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無措到農場安頓,露宿者在疫情下找到一份工

2020-11-25 金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圖/通訊員 何康怡

斷手者為藍建波,另一個為李利同

3月29日,清遠市清新區西尾村的一個家庭農場內,藍建波(化名)和李利同(化名)走進田埂翻土,終於結束多年的流浪生活。

2天前,他們仍於廣州市區的大德路和人民橋一帶流浪。疫情防控期,街上可撿拾的廢品驟減,掙錢的唯一途徑沒了。天氣驟冷,雨水突襲,全部家當就是拉在身邊的一臺板車,他們守著,盼著疫情帶來的「糟日子」有一天能改變。

除了尋親返鄉,抑或忍受著飢餓等待疫情結束,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是露宿者生存下去的另一出路。「可誰要我們,我見工很多次了,沒一次好結果。」李利同怎麼也沒想到,偏是疫情下,2年前邀請他參加街友聯歡晚會的志願者竟帶來了希望。

多方聯動下,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聯合廣州啟智社工中心、西尾村長星農場共同打造「佳友農場」項目,邀街頭朋友住進農場,一同養雞種菜銷售,以此作為告別流浪生涯的第一份事業。

流浪的路上,徘徊的選擇

還有找工作的可能嗎?過去三年,每每華燈初上,騎樓樓道下的李利同便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這位土生土長的廣州街坊因生活變故失去房子,在四年又四年的時間裡,所幸一直有份穩定的社區管理工作。

2016年,一場意外讓他受到巨大刺激,一氣之下選擇辭職。「當時老闆說如果辭就沒回頭路,我沒想通,辭了沒多久就花光所有錢,也沒有住處,落得露宿街頭。」這座城市,露宿者有不同的流向——有人會尋得零工日賺百元;有的靠每天不同愛心團體派發的物資度日;還有的進入到救助站尋求幫助。

「再怎麼樣也要靠自己雙手賺錢,這是最起碼的尊嚴。」李利同選擇了大多數露宿者的謀生方式——撿拾廢品。避開環衛工的清掃時間,在廢品可能出現的不同地方漂流,撿拾、放到自己的板車上,然後送去廢品站,李利同有時得走上整整12小時的路。

一斤紙皮能換七毛錢,一天起碼得賺三四十元,板車越拖越沉,卻是全部家當。三年時間,用腳步丈量了整個廣州,幾乎沒睡過一次好覺,如今「腰也不好使了」,李利同覺得,這就是露宿者的職業病,「艱辛,但只要肯熬,好歹還有兩頓飯吃」。

然而,他身邊不乏上了年紀的露宿者,日曬雨淋這麼多年,大多病痛纏身,幹不了這艱辛的活了。騎樓下,大夥聚在一起時——李利同說,「有時賺多,也買來飯菜跟大家分享,吹一吹水,也算是守望互助。」只是當車流聲和說話聲隨著夜色沉寂下來,他也會陷入矛盾——「仿佛越來越習慣這種流浪生活了」,可一旁的老人會成為他的未來嗎?

他一邊勸人尋找工作脫離流浪的苦日子,一邊不斷徘徊——「大家自由懶散慣了,有慣性了」。


疫情下,他們須做出選擇

在日復一日的流浪中,李利同遇上了在廣州流浪20多年的藍建波,兩人都想謀一份工作,卻也心裡清楚,「很少人願意招我們這些人,覺得我們都是懶懶散散的。」李利同說,自己曾面試過好幾份工作,短短幾分鐘介紹後,對方空洞的眼神裡看不到一點希望,等來的回覆一直是「等通知」,通知從來沒來過。

「久而久之整個人都不自信了,感覺找工大家不要我,索性我也不找了。」他發現,露宿的人也需要轉折點,「我們願意走出來了,也想別人給與我們信任和機會。」2020年,還沒來得及再次嘗試見工,一場更大的挑戰襲來了。 

原本貨車滿路,推車如流水的大德路變得寂靜起來。廣州的街頭上,廢品一天比一天少,廢品回收站停了,後來連可以撿拾廢品的社區也嚴禁外人出入,志願者團體暫停派發物資,倒是勸導他們返鄉或進入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

「疫情是很嚴重了。」不少露宿者都得出了這一結論——挨餓成為日常。李利同和藍建波都不願進救助站,希望在街頭捕捉到見工的微薄希望,痛定思痛要脫離流浪的日子。尋著,等著,他們從春節盼到元宵,又從元宵盼到春季,依舊沒等來找工的日子。廢品回收站倒是開了,然而回收價格驟降。「紙皮3毛一斤,降了一半,每天都覺得艱難。」李利同說,自己投降了。

