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世界上第一座為微生物而建的博物館

2020-09-03 小徑書屋


你的身體不一定是你的身體。在你的體內,有重達1.4千克的微生物。如果按照數量來算,你體內屬於你的細胞只有30萬億個,而微生物卻有180萬億隻。

憑藉肉眼,你可能看不到這些微生物,但自生命誕生以來,它們就是地球的主宰。據估計,地球上可能存在著一萬億種微生物,而目前只發現了0.001%。

微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十億年,但微生物學的誕生只是三百年前的事。

1675年的荷蘭,一個來自代爾夫特的透鏡專家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自製了一臺顯微鏡。好奇心旺盛的列文虎克把能找到的東西都放到顯微鏡下觀察了一番,人類就這樣第一次看到了微生物。荷蘭也由此成為現代微生物學的誕生地。

▲ 列文虎克

在列文虎克故鄉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坐落著世界上第一所專為微生物開設的博物館——Micropia。它位於皇家動物園旁邊,外表並不起眼,內部卻大有乾坤。這座博物館的參觀體驗,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

檢票入場後,工作人員就給每個人都發了一份手冊,用來收集散布在館內的三十個微生物圖章。這已經讓愛好收集的我開始興奮了。

▲ 三十個圖章全部集齊!

之後,我們被帶入了電梯。電梯門關上後,內部的燈光有些昏暗。這時,我才發現這座電梯沒有頂,可以一眼看到懸掛在二樓樓頂的顯示屏。

隨著電梯緩緩上升,屏幕上也播放著一段從日常的宏觀尺度,慢慢放大,直到微生物尺度的視頻。這個精巧的設計讓我感覺很奇妙,仿佛自己真的搭乘電梯,穿梭到了微觀世界。

電梯門打開,迎面的牆上是一棵進化樹,在藍紫色的燈光下非常酷炫。整個二樓都處在黑暗的冷光環境中,暖色的燈光照亮一個個展臺,透露著一絲神秘的氣息,誘惑著觀眾來探索。

▲ 博物館內景,圖源官網

這裡所有的展品全部是實物。藉助顯微鏡、放大鏡等工具,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微生物的樣子。顯微鏡的裝片明顯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非常漂亮,隨手一拍就有Nature封面的衝擊力。來這裡拍照,你就是朋友圈的霸主。

精美的硅藻裝片,有著精緻的紋理。硅藻細胞外面有一層二氧化矽材質的細胞壁,為其提供了堅硬的身軀,以及千變萬化的外觀。

真菌孢子的裝片,像一片長滿球形小樹的森林。孢子是真菌的「種子」,成熟後隨風飄散,肩負起傳宗接代的使命。

還有一些使用放大鏡就能觀察的展品,比如下圖中石頭上的地衣。地衣其實是真菌和綠藻的共生體,在有點年頭的石頭上常常能見到。

除了這些靜止的展品,還有可以親自觀察的活體微生物。館中有幾臺電動蔡司顯微鏡,你需要自己操作,尋找目標、對焦、觀察。比如活生生的水熊蟲。

水熊蟲可能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命,久聞大名,今天是第一次見。

它在水中生活,遇到缺水狀況時,會進入脫水狀態,生命活動幾乎停止。脫水的水熊蟲,不怕冷也不怕熱,最高能承受150℃的高溫,也能在-272℃的低溫下生存。

這個溫度已經接近絕對零度,連原子的活動都快停止了,仍然殺不死水熊蟲。

此外,水熊蟲還能承受六倍於最深海底的壓力,即使丟進真空中長達十天,還有一些能存活。

它能維持脫水狀態長達數十年,再碰到水時就又能活蹦亂跳了(《三體》中三體人的脫水,可能就來源於此)。

顯微鏡下的水熊蟲在水中蹬著腿,看著有點笨拙而可愛。誰能想到它是這個星球上最極端的生存專家呢?

