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元市中心醫院檢驗科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幾乎可以侵犯全身所有器官而產生多種症狀和體徵的慢性傳染性疾病。
梅毒血清學試驗包括非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和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
非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如梅毒血漿反應素快速試驗 (RPR TRUST),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 (USR),和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 (VDRL),其抗原成分屬於類脂抗原,抗類脂抗原抗體即是反應素,機體感染梅毒後產生反應素能與非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劑發生反應凝集,該類方法可用作梅毒螺旋體感染後治療的效果評估。
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有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如 TPPA 試驗,是以梅毒螺旋體精製菌體包被在人工載體明膠粒子上作為抗原,去和梅毒患者血液中特異性抗體產生凝集反應,可避免血清樣本鈍化和溶血帶來的影響。在臨床實驗室 TPPA 試驗由於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非常高受到廣泛應用,並且可作為梅毒確證的依據。
最近我遇到了一例 TPPA 試驗陰性對照孔為陽性凝集(+),而實驗孔為強陽性凝集(++)的 「奇怪」 梅毒病例~
一、案例經過
在值班時我收到一例門診患者的血標本,其檢驗項目為梅毒螺旋體抗體(TPPA+TRUST) 試驗,TRUST (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
在實驗中發現該患者 TPPA 試驗陰性對照孔為陽性凝集(+),而實驗孔為強陽性凝集(++),如下圖所示:
T1 為該患者的試驗結果
二、案例分析
1. 首先,排除實驗操作錯誤
我看到實驗結果後很是詫異,馬上進行回顧分析,難道是操作失誤導致實驗失敗?於是我又重做了一遍,我認真核對每一步,確保操作沒有問題,然而兩個小時後實驗結果與第一次結果無異,我很納悶,哪裡出問題了呢?
2. 多種檢測方法結果對比
為了進一步明確實驗結果,我又做了北京萬泰的 TRUST 試驗、羅氏 Cobas601 化學發光試驗,廈門英科的膠體金試驗,如下圖所示。
患者 TRUST 試驗的結果
患者化學發光試驗的結果
患者膠體金試驗的結果
結果 TRUST 試驗呈陰性,化學發光試驗、膠體金試驗都呈陽性。鑑於化學發光法的高靈敏度與膠體金法的高特異性,於是我心想這可能是一個繼往梅毒感染或極早期梅毒感染患者(不同檢測方法對比可參考往期推文:我又被臨床投訴梅毒檢測結果,對不起,這個鍋我們檢驗科不背!),但是不能就憑這樣出我們的檢驗報告結果。
3. 吸收實驗驗證 TPPA 檢測結果
陰性對照孔加入的試劑是未致敏粒子,若出現陽性反應,一方面可能是未致敏粒子被致敏粒子汙染,另一方面可能是血清中存在某種不明抗體,該抗體恰好能夠匹配未致敏粒子的抗原決定簇,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出現了假陽性結果。
首先,驗證未致敏粒子是否被致敏粒子汙染
介質對照實驗步驟:孔 1 中加入 25μL 血清稀釋液後加 25μL 未致敏粒子 ;孔 2 中加入 25μL 血清稀釋液再加 25μL 致敏粒子,置室溫 2 小時。
未致敏粒子 VS 致敏粒子
兩孔都正常凝集,證明未致敏粒子與致敏粒子自身沒有問題。
陽性對照實驗步驟:在孔 1 中加入 100μL 血清稀釋液和 25μL 陽性對照血清,孔 2、3、4 分別加入血清稀釋液 25μL,然後從孔 1 吸 25μL 混合液以 2n方式依次稀釋到孔 4 後 25μL 吸棄,孔 3、孔 4 分別加入未致敏粒子、致敏粒子,置室溫兩小時。結果如下圖:
孔 3 陰性,孔 4 陽性結果,說明未致敏粒子未被致敏粒子汙染。
其次,驗證血清中是否是存在幹擾實驗的不明抗體
患者樣本對照實驗步驟:在孔 1 加入 100μL 血清稀釋液和 25μL 患者血清,孔 2、3、4 分別加入血清稀釋液 25μL,然後從孔 1 吸 25μL 混合液以 2 n方式依次稀釋到孔 4 後 25μL 吸棄,孔 3、孔 4 分別加入未致敏粒子、致敏粒子,置室溫兩小時。結果如下:
結果依然是陰性對照孔呈陽性凝集,孔 4 的實驗孔呈現強陽性凝集。
吸收實驗操作步驟:取用溶解液調製好的未致敏粒子 0.95ml 至小試管中,加入患者血清樣本 50μL 充分混勻後在室溫 25℃放置 30min , 充分吸收患者血清樣本中不明抗體。然後 2000rpm 5min 離心 , 取上清液 25μL 至孔 1 中,作為陰性對照;再取上清液 25μL 至孔 2 中並加入 25μL 血清稀釋液,混勻後吸棄 25μL 混合液作為實驗孔;最後分別在孔 1、2 中加入25μL 未致敏粒子、致敏粒子,置混合器震蕩 30s,室溫靜置 2 小時。結果如下:
通過吸收試驗,在血清樣品中加入大量未致敏粒子,為血清不明抗體提供了大量的不明抗體結合位點。抗原抗體充分反應後,通過離心,極大程度降低或消除了血清中不明抗體含量,從而避免血清不明抗體結合到明膠粒子上出現假陽性反性。吸收實驗後,對照孔 1 陰性,試驗孔 2 依然出現了陽性凝集結果,故最後判斷該患者為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
三、案列總結
確認結果後詢問患者病史,有大量用藥史且具體不詳,其他無特殊。我們推測陰性對照孔中出現陽性凝集可能是之前的不明用藥產生了不明抗體。在 TPPA 試驗中所用的未致敏粒子是經過單寧酸處理的明膠粒子,我們推測可能是抗明膠粒子或抗單寧酸抗體,通過吸收試驗用大量的未致敏粒子結合掉血清中非特異性不明抗體再通過離心很大程度降低或者消除了血清中非特異性不明抗體含量,使我們在吸收試驗後的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得到了準確的結果。
在工作中如遇到這類罕見的 TPPA 模式,即陰性對照孔出現陽性反應,並且用對照試驗排除人為、試劑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血清中出現了非特異性的不明抗體。這時如果是一位非梅毒螺旋體感染者的血清中恰巧出現了非特異性不明抗體,為避免發出錯誤的檢驗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吸收試驗吸收這些不明抗體來排除幹擾,使檢驗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本文來源:檢驗時間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
【來源:檢驗醫學官方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