也是同一時間,李利同的一群志願者老朋友正發起一場守護行動。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的骨幹志願者每晚派發口罩、進行疫情防控宣傳的同時,也在四處奔走,為露宿者尋找就業過渡期。

88公裡外,一個農場接納他們

「改變並非一時半刻的事情,工作是露宿者不再露宿的出路,但這需要街頭的朋友自己願意走出來,也需要社會接納。」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負責人史曉佳告訴記者,他們從一開始便關注疫情下露宿者的尋工問題。

一方面,他們要尋找適合的工作機會提供給街頭的朋友們。史曉佳找到了距離廣州市區88公裡的清遠西尾村家庭農場——長星農場。原來,這裡是廣東省社會工作協會鄉村振興首個試點基地,在過去一年與啟智志願服務總隊一同打造共享農場,來自廣州的志願者們每周末在這裡一同務農。

農場主蘇再明說,廣州志願者不僅一起建設了農場,還帶動了部分銷售。他對此頗為感謝,得知露宿者的現狀後,義不容辭讓街友到農場幫忙養雞、養鵝、種菜,解決街友的吃住問題,並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

「我是自小務農,中間19歲時應徵當兵,參加了越戰,退役後又是繼續紮根農田,種蔬果和養殖不能大富大貴,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生活下去,這是我們對著這片土地這麼多年得出的經驗。」蘇再朋說,邀請街友來參與農場建設,也是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工作的價值以及努力的意義,走出露宿流浪的循環。

蘇再朋的邀請,也在通過志願者們傳給了88公裡外的藍建波和李利同。這突如其來的邀請靠譜嗎?「露宿久了,聽過許多人誇誇其談解決問題,最後也是無疾而終。」可這次,李利同尤為相信。

改變的伏筆,幾年前埋下

李利同想起了2年前,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邀請了自己前往愛群大廈參加關懷街友「春節聯歡晚會」。百來人的聯歡晚會上,不少露宿者與志願者一同聚餐,志願者還會邀請街頭的朋友們一同上臺演戲唱歌露一手,掀起人浪喝彩助興——寄意新的一年,每個人都能找到美好的歸宿。

對志願者來說,從來沒有「流浪」和被「遺忘」這一說法,他們彼此便是街頭相識的朋友,街友缺失的也並不是物資上的東西。這種感覺,讓李利同感到希望和尊重,「社會上並不全是排擠,總有人會打心底給予希望和機會,自己也更應該把握機會。」

而藍建波亦是從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開辦「關懷加油站」開始認識這群志願者。2014年10月26日,廣東首家流浪者庇護所——關懷加油站正式創立。「我一直在那洗衣服和洗澡」李利同說,這裡還有志願者幫助大家學習和掌握部分掙錢技能,作為工作坊讓有技能的人前來手工製作,很多人對這裡有了「家」的歸屬感,「啟智的志願者一直給人平等的感覺,讓人覺得可以試一把重新走進社會裡面。」

在志願者走訪諮詢就業意向的那個晚上,藍建波則顯得有點不好意思卻又有所期待。他對志願者說,「我右手這樣,還可以過去嗎?」說罷,伸出斷了手掌的右手給志願者看。藍建波衣服袖子略長,很少露出。志願者只問了一句,「藍伯,你可以用左手幹活嗎?能否提得了重的東西」。他連忙說:「可以,幾十斤沒問題。」

也是那幾天,藍建波和李利同在志願者平哥協助下辦了健康證,在3月28日去到了清遠。「農場特意在原有房間基礎上做了一間住宿間,還配備了一些農場和生活用品。」那一天,他們終於睡上疫情以來的一個好覺。

彼時,農場主蘇再明也準備向兩名露宿者傳授務農技巧,「定時定點餵養,量也就是一勺,掌握了就好,雞養到150天才好。」而等待他們的,則是餵養流浪雞、鵝、魚等相關工作。「我會好好適應的,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李利同說。

【對話】

問:農場將給露宿者帶來哪些支持?

答:啟智社工中心、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和長星農場共同打造為「佳友農場」項目,希望解決新冠疫情後流浪露宿人員復工復產問題而開展以街友脫離露宿、融入社會。項目依託有著十多年流浪救助服務經驗的社會組織對街友進行招募、面試、評估、體檢、崗前培訓,並將街友連結到長星農場,由農場對街友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和管理。街友則通過自己的努力,協助長星農場餵養流浪雞、鵝、魚等相關工作,自力更生,並推出「流浪雞」品牌,助力街友復工復產,脫離露宿生活。農場農務相對自由不受限制,因此也適合街友作為融入社會嘗試的第一份工作。

問:除了「佳友農場」,接下來啟智社工中心、關懷街友公益服務中心還有哪些行動?

