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道情」60年丨訪「路橋道情」傳承人陳吉友

2021-01-09 瀟湘晨報

「南走溫州呀到瑞安,北走杭州呀到上海。走過舟山呀到石浦,海門外迴轉到台州府……」家住金清鎮日升村的陳吉友是路橋道情第五代傳人之一,今年76歲的他從事道情表演有近60個年頭。

道情作為漢族曲藝的一脈,源於唐朝,在清朝同各地民間音樂結合。南至浙江、江西,北至黃河兩岸,道情藝術在全國多個省、市,都形成了極具地方色彩的表演形式。

路橋道情的表演方式為兩人對唱,演唱時,一人左臂懷抱道情筒,右手三指在道情筒下端皮膜處叩擊鼓面,邊唱邊擊;一人右手持簡板,上下兩片相擊,打板節奏隨演唱故事情節而波瀾起伏,抑揚頓挫。道情唱腔只是上、下句無限反覆,為渲染藝術效果,道情藝人在演唱過程中,以上、下句對仗型為基礎,通過一定的變化,衍變出起承轉合。

道情的曲目大多根據民間傳說、歷史小說、歷史演義故事改編,既有《唱魚名》《唱花名》《唱歷史》等七八分鐘的散曲,也有《雙玉鐲》《王金滿大鬧台州》《施義逃走》《乾隆皇帝遊江南》等長達兩三小時的中長篇劇目。其中長篇劇目一般不固定唱詞,僅設定劇情大綱,表演者在演出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可根據劇情需要適當穿插旁白,以烘託氣氛和效果,諷中見趣,富於劇情、別具鄉情、貼近世情。

舊時,道情藝人多數是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從事體力勞動,為了謀生而走村串戶表演。儘管當時道情藝人的社會地位並不算高,家中也沒有其他人接觸過曲藝行業,但對戲曲藝術的喜愛還是驅使著年少的陳吉友找到隔壁坦頭沈村的道情藝人沈傳崇,成為他門下第8位,也是最年輕的徒弟。憑藉清亮的嗓音條件、優秀的記憶力和現場即興發揮能力,陳吉友在師兄弟中迅速脫穎而出。19歲時,學習道情還不到1年的陳吉友便開始在當地表演。

「當年經常會有幾戶街坊鄰居湊上2元演出費,請我去上門表演。在空地擺上2把椅子開唱,很快就有幾十個人圍過來聽。」在交通不便,廣播電視、電影等娛樂方式還未普及的年代,陳吉友和搭檔梁友富的腳步踏遍周邊村落,為一戶戶家庭帶去生動詼諧的道情表演。有時,街坊鄰居看完表演覺得意猶未盡,還會現場湊齊演出費,約這對搭檔明日繼續上門表演。

而在農村家庭陸續擁有收音機、電視機之後,陳吉友表演道情的機會少了很多,只有在老年人辦壽宴,以及祠堂組織祭祖、修譜等活動時,他才有機會出場。

近年來,路橋區文化部門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致力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開展非遺展演、非遺進文化禮堂等「三進」活動,陳吉友登臺表演的機會又多了起來,不僅能在各類傳統節慶晚會、大型傳統文化展演活動上表演道情,還被邀請至學校組織的道情培訓課上傳授技藝。陳吉友身邊的搭檔,也從師兄梁友富,變成了梁友富的兒子、自己的得意傳人梁智。