整個博物館最使我感到驚豔的是切葉蟻的展覽。顧名思義,切葉蟻喜歡切樹葉。但是它們並不直接吃葉子,而是把它們搬回巢內,餵給真菌吃。切葉蟻的食物是這些真菌的菌絲。

展覽中使用的是活生生的螞蟻。展臺上擺著幾瓶花供它們隨便切,四周的四個玻璃箱是布滿菌絲的蟻巢,可以貼近觀察。

花與玻璃箱之間只有管道連接,並用水隔開。這個設計非常巧妙,即保證螞蟻不會跑出來,又讓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和拍攝這些螞蟻。螞蟻們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成了展品,一舉一動都有人注視。

「微生物與人類」也是展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展廳正中有一塊交互屏幕,可以掃描你體內微生物,通過移動手臂還可以選擇查看身體各部位的分布,效果十分酷炫。掃描儀告訴我,我體內有183萬億隻微生物,僅嘴裡就有700種。

如果你帶著另一半去的話,還可以考慮在聚光燈下接個吻,測一測你們互換了多少微生物。

最引人注目的展品當屬這一面培養基牆了。這些都是從日常用品中採集的微生物,清清楚楚地告訴觀眾,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微生物有著多少聯繫。

除了這些以外,博物館一層還有更多關於微生物與人類的內容,包括發酵、製藥等等,還有致病微生物的模型和介紹。

整座博物館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於,它在盡力拉近展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來到這裡不僅僅是看,還要親自操作、交互。而且,所有的展品都是實物,真實的微生物比圖片更有感染力。

此外,博物館應該考慮到了會有很多孩子來參觀,所以大部分展臺都做得比較矮,而且幾乎每個展臺都有對應的講解動畫,做得很有童趣但毫不幼稚。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孩子才會喜歡,我也看得不亦樂乎。當初學生物時要是有這麼精美直觀的展品和動畫,我沒準就去讀微生物專業了。