答:其實在這一次走訪中,我們也了解到,無論是街友春晚還是關懷加油站,其實都在街友心中留下了很多的美好記憶,也是助推他們回歸社會很重要的正能量之一。但三年多前,關懷加油站由於場地問題擱置,我們希望在今年重啟項目,結合「佳友農場」項目,服務更多街友,為他們提供人生分享(邀請回歸社會的街友分享其個人故事)、儀表整理服務、興趣班手工坊以及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雙選連結等功能。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北京街頭露宿者的 100 種人生|故事FM
    但很快,我會在人群中找到她,並幫她聯繫上救助站。在救助站的檔案裡,五個字說完她的故事:來京,見網友。她是我的第一個服務對象。她也是一種露宿者。被褥破陋、頭髮髒亂、雙手黢黑……其實,露宿者的故事遠比這些刻板標籤複雜。
  • 上海市資訊|雲隱科技對於上海都市農場的思考與探索
    雲隱科技經過了長達一個月時間的市場調研,實地走訪了位於上海周邊的多家農場,定位多以生態休閒農場、有機農場等為主,規模大小不一,幾十畝到上百畝不等。據我們實地考察發現,絕大多數農場位於郊區的鄉鎮裡,如青浦、松江、浦東、奉賢、崇明等環境優美、土地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也有從農業本身出發的,專門從事有機農業種植、生產、包裝、運輸等一條龍服務,比如松江的錦菜園,全程有機種植,供應給上海的一些大的商超。
  • 澳洲農場面臨季節工緊缺 盼城市失業者下鄉幫工
    背包客和季節工在農場採摘柑橘澳大利亞維州農場主大力呼籲澳洲工人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解決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農作物收穫期間,農業季節工緊缺的問題。據澳洲菜農協會(AusVeg)和澳洲新鮮農產品聯盟(Australian Fresh Produce Alliance)委託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and Young )寫的一份調查報告估計,維州的農場至少短缺15,000名勞工,而新州的農場亦短缺 20,000勞工。
  • 不喜歡露宿街頭的打洞恐龍,你知道它的名字嗎?侏羅紀電影該有它
    掘奔龍喜歡打洞是因為它不喜歡像大多數恐龍一樣「露宿街頭」,於是它就會用它的細長鋒利的前爪挖掘一個洞穴住在裡面。這一點是值得讓人欣賞的,因為恐龍世界裡會「安家」的恐龍實在是少數。大家如果還知道有哪些和掘奔龍有同樣本領的恐龍,可以留言告訴大家哦它應該也是比較聰明的恐龍,因為從那麼遙遠的時候它就懂得「蓋房子」遮風擋雨。
  • 受疫情經濟多重危機重創 美紐約2萬成年人流離失所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9日報導,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美國紐約市無家可歸者的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超過2萬名單身成年遊民被收容所救濟。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成年遊民的數量增加了10%。據報導,非營利組織美國流浪者聯盟表示,這不僅要歸咎於新冠疫情,還要歸咎於經濟和政策的多重失敗。新冠疫情肆虐使紐約市的住房危機更加嚴重,加劇了單身成年人流離失所的危機。更令人擔憂的是,該組織指出,這一數字還沒有包括露宿街頭或住在私人庇護所的人。美國流浪者聯盟呼籲紐約州增加遊民的永久性支持住房資源。
  • 露宿街頭隨地大小便,兩黨忙著互相甩鍋:都怪你
    這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房東不得不將交不起房租的租客趕走,根據之前的統計,有十分之一的美國人都交不起房租,一時之間,美國各地街頭上帳篷林立,大量美國人把家搬到了大街上,住的地方還可以湊合一下,但是上廁所成了難題,本身就有很多公共場所的廁所被關閉,再加上露宿街頭的人員激增,隨地大小便成了他們解決內急的唯一途徑。
  • 廣州社會力量強強聯合,助街頭露宿者回歸社會
    發起關愛幫扶行動一年又一年,將廣州大街小巷走了一遍又一遍……無論是「最美破爛王」尚丙輝及其志願服務隊,還是長期關注露宿者的暖加公益,他們一直期待多方聯動,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近日,社會多方期待的聯動實現了。
  • 夜間查巡救助流浪露宿人員,讓淄博這座城更加溫暖!
    近日,淄博市民政部門緊急應對嚴寒天氣,加大街面巡查密度和夜查頻次,及時救助露宿流浪人員,保安全、防凍傷,幫助他們千裡尋親、回歸家園,彰顯了淄博這座城市的愛民情懷和時代溫度。節日期間,有一群民政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奔波忙碌在救助一線。為確保元旦假日期間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人員得到及時救助,為露宿街頭的生活無著人員送上關心和溫暖。
