致命的鱗狀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