總的來說,這座博物館很小,但處處都是很精緻、用心的設計,讓我第一次對微生物產生了濃厚興趣,非常值得一去,體會微觀世界獨特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科技研學開發要點、啟示;案例解讀: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
    本期文章,我們將著重介紹科技研學的特點及開發模式,並以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為例,著重探討科技研學的開發經驗。在科技+旅遊融合之際,對國內科技研學旅遊發展提供借鑑意義。從《星際穿越》到《火星救援》,無數歐美科幻大片圓了人類的宇宙夢。而春節期間的《流浪地球》,引爆了中國式科幻的花火,原本蟄伏著的中國科幻迷們,有了聲音。一系列科學基地成了旅遊目的地新寵。
  • 情色的天堂—阿姆斯特丹(圖)
    經過了12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終於來到了西歐的性感之都——阿姆斯特丹。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稱。喜歡乘船在河上漫遊嗎?這裡處處是河渠,共有165條,因此也就有超過1200座的橋梁;對建築物情有獨鍾嗎?
  • 分手、整容、冰淇淋,這十座「非主流」博物館值得逛
    這是一家體驗式博物館,在2013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當天開館。遊覽該博物館的觀眾需要用黑布蒙上雙眼,在引導員的帶領下穿過4個展廳。展廳中擺放著各種形狀、材質、氣味和溫度的物品,通過引導員的介紹,觀眾能親身體會盲人的真實生活場景以及感受。據博物館的設計者介紹,建立這個博物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正常人體會盲人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不同世界,以及盲人對於藝術和文化區別於正常人的不同理解。
  • 霓虹深處的阿姆斯特丹
    世界上沒有幾個城市樂意對旅人展露它暗黑的一面,而阿姆斯特丹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穿過彎繞的窄巷,空氣中刺鼻的大麻味,讓你捂著鼻子快步通過;踏上石階,錯落的情慾小店讓人為之驚嘆。這座城市的歡樂與欲望之下,也隱藏著秘密與私語。
  • 文物館、博物館、空間站…這都能被按入水下?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本次博物館項目由VOC船舶阿姆斯特丹基金會出面委託,旨在保存其遺蹟,免受進一步的侵蝕。之所以選址阿姆斯特丹因為該船的建造廠及建造地均位於此處。 一條人行道,將為到訪者提供上方視野, 俯瞰整艘沉船遺骸。
  • 未來的博物館都在水下!
    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18世紀的著名沉船。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
  • 雲遊覽世界各地的神奇博物館:展出方便麵、廁所和刑具等物件
    方便麵博物館1958年,安藤百福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麵,位於大阪的安藤百福方便麵博物館在紀念這段歷史的同時,還展出了世界各地方便麵的包裝 ,參觀者甚至可以設計自己專屬的方便麵包裝口袋。水下博物館:這座水下博物館在2009年創立於墨西哥坎昆,將近500座真人大小的雕像被固定在海床上供人觀賞。
  • 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水族館,有專門的海龜醫院,為受傷海龜而建
    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水族館,有專門的海龜醫院,為受傷海龜而建斯特蘭德( The Strand)是湯斯維爾最美的淺海地區之一,位於北沃德( North Ward)的從林之中。這裡擁有豐富的娛樂設施,有水樂園、迷人的海濱步道、體閒公園、餐廳、咖啡館、野餐區、遊泳池和圍牆等。
  • 世界上第一座3D列印建築:莫比烏斯屋
    趁著3D列印的熱潮,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築大學的建築設計師Janjaap Ruijssenaars最近設計了全球第一座3D列印建築物「Landscape House」,而且特別模擬了奇特的莫比烏斯環,預計2014年底建成。
  • 這個小城挖出兩周墓葬1300座,專門建了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啥
    陝西韓城有著三千年的建城史,韓侯國、梁伯國、古芮國等等都曾在韓城地區設立國都。2004年,在韓城市西莊鎮,沉寂了2700餘年的梁帶村芮國遺址被發現,佔地近千畝,共發現兩周墓葬1300餘座,車馬坑64座。
  • 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北京古觀象臺
    古觀象臺曾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改稱為中央觀象臺,成為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臺,1929年停止觀測,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成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始建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稱作「觀星臺」,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
  •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
    導語: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我們的世界多姿多彩,生活中顏色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單調而乏味,像繪畫這樣的藝術也就蕩然無存。
  • 一周觀展指南|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看倫勃朗繪畫
    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世界各地紀念展迭起,當前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觀眾可以看到倫勃朗眾多的素描、版畫、油畫作品,他極其動人的肖像畫名作也會在芝加哥展出。在這座現代中國最早出現的現代化博物館中,引入策展理念,以當代人的觀賞方式展陳他們的藝術創作以及對書畫同源的體認及與心得,表明他們在注重歷史情節體驗的同時,關切當代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館,圖四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1、北京自然博物館 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
  • 芝加哥世界最大自然史博物館將建中國館
    人民網8月27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報導,世界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之一---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內的「唐仲英中國館」(Cyrus Tang Hall of China)將於明年6月24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 這些貓咪博物館,大概是貓奴眼中天堂的模樣
    ,有一個豪華的觀復貓宿舍+辦公室,是天冷的時候馬未都建的。>貓咪的童話世界 位於廈門頂澳仔貓街的貓咪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民營貓咪主題的博物館,它依託廈港街道的歷史風貌,逐步將老舊的頂澳仔路打造成貓咪主題文化的街區。
  • 藝術的盛宴: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座落於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內,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的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在公元5世紀就有了雛形。
  • 在海底建博物館、造城市,這些水下建築太震撼了!
    本文搜集了幾個最具想像力的海底建築,以及未來水下城市中心的設計,一起來開開眼界吧~馬爾地夫ConradMuraka世界第一座海底別墅康萊德酒店及度假村(ConradHotels&Resort)打造的TheMuraka是世界上第一座海底別墅,是馬爾地夫倫格裡島康萊德酒店旗下最獨特的項目之一。
  • 世界上最美麗的運河城市TOP榜,TOP4為中國城市
    從古至今,水道一直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景觀增添了獨特的美。由於各種原因,從安全、灌溉、航行和連通到附近的城鎮等目的出發,世界上許多城市中修建了城市運河。今天,由於陸路交通工具和橋梁技術迅速發展,運河城市的數量正在減少,城市中的運河正在被空置以備道路之需。世界上運河城市所剩無幾,它們已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以下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運河城市TOP榜,TOP4為中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