  •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1月23日「封城」當天,他作為親歷者和拍攝者,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了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上下班的護士、忙碌的志願者群體、等待藥品的患者家屬、穿越街道的外賣小哥……大疫之下,鏡頭下這座城市的普通人溫暖堅強。「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武漢的作家方方看過視頻感慨,「以後有機會見到這小夥子,一定送他幾本我的書,以表達我的敬意。
  • 「那一天,我們到土星露宿」沉浸體驗紀實影片
    那一天,我們到土星露宿。謝謝座艙長與兩位小丑的帶領,讓我們終於可以暫時脫離枯燥世界。謝謝炎艦長帶給我們的光與熱,還有傳達到我們靈魂裡的音樂和訊息。謝謝超過300位火種之人們的加入,讓一路上的旅途不孤單。你們並非異類。艦長:「各位火種之人,我們下一顆星球見!」
  • 無家可歸者激增 街頭越來越臭 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陽光下有...
    然而在盛名之下,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的街頭卻出現越來越多的無家可歸者,以及越來越刺鼻的汙濁之氣。美國NBC日前報導稱,洛杉磯與舊金山灣區的無家可歸者數量已僅次於紐約,排在全美第二和第三位。從矽谷到好萊塢,美國西海岸都市有美好的「天使一面」,但龐大的無家可歸群體與街頭糞便,又讓人們看清其「魔鬼一面」。
  • 疫情結束後,去曼谷幾家街頭美食餐廳吃吃喝喝
    本網3月19日訊 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你現在應該在哪裡旅行?聽說這段時間進出家門口、菜市場都少不了體溫探測器和安保人員的三大詢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疫情過後,摘下口罩好好生活吧!健身、存錢、旅遊,相約朋友或者愛人來泰國打卡,一路上聊啊聊,吃啊吃,盡情享受自由和幸福!
  • 美國街頭藝術家回應疫情:焦慮與恐慌,呼籲與思考
    隨著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全線關閉,一批美國藝術家們走上如今已變得人煙稀少的街頭,用一幅幅作品表達他們對於疫情的思考。他們或是以直觀的圖像呼籲公眾對於病毒的正確認識和防範,或是表達群眾普遍感受到的焦慮與恐慌,或是批判人們忙於囤積或猜測的現象。
  • 安徽籍大學肄業生成流浪漢 露宿橋洞撿廢品為生
    露宿橋下撿廢品為生薑明搬到了西五環西黃村橋下,這座橋距北方工業大學約三四公裡遠。為什麼選擇露宿西黃村橋下,姜明不肯說。沒有經濟來源,又不肯主動聯繫家人,撿廢品換錢成了他維持生計的途徑。1月15日,記者來到西五環西黃村橋下,姜明的「行李」還在。
  • 黑眉錦蛇街頭遊園「散步」,嚇得環衛工失聲尖叫
    4月22日上午,鄭州市棉紡路秦嶺路附近,一名環衛工慌慌張張從一處街頭遊園跑出,大喊著向巡防員求助,說遊園裡有條花蛇,你們快去看看吧。「剛才我在遊園打掃衛生,猛不丁看到一條花蛇從我的腳底竄過,把我的魂都嚇丟了!
  • 疫情持續嚴峻 香港第55屆工展會延期
    中新社香港12月2日電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12月2日公布,因應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原定在今年12月12日至明年1月4日舉行的第55屆工展會將延期。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公布,所有表列公共娛樂場所須由12月2日起關閉兩周,工展會屬於表列場所之一。廠商會會長吳宏斌說,為了中小企的存亡,廠商會選擇迎難而上,希望盡最大努力把工展會辦好。如今被迫延期,肯定會令很多支持工展會的參展商和市民感到失望。
  • 郭富城盼新戲讓觀眾了解露宿者 楊千嬅要兒子長大才讓看《麥路人》
    郭富城盼新戲讓觀眾了解露宿者 楊千嬅要兒子長大才讓看《麥路人》
  • 「化」解疫情,「工」克難關
    課上,袁珮老師將提前收集到的學生回答集中整理,挑選出觀念新穎、有代表性的答案在釘釘直播中與同學們一起展開討論。借著延伸出來的問題,袁珮老師進而引導同學們更進一步思考面對疫情,我們化工還能做什麼?堂逐漸變得更加活躍、高效起來。
  • 男子聚餐醉酒後睡街頭被凍僵,醫生稱手腳難保,家屬崩潰找其同事
    遼寧大連一男子與同事外出聚會之後,喝醉酒並沒有第一時間回家,而是露宿街頭。因天氣寒冷在被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全身凍僵,雖第一時間送去了醫院,經過檢查醫生表示雙手雙腳很難能保住。家人哭訴要求找單位同事。