路橋道情於2006年被列入台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因表演形式、基本唱腔與台州道情相同,故可統稱為「台州道情」。2009年,台州道情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11月,陳吉友獲首批「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稱號。2017年6月,陳吉友被公布為台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談到道情曲藝的傳承,陳吉友仍有些許擔憂,目前路橋道情的記錄僅有手抄本唱詞,因為有很長一段時間表演機會不多,長篇劇目的內容他也有一部分已經遺忘。「希望能遇到既了解傳統曲藝又懂現代音樂的人,把路橋道情用音樂記譜的方式更好地傳承下去。」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無筆墨 亦成書|訪「路橋評書」傳承人蔡嘯
    自宋代以來,路橋的商貿經濟不斷發展,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催生和帶動了酒樓、茶肆等文化場所的興盛,也為「路橋評書」的發展注入生機。每逢周五13時30分,路橋區圖書館南官人文大講堂內總是座無虛席。隨著臺上醒木一聲響,臺下便頓時鴉雀無聲,隨醒木敲擊聲拉開帷幕的,是自2007年來每周不間斷的路橋評書專場。這個舞臺的主角也13年如一日,正是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路橋評書」的代表性傳承人蔡嘯。2007年,為了豐富市民文化生活,路橋區文化部門找到了剛退休不久的路南街道文化站老站長蔡嘯,邀請他在南官人文大講堂開設評書專場。
  • 4年演了幾百場 金華打響「美麗非遺精神家園」品牌
    本月下旬,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磐安的第一個生態示範村———烏石村,將迎來我市多名非遺傳承人,各自展示絕技。今年6月我市剛在蘭溪諸葛八卦村舉辦過類似活動,根藝、竹編、草編、糖畫、糧食砌、孔明鎖等齊上陣,精彩的手工技藝引得遊客們紛紛圍觀;在該村文化禮堂,浦江亂彈花頭臺、變臉、婺劇、武義崑曲、蘭溪灘簧、義烏道情、磐安大力士、烏龜端茶、義烏旗袍秀、永康十八蝴蝶等獨具特色、精彩非凡,讓觀眾大呼過癮。
  • 清明節緊張有序施工 引江濟淮銘傳路橋工程已完工60%
    作為安徽省1號工程,引江濟淮銘傳路橋工程在這個清明節假期也在緊張有序的施工當中。工程自去年5月開工以來,目前已經完成了總產值的60%。記者在現場看到,中鐵二十四局的復工人員正在對銘傳路橋拱架進行緊張的拼裝施工。
  • [收購]山西路橋:收購報告書摘要
    51 山西路橋朔州國道項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79.60% 5,000.00 以自有資金對公路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廣告業務。上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的事實均發生在2017年2月份之前,楊志貴先生自2017年6月17日擔任山西路橋(原山西三維)董事長。(七)一致行動人擁有其他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5%以上股份的情況 截至本摘要籤署日,路橋集團除持有山西路橋股權外,不存在直接或間接擁有其他境內、境外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情況。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拒絕國外利誘:我是中國人
    舊時在民間常有遊方道士手持道情筒宣唱道情,歌詞內容多是教人向善,張至順了解到道家名士韓湘子便是7歲出家,少慕神仙的他便產生了修道的想法。12歲時曾偷偷離家前往終南山,但因年紀太小無奈重返。在他17歲時終於圓了出家夢,遇到了一生中的貴人——華山全真教劉明蒼道長。
  • 2021-2027年中國路橋工程市場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路橋工程行業市場容量統計網  圖表 2016-2020年中國路橋工程行業市場規模狀況分析w  圖表 路橋工程行業動態w  圖表 2016-2020年中國路橋工程行業銷售收入統計w>  圖表 2016-2020年中國路橋工程行業盈利統計.
  • 檔案見證路橋民營經濟的輝煌發展
    翻開歷史的老照片,路橋的民營經濟發展是一本閃光的「書」,而路橋民營經濟檔案就是這本書的承載者。民營經濟是路橋最大的特色,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優勢,也是路橋發展的基石。而民營企業家們的故事,被歲月記錄下來,塵封起來,成為歷史的檔案。當你翻開它時,依然會被這些企業家們精彩閃爍的故事徵服,驚嘆於他們發出的耀眼光芒。
  • 聚焦:全國網絡文學的「路橋現象」
    1963年出生的蔡曉評(筆名溫嶺閒人)著有1500萬字的網絡文學作品,影響廣泛,被中國作家協會列為重點聯繫網絡作家。  90後網絡女作家北傾的博客粉絲數在近年暴漲至11萬人,並持續快速增長,已售出影視版權《紅塵滾滾滾》,《他站在時光深處》進入2017年中國網絡小說未完結排行榜半年榜第八名。  從全國網絡文學的層面上看,網絡文學的「路橋現象」已經呈現,它的發展在全國網絡文學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 路橋樣板段_2020年路橋樣板段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資料在工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種溫柔的陪伴——伴你我走過一個個項目……經常來論壇,看到這些路橋新資料挺不錯的,今天有空費大勁匯集了。這些資料點擊標題就可以進入下載頁面。
  • [關聯交易]四川路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摘要
    2004年5月13日,四川路橋200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批准,以2003年末總股本25,000萬股為基數,用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股。2008年12月22日,路橋集團召開董事會同意向鐵投集團無償轉讓其持有的四川路橋全部股份;並於2009年3月17日,與鐵投集團籤署《四川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份無償劃轉協議》。
  • 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這些年,我在社區、學校、殘疾人協會、貧困戶、展會開展科爾沁繩結技藝普及和教授,有幾百場了吧。」11月15日,於雲飛對記者說。2018年,繩結技藝入選通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70後」於雲飛是蒙古族科爾沁部繩結技藝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她是年輕的手藝人,更是老練的匠人,能獨立編制繩結上百種,擅長科爾沁草原的馬具用品、蒙古服飾盤扣、室內掛飾的編織。綰、結、穿、纏、繞、編、抽……於雲飛告訴記者,傳統科爾沁繩結技藝技術性很高。
  • 20DJLQY1 : 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
    : 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 聲 明本募集說明書及其摘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9年修訂)》、《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
  • 河北省政府質量獎獲獎單位中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質量發展紀實
    □ 張群星 本報記者 王 越路織經緯,縱橫四野通天下;橋挺脊梁,馳騁山河換人間。從解放戰爭到「一帶一路」,道道坦途助力中國夢;從華夏大地到萬裏海疆,座座橋梁凝築民族魂。中建路橋,道行天下!近70年的風雨徵程,她的足跡遍布祖國大地,築夢於山川平原。從簡易木橋到特大橋梁,從修土路到鋪築高速公路。時光帶走的是一代代中建路橋人如火的青春,留下的是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道,一座座橫空出世的絢麗彩虹。70年前,中建路橋的老前輩們修建了西柏坡到北平的進京「趕考路」。70年後,中建路橋的勞動者帶著前輩的囑託重返太行,再修「趕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